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央視“春晚”風向標窺視融媒體時代的“流量密碼”

2024-01-16 05:07青島市市北區宣傳部融媒體中心丁飛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3期
關鍵詞:春晚舞臺

■ 青島市市北區宣傳部融媒體中心:丁飛

雖然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社會傳播形態,但每年的央視春晚仍舊是萬眾矚目的重大議題,導演組要在完成國家命題、折射發展進步、呈現大國記憶的同時,盡可能滿足每一個層次觀眾的審美和趣味,于是總在四平八穩中波瀾不驚。中國三級辦電視的廣播電視體制,決定了對于我們廣大基層媒體人來說,春晚類似于另一種意義上的“兩會”,細細解讀這屆春晚“具體辦成了什么樣”,廣電總臺的導演“為什么”這么辦,比“我”認為應該怎么辦,重要得多。2023年,春晚40周年,筆者覺察到一些力圖接地氣的嶄新的風格與不同往昔的驚喜。即使在某些節奏把握上存在明顯的瑕疵,但細細品味,這未嘗不折射出一種領先時代的大膽探索。筆者認為,2023年央視,也為新興媒體產業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甚至昭示著未來這一年中國媒體從業人員的努力方向。

在筆者看來,本屆春晚有三大革命。

1. “場景革命”——數字技術成為“角色”與“意義”

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下,思考如何進一步探索提升新聞媒體傳播力、引導力顯得尤為重要,而傳播力和引導力,建立在增強影響力、表現力和共情力的基礎上。習總書記指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北緦么和?,無論是舞臺美術、聯歡互動、節目編排、裸眼3D、飛屏技術、VNIS和串接創意,都到達了當下數字技術的運用巔峰,展現出加強融合轉型的步伐,逐步縱深推進、成果不斷涌現的高質量發展成效,折射出我國主流媒體正在加快探索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場景、新路徑,也為我們廣大基層媒體從業人員勾勒出以高科技舞臺空間塑造傳播矩陣的嶄新圖景。

1.1 虛實交互創造“舞臺角色”

與時代同行,永遠是媒體人立身的根本,策劃符合時代主流的價值觀、策劃與黨性和人民性統一的選題,也是媒體人的天職所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虛實相生的場景革命,也為新興媒體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新路徑,沉浸式實時互動與全3D虛擬技術創新對于春晚來說并不陌生。牛年春晚上,劉德華與即墨古城墨小牛的互動表演,讓許多觀眾在晚會后依然質疑劉德華到底是否來到了晚會現場。而在本屆春晚上,虛實場景深度融合、數字仿真與智能控制等技術更是日臻成熟,打造出虛擬現實多媒體場景舞臺,為現場嘉賓和電視前的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同時有效節約了布景成本,拓展了專業級晚會舞臺的呈現邊界。以趙文卓帶領少林武僧團演繹的少林寺壁畫《武僧演武圖》為例,舞臺使用綠箱錄排、數據追蹤技術,活靈活現,身臨其境。以LED背板光景的變換搭配現場的AR技術,展現春夏秋冬四季輪轉,連雨水反光都逼真如許,中華武術的精氣神用數字視聽科技講出最浪漫的中國故事。

1.2 科技支撐展現人屏互動

春晚舞臺以LED模塊屏幕打造720度穹頂空間及三維立體舞臺,巨幕穹頂設計使觀眾席與主舞臺渾然一體。在裸眼3D、XR等多種技術的融合下,顯示屏不再僅僅是單純地傳遞畫面,而是開始成為參與節目的角色。例如《當“神獸”遇見神獸》音樂劇,舞臺呈現出現代孩子遇見“遠古”神獸的奇遇,利用長時間動作捕捉、現場實時地VR繪畫、展示了善良的麒麟、博學的白澤、勇敢的貔貅、吉祥的鳳凰,自強的路端與自由的鯤,這些神獸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可以從《山海經》與《莊子》等典籍之中復活,與現代孩子一同舞蹈,一起擊掌,實現人屏互動,打造出數字化多維空間特效。

1.3 科技創新呈現內容為本

廣電總臺春晚永遠是時下最前沿媒體科技創新展示的舞臺。舞臺地面顯示系統運用LED屏構成一個延展性極強的立體演播空間,8個8K分辨率完美呈現裸眼3D效果,突破了空間局限,搭建出沉浸式體驗空間。從今年春晚舞臺中可以看到,5G+8K高清舞臺技術呈現視頻多樣態趨勢,然而,其主旨都是服務于“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日新月異的更美好生活”的晚會主題。通過5G、AR(增強現實)、數字建模等技術,打造出一方由集科技感、體驗感、沉浸感于一體的春晚舞臺。

