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對心理韌性的影響研究

2024-01-17 09:14朱海雪談樂平駱玲玲
滁州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平均水平兒童心理韌性

朱海雪,談樂平,駱玲玲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經商或進行其它活動,長期由長輩、親戚或他人代為看管的未成年人[1]。留守兒童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國家也多次強調要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意見》(13號)明確地提出各級政府需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家庭和全社會也要共同承擔責任[2]。2019年,民政部等10個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民發〔2019〕34號)中提出,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與保護[3]。為此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政策、頒發了相應的文件。隨后,各地方政府響應國家號召,也出臺了相關方案,同時社會力量也源源不斷地加入到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中來,幫助留守兒童擺脫困境。困擾留守兒童較大的問題便是缺乏父母或其他方面的關愛和支持,導致其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即如何通過提升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提高其心理韌性,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狀況,并通過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的現狀調查,探索出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找出不同社會支持對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影響;揭示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能夠為心理學貢獻價值,促進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有助于教育者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地幫助與引導,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

一、文獻綜述

社會支持是指人與人之間結成人際網絡、形成互助關系,從中得到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幫助,并產生心理滿足等主觀感受的過程[4]。心理韌性也稱心理韌性、復原力、抗逆力,是指個體在身處不利環境時的良好適應和有效應對[5]。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影響心理健康成長,對心理健康起保護作用[6]。因此,這兩個變量在留守兒童中也備受關注。

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發現,大部分學者較多關注高職、高校、中小學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對于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較少。如許松芽隨機抽取小學四、五、六、七、八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顯示:在心理韌性中的積極認知這一維度上,非留守兒童的得分比留守兒童高很多;留守兒童在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人際協助、積極認知這三個維度上,農村學校的得分低于鄉鎮、縣城學校的得分;心理韌性高的留守兒童與心理韌性低的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方面有非常顯著的差異[7]。駱鵬程對596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在年齡、年級上均沒有顯著差異,而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他也提出和許松芽一致的觀點——社會支持和人格對心理韌性都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1]。唐開聰選取503名被試,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心理韌性在年級或年齡上無顯著差異[8]。方慧的研究結果表明,留守兒童中女生比男生獲得更多的客觀支持;心理韌性、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正相關[9]。彭佳的研究中也證實了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沒有性別差異,但是中高年級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有年級差異[10]。留守兒童在遭遇生活困境時,適應和恢復能力在內部心理機制和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存在不同的表現。上述研究發現:留守兒童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韌性越強,這也說明,社會支持和心理韌性之間呈顯著正相關[11]。牛英進一步分析了領悟支持各因子與心理韌性的關系,發現領悟社會支持因子和心理韌性同樣存在顯著正相關[12]??梢园l現,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且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在不同的社會支持下表現不一。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從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五個維度對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之間的影響路徑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期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結論,并提出合理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安徽省滁州市143名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共發放問卷143份,收回有效問卷129份,其中,男生68人,占比52.71%,女生61人,占比47.29%;城市學生73人,占比56.59%,農村學生56人,占比43.41%。

(二)調查工具

1.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參照胡月琴、甘怡群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13],該量表包括五個維度,分別為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量表共有27個題目,均為1~5級評分,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此問卷被證明是測量青少年心理韌性較好的工具。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韌性越好。

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參照姜乾金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14]。量表包括三個維度,分別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量表共有12個題目,均為1~7級評分,量表的信度為0.906,被證明是測評社會支持較好的工具。問卷得分越高,表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高。

(三)施測過程

本問卷采用團體測驗的調查方法,提前與該校老師溝通達成一致,約定合適的時間在留守兒童學生所在上課教室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完畢后向學生說明答題注意事項,并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項。答題結束后將問卷收回,然后進行數據整理,篩除無效問卷,最后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總體特征描述

通過SPSS 25.0軟件對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社會支持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描述分析(如表1所示)。研究結果顯示: 留守兒童心理韌性方面,目標專注高于平均水平(M=18.75,SD=3.07)、情緒控制低于平均水平(M=16.47,SD=4.47)、積極認知高于平均水平(M=15.20,SD=2.54)、家庭支持處于平均水平(M=19.57,SD=4.21)、人際協助低于平均水平(M=17.53,SD=4.21)及心理韌性總分低于平均水平(M=87.52,SD=12.55);社會支持方面,家人支持處于平均水平(M=17.93,SD=4.90)、朋友支持高于平均水平(M=19.26,SD=4.84)、他人支持處于平均水平(M=17.91,SD=4.48)及社會支持總分略高于平均水平(M=55.09,SD=12.38)。從整體來看,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處于較低水平。

