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的課程化表達與演繹
——以“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研發為例

2024-01-10 12:55蔡佳利韋文華顧梓琪
安順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干欄洪江研學

蔡佳利 韋文華 段 芳 顧梓琪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頒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對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進行全面規定,從國家政策的高度將其列入中小學課程的一部分,表明研學旅行已經涉入課程范疇[1]。但目前研學旅行尚未形成系統規范的課程樣態,并未真正被納入中小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常常被視為在寒暑假、周末等閑暇時間段內開展的間歇性校外拓展活動,甚至等同于冬令營、夏令營這樣階段性的課外活動,存在隨意性強、流于形式等問題[2]。并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多數學校并未突破學科化教學實施的桎梏,囿于傳統課堂的限制,存在刻板教學、效果低下等情況。為了確保研學旅行課程有效開設和常態化實施,必須使其課程化,將其真正納入中小學校教學計劃,按照課程的要求將其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與其他學科課程形成合力,相互貫通、協同育人[3],以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其綜合素養。因此,推進研學旅行課程化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

一、 研學旅行課程化的價值意蘊

(一)課程化是研學旅行規范化的應然要求

課程化作為研學旅行規范化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其規范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研學旅行的無序混亂狀態,建構起一套相對系統規范的課程體系。就其規范化而言,課程化的研學旅行具備明確的評價標準、固定的學時設定和學分的安排,統一的研學旅行經費支持標準和指導教師課時費用標準等,并對課程落地過程以及整個教學實踐活動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考核。從而讓研學旅行的育人效果變得可評價、可衡量,以增強研學旅行的規范性、有序性、自覺性和有效性。從研學課程的具體實施來看,統一的路線和序列化的活動主題,使學生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獲得全身心的在場體驗感,及全方位、立體式的心性陶冶[4],保證研學旅行課程有序有效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安全隱患,進而增強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歸屬感。因此,課程化實現了研學旅行內容形式和運行機制的規范化,是研學旅行規范化的應然要求。以課程化促進規范化,是實現課程體系系統化、課程結構序列化、課程內容與形式規范化、課程目標科學化和課程評價客觀化的重要手段。

(二)課程化是研學旅行科學化的必然路徑

為了推進研學旅行科學有效開展,必須促使其走向課程化,使研學旅行成為中小學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科學化主要表現為通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建立起科學世界、生活世界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鏈接,以實現三者的融通,讓學生適時走出校園,將其在校園內、教室內和課堂內以聽、讀、記等方式學習的既定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起相應的聯系,真正做到知行結合,手腦并用??茖W化的研學旅行課程將既有知識的接受變成對未知的探究,將學術性學習變成實踐性探索,使校內外教育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改變過去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脫軌,“學—研—游”脫節,研學活動實施無規劃的混亂現象,讓整個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此外,研學旅行課程化作為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結構性突破,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縱深發展的一種全新形式,為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鍛造實踐性、綜合性人才提供科學的路徑。因此,必須將研學旅行課程化,以推進研學旅行走向科學化,保證研學課程內容的科學性,推進學習方式的科學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彰顯。

(三)課程化是研學旅行校本化的根本保障

研學旅行課程要實現常態化實施,校本化是關鍵。而校本化的過程則是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與其他各學科有機融合,共同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5]。其核心在于將研學旅行課程化,且必須在國家整體教育目標引導下形成規范科學的課程體系,主要表現為設定科學的教育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和實施計劃,構建起完整的監督和評估體系,以保障研學旅行校本化的順利推進。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具化為適時抓取并深入分析研學時政背景資料,聚焦文化主題,對接學校教育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精選研學基地,多維度挖掘研學課程資源,遴選優質課程內容;創新課程實施形態,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從而實現變靜態的知識課程為動態的素養課程,變事實性課程為生成性課程。因此,通過研學旅行課程化讓研學旅行在校本化過程中既不失研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又具備課程該有的教育性和科學性,既讓學生在自由的教育空間中動起來、使課程活起來,又讓研學旅行具備詩意與教育意味[6]。

(四)課程化是落實研學旅行立德樹人的實然要求

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主要依托優質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尤為注重人文資源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在課程論基本原理的指導下,根據研學旅行教育教學的價值取向,精心整合課程資源,合理選取和組織課程內容。通過多種樣態的教學活動予以呈現,讓廣大中小學生從傳統課堂中解放出來,沉浸于優質的研學旅行資源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領略廣博的中華傳統文化,體味先進的革命文化,等等。更為重要的是,以研學旅行為載體的課程實施不僅有助于學生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更是極大地激發其對祖國山川河海及中華文化的熱愛,進而提升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和認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研學旅行課程化是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在認真貫徹落實研學旅行價值取向的前提下,讓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研學實踐的結合中,學會實踐交流、合作創新,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研學旅行立德樹人任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7]。

