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心憂天下,收“疆”安民

2024-01-16 03:11
文史春秋 2023年10期
關鍵詞:左宗棠新疆

● 徐 新

當我們被新疆的壯麗河山所陶醉,被廣闊的草原所迷戀,被各色美食和水果所吸引,為豐富的資源寶藏而感到自豪時,我們不能忘記收“疆”民族英雄——左宗棠。倘若沒有60 多歲高齡仍悍不畏死、抬棺西征的左宗棠,率兵擊敗受英國與沙俄等外國勢力扶植的阿古柏、白彥虎之流,那么新疆這片大好河山,可能早已被劃出祖國的版圖。

新疆古稱西域,自漢代設立西域都護府起,這片廣袤的土地就屬我國領土。清康熙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三代皇帝連續用兵平定這片土地,乾隆皇帝定其名為“新疆”。清末,列強頻繁入侵,國內矛盾叢生,沙俄看準時機,支持中亞浩罕汗國貴族阿古柏入侵新疆,于1867 年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國”,我國領土面臨割裂之險。

大義直言 力挽狂瀾

1875 年光緒帝即位,陜甘總督左宗棠上書極力要求出兵收復新疆,但左宗棠的建議遭到李鴻章的反對,陷入清廷“海防”和“塞防”之爭。在李鴻章看來,當時中國最大的敵人是日本,所有要務都要緊密圍繞海軍建設、防范日本來開展,他上書陳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里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弊笞谔囊浴疤焐侥媳奔Z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實為聚寶之盆”駁斥李鴻章的謬論,并從戰略角度論證新疆的重要性:“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粜陆还?,則蒙部不安,匪特陜、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余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弊笞谔倪€擲地有聲地指出,“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收復新疆,勢在必行。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強硬主張,得到兩宮皇太后首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國難當前,左宗棠心憂天下,據理力爭,不畏強權,積極投身到拯救新疆山河的愛國斗爭中。

運籌帷幄 大勇決勝

為收復新疆,左宗棠用了近一年時間嚴密備戰,精選出關將領。左宗棠選擇一直跟隨他的楚勇又是老湘軍的劉錦棠等驍勇之將;采用精兵戰略,淘汰冗雜,嚴明紀律、嚴格訓練;配備新式武器;準備充足糧餉,采取從各省借調糧餉和從外地購糧相結合的籌集軍需之策。1876 年,左宗棠率領湘湖籍清軍進入新疆,抱著必勝決心,左宗棠沉著冷靜,提出“先北后南,緩進急戰”八字戰略。所謂先北后南,就是先收復北疆,斬斷阿古柏、白彥虎與沙俄的聯系,把他們封困在南疆;所謂緩進急戰,就是根據新疆路途遙遠、地域廣闊的特點,在每一戰役開始前做好充分準備,當作戰條件成熟后堅定開戰,速戰速決,避免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在正確的戰略戰術指導下,從1876 年5 月到1877 年3 月,左宗棠的部隊用10 個月時間,摧垮阿古柏苦心經營的“天山防線”,光復北疆,劍指南疆。至1878 年1 月初,僅用一年半時間,左宗棠率西征軍入疆就收復了被阿古柏侵占達13 年的疆土,并收回南疆所有城市,取得輝煌勝利。當時的英國人對此作出評價:“從一個多世紀前的乾隆時代以來,一支由中國人領導的中國軍人所曾取得的最光輝成就?!?/p>

左宗棠并沒有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被沙俄侵占的伊犁還未收復。而此時,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又借機生事,運作朝廷,讓朝廷發出“廷臣聚議,西征耗費巨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的敕令。為一戰定乾坤,左宗棠繼而上書言表決心:“如沙皇一意孤行,應訴諸于武力。臣雖不才,愿當此任?!贝褥笤俅伪徽f服,收復新疆之戰得以繼續。1880 年,68 歲的左宗棠再次掛帥,率四萬湘軍開赴伊犁前線。為穩定軍心,左宗棠下令把自己的棺材從肅州(今甘肅酒泉市)運到哈密(今新疆哈密市)。當得知左宗棠“抬棺出征”,沙俄也慌了,于次年通過談判歸還伊犁,新疆全境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發展生產 造福邊陲

為政先求利民。左宗棠胸懷開闊,不僅志在奪回失去疆土,更悉心于經營邊陲,治理新疆。在外寇長期奴役之下,新疆大地滿目瘡痍,民生凋蔽,十室九空,土地荒蕪,水利荒廢,一片荒涼景象。左宗棠有先見之明,在收復失地過程中,設立善后局和分局,重建地方秩序,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難民、招民墾荒時,一方面招撫當地流散人員,給予土地耕種;另一方面招募內地人民,收留清軍中老弱士卒,鼓勵地方軍隊中有妻室者解甲歸田。務農人員的增加和內地先進農業技術的傳播,給新疆各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帶來了活力。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社會,大規模發展生產,必須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終把“興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為切要之務”。新疆各地全面整修舊有渠道灌溉系統,清理淤毀河道,興建不少新的水利工程。左宗棠兩次率部西征,一路進軍,一路修橋筑路,沿途種植榆楊、柳樹。不出幾年工夫,從蘭州到肅州、從河西到哈密、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除了戈壁,凡湘軍所到之處沿途種植的道柳,已枝繁葉茂,連綿不斷,這就是被后人稱道的“左公柳”。左宗棠在新疆興水利、修路、屯田、栽樹,都是基礎而實用的事業,繼任者劉錦棠繼續左宗棠的興疆事業。

力主建省 長治久安

左宗棠的興“疆”富民之策,讓荒地變良田,戈壁變成綠洲,新疆各族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太平生活。左宗棠是一個有著強烈危機意識與家國情懷的封疆大吏,為新疆的長治久安,他提出在新疆建立行省制度的主張,“為劃久安長治之策,紓朝廷西顧之憂,則設行省、改郡縣,事有不容己者”。此時左宗棠身居兩江總督,已不在新疆。1882 年,居安思危的左宗棠再次向清朝廷奏請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復伊始和西征大軍未撤之威,不失時機建省設縣,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百廢待舉,恢復元氣,更能順應民心。左宗棠懇切陳詞,終于說服清朝廷,1884年清王朝正式在新疆設立行省。

左宗棠在國家危急關頭,不顧年老體弱,毅然出關西征,拼盡全力從侵略者手中奪回廣袤疆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左宗棠面對責難敢于堅持真理,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危機更是敢于挺身而出,無論是收復新疆,還是治理新疆,他的遠見卓識、堅定的意志、周密的部署、愛國熱忱,無不令后人敬仰推崇,這正是中華民族脊梁的寫照!文

猜你喜歡
左宗棠新疆
走進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暮年左宗棠
曾國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愛相殺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