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閱讀”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內涵演變、存在問題與框架構建

2024-01-17 09:10張家武
滁州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素養大學生信息

張家武

數字時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更新迭代,形塑了人類新的經濟行為、文化行為乃至生存方式。隨著各類帶有成癮設計的智能APP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推陳出新、廣泛應用,作為各類新信息媒介的主要使用者,大學生智能手機的黏性越來越強,“屏閱讀”時間越來越長,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深,[1-2]大學生深陷于“我的泛濫”“詞的破碎”“物的牢籠”之中,面臨著手機沉溺、媒介依賴、批判性思維欠缺、身心割裂的困境。[3]21世紀,媒介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等新興素養是每個公民均需具備的基本素養。然作為數字時代的寵兒,我國大學生熱衷于數字網絡活動,沉溺于以娛樂、消遣、瀏覽為主的“屏閱讀”,雖具有一定的信息檢索能力,但獲取信息途徑單一、碎片化知識融入知識體系的程度偏低、數字安全意識薄弱、自控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較弱、批判性思維欠缺,[4]這反映出他們在大學期間并沒有接受良好的相應訓練?!捌灵喿x”時代,要提高大學生包含新讀寫素養、媒介素養、數字素養等素養在內的新信息素養水平,改善大學生“屏閱讀”行為,消解大學生手機沉溺現象,亟需創新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本文在文獻調研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梳理信息素養內涵的演變歷程,結合大學生信息素養MOOC課程調研,揭示當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以“元素養”理論為基石,探索新時期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框架,以期為新時期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一種思路。

一、信息素養內涵演變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個與時俱進、發展的概念,其內涵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媒介的極大豐富、信息環境的急劇變遷,信息時代社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不斷地變化、更新、豐富與擴展。

“信息素養”概念首見于1974年,由美國學者Paul Zurkowski提出,其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決問題的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在有關“信息素養”的權威報告中,豐富了信息素養的內涵,將之定義為“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5]。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傳播方式和信息生態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生態環境的急劇變遷對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诖?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以下簡稱ACRL)于2000年發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6]?!稑藴省穼W習者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的技能范疇規定為確定、定位、獲取、評價、生產以及有效靈活利用信息的能力。英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均以《標準》為藍本,出臺了本國的《高等信息素養教育標準》。

2010年后,隨著信息技術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深度滲透,在原有信息素養概念的基礎上,各類學科也先后提出了本學科的新素養概念,如“計算機科學、傳播學、教育學等領域都提出了若干新概念,諸如數字素養、媒體素養、信息通曉等以區別、補充甚至取代信息素養概念?!盵7]26-32一方面,信息素養概念面臨著各類新素養概念的挑戰,另一方面,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學者們開始質疑原有的《標準》能否適應新社交媒體時代信息生態系統的變化和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要求。為理清新素養概念間的關系,統一認知,適應新媒體時代教育發展和人們學習的需要,2010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T.Mackey和T.jacobson提出“元素養”概念模型[8](見圖1)。2013年6月,為應對信息生態環境和信息生態系統改變對高等教育的沖擊,ACRL成立工作組,聘T.Mackey為信息素養評估工作負責人,致力于探索與更新《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元素養”隨即成為新標準的核心概念之一。2015年2月,ACRL正式頒布《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9](以下簡稱《框架》)?!犊蚣堋穼ι缃幻襟w時代的信息素養內涵進行了更新、擴容與再構,將“元素養”學習分為情感、認知、行為和元認知等四個領域。即,針對“屏閱讀”、網絡學習和社交媒體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元素養”學習既注重培養學習者對信息的查找、評估、理解與獲取的能力,培養其信息使用、整合、生產與共享的能力,更注重幫助學習者樹立起在信息獲取、信息消費、信息生產、信息共享等活動中的正確態度、責任和行為操守,培養其在各種參與式信息環境中共享信息并開展合作的能力。[10]59-67“元素養”把信息素養、媒體素養、數字素養、視覺素養等各類新素養理論進行了整合與凝練,在保留原信息素養合理內核的基礎上,提出了信息素養教育的新目標,即更加注重包含批判性思維和反思在內的元認知以及交互協同能力的培養,著重培育學習者的終身學習能力。這使“元素養”概念成為一個既包含新興素養概念核心要素又面向所有學科、能夠適應信息素養教育改革需要的新范式。

