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E”教學模式應用于“綜合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

2024-01-16 11:29劉志維莊碧蕓
關鍵詞:美食思政英語

劉志維 莊碧蕓

(浙江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此后,“課程思政”這一說法逐漸從一個思想政治工作用語演變成一種教育理念和實踐。[2]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3]。2020 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4]。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5]。

在此背景下,作為學科基礎課——綜合英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顯得極為必要。該課程是學生接觸中西文化,開展語言、思想交流與碰撞的主陣地,[6]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思政元素,甄選合適的思政材料,如鹽在水般融于語言知識教學過程中,對于實現“立德樹人、全方位育人”目標,培育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義。[7]筆者嘗試引入“5E”教學模式在“綜合英語”課程中開展思政教學實踐,既是對當代教育浪潮的積極回應,也是對“課程思政”背景下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探索。

一、“綜合英語”課程思政的本與術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各高校都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由此可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既有共性又有區別:思政課程即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理念:在非思政課的其他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塑造價值,充分發揮各課程的育人功能。[8]從根本上說,課程思政就是要實現立德樹人: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人才。由此可見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綜合英語作為英語專業學科基礎課,其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課程思政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這是因為,綜合英語課程是開展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全面訓練和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傳授,旨在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使其滿足21 世紀國際化知識經濟時代對高素質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與語言(文化的載體)打交道,隱含其中的必然有不同外國文化和不同的價值觀念、文化理念,教學過程始終會面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沖擊與碰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醒學生理清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培養學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引導學生選擇性地接收各國文化。此外,還要帶領學生在樹立文化自信基礎上思辨性地評價教材內容,正確解讀、對比各國文化及其思想內涵??傊?,綜合英語語言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要重視國內外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問題,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隱含于綜合英語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可能產生的巨大沖擊和影響力,這是“綜合英語”課程思政之本。

此外,為了解決該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挖掘教材中 “彈性的、隱性的”思政成分,以便如鹽在水、潤物無聲地完成育人目標,教學中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即教學之術。根據《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牢牢把握三個“主”:主力軍——教師隊伍;主戰場——課程建設;主渠道——教學課堂。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只有緊緊抓住這三個“主”,才算是抓住教學之“術”。[9]首先,教師隊伍需要掌握價值引領的正確方法,發揮“主力軍”作用,然后通過課程建設中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配合價值目標同步改革,發揮課程建設“主戰場”的功效。其次,教師盡量做到“三好”:引導好、把握好、反饋好?!耙龑Ш谩笔侵敢獣r刻引導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確保其思政方向正確無誤;“把握好”是指要找準時間點適時融入思政元素,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饋好”則是指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所呈現的文化鑒別力、價值取向、思辨能力、團隊意識等予以評價反饋,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多方努力激發學生對“綜合英語”課程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思考日常問題,不斷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合理性和實效性。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綜合英語”教育教學全過程,這是“綜合英語”課程思政之術。

“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團隊只有心懷該課程思政建設之本、課堂內外教學之術,同時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于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撰寫、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完善、評價方式甄選等各個環節,才能真正發揮英語專業學科基礎課的優勢,完成新時期中國高等外語教育“不僅要把世界介紹給中國,而且,更為緊迫的是,把中國介紹給世界”[10]的目標。

二、“5E”教學法理論體系

“5E”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由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會開發研究而成,是一種主張根據學生認知方式開展探究性教學的循環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由五個環節組成: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遷移(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由于其每個環節的英語單詞首字母均為E,因此稱其為“5E”教學法。[11]該五環節中,吸引是初始環節。此環節設法激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興趣,引發其探究熱情。探究是中心環節,根據初始環節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內外自我探究,提升認知水平。解釋是關鍵環節,旨在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對探究過程及探究結果的分析、展示上,同時,為學生創造一個概念表達、技能展示及價值傳達的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理解相關主題的基本知識點、理解教材核心內容,掌握表達特定話題的語言技巧,然后嘗試將所學知識、能力應用于關聯話題的討論與闡述中,即遷移。而評價環節穿插于前面四個環節之中,教師和學生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從知識、能力和價值各方面對各位學生的展示開展合理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識范疇、能力水平和認知程度。[12]“5E”教學法中的五個環節既相互影響又相對獨立,從而形成課堂教學閉環,見圖1。若落實充分,能使“綜合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自然順暢:自然地融入思政、自然地滲透文化、自然地遷移知識、自然地呈現觀點,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地將富有時代特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附著于知識傳授及能力培養之中,達到“言思協同”“思行合一”的效果。

