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畫基礎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024-01-17 13:18庾武鋒
關鍵詞:刀法木刻生肖

庾武鋒

版畫基礎課程針對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插畫專業在第四學期開設,是一門培養學生具備版畫鑒賞、創作及應用能力的學科基礎課程。課程共54 學時,側重于實踐教學,輔以理論補充,分理論講授、臨摹體會、創作實踐三個部分:梳理版畫理論知識,使學生了解版畫的概念、類別、歷史發展,提升版畫藝術素養;臨摹黑白木刻作品,加深學生對 “版”的原理的理解,體會不同類型的木刻刀所產生獨特的刀痕與刀味,掌握木刻刀的特點及刀法組織規律、黑白關系處理的方法;創作黑白木刻作品,通過主動并有選擇性地觀看,掌握點線面多變的創作手段與形式,實現黑白灰豐富的畫面效果,尋找、完善版畫語言,在完整的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創造思維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從理論到實踐,從臨摹到創作,從多種刻法的思維訓練到主動尋找語言形式,通過階梯式的學習,旨在使學生掌握木版畫刻制和印制技法、對創作形成一定的認識并有所提升的同時,增強其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感與國家榮譽感。學習過程突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主動性與實踐性,培養學生的提問、總結、反思能力。

課程之間進行有效的銜接,美學原理、美術史、素描、色彩、速寫等前期基礎課程,為版畫基礎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美術學科理論準備與造型色彩基礎訓練,作為后續課程的綜合版畫,溫故知新,鞏固已學的凸版,嘗試未知的凹版,發揮不同版種的原理與特性,加深對版畫的認識,通過對新材料、新媒介的實驗和綜合運用,為今后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版畫基礎作為一門技術性強的實踐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拓展思維認知與版畫語言的同時,凸顯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的旗幟作用,繼承并發揚版畫的優秀傳統與實踐。

一、引導多元觀看,拓展思維認知

在觀看方式上,引導學生有意味地觀看,學會取舍,摒棄面面俱到,進行主觀的視覺選擇,從自然中攫取想要的或感興趣的部分,使觀看成為一種創造性行為。將日常經驗轉換成審美經驗,重在傳達視覺感受,而非僅僅信息陳述。日本棟方志功的《沾濕的衣服》與德國柯勒惠支的《自刻像》(圖1)足以說明觀看的重要性,同樣的媒介,同樣的主題,一個關注平面,一個關注三維;一個注重線條,一個注重明暗;一個寫意表現,一個寫實描繪,卻表達出東西方的審美差異并突顯出強烈的個人繪畫語言特點。

圖1 沾濕的衣服,[日本]棟方志功 作;自刻像,[德國]柯勒惠支 作

由此版畫基礎課程通過導入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的練習,運用不同的觀看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技法表現對對象的多種解讀,用多種刻法(三種以上)去刻同一個對象,可以是肖像,也可以是靜物或風景等;可以寫實、變形,也可以變換色調、變換刀型、變換刀法等,理解刻制的可變性與多樣化,進而拓展思維、豐富對繪畫的理解。

同一主題多種刻法既可以是縱向思維的延伸,也可以是橫向思維的拓展。具體來說,縱向型的延伸可以通過不同的黑白關系或刀型變化或刀法組織完成同一觀看下的縱向深入的表達,如著迷光影,那可以用強烈的大黑大白進行對比,也可以用純粹的刀法完成明暗的過渡,還可以用不同的刀型加以變化。(圖2)橫向型的拓展可以運用不同的視角和觀看,闡述不同觀看下橫向表達的可能性,如既可以用結構交代形體,也可以用固有色或明暗描繪黑白關系,還可以用色調表達氣氛。(圖3、4)兩者無孰好孰壞之分,根據創作者的喜好與表達的需要而定,在不斷嘗試與實驗的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點。

