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義尊與義方彝等周初銅器論及西周早期年代

2024-01-17 10:02朱鳳瀚
關鍵詞:成王武王年數

朱鳳瀚

(北京大學 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2019年山西省破獲文物盜竊案收繳的青銅器中有義尊(《銘圖三編》(1)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暨圖像集成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本文簡稱為《銘圖三編》。1015,圖一:1)、義方彝(《銘圖三編》1149,圖一:2),二器銘文同,其文曰:

1

隹(唯)十又三月丁亥,

武王易(賜)義貝

卅朋,用乍(作)父乙

吳鎮烽先生的《銘圖三編》著錄了兩件私人藏器“貝毳尊”“貝毳卣”(《銘圖三編》1020、1140,圖二),亦同銘。

1

圖三 德方鼎

吳先生定此二器年代為“西周早期后段”,可能是因為尊已近同于“兩段式”,即中腹已下垂,圈足變矮。但二器的銘文卻很重要,且表明時代似不會在西周早期后段,其文曰:

丙戍,王各于京宗,王易(賜)宗

小子貝。毳眔麗,易(賜)毳,

“王賜宗小子貝”處當斷,故器主人名“毳”,不當稱“貝毳”?!半ケo麗”,“麗”即“儷”。在此是“輔助”“伴侍”之義。類似用法見于陶觥(《銘圖》(3)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本文簡稱為《銘圖》。0893)、京簋(《銘圖》4920)、尹光方鼎(《銘圖》2312),是講毳參與此事,伴侍王賜眾宗小子貝,當是因表現好,故受王賞賜。毳似乎不屬于王同宗小子,只是“工作人員”。值得注意的是,此器銘所記時日、地點、王的活動,均同于何尊(《銘圖》11102)。即發生于“惟王五祀”之四月丙戍日,而且也是王在成周,王在行畢祭禮后,在京宮(何尊稱“京室”)會見宗小子,何尊銘文記為“王誥宗小子”。

在何尊銘文中,何未言自己有服侍于成王的職事,而是詳記了成王的誥辭,并記自己受王賞賜貝卅朋,從這種情況看來,何應屬于受訓誥的王的“宗小子”。與毳的身份不同,宗小子受賜貝,也與毳尊、卣銘中所言相合。故毳尊、卣也是成王器,所記事同于何尊。而且何尊銘文言“惟王初遷宅于成周,復(稟)珷(武)王豊(禮)自天”,毳尊、卣銘文則曰“王初于成周”,這所講的亦應是同一件事。何尊之“稟”是“稟受”,《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晏子與齊公曰:“先王所稟于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倍蓬A注:“稟,受也?!?4)杜預集解,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卷52,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7,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4594頁?!岸Y”在此是“餽贈”之義,見《禮記·雜記下》“執事不與于禮”鄭玄注(5)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42,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6,第3388頁。?!啊睆氖?右邊偏旁是雙手持有流口的酒器(爵類),本義當是持酒器以祭之義(學者或釋作“裸”,但其在金文中用法似不盡合于“裸”)。何尊所言“稟”是言受“”,則這里的“”應是名詞,指祭武王之祭品,即福胙(6)胙,不僅是指祭肉,也包括酒,《左傳》僖公四年“歸胙于公”,杜預注“胙,祭之酒肉”?!半选币部勺髻n福胙講,《國語·晉語四》“命公胙侑”,引申而有賜義?!啊笨勺骷漓雱釉~,又可作祭祀物之稱。。學者或釋此字為“?!?7)參見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頁。,何尊言“復稟”是說再一次“領受”,李學勤先生認為是先曾在鎬京祭武王,故云到成周再次接受祭武王之福胙(8)李學勤:《何尊新釋》,《中原文物》1981年第1期。,實際是在成周再次祭武王的另一種說法。所言“自天”,是因為武王靈魂在天,享受祭品在天。毳尊、卣銘云“王初于成周”,則是記成王在其五祀時在成周初次祭武王之禮,用的是“”作動詞的用法。在《西清續鑒甲編》中有卿方鼎,言成王于四月丙戌在成周京宗賞貝事。雖銘文摹寫不盡準確,但從所記時日與事件看,應與何尊所記為同時同一事件。(9)參見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第72頁。