圖1 元素養概念模型

“元素養”概念的提出,開啟了新時代信息素養教育的新愿景[11]。

二、我國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環境和教育環境隨之發生巨變,大學生的學習行為、閱讀行為也隨之而變,信息素養教育面臨著多重挑戰。一方面,大學生“屏閱讀”現象嚴重,導致了諸多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曾經在幾個數據庫間瀏覽的學習者們,也開始轉向更為便捷的網絡量級資源發現系統,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漸漸失去受眾。[12]部分高校圖書館開設的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也日漸邊緣化,有的甚至被叫停。為梳理當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現狀,本文以“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為主題詞,在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共得文獻400篇。在對調研文獻內容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大學MOOC課程“信息素養”課程內容調研結果,梳理出目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育理念陳舊,認知落伍

《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將信息素養更新定位為“元素養”?!霸仞B”關注學習者參與信息活動的全過程,著重從認知、行為、情感和元認知四大學習目標來提升學習者的信息素養水平和終身學習能力。元認知是其核心能力,也是信息素養教育的終極目標。元認知是一種批判性反思,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對信息活動中自我思考過程的認識、理解和評價,關注焦點在于理性認知信息學習行為并能適時調控。然現有研究和信息素養MOOC課程調研結果顯示,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仍存在著教育理念陳舊、認知落伍的現象。一方面,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大多仍延續傳統的教育思想,將信息素養教育課程視為大學生完成課程修得學分、擁有基本信息檢索能力的教學需要,對大學生信息素養學習實踐中的價值維度、情感維度、反思維度等關注不足,對大學生“屏閱讀”困境漠不關心,未將大學生“屏閱讀”危機的消解、“新讀寫素養”的提升與當下的信息素養教育有效關聯——新讀寫素養困境參見《大學生“屏閱讀”危機治理:涵義、動因與框架構建》一文的“新讀寫素養提升的驅動”[13]部分。一方面,大學生對信息素養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自身的“屏閱讀”現狀和所處困境及其不利影響后知后覺,既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相關知識和能力又嚴重匱乏。其一嚴重后果是,大學生深陷于“屏閱讀”危機之中,被智能手機和網絡所奴役和異化;缺乏元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不能有效識別虛假信息,更容易信謠傳謠,遭遇電信詐騙等。

(二)教育資源窄化,內容過于理論化

教育資源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即教學力量、教學內容資源與教學技術資源。教學力量層面,各高校信息素養課程教學任務仍多由圖書館承擔,缺乏其他學科資源和社團力量的介入。內容資源層面,教學內容雖也應時而變,但多以如何使用圖書館某種工具獲取館藏信息為教學內容,以傳統教材為藍本,對社交新媒體和網絡開放資源關注不夠,對泛在信息環境中信息交互的倫理、個人隱私保護等內容關注不夠;對大學生新媒介信息素養與閱讀素養之間的關聯認識不清晰,未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屏閱讀”中存在著批判性思維不強、媒介依賴嚴重、行動力不足、生產能力低等問題,未將大學生新讀寫素養提升、“屏閱讀”危機消解納入到信息素養課程內容之中。技術層面,信息素養教育一直面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挑戰,人工智能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和ChatGPT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一方面,它們成為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之一,另一方面,信息素養教育需要現代技術的加持,需要創新教育技術來提升教學的體驗感、沉浸性。目前大部分教師限于自身能力水平,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嵌入教學的實踐還不多。而且,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課堂上被傳授的多是一些概念、原理和信息檢索技巧,缺乏針對性強且實用的與社會現實生活、學習、交友、金融等相關的實操訓練。理論與實際脫節的教育,導致大學生信息素養認知水平不高,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提升有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

(三)教學手段單一,互動與實踐不足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多采取以圖書館教育為主、以課堂授課形式為主的模式?,F有授課模式較為傳統,多依賴課堂講述和PPT演示,參與式、情境化、協作式的學習模式未得到充分應用,現代技術力量被忽視,參與性不足。這反映出當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晰,注重技能培訓,忽略了對人的關注,對大學生健全人格教育重視不足,教學手段單一,對信息素養教育創新認識不足或者是懶于創新,未能將新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嵌入到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和其他能力發展實踐之中,更忽略了對現代科技手段和社群資源的利用,丟掉了新媒體陣地和社群力量。新的信息環境,新的教育對象,單調單一的授課模式已經無法勾引起大學生信息素養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也無法培養他們積極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亟需創新。