圖2 初,呂建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練習

圖3 人物,蘇芊睿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練習

圖4 洛杉磯會唱歌,張合軒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練習

二、掌握木刻原理,探索版畫語言

掌握工具材料,除了熟悉它們的形制特點外,理解木刻原理、轉換減法思維是關鍵,這兩者相輔相成,是通向版畫語言的基礎。

版畫基礎課程強調對黑白木刻工具材料的實驗,體會三棱刀、圓口刀、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產生不同的刀痕,甚至是對美工刀、鋼絲刷的嘗試以及油墨的親和力、紙張的張力,印制工具的壓力,在材料工具的實際運用中感受刀味、木味、拓印味。挪威的蒙克善用圓口刀,德國的珂勒惠支多用三角刀,而中國的趙延年喜用平口刀(圖5),他們利用不同的刀型及刀法,放刀直刻,最大程度地表現對象、直抒胸臆。

圖5 老漁夫,[挪威]蒙克 作;自畫像,[德國]珂勒惠支 作;阿q 正傳之一,[中國]趙延年 作

在黑白木刻的制版過程中,使版面呈現為凹凸兩部分,其中凸面是作為主要的意象圖形著墨而能印刷出圖像的部分,而凹面是不能呈現圖像或是少量的輔助圖像,是不能著墨的部分。根據此原理,刻制黑白木刻時由原來的鉛筆、毛筆、油畫棒等的一筆一筆地添加豐富形象到刻刀一刀一刀地減少突顯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由加法向減法轉變的思維,通過刻留的部分而產生陰圖形、陽圖形,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交錯疊加產生的韻律,同時通過刀法變化、強弱對比、疏密節奏等使畫面產生豐富的形式感。董涵的《濟荒一》(圖6)關注的是社會底層人群的生存狀態,前景人物運用圓口刀刻出亮面的受光,后景人物運用三角刀刻出灰面的受光,形成強弱虛實遠近的對比,而人物形象也在一片黑色中明確起來。潘逸的《二中雪景》(圖7)表現的是她高中校園的一場雪,三角刀或錯綜或整齊的刀痕無處不在,淋漓盡致地將雪的白色蔓延開來,進而天空、房屋、大樹、苗圃的結構也在黑與白的呼應中清晰起來。

圖6 濟荒一,董涵 作

圖7 二中雪景,潘逸 作

在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的不斷嘗試探索中,學生逐漸將觀看、選擇、表達統一起來,在此過程中,逐漸明晰自己的語言追求與情感需求所在;明晰通過怎樣的刀法組織表達“我”眼中的物象與世界;明晰自己的所長與欠缺,在繪畫中認識自我。在一系列認識與技法的積累后,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將嘗試的結果再次在更大的版面上延展開來,實驗并強化之前的觀看與語言,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呂建的《海報》(圖8)就是在《初》(圖2)的同一主題多種刻法的實驗中找尋到最符合自己審美表達的方式。

圖8 海報,呂建 作

強化觀看方式并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和方式去塑造對象以不斷探索版畫語言,即在版畫思維下熟練地使用刻制工具,對繪畫要素進行取舍以增強版畫語言的表現意識,使版畫語言在畫面中自然生發出來。版畫語言可以被理解成是帶有審美觀照的物質化結果,兩者具有統一性。葛尤美的《和你去看十三次火人節》、李德麗的《人物》、陳萌的《重逢》(圖9)以光影塑造的寫實性語言、以結構呈現的表現性語言、以固有色表達的裝飾性語言,通過刻刀玩味出不同的審美與趣味,卻又整體而純粹。

三、突出思政引領,關照現實生活

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版畫運動使中國的現代木版畫具有了藝術性與革命性的特點,版畫基礎課程以此作為導向,繼承并發揚版畫的優秀傳統與實踐,教學過程將木版畫技法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有效結合,突出思政教育在專業學習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拓寬主題性創作的內容、種類,發揮紅色宣傳主陣地的作用。結合建黨一百周年的主題創作,梳理中國共產黨百年建黨歷程,以膠片展現重要節點(圖10),以片段回顧經典事件(圖11),以時空穿越交流思想(圖12)等都以版畫的敘事方式和表現形式對黨的光榮歷史與思想精髓進行解讀,通過教學和作品影響和感染學生與大眾,將木版與紅色精神結合的優秀傳統不斷地傳遞下去。

