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省胎七寶工藝實踐問題解析

2024-01-17 13:18
關鍵詞:七寶銀絲釉料

蔣 琳

一、引言

省胎七寶工藝是日本傳統工藝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其都保持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近年來,隨著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關注和對手工藝的珍視,省胎七寶工藝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并在歷屆日本傳統工藝展等重要展覽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類似于中國的景泰藍工藝,省胎七寶工藝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問題和挑戰。

筆者以省胎作品《桂香浸秋》為例,對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難點進行深入解析,旨在傳承和保護省胎七寶工藝的獨特技藝和技術。通過對該作品的研究,深入探討省胎七寶工藝在材料選擇、工藝技術等方面所面臨的具體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將有助于傳承和推動省胎七寶工藝的發展,以確保其在當代藝術和文化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二、日本省胎七寶工藝概述

(一)日本省胎七寶工藝的定義和歷史

在傳統的琺瑯器中,日本的七寶燒和中國的景泰藍工藝都屬于同一種工藝的不同演化形式。這種工藝以金屬(如銅、銀、金)作為胎體,然后在金屬胎體上施加琺瑯釉料,并經過高溫燒結的過程完成工藝制作。省胎工藝是日本七寶燒工藝門類中的一種,是將七寶燒釉料填充入金屬線圍出的細微凹槽中,并經過高溫燒制,使釉料熔化并附著在金屬胎上,最后將內胎腐蝕后形成透明玻璃質感的作品。[1]如種澤有希子的作品 “夏生る”(圖1),就是使用了省胎七寶工藝。作品表面光滑均勻,呈現出艷麗的色彩和細膩的質感,質地似玻璃,這也是與七寶燒琺瑯釉料的主要成分石英有關。

圖1 省胎七寶器「夏生る」,種澤有希子 作

在明治時期,日本聘請了德國陶藝教授戈特弗里德·瓦格納(1831—1892年),他成為真正將七寶燒與景泰藍拉開距離的關鍵人物。[2]瓦格納利用化學方法改良了七寶燒的釉料,使其色彩更加絢麗,色澤品種更加豐富。日本七寶燒在他的指導下發展出了透胎七寶、省胎七寶、盛上七寶等多種七寶工藝。日本七寶燒的圖紋裝飾通常位于器物的正面,主題明確,而背面則一般不再裝飾繁縟的細紋。在藝術風格方面,七寶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恰克圖工藝和畫琺瑯工藝的共同影響。盡管它們與景泰藍在銅制胎、釉料厚重和花紋復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們共同的特點在于都使用銀制胎和施以透明釉,為觀者呈現出輕盈和精致的感覺。[3]

這些創新奠定了七寶燒在世界琺瑯工藝歷史中獨樹一幟的地位。其中制作方式類似脫胎漆器的省胎七寶工藝在日本的七寶工藝歷史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當今社會仍然受到藝術家、工匠和文化愛好者們的珍視和傳承。

(二)日本省胎七寶工藝的特點

省胎七寶工藝相較于七寶燒的其他門類,更注重細節和精湛的工藝技術。工匠們經過多年的練習和實踐,掌握了精細的施釉技巧和高溫燒制技術,以確保作品的品質。省胎七寶工藝在釉料顏色的選擇上有著明顯的日式裝飾風格,而器皿的高溫燒制則要求掌握恰當的溫度和準確的時間控制,以實現最佳的裝飾效果。

相較于中國的景泰藍,七寶燒獨特的琺瑯釉料配方使其能創造出更多的透明色,而這恰恰是省胎七寶工藝著重使用的材料。工匠們在釉料顏色的選擇上突出濃厚的日式裝飾風格,通過豐富多彩的透明釉料組合來展現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精髓。這種顏色的運用使得省胎七寶作品充滿生命力和藝術感,成為引人注目的裝飾藝術品。

由于釉料的特性和工藝流程,省胎七寶燒的作品通常具備透光效果。七寶釉料在高溫下熔化,并與金屬胎緊密結合,形成平滑、均勻的表面。這使作品展現出光澤明亮、質感細膩的裝飾效果,給人一種獨特的視覺享受。

