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方后裔“赤狄說”疑義
--兼論“廧咎如”

2024-01-12 08:13常雅楠
殷都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修訂本楊伯峻左傳

常雅楠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

近代王國維認為“其見于商周間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則曰玁狁。入春秋后,則始謂之戎,繼號曰狄。戰國以降,又稱之曰胡,曰匈奴?!?1)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83頁。其中所謂隗姓狄人為鬼方后裔的論述(2)“此隗國者,殆指晉之西北諸侯,即唐叔所受之‘懷姓九宗’。春秋隗姓,諸狄之祖也。原其國姓之名,皆出于古之畏方,可得而征論也。案:《春秋左傳》凡狄女稱‘隗氏’,而見于古金文中則皆作‘媿’。經典所以作隗字者,凡女姓之字,金文皆從女作,而先秦以后所寫經傳,往往省去女旁……然則媿字依晚周省字之例,自當作‘鬼’?!?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90頁。),尤其吸引后來學者的關注,即學界往往將春秋時期赤狄視作鬼方后裔(3)“春秋時代的赤狄即殷代的鬼方”(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第276頁);“伐鬼戎曰俘翟王,知春秋之赤狄隗姓,亦即鬼方,則鬼戎固名狄也?!?蒙文通:《周秦少數民族研究》,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第102頁);“春秋時的赤狄(翟)是隗姓,當即鬼方的遺族?!?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93頁);“春秋時隗姓之赤狄為鬼方后”(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8頁);“赤狄隗姓(經典作隗,從阜與從土同意,示其為穴居之人)乃鬼方氏之后?!?徐中舒:《西周史論述》(上),《四川大學學報》1979年第3期);隗姓為鬼方之姓,赤狄隗姓說明與鬼方有淵源關系。(王鐘翰:《中國民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134頁);“鬼方是春秋戰國時期‘赤狄’族群的祖先”(宋亦簫:《鬼方種族考》,《晉陽學刊》2008年第4期);“鬼方民族是赤狄民族的直接來源”(何海斌:《試論春秋時期太行山區赤狄民族的歷史淵源》,《長治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等。,眾口一詞幾成定讞,然而仔細揣摩赤狄即鬼方后裔觀點的相關證據,不免讓人產生些許疑義。筆者在對族姓、地域和盂伐鬼方后的族群規模分析以后,發現春秋時期的廧咎如實乃鬼方遺裔。

一、鬼方與赤狄均為隗姓的質疑

小盂鼎銘文“□伯□□鬼聞,鬼聞虘以新□從”(集成2839),古代諸侯國君都以國為氏,鬼方之君名聞,故稱“鬼聞”(4)李學勤:《小盂鼎與西周制度》,《歷史研究》1987年第5期。。唐蘭認為“此處所說鬼閽,疑是鬼方(隗)氏之名閽的人”(5)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94頁。,“鬼”乃鬼方的族名、國名,其國君也以鬼為姓?!洞蟠鞫Y·帝系》載:“陸終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僓氏?!?6)王聘珍撰,王文錦點校:《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第127頁?!皨崱薄摆蟆迸c“鬼”,音同形近相通,“僓”“嬇”為其同音之變(7)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91-592頁。,“隤、隗、媿、懷都是鬼姓。鬼方實為媿姓方國?!?8)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第275頁。故鬼方之族為鬼姓無疑。

(一)赤狄集團成員考證

赤狄之稱,傳世文獻最早見于古本《竹書紀年》獻公十七年(前660年):“衛懿公及赤翟戰于洞澤?!?9)范祥雍:《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6頁?!洞呵铩穭t最早見于宣公三年(前606年)。欲探究赤狄的姓氏,須弄清赤狄集團的成員。顧棟高《赤狄白狄論》說:“赤狄之種有六:曰東山皋落氏、曰廧咎如、曰潞氏、曰甲氏、曰留吁、曰鐸辰?!?10)(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中華書局,1993年,第2195頁。這一說法被較多學者所采納(11)馬長壽:《北狄與匈奴》,三聯書店,1962年,第5頁;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6頁;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8-20頁;周偉洲、王欣:《絲綢之路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59-360頁;楊寬:《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27頁。。但呂思勉指出“以《春秋》、《左傳》,于潞氏、甲氏、留吁、鐸辰,皆明言為赤狄,于廧咎如則不言也?!?12)呂思勉:《中國民族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63頁。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說:“赤狄部落甚多,如潞氏、甲氏、留吁、鐸辰之屬”(1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14頁。。清華簡《系年》有:“赤翟王峁虎”(14)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第144頁。的記載,“峁虎”即為“留吁”(15)華東師范大學讀書會:《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系年〉書后》(二),簡帛網,2011年12月30日;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清華二〈系年〉集解》,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13年,第234-235頁;李松儒:《清華簡〈系年〉集釋》,中西書局,2015年,第102頁。??梢?潞氏、甲氏、留吁、鐸辰為赤狄集團成員應可以確定,至于皋落氏和廧咎如則存疑爭議。