2. 敘事革命——講好故事壓倒一切

中國春節的年味,既在一歲一枯榮的爆竹聲里,也在全球華人齊聚春晚的年夜飯里。這場凝結著十幾億中國人集體記憶的文化盛會,已成為世界獨有的超大規模的文化現象與對外文化傳播的饕餮盛宴。內容是新聞媒體安身立命之本,是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最重要的支撐。數字文化產品要始終堅持內容為本,讓數字化手段為內容服務,在當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都急劇變革的大環境下,央視春晚在如此萬眾矚目的重大時刻,如此在藝術形式和細節上都力求“接地氣”,是以往所沒有過的。除了微電影與春晚歌曲,在主持環境也有較大突破,例如,撒貝寧主動詼諧cue網友調侃自己的高跟鞋和兔頭帽,與脫口秀演員互動,成為觀眾的嘴替。

盡管每年春晚都折射著國家的發展進步,也關照到百姓家庭的變化印記。但在今年,宏偉主題的敘事更著重小切口的故事影射,因為觀眾可能更愿意看到這些尋常溫暖與細節。由此可見,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媒體人尤其要抓住“創作風向標”,要抓住熱點,在聚光燈下起舞,每屆春晚,都高度關注可以引發老百姓共鳴的話題,選取和平臺用戶相關聯的主題,圍繞著受眾的“痛點”和“吐槽點”作內容討論。生活,只有成為春晚最具感染力的節目;人民,才能永遠成為春晚最穩定的“鐵粉”。同理,瞄準民生需求,策劃有深度、有溫度、有思想的選題,才能用專業塑造價值,擴大傳播效果。

2.1 “視角”——從“主題化”轉向“故事化”

如果可以將央視春晚比作中國媒體人的開年風向標,那么在融媒體時代,這場春晚同時也隱喻了如何讓“正能量成為大能量”,助力我們的黨媒“獨唱”拓展升級為社會“大合唱”的創新路徑。歷年來,春晚導演組都要在這場文化盛宴中力圖完成國家命題,導致歷屆春晚從主持詞到語言類節目主題的設計,都力求呈現大國記憶的同時盡其可能紀錄社會熱點,過度強調主流敘事。而2023年春晚卻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晚會中錄制了首個微電影《我和春晚的故事》,一個觀眾寫信39年最終成功圓夢,在晚會現場吹響開飯號的故事,時長居然奢侈地給到6分5秒。春晚40年的舞臺上,以講故事的方式,闡述內蒙古炊事員張建國一遍遍給春晚導演組寫信自薦的歷程,并且讓多位明星大腕來給他配戲,實在寓意深刻。在這樣一個數據化時代里,反哺以信為媒的老年受眾群體,回望相互陪伴的每個國人,節奏或許拖沓,但是卻彰顯了一種破天荒的“敘事轉向”的決心。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新媒體發展全球最快,遠超過發達國家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放眼世界,中國是新媒體發展最快,用戶最多,應用最豐富的國家。如何練就時代慧眼,在融媒體時代更好地進行“國際表達”,抓住“流量密碼”從而凝心聚力,講好中國故事,是擺在每個媒體人面前的重大課題。筆者認為,新媒體的對外傳播,尤其需要尋求“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最佳方式,將微電影和短片如此密集地與文藝晚會融合,這絕不僅僅是一種晚會范式的大膽革新,而正代表著中央級主流媒體對于傳播敘事范式的竭力轉型,一種對于講好故事的決心,一種聚焦百姓視野、書寫百姓視野的執著。我們只有從感性視角入手,對中國話題進行小切口的解讀和分析,并且找準情感最強的最大公約數,讓全世界人民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才能做到對外傳播的“先聲奪人”,從而實現新媒體對外傳播的效果最大化。

2.2 舞臺——從重視“明星”轉為重視“素人”

在把握黨性原則的根本前提下,如何“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是新時代媒體人奮勇前行的思想旗幟和力量源泉。正如在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大眾日報重要批示中所說的,我們要“始終把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揚沂蒙精神,加強改革創新,為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作出新的貢獻”?!凹沂亲钚?,國是千萬家?!苯衲甑拇和砦枧_,講述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地鐵上借肩膀給工人倚靠的小伙;各行各業的群眾代表合唱《早安,陽光》;黃渤帶領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司機小哥們演繹《小哥》小哥們的心聲,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勞動者加入聲音素材;毛不易的歌詞太戳心窩“誰讓我剛好經過了你,誰讓我看到你的哭泣?!薄妒菋寢屖桥畠骸穼憣嵉母柙~彰顯中國家庭的現代圖景,讓網友直呼不忍“殺我別用媽媽刀”……這些熱氣騰騰的人間真實,流淌著樸素的“生活的情感”,輸出一幅幅生動的時代浮世繪,發掘人與人之間最動人的聯結,直白地插進人的心底柔軟,讓觀眾共喜共鳴“春風化雨”。