表1 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描述統計分析

(二)留守兒童心理韌性一般情況分析

1.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性別差異

為了解留守兒童心理韌性是否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對心理韌性及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如下表(表2)所示:目標專注(t=-0.99,p>0.05)、情緒控制(t=1.20,p>0.05)、積極認知(t=0.37,p>0.05)、家庭支持(t=-0.56,p>0.05)、人際協助(t=-0.68,p>0.05)這五個維度及心理韌性總分(t=-0.16,p>0.05)在性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即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在心理韌性差異不顯著。

表2 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性別差異結果

2.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城鄉差異

為了解留守兒童心理韌性是否存在城鄉的差異,對心理韌性及五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表(表3)所示:目標專注(t=3.58,p<0.01)、情緒控制(t=3.26,p<0.01)、家庭支持(t=2.94,p<0.01)、人際協助(t=2.77,p<0.05)及心理韌性總分(t=4.44,p<0.01)均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而積極認知這一維度在城鄉表現出差異不顯著(t=1.64,p>0.05)。由表3可見,總體上,城市留守兒童的在心理韌性五個維度方面均比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好。

表3 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城鄉差異結果

(三)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一般情況分析

1.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性別差異

為了解不同性別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是否存在差異性,特地對不同性別學生的社會支持進行比較,結果如下表(表4)所示:朋友支持(t=-2.20,p<0.05)這一維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即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朋友支持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良好的同伴關系不僅有助于留守兒童獲得同伴的認可與接納,更好地融入集體,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14]。而家人支持(t=-0.48,p>0.05)、他人支持(t=-0.97,p>0.05)這兩個維度及社會支持總分(t=-1.39,p>0.05)在性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性別差異結果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城鄉差異

為了解城鄉留守兒童是否存在差異性,對城鄉留守兒童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表5)所示:家人支持(t=3.44,p<0.01)、朋友支持(t=4.01,p<0.01)、他人支持(t=3.74,p<0.01)這三個維度及社會支持總分(t=4.36,p<0.01)城鄉存在顯著差異。從表中可以看出,城市的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比農村的留守兒童多。

表5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城鄉差異結果

表6 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四)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的關系

為了解留守社會支持兒童與心理韌性之間的相關性,采用相關分析對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問卷得分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r=0.601,p<0.01),對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各維度與心理韌性各維度之間相關性也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各維度與心理韌性各維度相關性也顯著(p<0.05),這也意味著社會支持越高,心理韌性就越強,心理健康狀態也就越好。

此外,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對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及各維度對心理韌性持的影響進行進一步探究,研究結果顯示: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及各維度對心理韌性影響顯著(p<0.001),具體結果見表7。這也說明,社會支持對心理韌性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表7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的回歸分析

五、討論

(一)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總體特點討論

1.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總體特點討論

從研究結果來看,我國留守兒童心理韌性中目標專注、積極認知略高于平均水平。而留守兒童情緒控制這一維度低于平均水平,可能是因為留守兒童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身邊的朋友較少。遇到心情不愉快的事情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在情緒控制上與其他兒童相比較差。鄉村留守兒童占比較大,鄉村的教學資源、環境以及師資力量,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可能都不足,留守兒童沒有學會如何做到情緒控制。留守兒童家庭支持這一維度也處于平均水平,留守兒童從小父母不在身邊,所以獲得的家庭陪伴較少,缺乏家人的關心愛護與鼓勵支持。心理韌性總分低于平均水平。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總體特點討論

從研究結果來看,我國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中朋友支持這一維度略高于平均水平。家人支持這一維度處于平均水平。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缺少家人的陪伴與關愛,家人支持度低。留守兒童在他人支持這一維度也處于平均水平。留守兒童大多居住在農村,農村人煙稀少,社會支持力量少,同伴少、老師少,他人支持度較低。有部分留守兒童比較內向甚至自卑,不主動與他人接觸,不愿意傾訴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他人不信任沒有安全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支持度更低。社會支持總分處于平均水平。相比較城市的經濟發達、社會資源雄厚、師資力量強大,留守兒童所獲得的社會支持總體來說較少。

