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現狀及優化策略
——基于思政“概論課”教學實踐的實證分析

2024-01-11 03:33蘇映宇
關鍵詞:概論課雙線概論

蘇映宇

(福建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是教學對象基于雙線混合教學的學習需求滿足感和主觀感受效應,是衡量教學方式能否把道理講深、講透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總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規模在線教育的經驗,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1],“發揮在線教育教學優勢”[2],為相關實踐提供思路。近年來,雖然高校思政課教學“獲得感”研究在主體、價值、內涵、影響因素和實現路徑方面有所豐富,但未能根據學生差異和課程特質建構其“獲得感”的內涵及測度指標,難以有效把握教學效果。為此,筆者以雙線混合教學為切入點,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為研究對象,以某醫科大學大一、大二的思政課教學對象為主體,發放7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655份,基于描述性分析方法,探究高校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為相關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一、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定量評價測度內涵和實踐概況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高校思政課歷經傳統線下教學、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和常態化防控雙線混合教學等方式,形成雙線混合教學[3],其內涵和實踐有待探究。

(一)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感的內涵測度

大學生個體對思政課教學的情感體驗、心理感受、理性思辨和價值評判存在群體差異,其內涵測度具有多維結構性。筆者基于教學對象的積極心理效應和綜合情感體驗,測度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獲得感,從理論獲得、知識增進、思想提升和行為外化等層面探究其正能量心理滿足,兼顧學科背景和群體差異的特殊性。具體到“概論課”,其測度應立足人才培養訴求,結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建構顯性評價和“入門”“入腦”“入心”等隱性評價雙重指標體系(表1)。其中,顯性測度指標以“準時到課率”“抬頭率”“互動率”“參與率”“興趣度”為元素;隱性指標以是否加深對課程理論的認知程度、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提升思想境界、外化個人行為的積極影響等為要素,并融入信息技術,評估教學對象對雙線混合教學的認可度、內容銜接度和教學效果滿意度等,評估教學對象獲得感。

(二)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實踐情況

福建某高校思政“概論課”主動從理念、內容、形式和考核等方面,推進雙線混合教學實踐機制。

1.創新教學理念。該課程依托慕課平臺,結合國家級精品課程,創建符合“概論課”的SPOC專有課程。隨著教學秩序的全面恢復,該課程繼續以國家級精品課程為依托,形成線上教學和融入智慧教學的線下課堂教學。

2.優化教學內容。以教材改革為依據,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進路,形成不同歷史時期的專題式教學。

3.優化教學形式。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以授課對象為本,開展課前新聞播報、社會實踐報告開題和結題分享交流等。

4.創優評價考核結構。以平時和卷面為維度,各占50.0%,其綜合考核方式既有線上教學單元測試、討論和視頻學習;也有線下課堂表現、課前分享、課堂討論和出勤;涉及筆試、調查報告和分享等環節。

(三)大學生對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的基本感知

受訪者對思政課雙線教學形態下的在教學平臺、教學方式感知較好。一是線上教學平臺多樣。線上教學平臺有社交軟件直播、慕課、超星和虛擬仿真教學。其中,以社交軟件直播(QQ群、微信、釘釘和騰訊會議)為平臺的占55.0%,以慕課、超星為研習平臺的分別占90.8%和49.9%;虛擬仿真教學平臺較少,占4.3%。二是線上教學方式多元。思政課線上教學方式為作業布置與反饋或在線討論與答疑的占60.5%,是線上教學最常見的輸出形態;線上教學呈現方式為上傳課件、音頻等教學資料的占51.1%;平臺直播講解、錄播教師個人教學視頻、播放國家精品課程教學視頻占比均為49.0%~56.0%;思政課教師與校外專家、學者或相關專業領域人員同臺執教的占8.7%。三是雙線混合教學接受度向好。從必要性來看,認為“有必要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占64.3%,持否定態度的占35.7%。從有效性分析,就“您是否同意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推進對大學生有效”議題中,表示“完全同意”(20.2%)和“基本同意”(60.6%)的受訪者占80.8%;表示“不同意”(16.9%)和“完全不同意”(2.3%)的受訪者占19.2%。

二、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現狀評估——以“概論課”教學為例

整體評估高校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不同維度,更能從職責、使命和任務等方面把握大學生的能力與需求。