三、“綜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例

雖然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且涵蓋教學的各個方面,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課堂實施是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落地環節,[9]落實的好壞對于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起到關鍵作用。為此,筆者選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教程3(第3 版) Unit12 Chinese Food(中國美食)單元開展教學示范,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思政融入、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逐一闡述運用“5E”教學法開展“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探索及效果。

(一) 教學對象

本教學案例針對的是英語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年的系統學習,該年級段學生的英語語言基本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也初步具備英語文本的解讀、分析能力,但尚存在對中西文化內涵了解不夠,對文化差異的本質認識不足,開展中西文化對比的意識和能力較薄弱等問題,無法順利開展雙向文化批判性對比,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狀況。此外,思辨能力相對不足:話題討論過程中鮮有同學能獨辟蹊徑、透過現象看本質,很少能夠給予某個問題思想豐富、內容充實的剖析和表述。因此,無法發揮英語的專業優勢,自覺向世界傳播中國思想、中國聲音。為此,亟須在以“綜合英語”課程為基礎的各類英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便完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過程中塑造價值,進而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外語課程思政隱性教育原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潤物無聲地實現價值引領),本案例實踐教學中設定如下三個目標,其中凸顯價值目標的重要地位。

1.知識目標:通過不同教學活動,學生掌握關于美食的各種表達方式及相關諺語、俗語;通過文本解讀、語篇分析,學生了解文本特點、學會長句分析。

2.能力目標:通過各類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基本語言技能和小組合作能力;通過中西美食對比,提升學生批判思維能力;通過不同時代美食比較,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3.價值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中西美食及其內含的文化,通過雙向對比發現差異,感悟中國美食獨到之處,樹立飲食文化自信;挖掘不同時代美食制作工藝、包裝技術、物流服務等,明白美食與時代(技術)的關系,賦予美食時代特征,倡導美食養生理念,同時助力中國美食話語體系構建和傳播。

(三)教學內容

配合教學目標,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1.結合教材了解中西飲食習慣、食材構成及制作工藝差異。

2.思考、討論中西方美食的演變過程,領悟美食所折射出的時代精神。

3.結合教材文本和聽力材料,學習用思辨方法探討問題:美食僅僅用于果腹?食物的演變與科技的進步有沒有必然聯系?如何聯系?新時代,人們在生活富裕的基礎上如何做到美食養生?

4.學習在語境中推測、理解與食物相關的諺語、俗語及部分短語、句子在特定語境中的獨特用意;學會用英語表達與食物相關的話題,講述不同時代特征的美食及現代社會的美食養生法。

(四)教學方法

本教學案例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5E”教學法,分五步展開:吸引、探究、解釋、遷移和評價。致力于引起學生對教材文本的興趣和探索熱情,旨在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基礎上突顯價值引領的地位。思政元素與各教學環節的融合,具體見圖2。

圖2 思政元素與各教學環節的融合

本案例思政教學點是挖掘教材中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中國飲食文化在不同時代的呈現方式及時代特征——以螞蟻島童叟皆知的番薯(sweet potato)烹飪方式的演變為例:螞蟻島居民口口相傳的“小小螞蟻島,吃點爛番薯,餓著肚皮干,一心想上天”反映的是螞蟻島人在創業初期為了創業無暇顧及美食,食用爛番薯(rotten sweet potato)只為果腹。如今螞蟻島已從“癩頭島”變成“生態綠島”,記憶中的爛番薯也從創業初期單一的吃法——地瓜粥,衍生出各種形式的地瓜美食:拔絲地瓜、咸蛋黃焗地瓜、地瓜燜海鮮、地瓜燜雞塊、地瓜姜湯等,甚至中西式結合衍生出地瓜芝士比薩的制作。

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對比中西飲食差異及演變歷史;探討不同國別、不同時代人們對美食的不同態度;了解美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尤其重要的是揭秘中國美食奧秘,如食材的搭配原則(講究陰陽平衡、葷素合理、健康衛生)、制作儲存的技術含量(制作工藝、包裝技術、冷鏈冷凍等),領略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科技的日新月異,從而提倡不隨意浪費,不暴飲暴食,倡導美食養生理念。

