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共同富裕的價值邏輯與實現向度

2024-01-16 07:55明慶忠王曉瑩
民族藝術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利用民族

明慶忠,王曉瑩

民族文化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資源,也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與有利資源。旅游在某種意義上是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重要市場,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推動民族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是促進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戰略路徑?!蛾P于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指出:“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促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和旅游發展成果,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切實提升獲得感、幸福感?!雹僬咭巹澦?關于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EB/OL].(2021-11-03)[2023-09-04].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qt/202111/t20211124_929222.html.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雹谛氯A社.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把握戰略定位堅持綠色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N/OL].(2023-06-09)[2023-11-11].http://www.news.cn/mrdx/2023-06/09/c_1310726116.htm.讓民族地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既是更好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然途徑。民族文化是民族群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沉淀的文化資源,具有較強的價值基礎和實踐性。旅游作為以人的空間流動為特征的休閑娛樂活動,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能夠有效推動民族文化資源活化,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

文化旅游化利用,其實質是以旅游發展作為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活化方式,具有最直接、受眾面廣等不可比擬的優勢①吳必虎.中國旅游發展筆談——文化遺產旅游活化與傳統文化復興[J].旅游學刊,2018,33(9):1.,在促進區域和社會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促進民族文化資源活化以及地區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陳愛林較早提出了民族文化資源旅游化利用,以西雙版納為例提出以旅游的方式發掘民族文化價值②陳愛林.談談西雙版納旅游形象的問題[J].經濟問題探索,1999(12):63-64.。于法穩、林珊翔實地分析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的特征,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可行路徑③于法穩,林珊.實現民族地區共同富裕:特征、問題及路徑[J].中州學刊,2022(9):31-39.。楊麗艷、高學義通過解析紅色文化與共同富裕間的邏輯關系、價值意蘊,提出助推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④楊麗艷,高學義.紅色文化助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0(5):576-583.。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對文化與旅游、旅游與共同富裕的研究著力圍繞著關系向度、發展路徑等提出對策建議,但關于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旅游化利用與共同富裕探討較少,如何有效地將民族文化資源轉化成資本和資產,以及轉化實現路徑仍不明朗。民族文化旅游化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聯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簡稱民族“三交”)。由此,本文著眼于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與共同富裕,意在厘清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價值邏輯與實現向度,促使旅游化利用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價值邏輯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富裕,也是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所在。民族地區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難點所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價值邏輯可以從旅游化利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促進民族“三交”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三個方面把握和理解。

(一)本質要求: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發展機會平等和發展成果共享的現代化。然而民族地區受歷史、地理條件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不平衡矛盾較為突出。通過降低自發性和制度性因素的不平等,推動共享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才能保證發展性和共享性的統一,使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⑤宋紫嫣,宋昌耀.旅游業發展賦能共同富裕:作用機理與發展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22(9):114-122.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具有帶動能力強、覆蓋面廣的特點,在適應市場多元化發展、滿足游客深層次的文化需求、吸納就業方面作用突出,能夠在促進經濟增收、縮小差距方面發揮顯著作用,對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強有效性。具體來說,旅游化利用能夠通過進一步推動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到民族文化利用過程中,拓寬社會不同群體參與發展、共享成果的渠道途徑,促進城鄉居民流動性消費以縮小居民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范圍,實現城鄉統籌和均衡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時隨著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程度的加深,隨之而來的基礎設施改善和教育、醫療、文娛活動等資源下沉能提高民族地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全民共享發展水平是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可在更廣范圍內、更深程度上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使更多人共享發展成果。