皋落氏為赤狄成員之一。李孟存、李尚師認為東山皋落氏解體分成五部,潞氏、甲氏、留吁、鐸辰、廧咎如(16)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三晉出版社,2015年,第465頁。,但未見有證據提出?!蹲髠鳌烽h公二年(前660年):“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薄墩x》曰:“(皋落)此族之人狄之渠帥也?!?17)(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2009年,第3881頁。皋落氏是否曾是赤狄首領,現難以考證?!蹲髠鳌凡谎愿蘼涫蠟槌嗟?杜預注云:“赤狄別種也,皋落其氏族?!?18)(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2009年,第3881頁。皋落氏的居地有三說,分別為今山西垣曲、長治、昔陽(19)舒大剛、段連勤等對三地均有討論。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8-29頁;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5-27頁。,此三地均在晉東。赤狄潞氏在山西潞城(20)(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中華書局,1993年,第514頁;(清)劉沅著,譚繼和、祁和輝箋解:《十三經恒解》,巴蜀書社,2016年,第192頁;(宋)王應麟著,傅林祥點校:《通鑒地理通釋》,中華書局,2013年,第165頁;顧祖禹撰,賀次均、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第22頁;蒙文通《周秦少數民族研究》,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第77頁;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58頁;段連勤:《北狄與中山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8-20頁;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0頁。,古今學者均無異辭。那么,皋落氏距赤狄潞氏居地不遠,“潞氏而疆域之廣亙千有余里”(21)(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中華書局,1993年,第2170頁。,赤狄占地如此廣大,皋落氏概為赤狄潞氏附屬成員。

廧咎如并非赤狄集團成員。廧咎如之名,在《左傳》中只出現兩次,分別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載:“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2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442-443頁。。

《左傳》成公三年(前588年)載“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余焉。廧咎如潰,上失民也”(2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90頁。。

《史記》中廧咎如的記載也源自《左傳》,后代文獻及有關研究也都基于此兩條記載而展開。其中“討赤狄之余焉”杜預注曰:“廧咎如,赤狄別種。潞氏余民散入廧咎如,故討之?!?2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90頁。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則說:“赤狄部落甚多……先后皆為晉所滅,所余唯廧咎如,故云‘討赤狄之余’??住妒琛芬齽㈧耪f及惠棟《補注》,釋均如此?!?2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90頁??芍洞呵铩放c《左傳》并未明言廧咎如為赤狄,杜預與楊伯峻對“討赤狄之余”的理解存在明顯分歧。若按杜說晉、衛伐廧咎如目的,是為討伐赤狄潞氏逃入廧咎如的余民,而楊說則以為廧咎如就是赤狄余民。

《左傳》中“之余”二字連稱的還有以下五處,細考之以正其意。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2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434頁。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2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447頁。

《左傳》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晉之余師不能軍,宵濟,亦終夜有聲?!?2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12頁。

《左傳》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楚子謂成虎,若敖之余也,遂殺之?!?30)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1479頁。

“三去之余”指三次以后,“亡國之余”為商朝亡國余民,“君之余”意為剩余,“晉之余師”指剩余的軍隊,“若敖之余”作余黨解。檢索《春秋》與《左傳》赤狄之名在成公三年(前588年)以后再不復見,那么“討赤狄之余”應該是廧咎如敗于晉,赤狄余民也在此次戰爭中隨之被滅?!坝懗嗟抑唷敝?正如杜預之言,即《左傳》之意并非認為廧咎如是赤狄余民,而是赤狄滅亡后其族人逃入廧咎如。故呂思勉說:“然則《左氏》之意,蓋不以廧咎如為赤狄?!?31)呂思勉:《中國民族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63頁。。

春秋時期戎狄種類繁雜,“安得謂凡狄皆可分屬赤狄、白狄乎?”(32)呂思勉:《中國民族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63頁?!蹲髠鳌焚夜?前637年)載:“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3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442-443頁。。若廧咎如是赤狄部落成員,為何赤狄不來相救,以赤狄當時的強大實力,也不可能懼怕討伐廧咎如的狄人(白狄)。其中緣由,可能是廧咎如居地在南流黃河晉西側(后文將探討其居地),赤狄居于晉東,因地理阻隔之故,二者可能并無聯系,廧咎如也非赤狄集團成員?!蹲髠鳌沸荒?前594年)云:“眾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晉?!?3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78頁?!氨姷摇闭f明赤狄之外還存在許多狄人,赤狄可能與他們維持有松散聯盟,但當他們不滿赤狄的統治時,便不服從于赤狄了。廧咎如即使曾服屬于赤狄,應該也僅在名義上服從,實與赤狄關系疏離。

廧咎如之名用漢語可以解釋,蓋指其族群居住于溝谷山澗之中(見后文),而赤狄主要部族的名稱用漢語則無法釋讀。赤狄的語言與文字一直是未解之謎。有學者提出“狄”的名稱可能是后世“狄歷”或“丁零”的簡譯,是由“Türk”的原音翻譯而來(35)馬長壽:《北狄與匈奴》,三聯書店,1962年,第1頁。。實際上是肯定了狄族有屬于自己的語言系統?!傲粲酢睘槌嗟抑畡e種之名,“留吁”之義,難以訓詁,所記詞匯是否為漢語,也不可知(36)華東師范大學讀書會:《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系年〉書后(二)》,簡帛網,2011年12月30日;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清華二〈系年〉集解》,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13年,第234-235頁;李松儒:《清華簡〈系年〉集釋》,中西書局,2015年,第101頁。。赤狄集團中的甲氏、鐸辰、鄋瞞,他們的名稱用漢語也難以解釋,是否為赤狄語后音譯為漢語不得而知??傊?廧咎如并非赤狄集團成員。

