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綜藝類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建構和傳播策略探究
——以《經典詠流傳》為例

2024-01-16 05:07天津師范大學王澤龍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3期
關鍵詞:經典詠流傳貝寧類節目

■ 天津師范大學:王澤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也是新時代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近年來,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國家寶藏》《故事里的中國》《典籍里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和《經典詠流傳》等越來越多以體現中華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的文化綜藝類節目活躍在電視熒屏里。

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關鍵一環,具有引導節目流程、傳遞信息、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使命,而近年來技術進步推動了節目創新,受眾對于節目的整體審美期待日益提高,對于主持人的能力要求也愈發多元,主持人語言表達樣態會隨著不同場景的變化而發生轉變,本文就將以《經典詠流傳》為例探究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角色建構和傳播策略。

1. 多元豐富的主持人角色建構

與傳統主持人角色相比,“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成為主持人”的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主持人角色加速轉型升級。在如今文化綜藝類節目中嘉賓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主持人的角色相應也在發生著變化,在整檔節目中他們不僅需要擔負傳統主持人串聯推動節目進行的職責,還需要打破傳統桎梏和藩籬,在創新化的節目樣態中與嘉賓合作表演,凸顯個性化特色,展示主持人自身多才多藝的一面。不僅如此,在特定的場景之下還需要靜心聆聽嘉賓和觀眾的闡述,并加以適時適當的反饋。

1.1 睿智穩重的串聯者和推動者

在文化綜藝類節目中,傳播信息體量大、環節眾多,嘉賓的分享和觀眾的提問都是節目的重要環節,每一個部分的依次進行都需要主持人出色地完成串聯和推動的任務,以使整檔節目完整、自然、流暢,而這也是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所應承擔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主持人在節目過程中要時刻保持頭腦高度清醒,體現大局觀智慧,時機準確地把節目的每個環節銜接串聯到一起。不僅如此,在文化綜藝類節目錄制中,作為高語境文化的中華傳統文化,例如詩詞所帶來的解讀困難在所難免,這就要求主持人應保持沉著冷靜,運用技巧由表及里進行闡釋和說明。

例如,在《經典詠流傳》第六季第11期的節目,鳳凰傳奇作為經典傳唱人在演唱完《壯游》之后,坐下來與主持人及嘉賓暢談感受,康震在介紹完杜甫年輕時候與李白在山東一帶裘馬輕狂、醉酒長歌的原因是他們正處于盛唐時代,詩中所感所想與歌手所唱的調性非常符合,這個時候主持人撒貝寧找準時機,恰如其分地對前面所討論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再次把討論的話題拉回《壯游》上來,他說“念白里不是還有一句,以夢為馬嗎?所以我覺得詩人其實內心盡管年邁,但是他馳騁著自己內心的那匹駿馬,仍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壯游,所以壯游不一定指的是地理概念上的游覽,它是一種精神的”,緊接著又說“管它是裘馬頗輕狂,只要你在自己的內心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空間,那你就盡情地去馳騁吧,在這樣的馳騁之中,去感受青春的力量和不朽,謝謝兩位帶給我們的經典傳唱,接下來請為經典傳唱人開啟分享通道”。

這游刃有余的總結串聯不僅使觀眾直觀地領悟到《壯游》一詩帶來的人生啟迪,也推動了下一環節和部分的到來,干凈利落又不喧賓奪主,不僅保證了節目流程的有序開展,也使節目傳播效果因主持人的存在更上一層樓。

1.2 求新求變的表演者和合作者

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往往較少作為主體參與到文藝節目的表演展示中來,他們只需承擔相應主持串聯工作即可,其余環節皆由表演嘉賓完成,而現如今新媒體時代電視綜藝更新換代速度快,要想進一步增強與受眾之間的黏性,必須在傳統基礎之上大刀闊斧地進行形式上的變革和創新,以滿足受眾對于節目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心理期待。

