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繼融合助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路徑研究
——以江西工程職業學院為例

2024-01-16 11:29袁翠松李琰瑋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素質培育農民

袁翠松,李琰瑋

(江西開放大學,江西 南昌 330046)

一、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進入新發展階段,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高素質農民的發展和培育被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是鄉村經濟、鄉村產業發展的熱點問題,也是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均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兩方面內容,并做出了具體部署。

近年來江西省持續加強鄉村人才振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若干措施》以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2023年1月,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振興青年農技人員“培基”行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和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一項長期工程,農民對農業生產技能、農村產業經營管理、網絡信息技術等的多元化需求,給高素質農民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融合作用,協同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是助力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及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思路之一。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系統搜索、篩選和閱讀,在文獻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關注如下內容:

一是獲取與職繼融合相關的理論和概念。這些理論和概念可能包括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的整合、農村發展與培訓的相關理論以及農民培育的人力資本理論等。通過對這些理論的分析,我們可以深入理解職繼融合對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理論依據和作用機制。

二是關注職繼融合助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實證研究和實踐經驗,探索職繼融合助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實際效果和實施模式。這些研究和經驗可能包括職繼融合項目的案例分析、職業技能培訓與農業生產的融合實踐等。通過對這些實證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職繼融合在實際中的應用情況、效果評估和可行性分析。

三是關注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具有指導意義的觀點和模式。這些觀點和模式可能涉及農村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機制的構建與改進以及農民自身發展能力的培養與激勵等。通過對這些觀點和模式的分析,為職繼融合助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路徑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二)調查研究法

通過回鄉過年的機會,我們采集了22位農村戶籍老鄉的調研數據,主要了解老鄉們現從事的職業及對就業、技能等的最新和最迫切需求。了解老鄉們接受過的各類教育培訓類型和未來學歷與非學歷提升計劃。

22 位老鄉中,有18 名男性和4 名女性;16 人的年齡在22~32 歲之間,6 人的年齡在43~49 歲之間;14人在外?。ㄊ校┕ぷ?,8人本地工作(表1);原始學歷為初中的14人,本科、大專、高中、小學各2人(表2);8人正在進行或準備進行學歷繼續教育提升,主要通過開放教育、成人高考、網絡教育等方式進行在職在線學習(表3);9人進行過或準備進行非學歷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主要與現從事的工作相關。

表1 調研樣本工作地

表2 調研樣本原始學歷

表3 調研樣本學歷繼續教育形式

調研樣本中的農村戶籍老鄉通常選擇外出工作而非留鄉營生,因此他們并沒有直接參與到鄉村建設中(表4)。在接受繼續教育方面,進行過或準備進行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老鄉通常具有較高的原始學歷且較年輕,他們選擇的繼續教育內容主要與他們現從事或計劃從事的職業相關,這些老鄉也通常希望進一步提升學歷并獲得更多非學歷教育。接受過非學歷繼續教育的老鄉數量稍多于接受過學歷繼續教育的老鄉,這表明老鄉們更偏向于獲取直接服務于職業的專業技能,而不是進行長期的學歷提升(表5)。老鄉們更傾向于選擇在職在線學習的方式,并希望能夠獲得農村戶籍人員的繼續教育費用補貼政策。

表4 調研樣本工作單位性質

表5 調研樣本非學歷繼續教育形式

三、高素質農民的內涵與培育現狀

(一)內涵演進

高素質農民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時代要求和農民職業素養、身份地位和社會階層等方面的進步。結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19〕24 號)中“培養目標”的表述,高素質農民是指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較高科學文化素養和自我發展能力,掌握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先進知識、先進技術,能從事專業化、標準化、規?;r業生產經營管理,愛農村、懂技術、善于經營的農民群體。相較于其他農民群體,高素質農民的“高素質”可以體現在農業技術能力、環境保護意識、經濟管理能力、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等方面。

高素質農民是農民中的優秀代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出現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有助于實現農村現代化和農民增收。同時,高素質農民也是農村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培育現狀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與江西開放大學是兩位一體辦學。學校自2019 年開始高職擴招,對高素質農民開展學歷教育,依托遍布全省各地市的開放大學辦學體系,采取高職校區和市級開大學習中心共同辦學模式,按照“不誤農時、工學結合、因需施教”的要求,對高素質農民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理論教學和課程實踐,同時利用開放大學遠程智慧網絡,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作業、考核形式,以利于高素質農民的學習和培養。