長狄鄋瞞屬于赤狄集團。通常將長狄與赤狄、白狄并稱,但沈長云認為長狄僅指狄人鄋瞞一二中身體長大之豪酋,鄋瞞為赤狄部落之成員(37)沈長云:《“長狄”解》,《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辛迪:《兩周戎狄考》,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83頁。。楊建華也認為“鄋滿長狄與赤狄關系甚密,或屬于赤狄的一支?!?38)楊建華:《〈春秋〉與〈左傳〉中所見的狄》,《史學集刊》1999年第2期。沈先生所舉證據充足,論證縝密其觀點可從。赤狄和長狄的所在地分別在長治一帶(39)楊建華:《〈春秋〉與〈左傳〉中所見的狄》,《史學集刊》1999年第2期。,這為長狄鄋瞞屬于赤狄集團增加了可能性。綜上所述,赤狄集團成員應為潞氏、甲氏、留吁、鐸辰、皋落氏、鄋瞞,但并不包括廧咎如。

(二)赤狄集團成員的族姓

明確了赤狄集團所屬成員,便可以探索赤狄的族姓問題了。若赤狄為鬼方后裔,那么赤狄絕大部分部落當為隗姓,至少其主要部族應為隗姓,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蹲髠鳌沸荒?前594年):“眾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晉?!倍蓬A注“赤狄潞氏最強,故服役眾狄?!?40)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78頁。說明潞氏為赤狄諸部之核心,其他各部應附屬于潞氏。赤狄潞氏非為隗姓?!稘摲蛘摗ぶ臼闲铡酚?“妘姓之后封于鄢、會、路、偪陽”(41)(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1985年,第414頁。?!秶Z·鄭語》曰:“妘姓鄔、鄶、路、偪陽”(42)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468頁。?!奥?妘姓。春秋赤狄潞氏。今潞州潞城縣?!?43)(宋)王應麟著,傅林祥點校:《通鑒地理通釋》,中華書局,2013年,第165頁?!对托兆搿氛f:“路,炎帝之后,黃帝封其支子于路,春秋時路子嬰兒是也?!?44)(唐)林寶撰,岑仲勉校記:《元和姓纂》,中華書局,1994年,第1213頁?!蹲髠鳌沸迥?前594年)“路”作“潞”(4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34頁。??梢?路、潞古通用,同在一地,《潛夫論》赤狄潞氏亦作“路”(46)(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1985年,第414頁。??芍放c潞相通,赤狄潞氏應為妘姓。

赤狄中可能也有姬姓部族?!蹲髠鳌沸迥?前594年):“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佰菏?潞相?!?47)(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2009年,第4098頁?!奥鹤計雰?赤狄潞氏國國君,名嬰兒?!?48)劉尚慈:《春秋公羊傳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第372頁。酆舒為赤狄之相,竟敢傷及其國君之目,足見其在赤狄中擁有很大權勢。酆舒在赤狄中如此跋扈,其背后當有強大的酆氏家族勢力對其支持。酆姓“文王第十七子酆侯之后”(49)(唐)林寶撰,岑仲勉點校:《元和姓纂》,中華書局,1994年,第25頁。,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曰:“僖二十四年傳富辰曰:‘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50)(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校:《春秋大事表》,中華書局,1993年,第1151頁。王相《百家姓考略》曰:“酆宮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封于酆,其后有酆舒,相潞國?!?51)(清)王相撰,黃曙輝點校:《百家姓考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3頁。酆姓為姬姓分支無疑。酆舒為赤狄相顯赫一時,這離不開他個人出眾的能力,但更應看到其背后的強大同姓家族勢力,如趙盾之于晉。故赤狄族群中有姬姓部族的存在。

赤狄集團成員鄋瞞非為隗姓?!蹲髠鳌肺墓荒?前616年)云“鄋瞞侵齊”,又伐魯“魯敗狄于咸,或長狄僑如?!倍蓬A注曰:“鄋瞞,狄國名,防風之后,漆姓?!?52)(清)阮元???《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第4017頁。鄋瞞即為長狄?!秶Z·魯語》載孔子之言“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氏,今為大人?!?53)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203頁。故《左傳》和《國語》皆以為鄋瞞為漆姓。但沈長云認為漆為鄋字之訛,鄋瞞所屬的赤狄當是鄋姓。(54)沈長云:《“長狄”解》,《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無論漆姓或為鄋姓,可以肯定鄋瞞不為隗姓。

甲氏、留吁與鐸辰族姓無考。甲氏、留吁在《春秋》和《左傳》中各一見,而鐸辰僅見于《左傳》,留吁又一見于《系年》。分別為:

《春秋》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5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38頁。

《左傳》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春,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5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39頁。

《系年》載“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57)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第144頁。