例如作為“綜N代”的大型文化音樂綜藝《經典詠流傳》已經走過了六季,不論是在文化內容層面還是舞美演唱層面,抑或是科技引入層面,都有別出心裁的亮點和特色,所以在此背景之下,節目制作創新的需求也助推主持人的角色和身份隨節目設計和場景變換發生改變,由串聯者變成節目的表演者、歌唱者、朗讀者。在第六季第一期的節目中,當王凱等一眾嘉賓傳唱完《青春萬歲》后,主持人撒貝寧隨即提議與康震、黃小曼再一同朗誦《青春萬歲》的同名序詩,用自己的方式向所有人的青春致敬,當撒貝寧領誦完畢后,所有的嘉賓、傳唱人及現場的所有觀眾也一同參與到其中,形成了震撼全場的大合誦,節目的第一個高潮和爆點由此產生,所有人的情緒被帶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在《經典詠流傳》第六季第11期的節目尾聲,主持人撒貝寧通過“傳唱1+1”的節目形式與嘉賓石倚潔合作演唱了歌曲《心有所向》,動情的歌聲深入人心,為本期的節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論是從節目現場觀眾的反應還是屏幕前彈幕的火熱反饋都印證了主持人參與歌唱的成功,這一設置靈活自然不突兀,有別于傳統明星演唱嘉賓包攬全部表演的設定,傳統主持人角色建構為表演者和合作者,受眾不僅有感于節目的真誠和親和,也有感于主持人多方面的才藝技能。這一變化要求主持人在今后的職業發展道路中要從多角度寬領域打磨自身,真正做到技能多元、技藝精湛,這樣才會在未來傳媒時代的大潮中越走越遠。

1.3 耐心誠懇的聆聽者和反饋者

在文化綜藝類節目之中,嘉賓、專家是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對于作品的演繹、詮釋,對于故事背后意蘊的挖掘、分析都是對傳統文化能更接地氣地走進“尋常百姓家”的重要方式。所以主持人與嘉賓的訪談是節目中的關鍵一環,作為主持人,不僅要具備把問題拋給嘉賓的能力,也必須要具備善于聆聽嘉賓講述、適時做出反饋的能力,這樣的反饋不僅限于言語,也包括副語言比如表情、動作等,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對于嘉賓的尊重,也能進一步將文化議題推向深入。

例如在《經典詠流傳》中,鏡頭經常會給到主持人撒貝寧在聆聽嘉賓講述過程中的反應,可見他時而皺眉思考,時而隨著嘉賓講述微笑,即便嘉賓的講述時間很長但也不會貿然打斷,并且很多時候他都會誠懇地點頭表達贊同,而這些副語言并不是只具有附和作用,他通常會在嘉賓的一長段講解之后提出自己角度頗新的見解或問題,這不僅代表著主持人個人的立場,也同樣是站在了觀眾的視角去提問,而這樣的反饋體現了主持人撒貝寧在聆聽的過程中所保持的高度專注度,這通常能讓節目的傳播效果錦上添花,推進節目流程的順利進行。

2. 多重變換的傳播策略應用

相較于其他類別綜藝節目,文化綜藝類節目因其節目定位以及傳播內容難度高不易理解等因素常拒人于千里之外,為消除隔閡、提升傳播效果,對于主持人的專業能力要求更為多元,主持人在節目中需時刻更新變換自己的語言傳播策略來服務于廣大觀眾。

2.1 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精準的知識運用

《經典詠流傳》作為一檔文化綜藝類節目,其創作的宗旨是響應落實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深度挖掘詩詞背后的內涵,這就要求在節目里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嘉賓,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都應具備傳播傳統文化的素質和底蘊,尤其主持人更是要扮演好知悉中華文化的“準專家”角色。

而《經典詠流傳》節目的主持人撒貝寧更是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主持功力親身踐行了推動經典詩詞傳播的宗旨,他曾在第三季第二期的開場白當中這樣說道“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人生如一場修行。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哪怕畏途巉巖不可攀,也要會當凌絕頂。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志固常在。從經典中,汲取九萬里風鵬正舉的力量,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然。待到重陽日,我們還來就菊花”。

短短的一分多鐘開場白,就精準攫取和運用了九首經典古詩詞的名句,將人生的潮起潮落描述得淋漓盡致,聽完讓人大為震撼,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而這樣具有古典文化格調的開場白幾乎顯現于撒貝寧主持的每一期節目當中,為節目每期主題的引入和開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可見,文化綜藝類節目主持人的文化底蘊和功力一定要與節目的文化層次匹配,并且還需要精準地運用到節目中來,優秀的文化綜藝主持人不僅可以吸引到大批受眾關注,尤其是在“Z世代”群體中掀起國學熱,提升節目的知名度和收視率,而且為節目的傳播效果錦上添花,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2.2 風趣的語言表達和全面的信息傳遞