(二)崇高追求: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敝袊浆F代化共同富裕是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丁笆奈濉甭糜伟l展規劃》中指出“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推動旅游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雹賴鴦赵?“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EB/OL].(2021-12-22)[2023-09-0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0/content_5669468.htm.物質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豐衣足食,從而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精神生活富裕是指人民在精神生活領域對美好社會的理想信念、向上向善的價值理念、積極健康的道德觀念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認同并用以指導自身行為的精神狀態。②辛世俊,王丹.試論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涵與實踐路徑[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1,7(6):5-14.但在現實生活中,民族地區普遍存在著美好生活需要和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而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正是精準彌補文化短板、促進人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遵循文化再生產的一般規律,依托現代化的社會生產活動提供文化旅游產品及服務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物質水平提升之后的民眾對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強烈,而文化能通過規范人們的基本生活態度和基本觀點,調控人們行為的基本傾向來影響人們性格③蔡志榮.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188.,成為促進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旅游化利用使得民族文化“易于理解和展現”,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交流互動充實了民眾的精神世界并促進精神富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

(三)進步特征:旅游化利用促進民族“三交”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三交”既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也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文化是包含知識、技術、藝術、制度與實物等在內的綜合形態,民族文化是民族性在當代的具體表達,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沉淀下來的智慧結晶,根植于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與長期的生活,蘊含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價值內涵和實踐內容,具有較強的維系功能。作為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的歷史信息鏈之一,民族文化能使群體的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增強民族認同感,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精神。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旅游場域中游客與居民之間產生互動,使民族之間產生相互交流。旅游化利用“以文載思”地傳遞民族文化及思想,并隨著人員的交流、觀念的碰撞,產生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融,這些伴生活動極大程度上促進民族地區的“三交”,促進民族文化與外部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促進民族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成為維系民族團結的紐帶。旅游化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國家認同、共同情感和價值共識,是統一的前途命運共同體的自覺自知性意識。④郎維偉,陳瑛,張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五個認同”關系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2-21.在旅游化利用的進程中伴隨著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彼此交融、無法分割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支撐。

二、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實現向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強調“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與發力點?!雹菪氯A社.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OL].(2021-08-28)[2023-09-0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這一重要表述表明民族資源是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旅游化利用是活化民族文化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促進民族“三交”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實踐證明,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旅游化利用既是實現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走向,又是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徑。新時代民族文化的發展要著眼于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與精神價值的轉變,促進民族文化生產的提質增效,重視從資源到產品再到效益的轉化過程,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助推以“共同富?!薄拔镔|精神文明相協調”為特征的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由此,本文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包括提升民族文化價值認知、創新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完善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市場機制、構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主體作用機制四個層面的實現向度(見圖1)。

圖1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向度框架

(一)提升民族文化價值認知,夯實旅游化利用與共同富?;A

能否提供滿足民眾身心需求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于對民族文化的正確認知。依據費孝通文化自覺的觀點:“只有認知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經過自主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由共同認知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原則?!雹儋M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95.民族文化資源認知與開發存在差距是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民族文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精神品格都需要較高的文化認知能力才能被識別。如何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進程中準確全面地展示其內涵,進而認知民族文化對于民族地區的發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深入。具體而言,認知民族文化的經濟價值、精神價值及其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為旅游化利用與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1.提升民族文化的經濟價值認知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長期共同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創造出來的,體現了本民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能夠支撐民族的繁衍生息,維系發展動力。民族文化通過利用與開發得以實現經濟價值,經濟價值又是其他價值實現的基礎,正確認知民族文化的經濟價值,才能推動民族地區實現經濟增收,形成良性資源利用體系,為助力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基礎。旅游因其具有放松身心的功能,符合人民在“快節奏”時代的心理消費需求,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逐。數據顯示,2022年云南、貴州等民族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超過了50%,其中云南旅游收入相當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32.6%①數據來源:云南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貴州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由此可見,民族文化經濟價值顯著,文化旅游產業已然成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2.提升民族文化的精神價值認知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文化的本質是產生于社會實踐又反作用于社會的。②賴星星,唐遠清.符號·關系·情感:春節在抖音平臺的文化再生產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6):20-24.民族文化起源于民族地區居民的社會實踐,并影響著其生活及精神文化的發展,是民族區域最具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不僅承載了特定的“族群記憶”與文化信息,也構成了中華文化價值鏈中的獨特記憶。民族文化涉及“族群記憶”的文化資源必須通過轉化才能有效地表達其精神價值,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價值觀念的形成。推動民族文化資源的旅游化利用是對民族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價值的精準解碼。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通過景觀呈現、沉浸體驗、人景交互等方式準確呈現其文化內涵,促進文化認同,體現精神價值。

