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

2024-01-11 02:58潘永戴智梅嚴睿成葉浩昕鐘曉聲范紹翀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突發性耳聾重度

潘永,戴智梅,嚴睿成,葉浩昕,鐘曉聲,范紹翀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耳鼻咽喉科,廣東 廣州 511300)

突發性耳聾,也稱為特發性突發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快速聽力損失[1]。突發性耳聾患者通常在3 d內發生聽力損失,大部分患者常伴隨不同程度的耳鳴、耳悶脹感、眩暈或頭暈、耳周感覺異常等臨床表現[2]。目前,關于突發性耳聾病因學假說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血管閉塞、迷路膜破裂以及耳蝸內或耳蝸后面的迷路炎[3],其突發性耳聾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4]。有研究發現,近年來中青年人群由于社會工作壓力、情緒波動、飲食和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原因,突發性耳聾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及社會功能[5]?;诖?本研究以147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為對象,探究不同年齡段患者其臨床特征及預后的影響因素,為中青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就診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耳鼻咽喉科的147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3例,女64例。納入標準:①年齡20~80歲;②首次發病;③單側發病;④符合2015年中華醫學會編撰認定的突發性耳聾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6];⑤資料完善;⑥符合患者知情同意原則;⑦自愿配合隨訪。排除標準:①經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被證實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②遺傳性耳聾、外傷性耳聾,通過CT、MRI及其他全身性檢查確診為蝸后占位性病變、梅尼埃病、中耳病變、藥物性耳聾等疾病的患者;③有精神心理疾患、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依從性差的患者;④治療過程中禁忌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

1.2 年齡分組

本組患者18~39歲為青年,其中18~29歲為小青年,30~39歲為大齡青年;40~55歲為中年;56歲以上為老年??紤]到80歲以上老年人存在生理性聽力損失,且因高齡聽力損失后藥物治療難以恢復,故80歲以上不納入。根據患者年齡分為兩組,其中18~55歲納入實驗組,56~80歲納入對照組。

1.3 聽力損失分級、分型標準

根據患者純音聽閾測試結果,將聽力損失程度分為4級,25~40 dB HL為輕度;41~60 dB HL為中度;61~80 dB HL為重度;>80 dB HL為極重度[6]。根據聽力曲線類型,分為低頻下降型、高頻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聾型[6]。

1.4 治療方法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臨床上針對突發性耳聾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案。本研究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靜脈滴注或鼓室內注射、耳后篩區注射、降低纖維蛋白原藥物(巴曲酶)、離子通道阻滯劑(利多卡因)、H1受體激動劑(鹽酸倍他司汀)、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神經營養因子)、抗氧化藥(銀杏葉提取物)等。個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采取高壓氧治療[7]??偗煶?~14 d。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聽力損失分級、分型及伴隨癥狀,病程及臨床療效。

1.5 療效評估

根據2015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推薦療效分級[6],所有患者預后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及無效。其中,受損頻率聽閾恢復至正常、達到健耳水平、達到此次患病前水平為痊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 dB以上為顯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 dB以上為有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改善不足15 dB為無效。(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總有效率。

1.6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根據年齡,將147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74例,男41例,女33例;平均年齡(38.17±5.16)歲。對照組73例,男42例,女31例;平均年齡(68.16±4.78)歲。兩組患者性別、體質指數、吸煙史、飲酒史、睡眠障礙、發病耳側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基礎性疾病患病率比較結果提示,實驗組分別為17.57%、9.46%、20.27%,低于對照組的32.88%、20.55%、41.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顯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耳悶、眩暈等臨床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耳鳴最常見,在兩組患者中發病率分別為85.13%、90.41%。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入院時聽力損失分級、分型比較

兩組患者聽力損失分級比較顯示,實驗組聽力損失輕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21例、極重度15例,對照組輕度4例、中度18例、重度19例、極重度32例。其中,對照組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較多,實驗組中度聽力損失最多,入院時兩組聽力損失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028,P=0.037)。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聽力損失分級比較 [例(%)]

兩組患者聽力損失分型比較顯示,實驗組聽力損失低頻下降型25例、高頻下降型10例、平坦下降型19例、全聾型20例,對照組低頻下降型14例、高頻下降型12例、平坦下降型23例、全聾型24例。實驗組患者的低頻下降型所占比例最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入院時聽力損失分型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上均采取內科保守治療為主,治療效果比較提示,實驗組治愈13例、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27例,對照組治愈6例、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43例。實驗組總有效率為63.5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41.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3 討論

突發性耳聾是指數分鐘、數小時或72 h內突然發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性聽力損失,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8]。發病率為5/10萬~160/10萬[9],各年齡段人群均有發病風險,尤其是20~55歲的青年群體,由于社會工作壓力繁重、情緒波動大,近年來發病率呈顯著增加趨勢[10]。目前關于突發性耳聾病因及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11],臨床治療尚無統一標準,主要采取對癥治療為主,包括激素類藥物、降低纖維蛋白原藥物、改善微循環藥物、營養神經類藥物、離子通道阻滯劑等[6,12]。對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采取高壓氧療作為補救措施。由于不同年齡段患者聽力損失分級、分型存在差異,臨床癥狀及預后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以147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了中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所有臨床資料。研究發現,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耳悶脹感、眩暈等伴隨癥狀,但聽力損失分級、分型結果提示,中青年組患者聽力損失較老年組患者輕,且主要以低頻下降型為主,大約為33.78%。兩組患者預后比較結果提示,中青年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更高,約63.51%。對突發性耳聾的中青年患者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往往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而老年組預后差,也可能與老年患者多伴隨高血壓、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有關[13-14]。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是加重聽力退變的重要危險因素[15],隨著病程增長與年齡增加,聽力損失逐漸加重。且高血壓可通過改變血流動力學特征,增加血液黏滯性[16-17],嚴重者伴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引起血管栓塞或痙攣[18],導致前庭系統缺血缺氧性病變,出現眩暈、平衡障礙等前庭功能異常癥狀[19-20]。此外,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改變的疾病,均可影響前庭器官結構與功能,從而引發或加重突發性耳聾[21]。綜上所述,中青年突發性耳聾患者與老年患者相比,由于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基礎性疾病較少,聽力損失分級較輕,聽力損失以低頻下降型相對多見,通過臨床積極治療,往往預后較好。

猜你喜歡
突發性耳聾重度
頸夾脊穴為主治療突發性耳聾驗案1則
深刺聽宮治療耳鳴、耳聾驗案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不能耽誤的急癥: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消防新聞宣傳報道的相關思考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鈑金領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耳聾耳鳴辨證施護
老年重度低血鉀致橫紋肌溶解癥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