主持人在節目當中往往是話語發起者。這就首先要求主持人在進行語言創作和表達的過程中,要完整全面地傳遞信息,給予受眾足夠的信息量和刺激,使其做出反應。其次,在文化綜藝類節目的表達語境之中,嘉賓和專家通常會對文化現象和歷史事件做出專業性分析,難免會有讓受眾感到晦澀難懂的情況產生,若想要信息更容易被受眾接受,主持人不得不在傳遞話語信息的過程中穿插使用風趣幽默且形象化的表達形式。

例如,在《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第七期當中,撒貝寧站在嘉賓張杰的身邊,來了這樣的一段即興主持“所以我站在旁邊我忽然發現,我跟少年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區別”,說到這兒撒貝寧開始解開身上西裝外套的扣子,隨即脫下衣服說道“馬上就不一樣了吧,這還不對”,隨后又擼起袖子現身說法展現中年和少年的差別,此番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結合呈現讓場上的氣氛活躍到了頂點,觀眾們開懷大笑,漸趨嚴肅和沉悶的節目氛圍立馬被調整得輕松愉快。接下來還沒有結束,撒貝寧說“其實我覺得真的就是一種人生的狀態,但是我在想,一個人是不是少年,除了心態,還有看他在做什么,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一樣,年輕人不要想著做大官,而要想著做大事,所以你看我和張杰把袖子挽起來,也表達了今天少年人的一個特征,擼起袖子加油干”,隨即現場掌聲雷動,觀眾們在輕松易懂的語境下領悟到了節目傳遞的正能量和價值觀。

由此可見,文化綜藝類節目宗旨和價值的傳遞,不一定只靠文化本身來進行傳播,主持人風趣幽默靈活多變的語言表達和基于觀眾樂在其中后的信息傳遞和總結概述,同樣也能為節目價值的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誠懇的溝通互動和真摯的情感輸出

《心理學大辭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敝鞒秩嗽谡Z言創作和表達中要考慮受眾所接受到的情感濃度,從故事的主人公的情感體驗當中獲得情感體驗,并真誠地把體會到的情感表達出來,進而上升到社會層面,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經典詠流傳》第四季第二期的節目當中,撒貝寧首先舉出了這樣的一組數據“從1974年1月1日到6月1日,在住院前夕的五個月里,周總理除了到醫院檢查病情和治療外總共抱病工作139天,139天當中工作達18小時以上的有130天,周總理生命的最后時刻體重已經降到只有61斤”,說到這兒撒貝寧已經哽咽,而現場嘉賓也無不為之動容,甚至一度落淚,稍作停頓之后又說“手術13次,輸血89次,所以我覺得這是超人一般的意志,總理當時身患癌癥,各種各樣的治療手段對身體的折磨是非常大的”,此時的撒貝寧已經哽咽到說不出話,情緒已深陷周總理的堅強意志品質之中,現場的觀眾也被感動到紛紛落淚,隨后作為嘉賓的康震老師有感而發對周總理的成就和偉大做出了全面的總結概述,此時現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將節目的氣氛推向高潮。

不論是經典人物還是經典歷史事件,都具有強大的人文情懷和感召力。試想,如果主持人只是作為冷冰冰的局外人而不是將自己投入到總理的感人事跡當中,不與嘉賓作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那么節目現場的傳播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一個優秀的文化綜藝類節目主持人一定要同時具備強大的感受力和共情能力,并將感受到的情感誠懇真摯地傳遞給觀眾和嘉賓,繼而上升到社會和國家層面,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3. 結束語

在當今新媒體時代,泛娛樂化和媚俗化內容充斥互聯網,越來越多的人難以沉下心來品讀經典,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重道遠。而文化綜藝類節目則為傳承中華文化打開了一扇新的天窗,作為節目的重要支柱,文化綜藝節目主持人重任在肩,應在波譎云詭的時代大潮中不斷適應新的挑戰和困境,隨著節目的創新和演進建構好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不斷打磨行之有效的傳播策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優質的文化綜藝節目必定在未來大有可為。

猜你喜歡
經典詠流傳貝寧類節目
撒貝寧:敏思善問,問出精彩
貝寧的摩托車
《經典詠流傳》: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經典詠流傳》
傳承詩詞之美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
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提問藝術
芻議電視訪談類節目的主持技巧
電視社教類節目編輯的幾點思考
如何主持好廣播談話類節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