3.提升民族文化資源發展的可持續性認知

可持續性發展是指“既能在當下服務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發展的需求”③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王之佳,柯金良,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0.,具有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三大基本原則??沙掷m性與共同富裕的“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④陳麗君,郁建興,徐銥娜.共同富裕指數模型構建[J].治理研究,2021,37(4):5-16,2.維度相契合,認知民族文化發展可持續性是實現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包含大量文化素材和多樣文化形式,為民族文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具有可持續生命力。民族文化是探尋可持續發展路徑中的“綠色資源”,具有低碳發展、綠色環保特點,是社會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但如何確保民族文化可持續性發展,克服發展中的碎片化、淺層次利用問題仍有待破解。

(二)創新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增強產業與城鄉發展動力

在以往研究中,學者們已經充分論證創新是欠發達地區實現經濟跨越式增長的重要驅動力。⑤李政.創新與經濟發展:理論研究進展及趨勢展望[J].經濟評論,2022(5):35-50.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獨特性,具備可創新的潛力。要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獨特優勢,推動其由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和精神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

1.創新旅游化轉化利用賦能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泵褡逦幕臅r代性利用是時代使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消費品質,創意成為主導文化產品的核心生產要素。文化創意借助對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知識的開發與運用、資源的活化與提升及創意的表達與呈現,形成具有整合性、系統性、普及性、傳播性的文化產品。⑥卓婧.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文化創意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2023(4):50-52.旅游化利用中的民族文化創意通過提供民族象征意義或社會標記實現價值再創造及價值增值,使得文化賦能旅游產品和產業鏈價值延伸,為產品增添獨特的功能屬性、商業屬性、文化屬性和審美屬性。⑦陳曉莞.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問題研究——基于消費升級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179-181.民族文化旅游化的創新利用需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精準認知、挖掘文化深層內涵和整合現代元素的創意,多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滿足大眾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如此才能解決“精神渴求”和“文化貧乏”的問題。另外,我們還需要促進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科技創新。隨著元宇宙、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的日趨成熟,科技與文化協同應用已成必然之勢。數字化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引領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和突破方向,在促進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呈現更具內涵的新境界。具體而言,數字技術可以開拓和創新民族文化的表達范式,將異彩紛呈、底蘊厚重的民族文化以生動活潑、立體多元的形式予以呈現,直接碰觸與強化受眾的感觀體驗。因此,要打造全方位的數字化展示、體驗平臺,實現民族文化由靜態展示向動態交互體驗的轉化,促進民族文化再生產??傊?,實現科技創新賦值旅游化利用,要求在形成新穎且富含現代審美張力的文化旅游產品的同時,以一種鮮活且生動的表現方式滿足游客的新穎體驗,完成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創新創意升華。

2.創新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產業跨界融合

產業發展不能僅局限于自身產業鏈的上下游探索延展,還需要與其他產業互動融合,拓寬發展空間。①陳曉莞.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問題研究——基于消費升級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179-181.產業融合是不同產業之間或者相同產業不同行業之間,通過相互滲透、交叉重組融為一體并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過程。②黃永林.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闡釋與旅游實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16-23.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賦能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由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所形成的產品帶來品位、審美、體驗等無形附加物,進一步要求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與其他產業融合。民族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加之國家對民族地區發展的大力支持,以及日趨完善的基礎條件,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跨界融合帶來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文化跨界融合關鍵在于創新,創新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在廣度和深度上創造精品提供機遇。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跨界融合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間的協同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我們要堅持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與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的融合,推動與體育、演藝等新興業態的融合。實際上,民族文化的種類之多,數量之繁,其衍生的文化旅游產品來自不同的文化場域,民族文化資源的跨界創新需要充分考慮到民族文化資源在內核上與文化旅游產品的關聯,不滿足于游客對民族文化“獵奇”或淺層“體驗”層面,應在文化共生、生產生活結合、文化創意等方面為民族文化增值賦能。