(四)課程缺乏系統性與連續性

就調研結果而言,信息素養課程大多開設在大一或者大二,大三大四開課極少。就授課內容來看,多是傳統的文獻信息檢索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教學內容深度不夠,層次性、系統性不足,缺乏后續的延展和深化?!犊蚣堋匪P注的信息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包含媒介素養、數字素養、數據素養、新讀寫素養等素養的“元素養”,未被充分理解和重視,尤其是學術寫作素養未得到足夠重視,使得大學生新信息素養教育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環,導致很多大學生在大四畢業論文寫作之時,不知道學術論文長什么樣,或陷入“文字失語”狀態,甚至出現代寫、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上述現象,一方面反映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缺乏頂層設計,一方面表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管理不完善。因此,新時期信息素養教育,亟需加強本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管理和規劃,增強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系統性、連續性和拓展性。

三、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探索

(一)基于“元素養”理論的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框架構建

圖1所示的“元素養”概念模型前瞻性地勾勒出信息素養教育的環境、創新模式、終極目標。環境是指移動的、開放的、智能化的社區環境,包括社交媒體、在線社區,移動設備、各類智能交互裝置-APP等。此環境既是當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所處的信息生態環境,也是大學生日常閱讀學習、生活休閑的環境,更是大學生“屏閱讀”的誘因所在。創新模式重點關注社群和伙伴在信息素養教育與學習中的重要價值,注重情境化、協作式、交互式學習等學習模式的運用。終極目標是指不斷提升學生批判性思考和交互協作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認知和能力,將個人網絡生活、學術水平、科研能力、職業目標緊密聯系,培養有人文底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數字公民。也就是說,“元素養”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習者健康信息行為培育、健全人格的發展,是消解大學生“屏閱讀”危機與危害的一劑良方。因此,以“元素養”概念模型為理論基石來設計“屏閱讀”時代的信息素養教育框架,高屋建瓴,針對性、目標性強。

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框架(見圖2)主要由五個方面構成,即創新依據、創新所遵之道和所憑之技、創新領域、創新時代背景。創新依據是指“元素養”概念模型和《框架》,是創新的理論源泉和創新基石。創新所遵之道是指規劃與管理,其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案等方面描畫出信息素養教育創新的方向。創新所憑之技是指創新信息素養教育所使用的方法、手段、技術工具等,主要指教育資源、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技術。創新領域是指信息素養教育注重從技能、行為、價值觀和批判性思維四個方面來培育新時代的大學生。四大領域目標的實現,能有效幫助大學生改善“屏閱讀”行為,實現“學以成人”目標。時代背景主要是指“屏閱讀”的時代背景。在科學技術已然發展到5G、6G、AR、VR、ChatGPT的時代,智能手機和互聯網變成了人們學習工作、購物消費、交通出行、金融理財、休閑娛樂的必要工具,智能手機成長為人類的一個器官?!捌灵喿x”時代,無論是閱讀還是休閑玩耍,人們都在屏幕上掛著,被“一網打盡”。

圖2 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框架

(二)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構建路徑

1.創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元素養”化

創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元素養”化是信息素養教育創新及其教育框架構建的首要任務。首先,要改變信息素養教育單純是知識、原理和技能培訓的認知,在培養大學生信息檢索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大學生在信息生產、信息消費、信息創造過程中的情感、行為、價值觀和元認知能力的培育,注重人的全面培育。其次,以培育社會需要的合格數字公民為目標,注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育。結合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需求和“屏閱讀”行為,從閱讀的信息域、內容創建域、交流域、安全意識域、問題解決域等五個領域[7]26-32來解決大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能力、價值觀尤其是批判性反思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再次,教學認知和理念中要關注大學生日益嚴重的“屏閱讀”行為,研究“屏閱讀”,并將“屏閱讀”相關內容比如“屏閱讀”表現、“屏閱讀”危害等,納入到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活動中去。最后,信息素養教育創新要以問卷調研為基礎,廣泛收集教育資源,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元素養”化目標。