圖10 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回顧歲月,孫銳 作

圖11 全票通過,李雨橋 作

圖12 跨時空的交流,張婷鈺 作

與此同時,把思政教育、品格教育貫穿到現實題材創作中,注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塑造和國家民族情感的培育,開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內容,鼓勵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用木版畫表達貼近現實的正能量、新風尚的人與事,歌頌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用木版語言說好中國故事,創作出與時代相符的好作品。學習過程突出發揮學生的現實主義實踐性:躬耕田野的水稻專家袁隆平在寫實的黑白木刻語言中散發出孜孜不倦的光芒(圖13),奔赴火海的消防員戰士在純粹的刀法組織中顯現出小人物大無畏的精神(圖14),不同膚色的手在結構的描述中彰顯出團結互助的力量(圖15)等一批關照現實、具有思考深度的作品。

圖13 稻田里的拓荒者,張瑞涵 作

圖14 萬家燈火,呂東雋 作

圖15 手,池炎臻 作

四、結合命題創作,弘揚傳統文化

版畫作為當時先進的印刷技術,它在中國的出現與發展始終是與書籍刊印聯系在一起的,無論是佛教經卷經書,還是歷書、醫書、小說等書籍,甚至是畫譜箋譜,這些書籍中的版畫插圖無一不包含著圖文的呼應關系,文字的轉述與提煉、圖像的構圖與表現、版式的構思與安排等都十分成熟,版畫插圖也逐漸顯現出繪畫自身的功能與意義。版畫基礎課程借助命題式創作,并賦予創作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按各自的需求在收集素材、構思設計、圖文穿插、版畫技法、功能延展等不同環節中思考、體驗,在繪畫本體、插畫敘事、平面設計、受眾反饋中得到不同的啟示。

以生肖文化為主題,促使學生尋找與生肖相關的民間傳說、詩歌、繪畫、郵票、民間工藝等文學、藝術創作資料,深入了解動物的特性、結構及象征意義,再將木刻技法融入生肖創作,詮釋生肖作為民俗文化符號的文化屬性與精神內涵,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注入時代性,尋找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突破,張遠帆的《虎符常綠》(圖16)具有啟示意義。創作內容根據來年的生肖,確定主題和創作方向。創作形式多樣:結合版畫語言,深入刀法研究,表現生肖動物的結構、質感,探索刀法組織的純粹性與可變性(圖17);結合文化特色,將生肖形象融入民間傳統習俗、傳說等,以烘托節日氣氛,弘揚傳統文化(圖18);結合故事情境,生肖運用擬人的手法或角色設定,展開故事情節,或引人發笑,或引人深思(圖19);結合文字設計,巧妙構思使得圖文一體,文字的趣味性更好地突出生肖主題(圖20)。作品除了以版畫作業的形式,以賀年展覽傳播大眾外,還以賀年卡片贈售親友,既實現了版畫的普及,使大眾了解和熟悉版畫,又使版畫融入生活,激活了版畫的實用性。

圖16 虎符常綠,張遠帆 作

圖17 學生生肖主題練習-結合版畫語言

圖18 學生生肖主題練習-結合文化特色

圖20 學生生肖主題練習-結合文字設計

五、結語

版畫基礎課程著重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培養、人格養成三個方面。學生從對木版畫技法的掌握、認識到觀看的重要性及自我的需求,進而到版畫語言的選擇,豐富對繪畫的理解。版畫只是其中一種途徑,利用“版”的屬性與語言留下痕跡,在臨摹中去思考,去發問;在同一主題多種刻法中去探索、去試錯;在創作中去肯定、去堅持,使學習過程始終處于發現自我、思考總結、提高認知的循環中。在發揮版畫藝術的特性的同時,使版畫的教學與實踐扎根中國大地,弘揚紅色精神、突出時代特色、詮釋傳統文化內涵,書寫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青春篇章,真正實現版畫為社會、為大眾服務。

猜你喜歡
刀法木刻生肖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生肖轉轉轉
《魂之躍》減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畫
刀法
你的生肖是什么?
簡析陶刻作品《楓橋花瓶》的刀法特色
生肖雞的故事
每日揮刀五百下
用勁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