3.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創新與城鄉發展雙向賦能

文化旅游化利用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立足于民族地區城市和鄉村的差異化空間,結合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擴展文化旅游化利用在城鄉間的發展效能,進一步彌合城鄉文化資源旅游化利用的實踐能力,縮小民族地區城鄉發展差距,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進程。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需要實現組織系統的自我穩定復制與再生、自我優化與創新發展。③孫九霞,王淑佳.基于超循環理論的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路徑解構[J].自然資源學報,2023,38(8):1955-1967.民族地區鄉村發展需要在保留自身文化基因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應對外部世界的快速變化,以此實現現代化發展。創新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推動民族地區城市更新。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帶動城市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產業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城市更新。民族地區實現民族區域空間創新,統籌民族區域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逐漸消弭,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共同富裕。鄉村發展、城市更新與城鄉發展又會進一步鑄牢民族文化創新的基礎,為創新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間氛圍以及資金、人力等支持。

(三)完善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市場機制,打通共同富裕的途徑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④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7.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形成產品價值的獲取有賴于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谖幕膬群瓋r值、創新發展等形成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通過具有供求、價格與競爭特征的市場化運作實現自身價值。因此,市場機制是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民族文化的價值認知和創新發展打通了由“資源”向“產品”轉化的路徑,市場機制則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培育市場主體、振興民族地區文化旅游業、優化產品與消費渠道等手段實現“產品—效益”轉化,助力民族地區經濟水平和精神富裕的提升,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

1.引入并合理配置社會資本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能否實現效益收入及實現程度的多寡,不僅由文化自身及其產品形態決定,還有賴于社會資本的投入。社會資本流入資本稀缺的民族地區更有利于獲得高回報率。從古典經濟學角度來看,資本邊際效率呈現逐漸遞減的規律,即人均資本量低的地方具有更高資本的回報率。相較于富裕的城市,民族地區的資本流入更可能獲得較高的利潤。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是在一定的經濟生產過程中,通過與其他社會資本結合形成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其價值。在民族地區發展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資源吸引資金、技術、人力等多種社會資本的加入,通過調整和培育人力資本,增強各種人才的積極性、協同性和創造性;增加商業銀行針對文化開發的專項信貸產品,合理提升資本運營效率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資源再生產的多元輸血—造血格局,帶動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做大做優。

2.推動民族文化旅游市場運營

在社會資本的加入下,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能夠通過市場經營實現收益。市場通過組合社會資本的各個要素推動利益實現、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促進產業供給動態調整、優化社會分工效率等。其中市場運營要重視產業的集群效應,文化產業聚集是實現文化生產要素生產率,擴大規模經濟、促進產業關聯、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方式。①紀芬葉.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城市更新的價值邏輯和實踐路徑[J].藝術百家,2023,39(3):26-32.在推動民族文化的市場運營中,要注重提升城鄉之間、不同文化類別及與其他產業門類的聚集效應,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宣傳營銷也是文化旅游產品市場運營的重要一環,媒體的傳播功能對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效益具有加成作用,要強化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營銷,打造“民族文化代言人”等民族文化的宣傳營銷賬號,在推動民族文化市場運營獲得效益的同時增加文化旅游化利用的獲益主體。另外,市場在運營過程中應當實現自我優化,在追求市場利潤的同時也要注重更深層次的追求,以旺盛的旅游活動挖掘和傳承文化,通過旅游的方式呈現文化、傳播文化,并發揮文化在促進經濟、精神方面的積極作用。

