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肝和中止瀉湯聯合皮內埋針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34例

2024-01-13 12:37賴立貴張麗珍楊光勇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肝郁疏肝脾虛

賴立貴,張麗珍,楊光勇

(龍泉市中醫醫院· 浙江 龍泉 323700) (昭化區中醫醫院·四川 廣元 628021)

腸易激綜合征是臨床常見胃腸道疾病,是一組包含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等臨床表現的癥候群。據流行病學調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總體發生率約為10%~15%,并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西醫常用治療藥物有解痙劑、止瀉劑、益生菌等,雖能緩解癥狀,但尚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2]。腸易激綜合征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病種,中醫藥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3],值得深入研究。筆者自擬疏肝和中止瀉湯具有疏肝、健脾、止瀉的功效,符合肝郁脾虛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原則。皮內埋針治療是將一種復合性針刺治療方法,是古代針刺留針方法的發展,通過皮內留針起到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從而促進疾病轉歸[4]。鑒于此,筆者采用隨機對照前瞻性的方法探討了疏肝和中止瀉湯聯合皮內埋針治療肝郁脾虛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臨床觀察獲得龍泉市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龍泉市中醫院收治的100 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中藥組33例、埋針組33例和聯合組(中藥+埋針)34例。中藥組中男15例、女18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36.27±4.01)歲;病程1~11年,平均(5.35±1.13)年。埋針組中男12例、女21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7.39±3.96)歲;病程1~10年,平均(5.15±1.02)年。聯合組中男15例、女19例;年齡21~62歲,平均(37.22±4.11)歲;病程1~12 年,平均(5.88±1.29)年。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1)腸易激綜合征西醫診斷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5]中標準;2)中醫分型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6]中肝郁脾虛證型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西醫診斷和中醫分型標準;2)年齡18~70歲;3)患者依從性良好,能嚴格遵從醫囑接受治療,并定期至醫院復檢;4)具備基礎的閱讀理解能力,可獨立完成調查問卷;語言功能良好,可自主表述自身異感;5)對該臨床觀察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加入。

1.4 排除標準 1)存在腸道器質性病變或其他炎癥性腸病者;2)存在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3)既往存在腹部創傷史、手術史者;4)藥物導致的腹痛、腹瀉者;5)合并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者;6)備孕或妊娠期、哺乳期婦女;7)患者存在糖尿病、全身中毒等其他可引起腹瀉疾病者;8)過敏體質者或對本方案中藥物成分過敏者;9)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未完成臨床觀察者。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方法 中藥組給予疏肝和中止瀉湯[煅龍骨30 g(先煎),白芍、當歸、茯苓、黨參、白術各15 g,柴胡、陳皮、防風各10 g,炙甘草6 g],由醫院中藥房代煎,1劑/日,每劑取汁300 mL,分早晚溫服,連續治療4周。埋針組患者給予皮內埋針治療,于患者上脘、中脘、下脘、氣海、中樞、關元穴實施皮下埋針。具體步驟為:常規消毒患者穴位局部皮膚,采用鑷子夾持圖釘型撳針緊貼穴位皮膚進針,將脫敏膠布展平固定于皮膚上;告知患者每4 h按壓撳針2 min,以微微出現酸脹感為宜,1 d更換1次撳針;療程為4周。聯合組患者給予疏肝和中止瀉湯(同對照組)加皮內埋針(同埋針組)聯合治療。

2.2 療效標準 根據參考文獻[7]中標準行評定。

2.3 觀察指標 1)比較3 組患者治療前后腹痛、腹脹、腹瀉評分:治療前后對3 組患者腹痛、腹脹、腹瀉按癥狀程度分別進行評分,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0分、2分、4分、6分。2)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郁脾虛證候積分:主癥(腹痛即瀉、瀉后痛減、急躁易怒)依輕重程度分別記0~6分、次癥(兩肋脹滿、納呆、身倦乏力)依輕重程度分別記0~3分,計算主癥、次癥及證候積分。3)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采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生活質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包括情緒、精神狀態、睡眠等9 方面,30 個條目,總分15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取檢驗水準α=0.05;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進行秩和檢驗。

3 結果

3.1 3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3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3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3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郁脾虛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3 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評分比較分)