與何尊及毳尊、卣所云之事有聯系的,還有德方鼎(《銘圖》2266),吳鎮烽《銘圖三編》也收有同銘方鼎一件(《銘圖三編》0268,2017年4月香港嘉德春季拍賣會拍品,圖三),銘文言:

隹(惟)三月,王才(在)

王易(賜)德貝廿朋,

迄今所見能夠作為探討西周早期諸王在位年有用的、所屬王年較明確的資料,可以排列如下:

武王元年 利簋:珷(武王)征商,唯甲子朝(《銘圖》5111)
《漢書·律歷志下》引《武成》:“唯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紂?!薄盎浫魜砣?既死霸,粵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紂?!?14)《漢書》卷21下《律歷志》1下,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015頁。
天亡簋:乙亥,王又(有)大豊(禮),……丁丑,王卿(饗)大宜。(《銘圖》5303)
《逸周書·世俘》:“維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國?!薄靶梁?薦俘殷王鼎?!?壬子、癸丑、甲寅、乙卯日陸續行禮)(15)《逸周書·世俘》記武王克商后返回周都后舉行的一系列禮儀活動,但文中有兩個“辛亥”段落,所載禮制均安排在此兩個段落中,其相互關系請參見張懷通:《〈逸周書〉新研》,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76-282頁。

武王在位年 義方彝、義尊:惟十又三月丁亥

成王七年(周公攝政七年) 《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薄拔┨O戎芄嗾?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越三日庚戌,大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周。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16)孔安國撰,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15,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2,第448頁。

成王去世年 《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幾?!揭砣找页?王崩?!?17)孔安國撰,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18,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2,第505頁。

康王十二年 《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18)孔安國撰,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卷19,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2,第520頁。

康王二十三年 庚贏鼎:惟廿又(二)【三】年四月既望己酉,王客(格)琱宮,衣(卒)事?!?19)庚贏鼎,初為《西清古鑒》著錄(三·三九),銘文為摹本,王年摹為“惟廿又二年四月”,諸家多列入康王?!柏ビ侄辍?《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的表2-9“西周金文歷譜”認為摹本中“二”本應是“三”,此暫從之。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科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80頁。(《銘圖》2379)

現以上舉王年、干支為支點來試排諸王年歷表。關于所設諸王在位年代需說明的是,穆王元年設為前996年是據金文資料推擬的(21)參見朱鳳瀚:《關于西周金文歷日的新資料》,《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6期。穆王在位年仍按《史記·周本紀》定為五十五年,這個年數在西周時代的確很長(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在位年數中也算較長的了),但《史記》所給出的這個年份,現在雖然沒有金文資料可以確證之為可信,但也沒有足以否定此說的資料。目前所見金文中最長的穆王在位年數是大英博物館藏鮮簋(《銘圖》05188)的三十四年(“惟王卅又四祀唯五月既望戊午,王在京于昭王”)?!短接[》引《紀年》有穆王四十七年“伐紆,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文,他書引《紀年》多作三十七年,似較可信。穆王在位年數有無可能大于三十七年,或不超過三十七年,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似宜維持《史記·周本紀》的說法。,李學勤先生在考證靜方鼎銘文時亦有同樣的年代判定。(22)李學勤:《靜方鼎與周昭王歷日》,見朱鳳瀚、張榮明編:《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355頁。以此年上推,設昭王為十九年(《開元占經》卷101引《紀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23)瞿曇悉達撰,常秉義點校:《開元占經》卷101,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730頁。),則昭王元年為前1015年;康王在位年為二十六年(《太平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崩”(24)吳其昌著,吳會華編:《史學論叢·殷商之際年歷推證·疏注之二》,三晉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頁。。上引庚贏鼎銘文記“廿又三年”,小盂鼎銘文紀制銘之年為康王二十五年),則康王元年為前1041年。

