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寂之境
——戴家峰藝術展

2024-01-17 13:18戴家峰
關鍵詞:靜物布面體悟

戴家峰

戴家峰認為,“孤寂之境”應該是中國人文精神中最卓然的境界,是文人士族獨立不倚的精神象征。戴家峰幾十年如一日沉浸在自我封閉的世界之中,以遁隱孤寂的狀態生活,這種隱秘的自我狀態構建了他生活的全部。他沉迷于對物體本質精神的探尋,把更多的情感寄托于有意味的圖像表現,并對現實物象不斷地簡化剝離,對精神特質不斷地純化抽取,以似乎單純而簡樸的畫面呈現了異常豐富的精神世界。深入骨髓的令人感動的異質描繪,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精神質的寂靜和隱秘,樸質孤遠的畫面釋放出強大的直擊靈魂的震撼力。選擇“孤寂之境“作為此次展覽的主題,是試圖揭示出他內在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藝術品質。

——孫?。ńK油畫雕塑院院長)

戴家峰的畫,從20 世紀80 年代到現在,脈絡是非常清晰的,沒有驟然的變化,而是沿著一個方向,慢慢地微調,品位越來越高,作品質量也越來越有深度與高度,直到今天我們在畫展上看到了這樣一大批優秀的作品,這種純粹與執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細細品味戴家峰的繪畫作品,首先,發現他是一個特別擅長尋找獨特表現角度的畫家,能夠在各種畫面信息中選擇到自己想要表現以及能夠表現出自我審美的某個點,這是特別不容易的;其次,戴家峰的繪畫除了色彩很高級,對形的概括和把握也很敏感和考究,無論人物、靜物、建筑和山水,甚至是一個青椒,一個土豆,經過他的提煉與處理,就能夠用很簡練的方法,把形的變化狀態給表現出來,呈現出戴老師畫面中獨有的形體美感。

——陸慶龍(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戴家峰的油畫應該說是很具有風格性的??此淖髌?,使我想起當代藝術界繪畫的存在、立足、發展的問題。繪畫在當今仍能夠存在或者說在藝術史上有價值,其表征是以風格形式存在,這點就完全不同于當代世界以觀念方式存在的主流藝術。戴家峰的作品堅持著用獨特而非觀念的方式建立個人風格,成為這一規律的踐行者。在展廳里面看他的原作,首先我能感覺到他的作品中,人與畫的一致性、同一性很高。其次是其作品色彩處理的主觀性,無論是風景還是靜物,包括人物,基本是用了一種主觀的色彩,甚至主觀的輪廓線構建自己的世界。再有則是在他的作品中比較強烈的裝飾性,這體現在其作品的形和色彩勾勒的處理上。這種裝飾性成了他作品獨特性的一部分,同時也提醒我們,在當代油畫創作中要注意裝飾性的“度”。

——顧丞峰(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南藝當代視覺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圖1 向凡高致敬,布面油畫,60×50cm,2020 年

圖2 向賈科梅第致敬,布面油畫,60×50cm,2020 年

圖3 肖像之二,布面油畫,53×45cm,2016 年

圖4 山城記憶,布面油畫,120×160cm,2020 年

圖5 植物之二,布面油畫,120×80cm,2022 年

戴家峰先后生活的三個地域是他精神生長的源泉。第一個是寶應,家鄉記憶不僅是后來繪畫表現的題材,更重要的是來自水鄉的滋養,這是他精神成長的重要基點。20 世紀80 年代戴家峰到了華東師范大學開始接受了現代主義的影響,那些現代主義大師都是他的老師,是他油畫創作沿承的起點。到了蘇州這個傳統文人畫的重鎮,戴家峰找到了文人畫文脈里非常重要的精神內核,并內化于他的油畫創作之中。油畫傳到中國百年時間里,我們一直追求中國特色敘事語言的油畫表現。戴家峰先生這種自我個人語言的確立,打通了文人畫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聯。他在寫生中一直做一種再創造和純粹化的過程,將生命體驗融于藝術創作,讓藝術追求走向了由技到道的蛻變過程,這就使他的生命和藝術境界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王雪峰(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博士后導師,民間美術部主任)