三、省胎七寶實踐制作案例

省胎七寶工藝和有胎七寶工藝在許多方面有著共同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區別?,F重點介紹案例《桂香浸秋》在制作過程中涉及的與有胎七寶不同的,里釉實施、掐絲和胎底腐蝕等關鍵步驟?!豆鹣憬铩肥枪P者于2022 年12 月設計制作的省胎七寶作品,設計理念是以蘇州市的市花——桂花為藝術元素。選用桂花不僅因其外觀美麗、氣味香甜,而且它還象征著美好和幸福。作品通過傳統琺瑯工藝和現代美學理念,展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每一個角度觀察,都能欣賞到它細致入微的圖案和色彩變化。

(一)表釉的實施

省胎七寶注重展現去除胎底后的通透效果和玻璃質感,因此主要使用透明釉料來進行制作,輔以部分的半透明釉料,這樣可以使銀絲所制的紋樣更加突出。而有胎七寶工藝則常以白色釉料作為表釉,或用處理過的銀箔來進行覆蓋,以掩蓋金屬胎體的存在,均勻其釉料的顏色。

因此,在制作省胎作品《桂香浸秋》時,要先將處理干凈的銅胎擦拭干凈后,再把添加過CMC膠水的透明釉料與里釉分別填涂在銅胎表面和內壁,然后進行燒制。(圖2)

圖2 《桂香浸秋》表釉與里釉的燒制

(二)掐絲

掐絲是一種常見的七寶工藝技法,用于創造出精細的紋理和圖案。在省胎七寶工藝中,通常使用2mm 寬的銀絲來進行掐絲操作;而有胎七寶則使用較寬的銀絲,在掐絲過程中會導致釉料的填涂更厚。這樣較厚的釉料層可以增加器皿在底胎腐蝕時的穩定性,減少破裂的風險。

在案例《桂香浸秋》的制作過程中,通過使用復雜的銀絲掐絲技法,可以增加釉面的連接性。銀絲巧妙地掐在透明表釉上,形成錯綜復雜的紋路和圖案,使釉料能夠更好地附著在胎體上。這種掐絲技法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作品的美觀度,還可以增加釉料與胎體的結合力,增強作品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圖3)

圖3 《桂香浸秋》掐絲部分

通過掐絲技法并選擇合適的銀絲寬度,可以在省胎七寶工藝中創造出更加精細和復雜的紋理效果。這種技法的應用使得作品更具獨特性和藝術魅力,同時也提升了作品的質感和觀賞價值。掐絲技法的巧妙運用,賦予省胎七寶作品獨特的視覺和觸覺體驗。

(三)胎底腐蝕

胎底腐蝕是省胎七寶工藝中的一項特殊技法,在施釉、燒制和打磨完成后進行。該技法的目的是將作品的掐絲部分與銅胎剝離,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脫胎作品。在制作省胎七寶作品《桂香浸秋》的過程中,采用了具有特殊成分和特性的里釉。經過高溫燒結后,里釉可以像釉料一樣覆蓋在銅胎的內壁上,形成一層堅固的覆蓋層。這種覆蓋層可以在燒制過程中均衡張力,使底胎不變形,保持作品的整體結構和形狀。

與此同時,紫銅又容易被四氧化三鐵腐蝕。在進行胎底腐蝕時,首先需要將作品的里釉剝離。腐蝕的速度和程度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如腐蝕溶液的濃度、溫度和時間等。因此,在進行胎底腐蝕時,需要進行仔細觀察,并根據實際情況來控制腐蝕的進度。一旦里釉被酸性物質所剝離,裸露的銅胎就會暴露出來。接下來,便可以使用四氧化三鐵進行銅胎的腐蝕剝離,徹底去除銅胎的部分,這樣就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脫胎作品。(圖4)至此,經過近兩個月的制作,作品《桂香浸秋》省胎部分的制作過程已全部完成。(圖5)

圖4 《桂香浸秋》里釉腐蝕過程

圖5 桂香浸秋

四、省胎制作中實踐問題解析

(一)銅胎材質與造型的選擇

純銅是一種含銅量極高的銅合金,外觀通常呈現出紫紅色,因此被稱為“紫銅”“紅銅”或“赤銅”。其主要成分是銅,含量通常在99.7%至99.95%之間。純銅中可能存在一些雜質,如磷、鉍、銻、砷、鐵、鎳、鉛、錫、硫、鋅和氧等。純銅是一種寶貴的金屬材料,具有獨特的顏色、良好的導電性能、導熱性能和延展性,因此在許多領域中被廣泛應用。[4]246