(一)大學生思政“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顯性獲得感特性

在混合教學實踐中,線下教學的到課率、聽課狀態、教學參與和關注度、教學滿意度、受益度是衡量教學對象顯性獲得感的重要維度。

1.線下教學到課率與抬頭率失衡、認真度偏差共存。表示到課率“非常好”(29.0%)和“比較好”(49.9%)的受訪者占78.9%;表示“一般”(18.6%)、“比較不好”(2.3%)和“非常不好”(0.2%)的占21.1%,到課率情況較好。自感抬頭情況“非常好”(18.2%)和“比較好”(36.6%)的占54.8%;自感“一般”(37.9%)、“比較不好”(7.0%)和“非常不好”(0.3%)的占45.2%,抬頭率偏低。自感上課“非常認真”(15.1%)和“比較認真”(43.7%)的占58.8%;自感“一般”(34.7%)、“較不認真”(6.1%)和“很不認真”(0.4%)的占41.2%,認真度稍顯不足。

2.線上教學興趣度與學習狀態趨于一致,線上學習狀態有待激發。從興趣度來看,認為“相較于線下教學,對思政課線上教學更有興趣”的受訪者占51.6%,與自感“非常認真保持學習狀態”(50.2%)的數據趨于一致;興趣度偏低的受訪者更易陷入“漫不經心”(23.7%)、“昏昏欲睡”(17.9%)、“邊聽音樂、逛網頁、看電影邊學習”(13.4%)和“瀏覽不相關網絡信息”(5.6%)的學習狀態。從參與度來看,對參加線上教學活動表示“每次都很準時”(49.9%)和“基本準時”(44.3%)的占94.2%;對完成線上教學作業表示“每次都很準時”(49.8%)和“基本準時”(46.0%)的占95.8%。學生線上學習狀態仍有待激發。

3.雙線混合教學方式的興趣度偏低,自主參與性較弱。就“‘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方式”議題來看,表示“非常感興趣”(15.0%)和“比較感興趣”(40.0%)的占55.0%;表示“一般興趣”(32.0%)、“不太感興趣”(8.7%)和“沒興趣”(4.3%)的占45.0%,反映出其雙線混合教學顯性獲得感不足。對于“是否會自主參加線上互動話題或線下討論環節”,表示“每次互動都會認真參與”(31.6%)、“只參加感興趣的互動話題”(32.8%)和“只參加必須回答的互動話題”(31.5%)的受訪者較為均衡,自主參與性總體偏弱。

(二)大學生思政“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隱性獲得感特點

“概論課”教學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實踐為核心,突出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原創性貢獻,是隱性教學獲得感測度的重要維度。

1.理論了解度較好、認同度較高與認知結構性差異并存。從了解度來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表示“非常了解”(10.5%)和“比較了解”(56.9%)的受訪者占67.4%,均值為2.25;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表示“非常了解”(13.0%)和“比較了解”(53.3%)的占66.3%,均值為2.27;對“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要義表示“非常了解”(15.4%)和“比較了解”(64.6%)的占80.0%,均值為2.06;對“鄧小平理論及其歷史地位”表示“一般了解”(63.7%)、“不太了解”(20.2%)和“很不了解”(1.7%)的占85.6%,均值為2.09;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表示“一般了解”(62.1%)、“不太了解”(20.9%)和“很不了解”(1.5%)的占84.5%,均值為2.10(表2)。這說明受訪者的教學獲得感存在內容差異,對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以前的理論故事學習更具獲得感。

表2 調查的受訪對象對“概論課”理論內容的了解情況

從認同度來看,對“概論課”的“課程理論體系的科學性”表示“非常認同”(58.9%)和“比較認同”(34.7%)的受訪者達93.6%,均值為1.48;對“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在中國共產黨”表示“非常認同”(60.9%)和“比較認同”(31.9%)的占92.8%,均值為1.47,教學實踐的理論認同度較高,但與了解度存在結構性差異,表明受訪者停留于面上的認同度甚于理論內容的本質認同度。

2.大學生基于“概論課”知識增進獲得感具有多元性。知識增進大學生對黨情、國情、世情的把握和對民族、國家、社會的關注和認同。一是治國理政思想及其制度實踐的知識有所增進。贊同“‘概論課’讓我更認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受訪者占54.0%;贊同“‘概論課’讓我對制度改革更有信心”的占53.9%。二是國家、社會、民族的理性認同有所強化。贊同“‘概論課’讓我更關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受訪者占83.2%;贊同“‘概論課’讓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強”的占73.1%;贊同“‘概論課’讓我更愛國更愛社會主義”的占62.0%(表3)。