3.優化文化旅游的消費環境

消費是聯結經濟與文化的社會活動,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意義。②LEE M J.Consumer Culture Reborn:The Cultural Pol itics of Consumption[M].London:Routledge,1993:xiii.民族文化旅游的消費活動不僅是對商品性能的使用過程,也是對商品的符號和文化意義的消費過程。③MCCRACKEN G.Culture and Consumption[M].Bloomington:University Press,1988:15-25.游客的消費行為受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供給及游客需求的影響,通過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的價值、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及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有效解決了消費供需錯配的難題。通過優化旅游交通的轉換、交通接駁等暢游環境,提升旅游從業人員與當地居民互動交流的旅游服務與人文環境,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強化消費者權益和守護消費者安全等旅游治理環境,以更優質的消費環境激發更大的發展動能和消費需求。

(四)構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主體機制,增強共同富裕合力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涉及多方行動主體的共同作用,在構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機制時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切入,形成多方聯動,協同開發的模式(見圖2)。深入分析各主體在價值認知、創新發展、市場運營中的作用,推進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與民族地區的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融合,推進現代化發展的新局面。

圖2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主體作用機制

1.發揮政府的指導和調節作用

政府作為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主體,具有決定文化的保護機制、利用時序、開發模式以及之后的利益分配模式等方面的宏觀決策權。因此要發揮政府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調控作用。首先,政府制定政策以制度形式肯定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公權的認可保證了文化再生產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其次,政府要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過程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在價值認知、創新和市場運營中都發揮指導作用,建立旅游化利用的有序秩序。最后,政府要發揮分配功能。市場機制不具備抑制貧富差距的功能,①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M].巴曙松,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7.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政府發揮“有形的手”的作用,通過協調初次分配、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地區間的均衡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促進企業的市場活力作用

企業是對接資源與市場的橋梁,要發揮市場在旅游化利用中的推動作用,調動市場活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企業發揮市場化的組織運行機制和專業化的平臺技術優勢,通過企業資本、產業模式、市場營銷及品牌塑造,實現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發展模式的創新,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其次,企業要擴大就業規模與人才隊伍,吸納從業者、持續擴大從業規模、積蓄發展潛力,從而實現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紅利真正惠及民眾。

3.激發居民的主動創造作用

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地區居民的生產生活中,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居民對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具有理解和詮釋的天賦能力,居民的文化自覺是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基礎,要確保居民參與到旅游化利用的全過程中。首先,民族文化的旅游化利用是由族群記憶向共享資源的轉變,居民在旅游化利用中構建原真的文化生態至關重要,要激發居民在旅游化利用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確立文化自覺、自信參與機制,確保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方向的正確。其次,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是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文化傳承與發展、促進民族地區進步的重要方式,居民作為旅游化利用的主體之一,應當保證在旅游化利用中的居民權力,使其參與到旅游化利用及監管與最后的成果分配中,享受旅游化利用所帶來的成果。

4.利用好游客的消費需求作用

游客參與民族文化旅游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旅游活動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滿足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其行為貫穿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全過程。文化旅游活動既是旅游者感知和體驗旅游文化資源的過程,也是旅游者通過審美創造性促進旅游文化資源利用的過程。旅游中,游客通過參與民族文化旅游項目,參觀或體驗旅游活動,在活動中形成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強烈使命感和認同感,進而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同時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產生消費行為,旅游收益促使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循環,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結 語

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助益了民族地區消弭差距與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因此,把握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和共同富裕的統一關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既要著眼于共同富裕對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的目標引領,也要發揮旅游化利用民族文化賦能共同富裕發展的動能作用。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通過打通價值認知、創新發展、市場運營的全過程,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進而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需要指出的是,如何測量民族地區文化旅游化利用及效益水平?如何進一步實現旅游化利用民族文化以消除城鄉差距?如何長效化解決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歸屬以及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旅游化利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命題仍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利用民族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我們的民族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