此三族史料缺乏,難考其族姓。

“赤狄的統治階層,或隗姓,或妘姓,或酆姓,姓氏不同由于他們的祖源不同,正可說明部落聯盟的組成部分不是單一的,而是許多部落集團形成的?!?58)馬長壽:《北狄與匈奴》,三聯書店,1962年,第5頁。赤狄是由多個部落成員組成的部落聯盟,以隗姓一姓來指稱包含眾多部落的赤狄的做法,本身可能已存在問題。隗姓既不是赤狄的主干部落,也不是其統治階層,可考的赤狄成員中更無隗姓的部落。故以隗姓指整個赤狄部落的族姓,實難讓人信服。綜上所述,可考訂為赤狄集團成員的族群并沒有隗姓,赤狄族群中包含有妘姓、姬姓、漆姓或鄋姓等,所以赤狄為隗姓得說法并不正確。

學者將赤狄考訂為隗姓,主要源自以下史料。

1.《潛夫論·志氏姓》:“隗姓赤狄,姮姓白狄”(59)(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華書局,1985年,第456頁。。

2.《國語·周語》:“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不可……狄,隗姓也?!表f昭注:“隗姓赤狄也?!?60)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46-49頁。

3.《國語·周語》:“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泉、徐、蒲?!表f昭注:“潞、洛、泉、徐蒲,皆赤狄,隗姓也?!?61)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461頁。

4.《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倍蓬A注:“廧咎如,赤狄之別種也?!?6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442頁。

第1條《潛夫論》白狄姮姓,但以李學勤為代表的多數學者,均認定白狄為姬姓(63)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1979年第2期。,故其中的赤狄為隗姓也十分可疑?!啊稘摲蛘摗ぶ臼闲铡芬灿小笮粘嗟摇f。這是說有部分赤狄為隗姓,但赤狄絕不等于鬼方”(64)余太山:《犬方、鬼方、工方與獫狁、匈奴同源說》,《歐亞學刊》第1輯,中華書局,1999年,第7-28頁。,赤狄為眾多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不可能是單一的姓氏,潞氏是其強者卻為妘氏。從第2條和第3條可知,《國語》并沒有說赤狄為隗姓,而是出自韋昭注,其注存在明顯的錯誤。第2條并沒有指明“狄”為哪一部落,韋昭并沒有提出依據,直接臆測為赤狄,第3條赤狄所屬諸多部落,豈能都是隗姓,而且赤狄潞氏還是妘姓。第4條《左傳》杜預錯將廧咎如視為赤狄部落成員,以致后來者以此為據言赤狄隗姓。廧咎如為隗姓史籍明確,但通過上文可知廧咎如不是赤狄集團成員??梢?以上四條史料均不能成為赤狄為隗姓的依據。

綜之,鬼方是以鬼姓為其族名和國名的方國,赤狄是由眾多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其中潞氏是其聯盟核心部落,潞氏為妘姓非隗姓。赤狄潞氏執政酆舒代表的酆氏部族為姬姓。赤狄成員鄋瞞非為隗姓,甲氏、留吁和鐸辰族姓難以考證??梢?赤狄并不與鬼方同為隗姓,赤狄為鬼方后裔的觀點,在族姓角度上難以成立。

二、鬼方與赤狄地望均在晉南的質疑

鬼方之名見于傳世文獻有5條,分別為:

《詩經·大雅·蕩》:“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p>

《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65)(清)阮元???《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第149頁。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66)(清)阮元???《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第151頁。

古本《竹書紀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67)范祥雍訂補:《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5頁。

今本《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荊。三十四年,師克鬼方,氐、羌來賓?!?68)王國維校,黃永年點校:《古本竹書紀年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0頁。

今本《竹書紀年》中鬼方居地記載南轅北轍不可信(69)關于鬼方居地在長江以南的說法,已有學者辨誤(王燕玉《殷周鬼方考辨》,《貴州史專題考》,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21頁;侯紹莊:《鬼方西南說證誤》,《貴州社會科學》1980年第3期;《“鬼方”討論述評》,《貴州文史叢刊》1984年第4期)。,《詩經》《易》及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只言片語,均未能直接明確鬼方居地?!对娊洝ご笱拧な帯贰睹珎鳌吩啤肮矸?遠方也?!?70)(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祥軍點校:《毛詩傳箋》,中華書局,2018年,第411頁。干寶《易注》:“鬼方,北方國?!?71)(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中華書局,1994年,第530頁。師古曰:“鬼方,絕遠之地,一曰國名?!?72)(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1411頁?!妒辣咀ⅰ吩?“鬼方于漢。則先零戎是也?!?73)(漢)宋衷注,(清)秦嘉謨等輯:《世本八種》,中華書局,2008年,第4頁??梢?對鬼方的居地“自是泛訓,未指實言之?!?74)徐世昌等編纂,沈芝盈、梁運華點校:《清儒學案》,中華書局,2008年,第5595頁。漢唐時期可能已不能明確其地域了(75)辛迪:《兩周戎狄考》,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14頁。。

