?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影響*

2024-01-10 08:32吳瀟韓郝琳瑤李劉英
成都醫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西醫證候神經功能

吳瀟韓,周 霞,郝琳瑤,李劉英,2,羅 彪△

1.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自貢 643000);2.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1137)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以突發局灶性或彌散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為主要表現?!吨袊X卒中防治報告2022》[1]明確提出,腦梗死已成為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的首位原因。腦梗死具有發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及復發率高五大特點,近十年其發病增長率≥11%,已嚴重危害公眾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針對腦梗死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義[2]?,F階段治療腦梗死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卒中單元、溶栓、取栓、抗血小板治療等。多項研究[3-5]表明,卒中單元在腦梗死的治療中效果較佳。我國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大多側重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建設急性卒中單元或綜合卒中單元管理模式[6-8],而針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卒中單元的研究相對較少;并且臨床單一的中醫或西醫治療方式對于處理腦梗死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衍生問題存在較大局限性。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是把祖國傳統中醫整體觀念和現代西醫卒中單元管理模式聯系起來的整合性創新管理模式,如何加強規范建設已成為近年來腦梗死領域相關研究熱點之一[9-11]。本研究把祖國傳統中醫藥和西醫常規卒中治療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管理模式,并成功應用到腦梗死恢復期的臨床管理,旨在探索其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 年1—12 月于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60 例為研究對象,其分別來自該院中醫心腦病科(57 例)、神經內科(55 例)、康復科(48 例)。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12]擬訂:1)有言語不利、一側肢體或顏面麻木/無力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2)經CT或MRI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3)病程為2 周~6 個月。中醫診斷及證型診斷參照《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3]擬訂。納入標準:1)與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相符;2)18~75 周歲;3)初次發病,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4]評分1~20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8~35 分(輕-中度抑郁)者;4)患者自愿參加臨床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復發性卒中或伴腦出血;2)合并嚴重心、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本研究經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No:倫理(研)2021 年第98 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80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n=80]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n=80]

?

1.2 研究方法

兩組同時分別給予健康宣教、藥物干預、綜合護理及康復訓練,療程4 周。

1.2.1 對照組 按照西醫卒中單元模式進行治療。1)常規護理:維持氣道暢通,應用降壓藥、抗生素,維持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對癥支持等。2)西醫療法:針對患者不同情況,按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12],采用不同的西醫療法。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卒中單元管理模型,以中醫理論為指導,辨證施治;以中藥湯劑及針刺治療為主,按摩和物理療法為輔,結合中醫特色心理治療,制定個性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中脈者,以“化痰通絡”為治則,化裁使用天麻鉤藤飲方;痰熱腑實者加用星蔞承氣湯。中臟者,以口服中成藥為主,以安宮牛黃丸為輔治療痰熱內瘀型;以祛痰飲和蘇和香丸聯用醫治痰濁阻竅型。針灸主穴選取水溝、三陰交、內關等陰經穴,次穴配伍合谷、尺澤、極泉、委中等穴位。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4 周后,采用中醫證候積分和NIHS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HAMD評分[15]評估兩組患者卒中后抑郁情況;采用Barthel指數[16]評估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3.1 中醫證候積分 運用《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3]量化評估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中醫證候。累計得分越高代表病情越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的變化情況。

1.3.2 NIHSS評分 運用NIHSS評分[14]評估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偡?~42分,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則累計得分越高:0~1 分:正?;蚪咏?;1~4 分:輕型卒中或小型卒中;5~15 分:中型卒中;15~20 分:中-重型卒中;21~42 分:重型卒中。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的變化情況。

1.3.3 HAMD評分 采用HAMD量表評判患者的抑郁程度,量表共分為24 個條目[15],評分<8 分為無抑郁,8~20分為輕度抑郁,20~35分為中度抑郁,>35分為重度抑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的變化情況。

1.3.4 日常生活能力 運用Barthel指數[16]評估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偡?00 分,累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60 分提示輕度功能缺失,日?;顒有璨糠謪f助;60~41 分提示中度功能缺失,日?;顒有铇O大協助;≤40 分提示重度功能缺失,無法完成日?;顒踊蛐枧匀怂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的變化情況。