表3 “概論課”對受訪對象思想認知的總體影響

3.大學生基于“概論課”的思想增益具有時代特性。思想增益體現對思想、國家治理和社會制度的總體看法。一是思想有所增益。贊同教學“讓我更有入黨意愿”和“讓我更理性看待社會輿論”的受訪者分別占43.7%和62.6%;表示“讓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啟發”的占71.0%,教學對象理性識辨有所增強(表3)。二是治理認同有所強化。贊同教學實踐能促進其認識到“中央和政府整體防控措施是有效的”“我國治理制度優勢”及“黨的領導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的受訪者各占87.9%、82.3%和78.3%;認同課程“增強個人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認同本地政府防疫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及“認同所在社區(村)防疫措施的有效性”的受訪者則各占69.5%、69.5%和49.9%;三是“四個自信”有所強化。認為課程能“增強個人對我國”的社會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自信”的受訪者占71.9%(表4)。

表4 調查的受訪對象基于“概論課”對公共衛生治理的基本態度

4.受訪者基于“概論課”的個人行為增益較為宏觀??傮w看,受訪者基于教學實踐的宏觀行為外化甚于微觀行為外化。一是“概論課”促進大學生更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和社會參與。就“‘概論課’對個人行為的影響”議題中,認同“概論課”使個人“更加自覺將個人夢統一于國家夢、民族夢”和“更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熱點問題”的受訪者各占67.2%和65.8%;贊同“讓我更勇于擔當,更具社會責任感”和“更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的受訪者各占59.7%和45.5%。二是“概論課”對大學生思想外化和自我克制影響迥異。從思想外化來看,贊同“‘概論課’讓我更具有自信、積極的力量”和贊同“‘概論課’讓我更能明辨是非,辨識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受訪者各占66.7%和63.5%,教學實踐的思想外化呈現積極影響。從實踐導向來看,贊同“‘概論課’讓我的自制力更強”的受訪者僅占20.9%?!案耪撜n”在激發大學生自省、自制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三)大學生思政“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評價感知

從教學效果、學習效果、教學評價方式、教學獲得等維度來測度大學生“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1.學習效果感知存在差異。一是相較于單純線下教學,雙線混合教學學習效果感受度偏弱。從“雙線混合教學的學習效果相對單純線下教學的感受度”來看,表示“好很多”(17.3%)和“好一些”(37.3%)的受訪者占54.6%;表示“差不多”(31.6%)、“差一些”(10.8%)和“差很多”(3.1%)的受訪者占45.5%,其學習效果相對單純線下教學的積極影響感受度偏弱。二是相較于單純線上教學,雙線混合教學學習效果感受度向好。就“相較單純線上教學,您覺得雙線混合教學學習效果”的感受度來看,表示“好很多”(20.3%)和“好一些”(43.8%)的受訪者占64.1%;表示“差不多”(27.0%)、“差一些”(6.6%)和“差很多”(2.3%)的受訪者占35.9%。三是雙線混合教學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較好。就“雙線混合教學對您提高思政課課程學習積極性有無影響”的議題中,表示有“很大影響”(14.8%)和“一定影響”(60.6%)的受訪者占75.4%,雙線混合教學引起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2.認可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一是教學內容的認可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就“‘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內容的總體評價”來看,表示“很滿意”(17.1%)和“較為滿意”(49.0%)的受訪者占66.1%;表示“一般”(30.8%)、“較為不滿意”(2.3%)和“很不滿意”(0.8%)的受訪者為33.9%,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二是教學效果的總體認可度呈中等偏上水平。對雙線混合教學效果表示“很滿意”(16.3%)和“較為滿意”(46.4%)的受訪者占62.7%;表示“一般”(33.6%)、“較為不滿意”(2.9%)和“很不滿意”(0.8%)的受訪者占37.3%,教學效果存在限度。