3. 審美革命——文化自信史無前例

3.1 藝術上彰顯中華自信

由于眾口難調且受眾趣味的不斷升級,春晚越來越難辦成為現實,從而日趨四平八穩。然而,春晚四十周年舞臺的所有細節都值得反復咀嚼。今年春晚無論是花團錦簇的舞臺穹頂創意,還是錯落有致的舞臺層次感,抑或通過科技光影實現的意境空間,無不體現出編導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敬意。從春晚開篇小兔子由花海遨游太空的路線圖,到巨幕穹頂呈現的仰韶文化的花朵(寓意中華)的舞臺創意,從煙雨江南碇步橋邊的曼妙舞姿到千年古剎嵩山少林的《演武》,今年春晚舞臺以充沛的自信之情,讓詩文、戲曲、繪畫等古代文藝作品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盡展中華文明的風采。據悉與2022年春晚相比,本屆春晚海外傳播覆蓋國家和地區數增長40%,媒體平臺數增長216%,外媒采用次數提升201%,外媒播出總時長增長166%。以高傳播率、高收視率,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

3.2 視覺上著重東方美學

“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泵郎蠠崴训摹俄植綐颉返囊晃枰粍?,都氤氳出了江南水鄉的柔美霧氣,靈動秀美又沁人心脾,重現山澗溪水之美。這活色生香的東方傳奇,舞出中華文明?!跺\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圖案懸在空中,仿佛漢朝“舞俑”活了過來舞者們的服裝、妝容處處透露著漢制美學。服飾參考了曲裾袍,衣袂款式盡顯大漢威儀,長眉紅妝的妝面深度還原了馥郁恢宏的國風美學;《滿庭芳· 國色》則將詩意具象呈現為色彩,“桃紅、湘葉、群青、凝脂、沉香”承載著天地四時的自然法則。在五色的基礎上,又分別加入水袖、傘、扇子、花翎、劍五種傳統器物,將東方美學表達到了極致。這場國風盛宴之上,無論是歌舞選擇,還是配色服飾,那些融入骨血的民族情懷在一舞一曲中被放大,我們也得以見到千年沉淀的國風美學的覺醒與更迭。

3.3 載體上重視非遺傳承

歷經千百年流傳的文獻典籍、古樂古畫,是古人留給今人繼續放飛奇思妙想的藝術載體。2023年春晚繼續突出非遺和民俗項目的展示。到《錦繡》從國之重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中汲取靈感,依托千年織錦的瑰麗講述了關于國寶文物的故事《我和爺爺踩高蹺》中孩子們著喜慶踩著高蹺歡騰,舞龍、花餑餑盡顯出北方年俗特色。戲曲節目《華彩梨園》中的《踏傘行》選段,讓觀眾首次在春晚舞臺上領略到非遺莆仙戲的獨特濃郁聲腔。雜技《龍躍神州》展現了歷史悠久的傳統雜技中幡?!栋嬴B歸巢》中,首次選取南音著名的大譜,中國音樂活化石與譚維維的演唱有機融合。從而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傳承并革新傳統文化審美,以“非遺+春晚”模式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審美提供了新形式。

今年的春晚舞臺有詩詞歌賦可賞,有山川大河可觀,有古物瑰寶可頌,還有各地民俗可觸。包括非遺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新取之不盡的重要源泉。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其搭建起中華審美風范的春晚美學體系,折射出大國厚重的文明底蘊,春晚才能構成一代代人溫暖的集體回憶,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年俗,也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超大規模的文化現象。

4. 結束語

央視春晚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呈現。作為黨的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我們務必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重要指引,發揮使命擔當,不斷激發數字技術的要素潛能,踔厲奮發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進程,學習真誠清新、簡約質樸、以人為本的敘事風格,營造熱氣騰騰、暖意融融的宣傳效果,倘若心有余力則求索一下中華文化精髓、江南詩畫中式審美,希望跟上這個時代。最起碼,欣賞這個時代。在“講好中國故事”之路上謀定新篇、篤定前行,這是我們媒體工作者的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

猜你喜歡
春晚舞臺
軍迷大舞臺
軍迷大舞臺
春天大舞臺
周刊“春晚”的后臺故事
多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在家庭中的位置
從春晚《天地人和》節目談武術表演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從春晚的“槽點”看當代受眾的娛樂需求
舞臺主持心得
我們的舞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