(二)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差異特點討論

1.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差異結果討論

前人在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探究中,均探討了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在性別和年級兩個方面上的差異,但觀點各有不同。本文對收回的問卷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抽樣的是同一所學校的留守兒童,他們所接受教育教學水平、交涉的人群以及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相似,所以在性別上心理韌性無顯著差異。另外,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人際協助這四個維度在城鄉上存在顯著的差異,積極認知在城鄉存在差異。由于城鄉差距大,農村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學環境等方面都不如城市,留守兒童所受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有限,另外留守兒童常年父母不在家中,他們所獲得的家庭支持很少,在人際協助方面,農村人口少,且交通不便,外來人員少,社會支持各方面都受到局限。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差異結果討論

對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性別和城鄉兩個方面差異研究中,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社會支持中的朋友支持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社會支持方面,朋友支持方面女生獲得的支持明顯高于男生。女生天生能說會道,與人相處更具親和力,和男生相比,女生比較柔弱敏感,同時也比男生更容易博得他人喜愛,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與支持。而且男生很多事情藏在心里,不愿意輕易吐露,內心較孤獨隱忍,不易獲得朋友支持。城鄉差異中,城市的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比農村的留守兒童多。城鄉差距大,農村經濟落后、資源有限且農村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而城市的學習環境,經濟條件,社會資源,教學資源,基礎設施等各方面均優于農村。隨著改革開放,城市的發達,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各方面公共資源以及國家政策的各種支持,公民素質的提高,相比較農村更有利于為留守兒童提供社會支持。

(三)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對心理韌性的影響討論

駱鵬程將心理韌性和社會支持各因素作為分別作為因變量和自變量,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及其各維度都和心理韌性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1]。本文研究得到的結論與其一致。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及各維度與社會支持及各維度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且為正相關,即社會支持越高,心理韌性就越強。說明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緊密相關,心理韌性離不開社會支持。同時,本文對心理韌性對社會支持的影響路徑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及各維度對心理韌性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李志凱也對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之間的影響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同樣支持社會支持對心理韌性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11]。這一結論在袁利、趙邦[16]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這說明社會支持能夠正向預測心理韌性。根據社會支持相關理論,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會通過個體得到的社會支持來影響自身的心理需求,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從本文研究結果來看,來自己家庭、朋友、他人的支持是影響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重要因素[17]。其中,家庭的支持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兒童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兒童也需要父母關心與照顧。獲得朋友的支持和幫助,與同伴建立積極友好的人際關系也有利于心理韌性的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指導意義也很重要,陌生人無意幫助留守兒童給予溫暖也有利于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提高。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經過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總體情況,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社會支持處于較低水平;(2)差異分析中,除積極認知維度,留守兒童心理韌性方面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社會支持方面,留守兒童朋友支持維度在性別存在顯著差異,社會支持及各維度在城鄉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3)相關研究中,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心理韌性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回歸分析中,社會支持對心理韌性預測作用顯著,即留守兒童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其心理韌性就越強。

本文結合所得結論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議如下:

第一,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追蹤動態監控塑造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留守兒童大多處于農村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短缺,心理輔導心理教育等方面尚未落實,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導致問題積累最終給學生造成影響。因此,學校應該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定期開放,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便利,同時展開宣傳教育,通過開班會、心理健康講座、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等方式全面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

第二,關心留守兒童,著手培養和提升兒童的心理韌性,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促進留守兒童人格發展。指導教師應該多鼓勵,給予他們積極正面的引導,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指導他們學會調節控制不良情緒,合理發泄不良情緒,學會注意轉移。啟示他們勇敢面對挫折,把挫折看作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第三,完善教育工作體制,學校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意識,讓留守兒童能真正感受到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不僅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還要加強領導,構成合力,大力宣傳,不斷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進一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問題,為留守兒童提供愛的關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上的難題,從而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第四,多開展一些積極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學??梢越M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集體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促進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互幫互助,有利于增加他人支持朋友支持度和提高集體榮譽感,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價值。

第五,創建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整個社會的合力,教師、學校、政府、社區、志愿者等多方機構合力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提供教學、安全、生活、經濟支持等各方面的援助。同時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規范網吧等營業場所,防止兒童青少年沉迷娛樂,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猜你喜歡
平均水平兒童心理韌性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歷年關稅平均水平
房地產市場韌性猶存
韌性,讓成長更美好
歷年關稅平均水平
笑中帶淚的韌性成長
歷年關稅平均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