戴家峰先生的繪畫對于物質媒介與心性體悟的探索尤為突出,他從對日常生活之物的觀照,轉化為筆端對色料和油彩的細致感受上,在畫布與筆端的觸及涂抹中,呈現心性與物性的內在關聯以及藝術家對自我存在的深層生命體驗的追問。在戴家峰的藝術創作探索過程中,起初的突破口是靜物畫,這一創作時期持續的時間相對長一些。我們經常提到“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在器物中體悟人生的大道,是戴家峰先生作品的又一特點。從靜物中感受人性,這和中國的古典美學精神是相通的。我們對于“物性”的審美,一直貫穿于東方審美文化的始終。戴家峰先生一直會回憶童年的感受,關注的正是自我生命原初的體驗和自然的親密接觸,他是從自然之道,延續到對物之美的體察,從對靜物畫的繪畫體悟,轉而用體悟的方式制作成靜物的雕塑,這種從靜物中來,又回到靜物中去,是戴家峰先生在對物的求索中體悟60 歲的生命之道的過程。他的作品中飽含了一個藝術家對生命存在體驗的深層觀照。

——范曉楠(天津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策展人)

不能單純概括戴家峰數十年的油畫創作歷程,僅以“宋元式”的圖像言語方式,述說某一路徑被巧妙和生動地“當代性”轉譯。其實畫展借以作者年月滄桑鋪呈,藝術閃爍與畫面智慧交融,最終才能成為一種耐人尋味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形態。戴家峰藝術與他個人攸關的各種時代人文跡象,基本反映了事實上的邏輯自洽以及藝術探究的治學嚴謹性??梢赃@樣認為,藝術家嘗試實踐上的各種可能性,竭盡個人的才思,甚至是極端“孤芳自賞”,完勝了只屬于他一個人的藝術定奪權,這就是為什么他的作品令人欣喜不已的緣由。盡管展示的作品不大,卻非常耐看,似乎畫面積累了某種精湛的技巧,反映作者常年的學術探究。西方哲人維特根斯坦認為:藝術語言的邊際,則是世界的存在邊際。換言之,事物洞察力和知識構架的表達方式,是人們所能了解形而上的精神本質。也許戴家峰正是通過他力所能及的藝術呈現:細膩、怪誕,且長久持以某種若即若離的疊加或糾纏各種圖像架構原則,揭示現象與事實悖論,同時又以存在的荒誕依據,考問現象虛無,兩者究竟如何甄別,又如何界定?其實對待這個問題,戴家峰作為一介行在孤寂之道的藝術鼓吹者,是最好的詮釋。

——譚根雄(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當代藝術家)

這是個很有說服力的展覽,很多畫畫的人看了心里應該有點發虛。因為這些畫是慢慢長出來的,有時間性,非常耐看,也很感人。戴老師是一個把所有時間都給了繪畫的人。繪畫是生命歷程的全息記錄儀,是一個核心,最后會留下來,同時也記錄下這個時代的演變。戴老師從靜物起步深耕三十年,也很會學習,從各種地方拿東西,最后還成就了自己獨特的面貌,這不容易。但藝術家的靈魂考問,內在邏輯的自洽,身在井底還要仰望星空,還要向往新的可能,這更不容易。戴老師的畫有獨特地域性,無論是主題還是手法的選擇都是蘇州這塊土地上自然長出來的??此漠嬁梢愿惺艿絻刃陌察o的力量。像春蠶織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工作時的狀態,與外部世界隔離又沉浸其中的樂趣。有些像刺繡,進行配色和造型的歸納,對每一寸畫面都要考慮。在他后期的畫里,我看到了色彩上的突破,這是我覺得特別開心的。

——陸 亮(央美術學院教授)

圖6 果實之一,紙本素描,25X20cm,2018 年

圖7 風景之一,布面油畫,94×74cm,2020 年

圖9 六只柿子之一,布面油畫,40×50cm,2021 年

圖10 平安大吉,布面油畫,50×60cm,2021 年

圖11 山城記憶,布面油畫,120×160cm,2020 年

圖12 海景之四,布面油畫,75×94cm,2020 年

圖13 海景之五,布面油畫,80×100cm,2020 年

圖14 高淳風景之一,布面油畫,53 × 45 cm,2023 年

猜你喜歡
靜物布面體悟
錢愛康
王秋蓮
詹克兢布面油畫
靜物寫生
郎世寧的心聲與體悟
靜物(節選)
體悟偉大夢想 汲取創新力量
張方白藝術作品
怎樣寫靜物
怎樣寫靜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