近代以來對鬼方的研究不斷深入,對其居地的研究共產生8種觀點(76)姚磊:《先秦戎族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19-120頁。,其中以汧隴以西說(77)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85頁。和晉南說(78)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9頁;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第293頁;李學勤:《殷代地理簡論》,科學出版社,1959年,第75頁。的影響最為廣大。因春秋時期赤狄居晉南較為明確,商代鬼方晉南說者,便以地域關聯為依據,將二者進行族屬關聯。赤狄各部居地古今學者考辨者較多,但赤狄各部居地的大致范圍學界觀點基本一致(79)顧棟高《春秋大事表》認為“‘今潞安府潞城縣東北四十里有古潞城,為赤狄潞氏國?!衤喊哺土艨h東南十里有純留城,即留吁地。晉滅之為純留邑。鐸辰亦在潞安府境。甲氏在今直隸廣平府之雞澤縣?!窠{州垣曲縣西北六十里有皋落鎮,為東山皋落氏國?!?鄋瞞)春秋時為長狄,在今山東濟南府北境?!?清)顧棟高輯,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中華書局,1993年,第514、515、512、601頁;楊寬認為“赤狄有潞氏、留吁(今屯留南)、鐸辰(今長治東南)、甲氏(今河北雞澤南)……東山皋落氏(先在昔陽東南,后遷垣曲東南)等?!睏顚?《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27頁;舒大剛結合古今學者對赤狄各部的分布認為皋落先居于昔陽、壺關兩地,后遷徙垣曲;潞氏的勢力控及山西東南與河北南部;甲氏在山西侯甲山、水一帶;留吁今山西屯留縣;鐸辰屯留南;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6-34頁;子居(網名)認為“赤狄之居在山西長治盆地,今潞城、長治、屯留地區?!碧K建洲、吳雯雯、賴怡璇:《清華二〈系年〉集解》,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13年,第235頁。,即赤狄各部分布于以潞城為中心的晉東南一帶。王玉哲《鬼方考》將鬼方與赤狄先后居于晉南一帶,作為赤狄是鬼方后裔證據(80)“春秋時隗姓之赤狄為鬼方后……這些與隗姓赤狄有關的地名洛、潞、東山皋落等,實即《竹書紀年》所說商末年周王季所伐西落鬼戎之西落……我們斷定商、周時周王季所伐的赤狄的祖先鬼方也在山西”(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8頁)。,后輩學者也多有從者,同聲一辭,幾成定說。

晚商時期鬼方的居地應在以陜北清澗、綏德為中心的周邊一帶。呂智榮認為“鬼方是商周時期盤居在我國北方地區的一個強大部族,活動地域大致在今天的陜北、晉西北一帶?!?81)呂智榮:《姬周文化與鬼方文化關系淺議》,《兩周封國論衡--陜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37頁。唐曉峰也認為“鬼方的一部或一支生活于山陜北部地區是沒有問題的?!?82)唐曉峰:《鬼方:殷周時代北方的農牧混合族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期。陜西清澗李家崖古城遺址(83)張映文、呂智榮:《陜西清澗李家崖古城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1期。、清澗辛莊遺址(84)陜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發掘調查新收獲》,《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2期;種建榮、孫戰偉等:《陜西清澗辛莊商代遺址》,《2013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52-55頁。及清澗寨溝遺址(85)《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四項考古成果還原商代北方社會圖景》,《光明日報》2023年5月31日第9版。為代表的李家崖文化,為鬼方居地釋疑,提供了諸多考古材料,尤其是清澗寨溝遺址,7座方國一級“甲”字形大墓的發現,反映出陜北清澗可能是鬼方的政治中心所在。拙文《李家崖文化年代、族屬及鬼方與殷商關系研究》利用文獻和李家崖文化考古材料,指出今陜北清澗、綏德一帶為商周時期鬼方的中心居地,并對鬼方居地晉南說進行了駁斥(86)關于鬼方居地非在晉南,在今陜北地區的考述,詳見拙文《李家崖文化年代、族屬及鬼方與殷商關系研究》,《歷史教學(下半月)》2022年第12期。。商代鬼方居地在今陜北一帶,而春秋赤狄地望在晉東??梢?鬼方與春秋時期赤狄各部的居地懸遠,以鬼方與赤狄居地相近,來論證赤狄為鬼方后裔的說法不足為據。

三、小盂鼎銘文視閾下的鬼方后裔“赤狄說”考辨

小盂鼎銘文是對鬼方史事記載最為詳盡,也是最可靠的資料,故很有必要對其進行細致研究。小盂鼎的年代為康王時期,學界已有共識。從盂報告的戰況分析,戰事分為大小兩次戰役,具體獲俘情況如下表:

盂伐鬼方俘獲數目表

從小盂鼎銘兩次戰役的俘獲數量和類目觀察,大戰役除了在俘車上少于小戰役,其它不同類目俘獲數量都遠遠大于小戰役,而且俘獲有小戰役不見的牛羊?!霸缙诜@車馬分計,車稱輛,馬稱匹”(87)劉雨:《西周金文中的軍事》,《胡厚宣先生紀念文集》,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233頁。,故這里的車馬指戰車和駕車之馬,大戰役與小戰役俘獲戰車和馬匹不成比例,說明小戰役發生在前,雙方交戰于曠野之上發生了激烈車戰,鬼方戰敗退至中心聚落,進行保衛都邑的防守戰爭。從另一方面看,山陜地區商周時代主要是農業定居,蓄養與狩獵占有一定比例,他們是一支半農半牧的民族(88)唐曉峰:《鬼方:殷周時代北方的農牧混合族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期。。杜勇師認為即使鬼方是游牧民族,作戰過程中也沒有必要驅趕牛羊隨行,俘獲牛羊的戰役應是攻下某一聚落中心的俘獲(89)杜勇:《盂伐鬼方新考》,《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10月25日第5版。。此言甚確,一語中的。盂凱旋后,周王朝舉行了隆重的獻俘禮,“康王在獻俘中所舉行的飲酒禮正是規格最高的饗禮?!?90)高智群:《獻俘禮研究》(上),《文史》第35輯,中華書局,1992年。周王朝的軍隊定然對鬼方取得絕對性的勝利。在小盂鼎銘即康王以后的西周銅器,再未見有周王朝伐鬼方的銘文記載,文獻中也沒有鬼方在西周早期以后的活動??梢?鬼方當受到康王的沉重打擊,從此衰微不振(91)杜勇:《清華簡與古史探賾》,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204頁。。