國內的紫銅等級大致可分為T1、T2、T3 三個等級。其中,T1 級紫銅的銅含量最高,約為99.95%。[3]高純度紫銅在高溫退火后產生的氧化物較少,因此在省胎七寶工藝中,選擇T1 或T2 級別的紫銅來制作胎底可以獲得更干凈、透明的釉面效果。

此外,金屬底胎在省胎七寶工藝中可以比喻為制作七寶的模具,它是決定七寶作品整體器型的主要因素之一。省胎七寶的器型特殊性在于其圈口處需留有約2mm 的翻邊,用于防止釉料在燒制過程中,由于重力而滑落。脫胎后的器皿圈口處是整件作品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可以在圈口處環繞排列銀絲圓圈來進行加固。這樣的加固措施可以提高作品的穩定性,減少圈口處的破裂和損傷風險。通過在圈口處掐上銀絲圓圈,不僅能夠提高作品的結構強度,還能為作品增添一層美觀的裝飾元素。這種加固掐絲的技法應用可以提升作品的品質和持久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

(二)表釉與里釉的實施

在琺瑯燒制時為保證金屬胎底內外受力均衡,需要在器皿表面施加“表釉”的同時,在器皿內部施釉,即“里釉”。作為整件作品最基礎的部分,表釉和里釉的制作非常重要,而撒粉干篩法與平填濕涂法為兩種常用的填涂方式,根據器型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操作。

撒粉干篩法在制作時,先將濃膠噴灑于干凈的銅胎表面,再用60—80 目的篩子將釉料均勻地撒落在膠水上。干篩前,噴灑膠水應選擇細霧噴壺,確保胎底表面的霧珠細小均勻,大顆粒的水珠可能導致篩上的釉料大塊凝結。在篩粉時可將大拇指與食指拿捏住篩網,中指輕輕敲擊篩網,使透明釉料垂直下落,篩粉的同時,應勻速平移手臂以避免釉料的局部堆積;而平填濕涂法則是將濃膠與釉料相混合,用毛筆蘸取后均勻地涂抹于銅胎表面。平填濕涂法需要注意的是,涂抹的釉料含有較多水分,因此需在局部施釉后,隨時吸干水分以免釉料滴落。

干篩法通常適用于表釉的制作。用該方法制作表釉時,是將釉料逐層疊加于金屬表面,因此能夠更精確地控制其厚度,燒制出的表釉平整光滑且輕薄,適合展現省胎七寶輕盈的效果。利用干篩法制作表釉一般需要經過四輪以上噴灑膠水與篩粉的操作,以達到表釉需要的厚度。而對于開口足夠大且篩粉能通過的器型,也可以利用干篩法來制作里釉,但因為里釉的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證器皿燒制時內外張力均衡,且后期又將被腐蝕,所以制作時經過兩輪噴灑膠水與篩粉的操作即可。

相較于干篩法,平填濕涂法更適合里釉的制作。特別是在器皿圈口偏小無法進行干篩法操作時,可以將里釉與濃膠融合,均勻地涂抹在胎底內部的金屬表面。待表面水分基本干燥后,可以用合適的竹簽或帶弧度的刮板,輕拍壓實釉料表面。

(三)掐絲的接口問題

在省胎七寶工藝中,胎型常以腹鼓為主,并且使用的銀絲掐絲寬度通常為2mm 左右。這樣的設計和銀絲寬度在掐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圖案接口處的銀絲無法完全相接。如果在掐絲過程中采用垂直方式剪開銀絲進行植線,那么在圖案接口處會產生一個折角缺口。這樣的情況會導致銀絲與銀絲之間并不完全銜接,同時也會產生過多的折角缺口,從而可能在脫胎后的器皿上產生裂痕。

因此,在省胎七寶工藝中,掐絲時需要按照所需角度來剪裁銀絲接口,以確保銀絲與銀絲之間的無縫連接。通過精確的剪裁和植線,可以保證掐絲圖案在器皿表面完美呈現,同時也避免了不完全銜接和過多折角缺口所帶來的裂痕問題??梢?,為確保省胎七寶作品的質量和美觀,制作者必須具備精準的剪裁和掐絲技巧。