二、“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研發實踐

(一)“洪江干欄式建筑”課程化的內在邏輯

荔波縣洪江國際藝術村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其中具有布依族特色的干欄式建筑作為洪江村蝶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其華麗蛻變過程尤為值得關注。而本研究以洪江干欄式建筑為主題的研學課程研發大體遵循主題融通、學科融合、邏輯貫通進行頂層架構,具體體現為:

一是主題融通,各個子課程之間相互銜接又相對獨立。本研學課程是立足于“洪江干欄式建筑”這一大的主題背景進行的一系列子主題的整合,涵蓋建筑文化、建筑構造、建筑改造、建筑藝術、建筑工藝等多個與建筑相關的板塊知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設計為“點化干欄,走進洪江”“藝化干欄,詩畫洪江”“活化干欄,烙印洪江”三個主題課程,各個主題課程相互呼應、相輔相成,在整體上呈現層層遞進趨勢。

二是學科融通,打破學科界限與壁壘?!昂榻蓹谑浇ㄖ毖袑W課程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也是語文、藝術、地理等多學科匯聚的聯結平臺,主要以跨學科整合的項目式學習形式呈現,其中既涵蓋了學科課程的學習,也包括了統整多學科以解決問題的跨學科綜合學習[8]。這就要求通過構建研學課程,將以學科知識為表現形式的研學內容,統整貫通、聚力聚焦,精準統攝于一個研學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9]。

三是邏輯貫通,拓展研學的寬度和深度。知識學習的體驗屬性要求通過體驗來完成,這是一種親歷性、情感性、領悟性的活動[10]?!昂榻蓹谑浇ㄖ毖袑W課程設置主要側重知識的體驗性學習,從整體到部分都遵循由靜態到動態,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發展規律,切實遵照事物發展波浪式前進的趨勢??傮w按照先知后行——行后再知——知行結合的行動邏輯展開,經由一個資源點到一條研學路線設計,再到研學旅行的一整套課程體系構建,形成了“點化—藝化—活化”的遞進式課程體系。

(二)“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的設計思路

基于“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化內在邏輯,本研學課程“藝化干欄,詩畫洪江”的設計思路:通過對洪江人文歷史的初步感知,聚焦干欄式建筑及文化,包括其構造、特點、布局等,對該建筑相關的一切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品鑒洪江詩畫,感受干欄式建筑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基因;并通過實地探訪改造前后的干欄式建筑,以“‘復刻’干欄”形式走進干欄式建筑,深入體會干欄建筑的前世今生;創意性提取建筑元素符號進行藝術創作,通過“活畫干欄”“詩話干欄”等創作活動,將對干欄式建筑的藝術創作發揮到最佳。最后通過手作形式,搭建干欄式建筑模型,泥塑干欄式建筑,剪折干欄式建筑等形式,將布依族古老的干欄式建筑與其他的特色項目融合,達到互生共榮的境界。從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到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再到創意實踐,循序漸進,全面深入。

(三)“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的組織實施

課程如何組織實施是整個研學課程研發實踐的重中之重,是研學課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優質的課程研發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具有趣味性,給學生以愉悅的學習體驗,又要體現課程的系統性、結構性?!昂榻蓹谑浇ㄖ毖袑W課程研發實踐主要包含課程準備、課程計劃與實施和課程評價三個部分,三者共同構成整個研學旅行課程研發實踐的整體。本研究的組織實施主要選取“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的第二個子主題“藝化干欄,詩畫洪江”進行展示。

1.課程準備

課程準備是研學旅行課程的起始環節,其作用主要是為后續的課程計劃與實施、課程評價做鋪墊。此環節主要包括了解研學基地的基本信息,明晰研學旅行主題目標,以及行前必要的物質與精神準備。

第一,了解研學基地信息。洪江國際藝術村位于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距離著名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荔波小七孔景區較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備獨特的地理自然景觀優勢。此外,洪江村曾榮獲“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稱號,具有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特色元素,有布依族干欄式建筑、布依族扎染土布技藝、福馬文化、陽蠱傳統等可用于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的多樣且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資源。其中干欄式建筑作為布依族人集體無意識的符號,是洪江村落歷史發展的顯像特征之一,蘊藏著該地獨特的文化基因。

第二,明晰研學主體目標。該課程以第三學段的學生為主體,其處于良好品德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研學旅行中應注重合作意識、探究意識、責任意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注重培養其積極的情感、負責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故“藝化干欄,詩畫洪江”主題研學課程根據研學旅行課程的整體價值取向,結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立足三維目標,從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四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具體目標如下:

①文化理解:通過對洪江村自然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的了解,進一步理解洪江村布依族特色的干欄式建筑歷史發展及其蘊藏其中的建筑文化。

②審美感知:通過與詩人、畫家的對話,實地考察改造前后的干欄式建筑,對洪江村布依族特色干欄式建筑由初步的藝術感知到深入感知的過程。

③藝術表現:通過研學旅行,在調動各感官沉浸式感知洪江干欄式建筑的基礎上,將所感所思以攝影作品、建筑“復刻”作品、詩畫作品等形式予以呈現。

④創意實踐:在整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創意性地提取創作元素,通過攝影、活畫干欄、詩話干欄等方式較為個性化表達,在“知行結合”中涵養自身審美情趣,以展示研學收獲。

第三,物質與精神準備。物質準備,根據研學課程需要,攜帶好記錄本、筆、專業畫本、畫筆、相機等研學用品;精神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洪江村的歷史人文,收集了解久居洪江村的詩人及其詩歌、畫家及其畫作,了解洪江村布依族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干欄式建筑,了解創作和改造的相關理念與邏輯,了解詩畫一體的中國式美學。

2.課程計劃與實施

(1)課程計劃

該研學課程的社會實踐性較強,需要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進行系統性規劃。本課程大致以“走進洪江—深入洪江—升華洪江”三階段遞進式展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去逐步思考和探索,這樣階段性序列課程的推進方式更易被學生接受并吸收。因此,本課程計劃在三天內完成,剔除往返時間共計四個教學時段(表1):

表1 研學課程計劃

(2)課程實施

該研學課程以“藝化干欄,詩畫洪江”為主題,主要著力于學生自主性的提升,探究性意識的激發,以及合作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故此次研學旅行圍繞洪江干欄式建筑的核心驅動問題——創作以干欄式建筑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以系列子問題形式展開,具體的課程實施根據課程計劃中的四個教學時段,設置為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助學篇——洪江干欄式建筑的歷史

①了解洪江村的自然地理環境,感受孕育干欄式建筑的地理土壤;

②參觀村史館,了解洪江村的歷史變遷和滄桑巨變;

③多渠道收集洪江干欄式建筑的相關信息,了解組成部分及風格特點;

④了解干欄式建筑在洪江村歷史變遷中的地位及存在角色;

⑤分享對洪江國際藝術村,尤其是洪江干欄式建筑的初步認識。

環節二:探究篇——詩畫中的洪江干欄式建筑

①參觀書院,了解以“雁西書院”為代表的書院的“前世今生”及其發展規劃;

②品讀詩歌、對話詩人,品味詩人筆下的干欄式建筑,探尋詩人心中關于洪江干欄式建筑的記憶;

③走進畫室、對話畫家,了解畫家心中的洪江風光與干欄式建筑;

④品鑒畫作,探尋畫家筆下的干欄式建筑的干欄身影;

⑤分享從詩人、畫家,及詩、畫中感受到的洪江干欄式建筑。

環節三:調研篇——變遷中的洪江干欄式建筑

①實地探尋現存原始的干欄式建筑,了解其現狀及傳承危機,展開“‘復刻’干欄”大行動;

②走訪改造后的干欄式建筑,探尋其在傳承與保護中的亮點,思考其背后的改造邏輯與理念;

③通過改造前后的對比,體會干欄式建筑在歲月的流逝中經歷過的滄桑,以及跟隨時代發展的華麗蛻變;

④分享對于洪江干欄式建筑改造的理解。

環節四:體驗篇——傳承中的洪江干欄式建筑

①從多角度創意性提取洪江干欄式建筑的文化元素符號;

②創作一幅以干欄式建筑元素為主題的“詩畫合一”干欄式建筑寫生作品,并為作品寫一段解說詞,交流分享;

③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其他形式創作以干欄式建筑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如手作、剪紙、泥塑等方式,以攝影的方式定格畫面,并賦一首小詩,可引用可自創,并分享交流。

3.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化實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避免“行前熱熱鬧鬧,行中轟轟烈烈,行后冷冷清清”的研學弊病,在研學活動結束后應對整個研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性評價。本次研學旅行課程主要采取自評、他評和師評三主體共同參與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具體主要借助多項活動來達到對學生研學活動進行評價的目的,如常見的紙質表格的互評,主要是基于學生在整個研學實施中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研學成果分享活動,主要是個人的研學成果和小組的研學成果展示;研學心得分享活動,主要是個人通過研學活動的收獲,包括研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得,突出在小組合作中的感受與收獲;反思總結活動,主要集中于研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改進思路,提出改進方案。通過反思性評價方式來“倒逼”學生成長和發展,讓學生在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過程中聚焦研學旅行課程本身,更加注重自身在這一過程中的成長提升,充分發揮研學課程的育人功效。