從小盂鼎銘中弄清楚鬼方滅亡的情況,將對鬼方后裔“赤狄說”的考辨有重要幫助。一方面,“懷姓九宗”被授予唐叔虞的時間與小盂鼎銘中鬼方滅亡的時間不符?!蹲髠鳌范ü哪?前506年)載:“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倍蓬A注云:“懷姓,唐之余民,九宗一姓,為九族?!笨追f達《正義》曰:“懷姓居在晉地而不言殷民,知是唐之余民也”(92)(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2009年,第4637頁。。李孟存、李尚師認為懷姓九宗是“周王室領導下的異姓貴族,其來源很可能是原古唐國的遺民?!?93)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三晉出版社,2015年,第10頁。但王國維不同意懷姓九宗為唐遺民的說法,其《鬼方昆夷玁狁考》說:“唐叔所受之懷姓九宗,春秋隗姓諸狄之祖也?!?94)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90頁。王氏認為的春秋隗姓諸狄,當為赤狄及其部落成員。王說引起后來學者廣泛關注,學者們以王說為基礎,將鬼方、懷姓九宗、赤狄相互聯系(95)“西落鬼戎”中的“落”即“潞”,赤狄之中,潞氏最強(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第293頁);“唐叔所受的懷姓九宗,既為鬼方,則其地當在山西的夏墟附近?!?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9頁);“周公分配給唐的‘懷姓九宗’,就是赤狄族的隗姓方國的貴族?!?楊寬:《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01頁);“后者(赤狄)可能就是懷姓九宗的后裔?!?李零:《馮伯和畢姬--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M2和M1的墓主》,《中國文物報》,2006年12月8日第7版)。,似乎鬼方在周初為懷姓九宗,春秋時期即為赤狄,前后相承一脈相連。

其實,有學者曾對鬼方、懷姓九宗、赤狄的聯系,提出過不同看法。沈長云認為這九支隗姓氏族,是夏墟地區的土著居民,所以要求唐叔對他們“啟以夏政,疆以戎索”(96)沈長云:《先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1頁。。謝維揚也對懷姓九宗為鬼方遺民后裔產生質疑,他認為“懷姓九宗很可能是與隗姓同血緣,但已與華夏族同化的一部分居民;或者反過來,隗姓是與懷姓同源而演化為少數民族的一部分居民;由于民族不同,故稱姓時在用字上加以區別。懷、隗二姓起源皆不明?!?97)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7頁?!皯研站抛诓豢赡苁谴呵镖笮罩T狄之祖?!?98)馬保春:《晉國歷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93頁。成王時期唐叔虞分封于唐,但從小盂鼎銘文分析,鬼方在康王時期才受到沉重打擊,而且據鼎銘中的俘獲來看,康王之前鬼方應該是人口眾多,較為強大的族群,如果“懷姓九宗”是鬼方后裔,為何能在鬼方強大之時卻被授予唐叔虞?康王時周人在小盂鼎銘中,還用鬼方稱呼其族,而在成王時卻不用鬼方之名,用懷姓九宗稱鬼方,這豈不矛盾?以上這些都在時間上存在抵牾,足見懷姓九宗為鬼方后裔的說法難以自圓。

另一方面,小盂鼎銘文中周對鬼方的沉重打擊,與春秋時期赤狄的勢力不符?!洞呵铩沸?前606年):“秋,赤狄侵齊?!?9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29頁。,赤狄之名首見于史籍,之后赤狄與晉、齊等國不斷發生戰爭。

《春秋》宣公四年(前605年):“赤狄侵齊?!?100)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39頁。

《左傳》宣公六年(前603年):“秋,赤狄伐晉,圍懷及邢丘?!?10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51頁。

《左傳》宣公七年(前602年):“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10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755頁。

《左傳》宣公十三年(前596年):“秋,赤狄伐晉,及清,先谷召之也?!?10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22頁。

除此之外,赤狄支系部族也不時侵犯各諸侯國,《左傳》閔公二年(前660年)載:“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10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293頁?!秶Z·晉語》驪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105)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266頁。皋落為赤狄集團成員,其不斷的侵擾晉國邊境,使晉疲于應對?!按呵镏衅诔嗟沂謴娛?趁晉霸中衰,屢次侵入齊、晉諸國?!?106)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2頁。晉、齊、魯皆為春秋前期重要諸侯國,赤狄卻不斷與之發生戰爭,說明赤狄有足夠實力去挑釁這些強國。從赤狄不斷侵害各諸侯國來看,其可能是周王朝此前并未征服的族群。