(五) 教學過程

“5E”教學模式應用于Unit12 Chinese Food (中國美食)單元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情況如下所述:

1.課前:吸引+探索

單元教學前,教師布置兩項任務:首先,組內討論“食物于你意味著什么?”(What is food to you?)。其次,調查、了解家鄉的一道特色美食(Do a mini research on a distinctive food in your hometown.)。此部分旨在引發學生對美食話題的思考、探索,從而積累本單元話題知識。在任務選擇方面,兼顧思政元素——尋訪、熟悉家鄉(本土)美食。

2.課中:探索+解釋+遷移+評價

課堂教學伊始,教師講述爛番薯和螞蟻島人的創業故事(Rotten sweet potatoes and people in Ant Island),引發學生講述家鄉美食及其背后的故事。緊接著,熱身活動——邀請同學就課前任務“食物于你意味著什么?(What is food to you?)”闡述自己的探索結果及觀點。通過觀點的碰撞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以發現美食與健康、鄉情、科技、藝術乃至國際交流的關系。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教師提供聽力材料——食物與健康(Food and Health),通過聽力練習了解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同時完成相關練習,掌握實用表達,進而結合教材內容批判性地對比中西飲食差異,揭秘中國美食健康、合理的奧秘及時代特征,激發學生飲食文化自信。聽說之余,開展話題討論——如何理解“美食是國際化的標志”?(How to understand the saying “Food is a symbol of globalization”?)深入討論食物國際化的過程及其蘊含的文化底蘊。在學生回答、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展點評,并邀請部分學生開展生生互評。此后,過渡至教材內容——中國美食(Chinese food),處理教材文本信息,初步了解關于中西飲食習慣差異、中國美食國際化及中國美食底蘊的描述和評論,掌握相關詞匯、短語、句子,為進一步遷移做準備。

課堂教學中所穿插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揭秘美食的時代特征、國別特征和美食國際化過程;分析美食與科技的關系;解釋美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3.課后:遷移+評價

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布置兩項課后任務:第一,關注食堂、餐館等地食物浪費現象,通過批判思維解鎖該現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討治理方案(Have you noticed food waste at canteen or at restaurant? Why do people at present waste more food than those in the past? How to reduce food waste problem?)。第二,尋找一道美味養生的特色美食,介紹其烹飪方式、解鎖營養價值(Find a distinctive and healthful food in your hometown, then introduce its cooking process and nutrition.)。任務完成后先在組內互評、適當優化完善,然后上交教師評閱。該任務的目的是提醒學生秉持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社會高速發展,美食泛濫的時代也不要忘記美食養生。

四、結論與討論

“5E”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將其引入綜合英語的教學過程,一方面,能逐步改變學生對本土文化內涵了解不夠、對中西文化差異本質認識不足的現象。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由淺入深設計教學,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對本土文化形成比較直觀、系統的認識,再通過課堂解釋、知識遷移對比中西文化差異,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從而在話題討論過程中能深入內在,開展批判性討論,系統地分析當地特色文化及其內涵,胸有成竹地講述當地經濟文化故事。另一方面,能逐步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用英語講述本土故事的能力,逐步治愈英語專業學生中存在的中國文化(當地文化)失語癥狀。引入“5E”教學法,引導學生從身邊故事、人物入手積極探索、提升認知,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獨辟蹊徑,給予各類話題思想豐富、時代特征鮮明的剖析觀點,學會以“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演變”,學會講述具有時代特征的中國故事。

開展“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目的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思維能力的同時塑造觀念價值,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引入“5E”教學法在“綜合英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基于中國價值觀念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的探索,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批判對比,在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運用中塑造和培育符合國家建設、社會進步、個人發展所需的核心價值觀。[1]盡管5E 教學模式引入“綜合英語”課堂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綜合英語課程(尤其是價值引領方面)的教學效果,但僅僅只是教學基層建設。而一門課程的思政建設光是底層設計還不夠,還需在頂層設計上補齊知識短板和能力培養上的條件缺憾。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增加能促進思辨能力和母語能力、有利于開展中外文化、制度、價值等對比的課程。為專業知識體系增補思政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多課(程)聯動,全面落實外語類課程的思政建設,培養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能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外語人才”[13]。

猜你喜歡
美食思政英語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美食
讀英語
美食都被玩壞了
酷酷英語林
美食的誘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