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關系的研究

2024-01-11 10:43董繪華倪成勵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嚴謹性神經質恐懼心理

陶 冶, 徐 培, 董繪華, 倪成勵, 趙 麗

(1.安徽醫學高等??茖W校, 安徽 合肥 230601; 2.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口腔癌是發生于口腔的一種癌癥,也是全球第6 大常見癌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 因為癌癥本身的病理與生理特點,癌癥的復發或進展尚未得到解決,導致大多數口腔癌患者存在明顯的癌癥復發恐懼心理。 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具有某些和普通人不同的人格特征,如神經質水平較高,外向性、宜人性和嚴謹性水平較低等[2]。人格特質,尤其是神經質和特質焦慮,與癌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疼痛行為等明顯相關[3]。 目前已開展的大五人格與癌癥的關系和癌癥患者復發恐懼心理的研究較常見,且得出了較為可信的結論。 但尚存在以下問題,至今國內尚沒有對大五人格與口腔癌患者的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口腔癌的預后及復發與大五人格的相關性研究也缺乏數據支持,不同人格類型的口腔癌患者對于癌癥的恐懼心理與癌癥的復發是否存在相關性尚未可知。本項目將填補此項空白。 現就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于2018年4 月—2023 年3 月診治的50 例口腔癌患者以及50 例健康體檢者的一般資料調查表、 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CBF-PI-B)和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三種問卷的調查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并探討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關系以及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診治口腔癌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于2018 年4月—2023 年3 月診治的50 例口腔癌患者,納入病例組。 入組要求:(1)病歷資料完善;(2)年齡≥18歲;(3)經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診斷等證實,滿足口腔癌的診斷要求;(4)首次確診為口腔癌;(5)患者或家屬對研究知曉,自愿加入;(6)依從性好。排除規定:(1)主要臟器的嚴重疾??;(2)合并其他癌癥;(3)精神疾??;(4)存在聽力、視力及語言障礙,難以正常交流;(5)血液系統疾??;(6)傳染性疾??;(7)孕產婦。 病例組中男28例,女22 例;年齡33~72 歲,平均年齡(52.16±6.82)歲; 體質量指數18~27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2.48±1.71)kg/m2;家庭人均月收入500~2300 元,平均家庭人均月收入(1146.83±261.57)元;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 例,高中及以上16 例。

另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同時期行健康體檢的50 例志愿者,納入對照組。 入組要求:(1)體檢資料完善;(2)年齡≥18 歲;(3)身體健康狀況良好;(4)對研究知曉,自愿加入;(5)依從性好。排除規定:(1)癌癥;(2)主要臟器疾??;(3)精神疾??;(4)存在聽力、視力及語言障礙,難以正常交流;(5)血液系統疾??;(6)傳染性疾??;(7)孕產婦。志愿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3~72 歲,平均年齡(52.19±6.80)歲;體質量指數18~27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46±1.73)kg/m2;家庭人均月收入500~2300 元,平均家庭人均月收入(1146.75±261.62)元;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 例,高中及以上17 例。 2組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利用自行編寫的一般資料調查表、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CBF-PI-B)和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三種問卷對病例組和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 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CBF-PI-B:該量表將人格分為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神經質5 種特征,每種人格特征分別對應8 題,共包含40 題,分值從1 分到6 分(1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 分表示完全符合,每種人格分數最低8 分,最高48 分, 分數越高表明該種人格特征越強[4]。FoP-Q-SF:評估內容包括社會家庭、生理檢查,選擇Likert5 級計分法,1 分為“從不”,2 分為“很少”,3 分為“有時”,4 分為“經?!?,5 分為“總是”;總分60 分, 患者分值越高表明恐懼疾病進展越嚴重[5]。調查者向受試者介紹本研究的目的與內容,在不受干擾的獨立房間進行量表評定, 問卷當場填寫,作答完成后立即收回。 調查結束后,調查者及時檢查問卷,發現遺漏、誤填等要求受試者予以糾正。所有資料由另一名調查者進行審核、整理。

1.3 觀察指標

(1)對比病例組與對照組的CBF-PI-B 評分、FoP-Q-SF 評分。

(2)運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法分析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關系。

(3)對比不同特征口腔癌患者的FoP-Q-SF 評分結果。

(4)運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法,探究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比較行t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CBF-PI-B 評分、FoP-QSF 評分對比

病例組CBF-PI-B 量表中的外向性、 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的評分低于對照組,神經質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FoP-Q-SF 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CBF-PI-B 評分、FoP-Q-SF 評分對比(±s,分)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CBF-PI-B 評分、FoP-Q-SF 評分對比(±s,分)