小盂鼎銘反映出的殺掠數量之大,戰爭激烈之強,商周時期甚為少見。盂伐鬼方,可能對其造成了毀滅性打擊(107)見拙文《李家崖文化年代、族屬及鬼方與殷商關系研究》,《歷史教學(下半月)》2022年第12期。?!肮矸绞艿竭@次沉重打擊之后,從此衰落不振,可能遷徙他地,或改名易幟,遷徙他地了?!?108)呂智榮:《姬周文化與鬼方文化關系淺議》,《兩周封國論衡--陜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40頁。鬼方在康王時期被周王朝攻陷中心都邑并俘獲其君,其在康王之后不見于傳世文獻,說明其在康王時已被征服,隨之退出了歷史舞臺。若將鬼方與春秋赤狄隨意掛鉤,真不免人產生疑惑。

當然,鬼方邊鄙之地的族人可能還有幸存,但實力和規模已極其微弱了,盂伐鬼方奠定了康王以后周王朝北方地區的長期穩定。從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年)盂伐鬼方大獲全勝,到公元前660年赤狄之名首見于史籍,中間懸隔三百多年。僅剩的鬼方族人能夠幸存當屬困難,經過三百多年,其發展成為赤狄一樣的族群可能性微乎其微。綜之,從小盂鼎銘分析,鬼方滅亡于西周康王時期,成王時期懷姓九宗被授予叔虞,若懷姓九宗是鬼方,這便在時間上產生了沖突。春秋時期赤狄嚴重威脅華夏諸國,其也不可能是已滅亡鬼方后裔的再次強大。

四、鬼方后裔實乃廧咎如

春秋時期鬼方族人仍有存在,其后裔為廧咎如。經過周初盂伐鬼方的沉重打擊,鬼方實力大為削弱,其核心區域清澗李家崖一帶已遭廢棄,以至陜北地區整個西周時期文化衰退、人口凋零,而未被周人征服的鬼方族人,可能主要生活在遠離鬼方中心區域的晉西一帶,其實力已不能與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年)之前的鬼方同日而語了,至春秋時期鬼方后裔易名為廧咎如。對于鬼方后裔為廧咎如的認識,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理由。

首先,鬼方與廧咎如均為隗姓。鬼方為鬼姓已被學界廣泛接受,上文也有交待,茲不贅述?!蹲髠鳌焚夜?前637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 ”“廧咎如,隗姓也。凡狄女稱隗氏,見于古金文者……皆作‘隗’,從女?!?10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1981年,405頁。從廧咎如女子叔隗和季隗,廧咎如是隗姓(110)張淑一:《先秦姓氏制度考索》,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7頁。無疑。隗字“而見于古金文中則皆作媿,經典所以作隗字者。凡女姓之字金文皆從女作。而先秦以后所寫經傳往往省去女旁?!?111)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第590頁。隗與鬼相通。鬼方主要活動在晚商周初,廧咎如見于春秋時期,二者時間上前后相應,故廧咎如為鬼姓一族,即鬼方后裔。

其次,廧咎如與鬼方活動的地域相近。廧咎如的居地,有觀點據《左傳》成公三年(前588年)“晉卻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余焉”(11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90頁。。以為廧咎如居地在晉東近晉、衛之處。如《春秋辯義》卷十八曰:“廧咎如正當晉東衛西,故與良夫同夾攻也?!?113)(明)卓爾康:《春秋辯義》卷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蒙文通認為重耳在狄之年,廧咎如在晉西,晉既滅潞氏,討赤狄之余焉,廧咎如已在晉東(114)蒙文通:《周秦少數民族研究》,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第110頁。;廧咎如居地初在晉西后遷徙于晉、衛之間(115)“廧咎如只得又東跨太行山,竄至河北南部魏縣與大名一帶,分別與晉、衛、齊為鄰?!?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3頁)“廧咎如起初居于晉國西邊,后來才東遷到今河北魏縣、元城一帶?!?馬長壽:《北狄與匈奴》,三聯書店,1962年,第5頁)?!蹲髠鳌沸迥?前594年)晉滅赤狄潞氏,在宣公十六年(前593年)又滅赤狄甲氏、留吁、鐸辰。赤狄潞氏居地在今山西長治潞城一帶,其成員甲氏、留吁等與其居地相近,晉國滅赤狄潞氏,接連將其臨近附屬成員也伐滅,但廧咎如滅于成公三年(前588年),此時距離潞氏滅亡已過去六年,其中緣由可能是廧咎如既不屬于赤狄成員,也與赤狄潞氏及其附屬部落成員居地懸遠之故?!蹲髠鳌烽h公二年(前660年)載:“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師敗績,遂滅衛?!?11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290-291頁?!断的辍份d“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大敗衛師于睘,幽侯滅焉。翟遂居衛”(117)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第144頁。??芍獪缧l的狄人為赤狄留吁,衛國與赤狄當有滅國之恨?!蹲髠鳌沸迥?前594年)赤狄潞氏滅亡后:“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11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831頁。酆舒為赤狄潞氏執政被衛國送往晉國后被殺,說明衛與晉在共同對付赤狄上存有共識,故在討伐逃避在廧咎如的赤狄余民時,衛國隨晉出兵,而非廧咎如居晉、衛之間的緣故,廧咎如居地非為晉東。