三、研學旅行課程化的實踐反思與未來展望

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研學旅行課程化被許多學校視為撬動課程變革的突破口,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契機。作為校內外協同育人的一種全新方式,研學旅行課程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消弭了社會與學校、身體與自然、知識與生活的隔膜。本研究中“洪江干欄式建筑”研學課程研發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沒落的干欄式建筑及文化的關注,更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深入體會其在現代傳承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但其課程化的過程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課程體系意識薄弱,課程研發主體單一,課程實施存在困難,評價體系不健全等。為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展望。

第一,要樹立課程體系意識,做好研學課程頂層設計。研學旅行要實現課程化,各級主體必須具備課程體系意識,做好研學課程的頂層設計。在推動研學旅行課程化的過程中,一是從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研學旅行課程標準,確定整體的價值取向;二是地方課程開發者要找到研學旅行課程與學校學科課程的聯系,基于兩者間的耦合點,就各地突出的研學資源制定一套主題多元、序列明顯的高質量研學旅行教材,確保內容編排和學生能力在學期與學期、學年與學年、學段與學段之間呈螺旋上升趨勢,實現研學旅行課程持久的生命力和價值保值;三是學校在統一的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和研學教材的指引下,結合本校發展特色、學生特點等生成校本化的系列研學旅行課程,并具化教學實施和評價細則,為研學旅行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各層面對研學課程的統整考慮并做出適應性調整,由此建構起來的課程體系,不僅給了各級主體更多自主自由的空間,也增強了研學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11]。

第二,推進多主體協同備課,推動研學課程設計落地。研學旅行是涉及旅游、教育、交通、食宿等多領域的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為了充分挖掘研學資源,科學制定研學路線,提升學生研學興趣,滿足學生研學需求,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研學課程的教學方案需采取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式備課,推動研學旅行課程更好地落地實施。首先,以一線學科教師的合作教研為主導,立足學科教師們學科知識儲備和了解學生學情的優勢,發揮其跨學科整合課程資源的作用;其次,基地是研學旅行的載體和核心,發揮研學基地自身沉浸式資源特色優勢,一線教師要走進基地,深入了解基地,找準基地資源與學科知識的對接點,實現與基地的對接備課;再者,聯合專業的旅行社,充分利用旅行社擅長制定和規劃路線及交通食宿安排的優勢,為研學旅行課程的活動路線設計和交通食宿提供保障;最后,確定初步的研學課程方案,并就初步的研學方案向研學旅行專家、教育專家、學科專家等咨詢,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發、試行、改進,確定最終方案。

第三,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給予研學課程實施保障。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計劃,與學校課程教學貫穿融通是研學旅行實現教育價值的主要形式[12]。以研學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教育手段和載體,應是國家課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在研學旅行被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給予固定的課時保障和學分比例是首要前提。此外,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教學的靈魂與根本。研學旅行課程的健康發展和持續推進,需要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專職教師培養機制,致力于研學旅行教師隊伍建設[13],改變目前學科教師兼任研學旅行專職教師及單科教師孤立完成研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同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研學旅行課程的實施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各研學基地隸屬的旅游主管部門對研學活動的開展給予費用減免或優惠??傊?,從多方面協同推動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推進研學課程常態化實施。

第四,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健全研學課程評價機制。所有教學評價都是為了達到“幫助”和“改進”的效果,且研學旅行課程具有的開放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決定了其評價首先應吸納多主體參與評價[14]。一方面是評價客體的全員,主要包括對學生、教師、課程、基地等進行評價,促進研學旅行的全方位改善;另一方面是評價主體全員參與評價,主要指教師、學生、家長、基地等參與評價,確保評價的客觀科學。其次是全方位評價,研學旅行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整體性考量,可通過考試、測試對其進行增量性評價,也可通過作品展示、主題匯報等進行質性評價。再者是全過程評價,研學過程的評價要貫穿于整個課程的始終和學生個人發展的全過程。由于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觀念的轉變、習慣的養成和實踐技能的提高等都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而可通過建立“研學旅行課程檔案袋”,持久動態地記錄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傊?,通過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評價,以評促建,不斷完善研學旅行課程的建構。

猜你喜歡
干欄洪江研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被拐20年憑4歲照片找到家
洪江 詩人應為新時代鼓與唱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干欄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觀設計
因水而興的商城
研學之旅
論干欄式建筑及其墻體形式★
德昂族傳統干欄民居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