3.雙線混合教學方式認同好于評教方式認同。一是雙線混合教學方式的總體評價較好。就“您對‘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方式總體評價”議題中,表示“很滿意”(15.0%)和“較為滿意”(47.9%)的受訪者占62.9%,表示“一般”(33.6%)、“較為不滿意”(2.6%)和“很不滿意”(0.9%)的受訪者占37.1%。受訪者對雙線混合教學方式持肯定態度甚于否定態度。二是雙線混合教學評教方式的認同率偏低。對“概論課”雙線混合教學無差異的線上評教方式持肯定、否定、無所謂態度的受訪者各占42.3%、36.6%和21.1%,其偏低的評教認同率反映出現有評教特性與雙線混合教學改革存在矛盾,制約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的增強。

4.線上教學的問題和困難感知具有復雜性。問題和困難感知是影響教學對象獲得感的重要維度,由此形成的線上教學問題和困難較為復雜。就“線上教學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和問題”議題中,84.3%的受訪者能感知到線上教學存在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和困難主要包括“網速太慢,卡頓”(30.4%)、“教學平臺運作不穩定,影響學習積極性”(38.2%)、“缺乏學習氛圍,經常分心”(52.8%)、“錯過上課時間,無法按時完成學習任務”(26.6%)和“流量影響”(10.8%)等。顯然,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且客觀甚于主觀。

三、關于提升大學生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4],為提升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獲得感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一)“對癥下藥”,激發大學生思政課的雙線學習動力

教學對象的主體性“在場”是思政課教學目標的重要標的。強化教學對象的“在場性”至關重要。一方面,要以大學生為本,做好課前教情調研工作,深入了解大學生思政課線上、線下和雙線混合教學的學習需求,并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群體精準對焦雙線學習需求,確實為因材施教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另一方面,要精心創設高校思政課雙線混合教學課堂,形成不同教學方式下的大學生思政課學習主體性在場意識以及教學“出場”意識,引導不同類別的教學受眾對象積極主動融入雙線混合教學實踐中,體驗國家、社會發展境遇和面臨的機遇、挑戰,切實提高雙線混合教學中教學對象的互動率、參與率,增強其學習獲得感。

(二)理論賦意,深度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成果

講好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破解教學受眾對象理論獲得感結構性短板難題的先決條件,有共性和個性雙重考量。從共性來看,為更好地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理論獲得感,需要結合時代背景,深度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特別是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故事,幫助大學生厘清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使之深入把握黨情、世情、國情變化下的時代議題和理論問題,以“是什么—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學習了怎么用”為教學線索,生動、翔實地講好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從個性來看,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學受眾有不同的理論學習訴求,更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結合學科背景、興趣偏好,深度講好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中的專業故事和實踐進路,抓住理論背后的人和事,以細節拉近思想距離,增強感染性,增進教學情感共鳴。

(三)教學賦能,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實力

一是要優化雙線混合教學資源,把握好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邊界。尤其要注意把握創設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學習氛圍,激發大學生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參與狀態,以課程考核為帶動點,把握好教學邊界,優化教學內容,增強雙線混合教學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二是要賦能思政課智慧教學。針對“00后”的學習特性,更需強化思政課教學資源的智慧聯動,建設智慧教學系統和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增強新媒體、人工智能與思政課教學協同性,合理把握系列理論議題和教學理路。三是要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功底。思政課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研促教,提高雙線教學的理論駕馭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對象的理論學習要求。

(四)實踐導向,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行為外化能力

一是明確人才培養作用。對標立德樹人,明確不同思政課程的人才培養意義,結合教學改革,引導大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二是強化行為養成意義。以學習需求為起點,將能力提升、素質涵養、行為養成深度融合于教學理念。具體在教學實踐中要著眼于培養大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基本能力,并結合課題教學、行為引導、社會實踐和社會參與等方式共同實現。三是優化教學資源組合。組建專題化教學團隊,訓練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社會能力,并于“行走課堂”中強化行為導向;發揮課程教學考核的導向功能,形成過程性考核和知識性考核,促進其實踐轉化行為;同時,要立足雙線差異性學習需求,改革教學評價體系,使之更好適應雙線混合教學實踐的客觀需要。

猜你喜歡
概論課雙線概論
中老鐵路雙線區段送電成功
青銅器辨偽概論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雙線自動閉塞軌道電路故障時發車進路準備的探討
電冰箱節能與發展概論
論高職概論課教學中的歷史共通感培養
雙線模式下概念教學的探討
高?!案耪撜n”教學“認知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的路徑研究
高職動漫專業雙線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關于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概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