從文獻分析廧咎如距白狄居地不遠,當在南流黃河東岸晉西一帶?!短藉居钣洝吩弧俺嗟覐Z咎如之國在春秋時晉之屈邑”(119)(宋)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2007年,第1004頁。?!妒酚洝x世家》載:“蒲邊秦,屈邊翟”,《集解》引韋昭曰:“蒲,今蒲阪;屈,北屈:皆在河東?!?120)(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1641頁。屈地,《春秋傳說匯纂》曰:“今平陽府吉州東北二十一里,有北屈故城?!?121)(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實》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屈地在今晉西吉縣以北,廧咎如的居地與今晉西吉縣臨近。再有《左傳》“狄人伐廧咎如”?!妒酚洝x世家》載:“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國也……狄伐咎如”(122)(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1656-1657頁。。所以想知道廧咎如的居地,必須搞清重耳所奔之狄。晉國曾因狄收留重耳而與之戰于采桑?!妒酚洝x世家》載:“(獻公)二十五年,晉伐翟,翟以重耳故,亦擊晉于嚙桑,晉兵解而去?!彼麟[:“裴氏云《左傳》作‘采?!?。按:今平陽曲南七十里河水有采桑津,是晉境?!?123)(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1648頁。采桑津“在州(吉州)西,大河津濟處也?!?124)(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第1930頁?!皶x與翟戰之嚙桑,即采桑,在北屈西南,今鄉寧縣西是也?!?125)楊守敬、熊會貞疏,楊甦宏、楊世燦、楊未冬補:《水經注疏補》(上編),中華書局,2014年,第264頁。馬保春認為采桑在今山西省吉縣西南近黃河處(126)馬保春:《晉國地名考》,學苑出版社,2010年,第75頁。。吉縣與鄉寧縣相接壤,均位于南流黃河東岸晉西一帶,故采桑當在晉西地區。楊建華認為《春秋》《左傳》前期的狄,狄伐中原各國分為以晉為目標的西區和以其他國家為目標的東區,與晉作戰的狄來自陜西,就是后來的白狄(127)楊建華:《〈春秋〉與〈左傳〉中所見的狄》,《史學集刊》1999年第2期。。重耳避難于其舅氏中山(白狄之一部),位于今陜西省綏德、延川一帶,與晉隔河而望,以觀國內動靜(128)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三晉出版社,2015年,第74-75頁。。白狄處于秦晉之間,并占據陜北和晉西北一帶(129)常雅楠:《春秋時期白狄的地理分布及與晉秦關系》,《地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故重耳所奔之狄為白狄?!暗曳Z咎如”知狄為白狄?!鞍椎掖嬖谟谖己颖卑?、渭北高原和晉西北地區,但白狄的分布是以一些聚邑的形式存在,呈點狀穿插分布的狀態?!?130)常雅楠:《春秋時期白狄的地理分布及與晉秦關系》,《地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所以,廧咎如的居地當距白狄的分布地域不遠,可能在黃河東岸晉西一帶(131)舒大剛:《春秋少數民族分布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3頁。。

晚商及西周早期鬼方分布于今陜西洛河以北、韓城以北,其中陜北清澗可能是其政治中心地所在。廧咎如“按:玉篇‘廧’同‘墻’?!?132)(清)洪亮吉撰,李解民點校:《春秋左傳詁》,中華書局,1987年,第310頁?!俄n非子》曰:“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澗深,峭如墻,深百仞”(133)(戰國)韓非撰,姜俊俊標校:《韓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7頁。。廧咎如之名可能因所居地理地貌而得名。南流黃河東岸晉西地區恰多山且溝谷縱橫,廧咎如或居于溝谷山澗之中。春秋時期廧咎如的居地,在今南流黃河東岸晉西一帶的山澗之中。商代南流黃河西岸大部分區域均為鬼方的分布之處,這與春秋廧咎如在晉西的居地相近,廧咎如或為盂伐鬼方后幸存支系跨過黃河東遷的結果,或為鬼方散落在晉西未滅的后裔族人。

康王以后鬼方之名不見于傳世文獻,春秋時期鬼方之名也僅梁伯戈銘一見,晚商時期的鬼方瞬間退出歷史舞臺,其中緣由便是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年)盂伐鬼方,使鬼方遭受沉重打擊。未被周人征服幸存下來的鬼方族人,定然已成為一個規模較小的族群,難以再與周王朝及各諸侯國抗衡,故其在史籍中難見。春秋時的廧咎如實力不及白狄、梁國和皋落狄,在《左傳》中也僅出現兩次。說明廧咎如在族群規模及實力層面較為弱小,這恰符合盂伐鬼方以后,鬼方后裔實力不濟的情況。

綜上所述,春秋時期的廧咎如與鬼方同為鬼姓,廧咎如活動于南流黃河的晉西一帶,靠近商周時期鬼方的中心居地陜北清澗,康王對鬼方進行征伐以后,廧咎如可能是鬼方散落在其他地方未被征服的族人,從族群實力的角度考慮廧咎如不及白狄,也難與小國梁國抗衡,未有侵晉實力并弱于皋落狄,這符合盂伐鬼方后,鬼方后裔族群實力弱小的情況,故春秋時期的廧咎如為商代鬼方后裔。

猜你喜歡
修訂本楊伯峻左傳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修訂本)
張元素修訂本《五藏論》辨偽
攘雞
郭文斌作品目錄
“客氣”詞義的源流演變
《論語譯注》注釋商榷三則
《傅雷傳》(修訂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