2.創新教育資源,增強教育協作

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教育資源創新、增強教育協作必不可少。教育資源創新首先是教育內容創新,一是教育者要科學把握新信息環境中大學生的信息新需求和社會發展新需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抓住學習和生活中的痛點,始終把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終身學習能力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目標。二是要拓展豐富教學內容。除傳統的信息素養教材之外,開放的教育資源、在線社區以及社交媒體資源等皆可作為教學素材,經過科學的篩選,建立教學內容動態池,根據教學需要,及時更新選用。比如可以建立防詐騙教學內容動態池、“屏閱讀”教學內容動態池、新讀寫教學內容動態池等。其次是增強教學力量。廣義而言,教學力量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一是圖書館擔任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師,一是院系師資資源,一是信息素養社團資源。再者是善用現代技術?,F代技術主要是指新信息媒介如各類智能APP 、社交媒體、移動設備以及使用這些智能裝置獲取信息所需要掌握的技術。增強教育協作,需要上述三個方面共同努力,在擴展教學內容的同時,改變傳統的依賴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老師的局面,增強信息素養教學力量,引入學院教學資源和學生社團資源,增強現代信息技術如AR、VR、ChatGPT等在信息素養教學中的使用,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體驗感和可獲得感。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學生社團資源在信息素養教育創新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卻一直被忽略,也未得到有效挖掘。依托學生社團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較為全面地體現了“元素養”概念模型中參與、合作、分享等要素以及情境式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滁州學院圖書館充分挖掘學生社團的作用,指導老師把關、審核、培訓、策劃、指導,學生社團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包括系列閱讀推廣在內的面向全校大學生的各類信息素養活動,如信息素養大賽、最牛培訓師大賽、信息素養專題沙龍、滁文化尋訪、精讀一本書等。學生社團力量的加入,使得信息素養教育面更廣,影響更大,成效更加顯著,學生對“屏閱讀”、信息安全、電信詐騙、網暴等諸多現實學習和生活中的痛點問題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知,識別虛假信息的能力明顯增強,批判性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創新教育手段,增強實踐環節

創新教育手段,加強教育實踐,是信息素養教育創新的必由之路。首先是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從認知和實踐兩個維度出發,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實操為主。毋庸置疑,單調的靜態的你講我聽的課堂漫灌式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數字原住名”的教育需求。針對“屏閱讀”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可采取參與式、體驗式、沉浸式、分享式、探討式、社交式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有小組討論式、沙龍式、競賽式、戶外研學式等。為提升沉浸感和體驗感,還需將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嵌入到課堂教學和多元化教學模式中,創新教育技術手段。其次,要增強教育實踐環節,增加學生在學中練、在事中練、在情境中練的機會。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認為,人的主觀認知和習得技能需要通過實踐來統一和轉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實現“認知-技能-智能”[10]59-67的轉換,實現知識的吸收、內化與轉換,成為可以靈活使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以如何看待和消解“屏閱讀”行為的專題討論式教學活動為例,從查找資料、整合凝練信息,到組織語言、做PPT、演說等,參與者在分享知識的同時,活動還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媒介認知、德道安全的媒介使用行為,消解過度“屏閱讀”所帶來的媒介依賴、手機沉溺對身心造成的損害。前述學生社團主導的沙龍、競賽等活動,涉及到場地申請、海報制作、經費贊助、宣傳推廣、組織主持、宣傳報道等,學生親力親為,真正做到了在事上學習,在事上磨煉,在實踐中深化認知、提升各方面素養的作用。

4.創新教育管理,增強教育系統性與連續性

信息素養教育的系統性與連續性經常被忽略。從信息素養MOOC課堂調研結果來看,信息素養教育成為了階段性的教育行為。2019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信息素養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發起了《中國信息素養教育提升行動倡議》,認為信息素養不僅應成為大學的公共課程,還應該成為社會的公共課程。[14]這表明,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與國家和個體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創新信息素養教育管理迫在眉睫??蓮膬蓚€方面著手:一是學校層面加強教學規劃,將信息素養教學納入到本科生階段、碩士與博士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規劃之中,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其次,增強教學過程的連續性和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信息素養教育和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一完成學分本科階段信息素養教育即結束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不同學習階段,大學生有不同的信息素養訴求,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求學階段。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信息素養教育,要針對大學生學習、閱讀、社交、生活、科研、考公考研、找工作中的痛點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比如針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寫作,開設專題課程,加強學術寫作能力教育,切實解決他們學術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猜你喜歡
素養大學生信息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訂閱信息
展會信息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