(四)釉料燒結后的灰色雜質

不同品牌的釉料在燒制的溫度和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通常在燒制省胎七寶的表釉和里釉時,會適當延長燒制時間,增加30 秒至1 分鐘,并將爐溫升高5—10 攝氏度,以確保釉料能夠徹底燒結成平整光滑的表面。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利用高溫揮發掉膠水的殘留物,并使透明釉料在長時間的高溫燒結過程中吸收紫銅胎所產生的氧化物。

初學者經常會發現燒結后的釉料表面出現一層灰色霧狀物質,其中一種可能性就是膠水未充分揮發。在制作省胎七寶時,會大量使用透明釉料,而垂直的器皿胎型決定了較多的濃膠會被使用。如果在施釉時急于求成,一次性填涂了較厚的釉料,燒結時其中的濃膠就無法在釉料徹底熔化流動之前得到充分揮發,導致灰色霧狀物質的出現。

因此,在制作省胎七寶時,制作者應該采取輕盈、色淺的施釉方式,少量多次地分批填涂和燒制釉料。這樣可以減少濃膠的使用,使其能夠在釉料熔化之前充分揮發。這樣的操作可以盡量減少灰色物質的出現,讓釉面更加干凈通透。

(五)銅胎腐蝕中的注意事項

1.胎壁厚薄

省胎七寶的銅胎胎底通常是通過旋壓、沖壓、手工鍛造等工藝制作而成的,因此導致了紫銅胎壁的厚度不一致。不均勻的厚度會導致局部腐蝕速率的差異。如果局部銅胎已經剝離并露出銀絲和釉面,而整體器皿卻尚未充分腐蝕,染色性和腐蝕性較強的三氯化鐵就會侵蝕釉料表面并導致腐化現象的發生。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制作者可以在腐蝕過程中每隔三小時觀察一次銅胎的剝離情況。一旦發現局部腐蝕已經完成并且釉面暴露,應立即取出作品,并用海綿擦拭和清水沖洗。待干燥后,可以使用防腐涂料覆蓋局部已裸露的釉面。然后將作品重新放回三氯化鐵溶液中繼續腐蝕。重復這個過程,直到銅胎完全剝離為止。這樣的操作可以使釉面保持干凈和清潔。

2.腐蝕速率

為了加速三氯化鐵與銅的反應速率,制作者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冬季進行腐蝕時,可以使用保溫毯將盛有三氯化鐵的容器包裹起來,或者將加熱棒放入溶液中,把溫度恒定地控制在40—50 攝氏度,從而增加腐蝕速率。

此外,在腐蝕過程中,輕輕攪動溶液可以促使器皿內部的溶液進行充分反應。這樣可以使已經腐蝕過的三氯化鐵溶液流動起來,并替代未反應的溶液,繼續進行反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腐蝕過程的持續進行,提高腐蝕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加溫或攪拌操作時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飛濺和燙傷。同時,控制好溫度和攪拌的程度,以免對作品造成不良影響。

五、結語

省胎七寶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琺瑯工藝,起源于日本,雖然發展至今歷史僅有百余年,但由于其深受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且審美風格獨一無二,盡管省胎七寶的制作過程煩瑣且失敗率較高,但仍然吸引了諸多手藝人學習傳承。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工藝愛好者有機會在中國了解和學習省胎七寶工藝。

新一代的中國手藝人在學習和傳承省胎七寶工藝的過程中,應注重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可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文思想融入日本省胎七寶工藝中,以現代工藝技巧來突破傳統工藝的制作問題,提高技法和藝術表現水平?,F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應用,為學習省胎七寶工藝提供更多便利,中國的手藝人在國內就能輕松獲得相關的學習資料、教程和視頻等資源,同時能夠與其他對省胎七寶感興趣的人進行交流,并加入國內外的省胎七寶社群。全球化的藝術氛圍為中國手藝人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更多的學習機會,而中國手藝人技法的提升和藝術表現的創新,也將創造出更具獨特風格的作品,從而推動省胎七寶工藝在中國的發展。

猜你喜歡
七寶銀絲釉料
一種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燒成工藝對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顯微結構的影響
中江掛面:銀絲飄香九百年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實驗小學
家有巧手爺爺
春天的雨
一種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備方法
無鉛琺瑯釉料制備與畫琺瑯工藝試驗研究
七寶的湯圓
七寶的湯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