學校2019-2021 三年高職擴招共招收高素質農民3161人,占高職擴招總人數的46.18%(詳見圖1),分布在大數據與會計、園林技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旅游管理等專業。2023 年7 月近600 名首屆高職擴招高素質農民畢業。這些高素質農民在取得全日制大專學歷后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江西農業農村建設,還可以繼續參與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依托開放教育延伸至縣級的辦學體系,通過“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遠程網絡,在家鄉深造開放教育本科學歷。在非學歷教育培養方面,學校利用優勢專業在農村地區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例如在學校定點幫扶的婺源縣秋口鎮王村投資100 多萬建立了王村電子商務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為當地農民提供電商技術指導和培訓,將旅游電商和農產品電商相結合助推鄉村振興。學校多年來開展的職繼融合模式,實現了高素質農民學歷、知識、技能再提升。

圖1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2019-2021三年高職擴招招生情況

四、當前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在高素質農民培育有效實施、農民職業教育穩步發展的同時,農民教育培訓和高素質農民發展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勞動力轉移、培養機制不完善、農民在農村的職業發展受限等。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很多農村青壯年在家鄉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時,選擇離開農村,其中不乏具備高素質潛質的農民。這些農民在城市工作機會較多,待遇相對較好,而且在城市生活中,他們更容易接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根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1]顯示,外出務工農民平均年齡42.3歲。在經濟發展、農村人口流動背景下,農村呈現嚴重老齡化的問題,農村基層農技人員、經濟管理人員數量已開始出現匱乏趨勢,這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的建設與發展。相比青年、中年,老年人學習能力、身體機能反應能力與思維能力均有所下降,即使接受高素質專業化教育,后期也無法以充沛的精力、體能投入到農業產業一系列生產、技術項目之中[2]。

(二)農民培養機制不完善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對2019 級高職擴招高素質農民開展的學情分析顯示,農民學生期望通過學習掌握政府政策信息、農業種植技術信息、農業經營知識、農業法律法規、農業市場變化情況,提升信息意識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希望學習內容能直接指導生產實踐、拿到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資質、學習氛圍輕松、教學資源直觀形象、學習形式能節約時間和成本。因此,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設計上對高素質農民和社會人員要有所區分,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等參考普通教育,教學資源個性化不足或流于表面,通識課、理論課教學內容老舊、枯燥,文本資源多于靈活教學資源,雙師型教師隊伍不足,考核評價方式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導致與學生實際需求存在偏差。

(三)農民在農村的職業發展受限

當前,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主要集中在農業和傳統產業領域,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大、收入不高、生活條件較為困難;傳統產業工作內容相對簡單且薪資待遇較低;一些欠發達地區農業生產條件不具備優勢,基礎設施不盡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全面,生活便利程度不高,很多人尤其是青壯年不愿意從事農業工作或在農村發展,進一步影響了高素質農民的培養和留用。農村地區的科技水平和創新創業氛圍也相對滯后,科技投入不足或創新創業支持機制的缺乏導致農民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無法充分應用新技術,高素質農民很難找到與其知識和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崗位、無法充分發揮所學專業特長,限制了自我發展的空間。

五、職繼融合助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路徑探索

長期以來,我國各類職業院校和成人高校為高素質農民培育、鄉村產業振興等作出了諸多貢獻,結合當前高素質農民的發展需求、培養現狀及問題,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推進體制機制融合創新,提升體系保障服務效能

江西開放大學與江西工程職業學院一體化辦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辦學模式,學校于2022年底開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探索成人高校與高職院校的融合辦學模式。體制機制改革后,學校教學部門按專業群劃分為四個專業學院,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專業學科設置規劃、師資隊伍、各種資源共享共融。同時,管理機構一體化,為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在整合資源、走向融合等方面做出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2023 年初江西開放大學(江西工程職業學院)重新調整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對各部門各科室的職能和編制數重新核定,以更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管理職能應對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融合發展之勢。

學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加強開放大學體系辦學優勢,不斷提升職繼融合發展的服務保障能力與管理水平,并已形成覆蓋全省城鄉的遠程開放教育支持服務體系。各地依托縣級開放大學辦學點,構建了深入到廣大基層辦學單位、鄉村地區的完整辦學體系,為培養高素質農民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各地市開放大學不斷發揮主動性,積極開展鄉村人才培養培育項目。例如贛州開放大學實施了“長征帶精準扶貧項目”“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以及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政策等,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村、居“兩委”干部進行學歷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了一批“領頭雁”。