3.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4 討論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中醫學“泄瀉”“腹痛”等范疇,其病位雖然在腸,但主要與肝、脾等臟腑有關[9]。筆者文中探討的肝郁脾虛型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常見中醫證型?;颊咂⑽柑撊?、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是其主要病機?;颊咔橹静皇?肝氣郁結,中焦氣機不暢,脾胃升降失司,故而出現腹脹、腹痛;而脾屬土,喜燥惡濕, 飲食不節、勞倦太度易損傷脾氣,脾失健運,加之肝氣郁滯,橫逆乘犯脾土,則出現泄瀉;再者,脾氣虛,脾失健運,濕從中生,“濕盛則瀉”。對肝郁脾虛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有學者指出“痛責之木旺克土,瀉責之脾虛濕盛”[9]?;谏鲜霾∫虿C分析,治療上當抑木扶土,故此筆者以疏肝解郁、養血柔肝、健脾滲濕止瀉為主要治法擬方疏肝和中止瀉湯。該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暢達肝氣,且可升舉清陽;白芍養血柔肝、緩解止痛;肝藏血,體陰而用陽,故用當歸補血活血,三者合用可疏肝郁、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黨參益氣健脾;茯苓健脾寧心、利水滲濕止瀉;白術健脾益氣,燥濕止瀉;陳皮理氣健脾、醒脾燥濕,助脾運化;再配以少量防風,其為脾經引經藥,有祛風盛濕止瀉之功,與白芍、白術相配散肝郁、健脾氣,調和肝脾而止瀉;煅龍骨平肝、安神、收斂固澀而止瀉;最后用甘草補氣調中、調和諸藥。腦-腸軸學說被認為是功能性胃腸病的主要發病機制[10]。筆者推測疏肝和中止瀉湯可能通過作用于腦-腸軸,一方面可通過調和肝脾、腸道,促使情志通達,另一方面又可舒暢情志來促使肝脾調和、腸道傳導正常,起到雙向正性調節的作用,利于患者恢復?,F代研究顯示,方中柴胡含有大量皂苷成分,可有效增強患者免疫力,可調節腸道運動[11];白術含有白術多糖,可增加患者腸道內有益菌群數量,優化腸道內菌群數量[12]。

《靈樞·官針》有云:“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也”?!鞍氪獭焙汀爸贝獭本菍⑨樉叽倘肫は禄蚱?其操作要求與皮內針療法極其相近,是皮內留針的基礎[13]。皮內留針是一種中醫外治法,是集針刺療法、穴位封閉療法為一身,具有操作方便、療效好的優點,適用于多種慢性疾病,通過對所取穴位長時間的微弱刺激,提高穴位的傳導性,以調整氣血以及臟腑功能,進而改善患者免疫系統,促進疾病轉歸。文中所選取的上脘、中脘、下脘穴均主治腹痛、腹脹、泄瀉,氣海穴是腹部納氣的根,機體氣息的升降失調,都可通過刺激該穴位緩解和改善;中樞穴屬督脈,具有健脾利濕、理氣和中、散寒止痛之功;關元穴則為小腸之募穴,小腸之氣皆結聚于此,有培元固本之功。對上述穴位采取皮內留針,可長久、柔和地刺激穴位,從而發揮調理臟腑功能紊亂、溫補脾腎的功效。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中藥組、埋針組及中藥加埋針的聯合組患者腹痛、腹脹、腹瀉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減低,肝郁脾虛主癥、次癥及證候積分也均明顯減低,IBS-QOL評分均明顯提高,且聯合組各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明顯大于中藥組和埋針組,且聯合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中藥組和埋針組。該結果提示疏肝和中止瀉湯聯合皮內埋針可更有效地減輕患者腹痛、腹脹、腹瀉癥狀,更好地改善患者肝郁脾虛證候,更顯著地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進而獲得更優的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肝郁疏肝脾虛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結湯)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從肝郁論治失眠
唐喜玉治療肝郁脾虛型泄瀉經驗總結
瘦成一道閃電先過“脾虛”這關
為什么那么多人“脾虛”
推拿結合熱敏灸治療脾虛濕滯型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
疏肝和胃降逆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觀察
滋腎解郁湯治療肝郁型陽痿41例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補心丹治療不寐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