1.3.5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嘔吐和短期低血壓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標準

1.4.1 中醫臨床療效 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標準》制定,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5%為顯效,降低70%~90%為有效,降低30%~70%為進步,降低<30%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進步)例數/總例數×100%。

1.4.2 西醫臨床療效 參照NIHSS評分療效指數[14]。NIHSS評分下降90%~100%為痊愈,下降46%~89%為顯著進步,下降18%~45%為進步,下降<18%為無效??傆行?(痊愈+顯著進步+進步)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 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除特別說明外均設定為0.05。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1.1 中醫臨床療效 治療4 周后,試驗組中醫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試驗組總有效率87.5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7.50%(P<0.05)(表2)。

表2 兩組中醫臨床療效比較[n(%),n=80]

2.1.2 西醫臨床療效 治療4 周后,試驗組西醫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78.75%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0.00%(P<0.05)(表3)。

表3 兩組西醫臨床療效比較[n(%),n=80]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及NIHSS、HAMD、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及NIHSS、HAMD、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試驗組分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試驗組評分高于對照組評分(P<0.05)(表4)。

表4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及NIHSS、HAMD、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n=80)

表4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及NIHSS、HAMD、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n=80)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皮疹、惡心、精神行為異常、頭痛頭暈、失眠等不良反應。試驗組嘔吐、短期低血壓總發生率6.25%低于對照組總發生率8.75%,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80]

3 討 論

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機制是腦動脈血管內血栓形成、堵塞等,從而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臨床常見類型包括腦血管動脈硬化斑塊破裂(50%)、腦微小血管病變引起的腔隙性梗死(25%)以及血管炎和顱外動脈夾層等其他特殊類型(5%)[17]。缺血性腦卒中是引起我國居民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危害國民的生命健康、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對我國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探尋療效更佳的缺血性腦卒中新型治療方式意義重大。

祖國醫學將腦梗死歸屬于中風病范疇,認為其病因不外乎風、火、痰、氣、瘀、虛六端,引起陰陽失調、氣機逆亂而致腦脈痹阻。中醫藥治療中風的歷史源遠流長,其主要施治原則包括辨證論治、因人及因時制宜等,療效確切、實用性好[18]。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種常見的情感障礙[19],約1/3 腦卒中患者受抑郁影響,卒中后抑郁會使患者的死亡概率上升,導致預后不良,對患者的康復進度產生不利影響[20]。因此心理治療也是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祖國傳統醫學在PSD治療方面發揮的優勢不容小覷,可在某種程度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較小。

卒中單元作為一種多學科協同診斷及治療的管理模式,目前已被循證醫學廣泛證實能降低腦卒中致殘率及致死率[21]。本研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采用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將中藥湯劑、針灸推拿、物理療法、心理治療等特色治療方法有機結合,借鑒國內外先進卒中單元管理模式經驗,制定個性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構建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可增強腦梗死患者回歸社會的相關能力,提高其自信心,還可改善其負面情緒,降低相關醫療費用,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全方位、多維度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4 周的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規范化治療,試驗組中醫臨床療效、西醫臨床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中醫臨床及西醫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87.50%vs 67.50%,78.75% vs 60.00%,P<0.05);兩組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試驗組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Barthel指數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能較好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并可減少卒中后抑郁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劉笑迎等[22]研究指出,在治療中風的過程中采取中藥、針灸、推拿等傳統方式,可起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醒腦開竅之功,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中風癥狀,降低PSD的發生率和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3]。本研究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與既往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11,23-24],可能與本研究以西醫卒中單元模式為切入點,并加以改進形成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因人制宜選用中藥湯劑,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的針灸或推拿等中醫康復及理療方案,配合中醫特色心理治療,在一定程度彌補了西醫治療的單一性有關。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可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降低卒中后抑郁的發生率,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今后尚需擴大樣本量行進一步論證。

猜你喜歡
西醫證候神經功能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淺談心房顫動的蒙西醫治療
蒙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進展
蒙西醫結合治療眼底出血的臨床療效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展望蒙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前景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