(二)強化學科專業融合發展,參與建設農業經濟新專業

“十四五”期間,江西開放大學(江西工程職業學院)以價值顯著為引領,堅持“統籌規劃、優化布局、銜接融通、凝練特色”的總體原則,有重點、有計劃地推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各學科專業的頂層設計和一體化建設。以“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開放教育”融通的模式,打造一體化專業體系,探索參與建設農業經濟新專業,促進鄉村人才振興。

一是建立健全校內專業學院和辦學體系統籌調度、資源共享的聯動機制。結合辦學實際,協同推進多種教育不同層次專業的建設工作。將學校傳統優勢專業和我省戰略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發展相結合,優化專業布局,培育發展特色專業,積極推進專業交叉融合。例如開放大學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教育部支持的服務“三農”、推動鄉村人才發展戰略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項目,目前有現代農業經濟管理、林業技術、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農村區域發展等特色專業。在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過程中,學校了解到農民學員對電商、經營銷售、信息技術等專業技術技能有較多需求,而這幾類專業均為學校高職教育的優勢專業,通過對農村產業經營者、農民學員、農村干部等的培養需求調研,學校加大校內高職教育優勢專業與開放教育農業特色專業的統籌調度,優化交叉專業融合融通,建立農村電商經營等交叉專業一體化體系,包括一體化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實踐實訓體系,將職繼教育專業群建設推向立體化、縱深化。

二是圍繞開放大學和職業學院融合辦學的定位和特色,立足學科,注重輻射,創新合作機制和聚集優質資源,積極參與建設農業經濟新專業。江西開放大學(江西工程職業學院)瞄準鄉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體目標,利用長期開辦涉農專業及非學歷培訓的經驗,根據鄉村振興的新需要、新形勢,繼續發揮涉農專業的傳統育人優勢,積極開辦涉農新專業。例如學校圍繞“鄉村烹飪工匠”教育項目、鄉村電商新農人素質提升項目、鄉村旅游導游助力項目,組織城鄉發展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產業人才與鄉村振興學院、龍南新興產業人才學院、上猶綠色發展人才學院等開展項目可行性分析調研、座談,將新理念、新技術、新產業納入學校農業經濟新專業建設的重點范疇,為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專業支撐。

(三)打造一支知農促融的師資隊伍,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

當前,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加快,建設一支知農促融的師資隊伍是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關鍵。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多路徑加強師資培養

加強實用技術培訓,打造一支愛農、知農、興農的師資隊伍。當前,高校涉農專業的教師專業知識扎實,理論功底深厚,但對國家”三農”政策更新、農村產業發展實踐和困難等的認識和接觸較少,應加強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關政策、意見的落實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政策、教學方式、培訓方法等的認知與能力。組織教師與農民學員代表座談、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輔導等,激發師生互動互學,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2.壯大農民培育師資隊伍

各涉農高校,如開放大學、農業大學、各地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聯合建立農民培育師資庫,把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農業經營者、涉農經營服務人員等納入農民培育師資庫中,利用他們豐富的科學知識、過硬的實操技術,共同制定契合鄉村發展實際的農業專業課程,共同參與涉農教材開發,打造一批優質微課、視頻課程,開展涉農專題培訓講座等,實現優質師資的共建共享。

3.探索長效管理與考核機制

教師考核管理需剛性約束與柔性關懷相結合,在建立健全獎勵懲罰等外部嵌入性制度的同時,將尊崇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等大學精神和理念有機融入和貫穿于制度設計和建構之中[3]。學校與涉農師資隊伍應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溝通機制,及時掌握師資庫最新信息,注重對教師涉農工作信息的收集和記錄,更新資料存檔,通過直觀的資料反映教師工作中的表現與不足,作為師資績效考核公正、客觀評價的依據。及時了解高素質農民培育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涉農教研活動及成效和學員評價等情況,通過聽課、研討、培訓等形式,設計符合實際、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量化管理。

結束語

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均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己任,無論從人才培養規格還是培養對象上都有很大的交匯融合的空間,通過職繼協同發展,結合各自優勢,打通專業建設、師資隊伍、運行機制、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等的共建共享,將科學技術與農業實際問題緊密銜接,從而助力高素質農民培育質量提升,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歡
高素質培育農民
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全國高素質農民超1700萬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創新德法兼修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