CBF-PI-B 評分FoP-Q-SF 評分組別例數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神經質病例組5028.51±7.4834.74±7.3625.30±7.6337.56±6.9226.69±6.2739.34±4.17對照組5031.73±8.0037.22±6.9431.78±6.1239.77±5.9423.37±7.1320.37±5.23 t 值-2.0791.7344.6851.7142.47320.054 P 值-0.0200.0430.0000.0450.0080.000

2.2 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關系

以FoP-Q-SF 評分為因變量,以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神經質評分為自變量,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外向性評分:r=-0.632,嚴謹性評分:r=-0.497,開放性評分:r=-0.714,宜人性評分:r=-0.434,神經質評分:r=0.526。結果顯示,FoP-Q-SF評分與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評分呈負相關性(P<0.05),與神經質評分呈正相關性(P<0.05)。

2.3 不同特征口腔癌患者的FoP-Q-SF 評分結果對比

不同性別、 年齡、 體質量指數口腔癌患者的FoP-Q-SF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神經質口腔癌患者的FoP-Q-SF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特征口腔癌患者的FoP-Q-SF 評分結果對比(±s,分)

表2 不同特征口腔癌患者的FoP-Q-SF 評分結果對比(±s,分)

指標項目例數FoP-Q-SF 評分t 值P 值性別男2839.71±4.220.5550.291女2239.05±4.12年齡≥60 歲1939.28±4.140.1400.445<60 歲3139.45±4.20體質量指數≥23kg/m22639.40±4.210.0760.470<23kg/m22439.31±4.15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 元3038.25±3.961.8800.033<1200 元2040.47±4.2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40.16±4.401.7290.045高中及以上1637.94±3.85外向性是2137.76±4.112.5240.007否2940.80±4.27嚴謹性是2437.87±4.021.7310.045否2639.92±4.33開放性是2037.68±3.981.8110.038否3039.89±4.38宜人性是2238.02±4.001.8400.036否2840.24±4.41神經質是2940.54±4.612.2700.014否2137.70±4.00

2.4 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

以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為因變量,以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神經質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 分析,結果顯示, 家庭人均月收入 (≥1200 元)、 外向性(是)、嚴謹性(是)、開放性(是)、宜人性(是)是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保護因素,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神經質(是)是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危險因素,如表3 所示。

表3 影響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Logistic 分析

3 討論

口腔癌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人數超過26 萬人,死亡人數約達13 萬人,當中近2/3 發生于發展中國家[6]。 另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口腔癌的新發患者人數約為5 萬人[7]。 當前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仍然是手術加放化療的綜合療法, 這往往會造成患者頜面部器官重要功能的喪失,使其出現語言功能障礙、吞咽困難、進食障礙等不良情況, 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術后面容變化,繼而影響生存質量、社會交往[8]。 另外,口腔癌比其他部位的癌癥更易發生轉移,治療費用大,患者術后心理變化明顯,心理問題嚴重,應引起高度重視。

大五人格是當前最具影響力的人格特質模型,以此為基礎編制的人格問卷也是常用的人格測量工具[9]。 以大五人格理論為指導,在已有測驗的基礎上,王孟成等編制了中國大五人格問卷(CBF-PI)并修訂了其簡式版(CBF-PI-B)。另外,癌癥患者常見心理應激反應之一就是恐懼疾病進展, 指患者因害怕或擔憂疾病進展或復發的心理反應, 若恐懼疾病進展較嚴重,患者終日生活于恐懼中,會嚴重影響生存質量與軀體功能恢復[10]。 oP-Q-SF 量表是2006 年由德國Mehner 等于恐懼疾病進展量表(FOP-Q)基礎上構建而來。 應用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可對患者的疾病恐懼復發心理進行客觀評估。

本項目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關系,探究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的影響因素,明確大五人格與口腔癌發生發展的關系,為口腔癌患者術后進行個性化心理干預提供臨床參考依據,實現多學科的交叉。 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CBF-PI-B 量表中的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的評分低于對照組,神經質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組FoP-Q-SF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口腔癌患者存在較明顯的大五人格缺陷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應引起重視,及早實施相關的心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FoP-Q-SF 評分與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宜人性評分呈負相關性(P<0.05),與神經質評分呈正相關性(P<0.05);提示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會相互影響。 本研究同時分析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 元)、外向性(是)、嚴謹性(是)、開放性(是)、宜人性(是)是其保護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神經質(是)是其危險因素,因此建議,臨床上應加強對口腔癌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提高其認知水平,緩解神經質癥狀,繼而改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口腔癌患者大五人格與癌癥復發恐懼心理逐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口腔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較多,應引起重視,及時采取心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歡
嚴謹性神經質恐懼心理
神經質有九個表現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院學生嚴謹性培養
試談參考書例習題中的“嚴謹性”問題
網球初學者網前截擊心理狀態分析及對策
拳擊訓練中克服運動員恐懼心理的途徑與對策研究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之間的關系
關注解題中所設的隱患
中學跨欄跑教學中恐懼心理的產生及對策
尋根壓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