成王在武王逝世后繼位,因年少而由周公攝政,第七年周公致政成王。但成王親政時間,是從這一年計還是從次年計,歷來學者們即有二說(25)參見朱鳳瀚:《典籍所記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述評》,見朱鳳瀚:《甲骨與青銅器的王朝》(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790-823頁。,筆者亦曾從王國維《周開國年表》說,以周公致政成王年,即成王七年為親政元年(即元祀)(26)參見朱鳳瀚:《〈召誥〉、〈洛誥〉、何尊與成周》,《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但在本文排列歷表中,即遇到如以周公致政年為成王親政年,則會與屬成王五祀(即成王親政五年)何尊的歷日不合,故下表采用了漢以后學者多采用的說法,以周公致政成王的次年(成王八年)為成王親政元年(元祀)。成王自遷宅于成周始親政,其在位年數,據文獻與諸家梳理文獻,主要有三十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均含周公攝政年數)三說。究竟以何者為是,應綜合文獻、金文歷日資料,通過對整個諸王歷譜的合理安排來決定。(27)朱鳳瀚、張榮明:《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述評》,見朱鳳瀚、張榮明編:《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8-431頁。下邊暫以下限三十年與上限三十七年為計,分別向上推溯武王克商年。

武王在位時間取三年說,詳王國維《周開國年表》。(28)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第14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160頁。王國維指出《史記》所記武王伐紂及崩年,根據《周本紀》是“武王既克殷后二年”崩,《史記》此條記載“根據最古”,《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已有疾弗豫,……武王既喪……”王國維云“《金縢》于武王之疾書年,于其喪也不書年,明武王之崩即在是年”(29)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第14卷,第157頁。。

綜上述,以武王在位三年,成王在位三十年,康王在位二十六年計,共59年,由前1015年上推59年,即前1074年。如假設前1074年為武王元年,以武王克商之年文獻與金文歷日信息檢驗其可否成立,如不能成立,則應由此年向上延長(由于設定成王不低于30年,故不能向下縮短年數)。依此原則,由于前1074年的歷日不能與上述信息相合,故向上延及最少年數至前1076年?,F以前1076年為武王元年。

據上舉金文、文獻記載之歷日與暫設定的王在位年數,排定歷日表如下表一(合天歷日據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歲首建正略有調整,有一個月的擺動(30)陰陽歷閏月歲首建正在排歷表時可以有一個月的變幅,參見張培瑜:《西周年代歷法與金文月相紀日》,《中原文物》1997年第1期。):

約昭王十三年(前1003年)以后,昭王始經營南國,派下屬伐豺方,省南國設,在此時段內有若干件青銅器之歷日可試作安排。(31)朱鳳瀚:《新見西周金文二篇讀后》,見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39-48頁。

康王元年(前1041年)以后歷日表同以上表1。

表1 西周早期武王至康王歷日表(一)

表2 西周早期武王至康王歷日表(二)

公元前1081年與前1076年相差5年,按排年歷表規律,則武王元年以公元前1076年或前1081年計時,文獻、金文歷日與歷表相協的關系可以大致重現。(33)如將西周元年設為前1081或前1076年,則西周積年分別為312年或307年,此積年數可與《孟子》中涉及西周積年的話語相應?!睹献印す珜O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卷4下,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13,第5871頁。)“余歲”有多少?《孟子·盡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卷14下,見阮元???《十三經注疏》卷13,第6050頁)孔子卒于前479年,如自此年算起至孟子作《盡心下》時(《盡心下》應當作于其晚年,至晚作于孟子卒年前,孟子卒于前305年),即以前479至前305年計,亦達174年,所以有“百有余歲”,當超過150年。依此,《公孫丑下》所云“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可以認為不短于750年?!豆珜O丑下》寫成必是在孟子去齊(即齊宣王五年,前313年)后不久,約前312年,自西周元年至前312年有750年以上,則西周元年應在前1062年之前。從春秋元年(前770年)至前312年為458年,西周積年如為312年,加458年,為770年;西周積年如為307年,加458年,為765年,均在750年以上。

以上二表展示了西周早期諸王在位年數的兩種可能性安排,相信隨著新資料的發現,有關年代仍會不斷修正,但會更接近西周真實的歷日。

猜你喜歡
成王武王年數
我國人口在校模式高質量發展研究
問鼎
問鼎
“武王攻擊紂尸”的原由探析
灑脫成王
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的比較
“周公制禮”平議
《尚書·無逸》篇修辭解
楚簡《武王踐阼》三札
學會當翻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