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力帶抗阻訓練對拉丁舞學生旋轉技術的影響

2024-01-18 06:30鄭麗紅許愛梅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拉丁舞彈力肌群

鄭麗紅 許愛梅

(1.廣州軟件學院基礎部 廣東·廣州 510990;2.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631)

拉丁舞隊(社團)是高校藝術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學校的各項比賽和表演活動,對學生的舞蹈能力要求較高, 而拉丁舞蹈動作對學生的柔韌性、肌肉控制能力等同樣要求較高,且旋轉技術能力直接影響比賽項目名次和表演節目的精彩程度,所以學生的旋轉技術能力在比賽和表演中占比較重。 旋轉技術能力在拉丁舞學生常規訓練中,以拉伸訓練、舞蹈動作訓練、重復性旋轉訓練等為主,但在高速旋轉訓練過程中,會影響腦組織血流灌注狀態,出現惡心、嘔吐、眩暈等情況,可能會影響訓練效果[1]。 而在旋轉過程中,除了提升學生對旋轉動作適應性外, 還需保持良好肌肉運動能力及心肺功能,使其在高負荷舞蹈動作下仍可穩定、高效完成規定旋轉動作,因此,實施常規訓練效果相對有限。旋轉技術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強上下肢、核心部位等力量訓練。 在常規訓練基礎上使用彈力帶進行抗阻訓練,利用彈力帶不同運動過程,進行指定部位肌群運動能力訓練,以提升學生核心肌群運動及平衡能力;同時在有氧訓練過程中,增強其心肺運動能力,進一步提升其旋轉質量[2][3]。 為此,本次對我校拉丁舞社隊學生開展實驗研究,探究在對其常規訓練基礎上聯合彈力帶抗阻訓練及其影響。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廣州軟件學院16 名藝術團-拉丁舞隊學生。 研究時間:2022 年10-12 月,1 次課/周。 將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和B 組, 各8 名,B 組一般資料水平與A 組相近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研究要求(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s)

表1 一般資料(±s)

?

(二)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女性;②年齡<21 歲;③認知、精神正常,研究期間未遭受重大家庭變故;④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訓練期間出現肌肉拉傷、骨折等情況,無法完成考核;②受其課業影響研究期間主動退出;③合并心肺功能疾病。

(三)訓練方法

1.常規訓練法

A 組-(常規訓練組): 根據拉丁舞技術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進度等,進行柔韌性和力量2 項身體素質進行針對性訓練;第1-6 周為訓練強度適應期,第7-12 周為訓練強度增強期(見表2)。

表2 常規訓練法

2.抗阻訓練法

B 組-(彈力帶抗阻訓練組): 在常規訓練基礎上,對技術教學和身體素質2 個環節進行彈力帶抗阻訓練;學生使用固定數字彈力帶8 格和12 格,在進行彈力帶抗阻訓練前,指導其小阻力符合,即縮短彈力帶握住部位與兩端之間距離及訓練間歇時間來改變運動強度,重復進行正確訓練。

第一,拉丁舞基本動作技術教學環節:上肢和肩頸部抗阻訓練(肩胛側平舉和頸后體前下舉兩手分別握套數字彈力帶, 兩手之間加一根固定框架)第1-6 周(第1 和12 格間隔10 格,第1 和8 格間隔6 格)、第7-12 周(第1 和11 格間隔9 格,第1和7 格間隔5 格); 下肢抗阻訓練第1-8 周原地并腳站姿和轉動-踝膝關節間隔0 格,律動-踝關節間隔0 格、膝關節間隔2 格,前后左右開立站姿和移動舞步-踝關節間隔2 格、大腿間隔1 格;通過握住數字彈力帶不同套格和間隔格來體現抗阻訓練強度,對基本站姿、原地轉動、平轉等技術動作的上下肢、肩頸部進行抗阻訓練,增強肩頸部肌群(斜方肌、三角肌、肩胛提肌等)、下肢肌群(股四頭肌、腓腸肌等)等肌肉力量,提升肩胛部、下肢特別是踝關節的穩定性。 拉丁舞基本動作技術教學(見表3)。

表3 拉丁舞基本動作技術教學-彈力帶抗阻訓練

第二,身體素質訓練環節:20—40min,在不同階段,對學生上肢、肩部、核心區等進行抗阻訓練;第1-6 周以學生適應為主, 每個訓練動作做8 次/組/2 組或8 次/組/側/2 組、間歇40s/組,所有訓練動作完成1 組、間歇90s/組;第7-12 周在1-6 周基礎上增加強度, 每個訓練動作做8 次/組/3 組或8 次/組/側/3 組(其中單腿半蹲靜立,15S/組/3 組)、間歇30s/組,所有訓練動作完成1 組、間歇60s/組。 在學生自身主觀感受基礎上結合老師的指導,找到不同負荷彈力帶強度后,在彈力帶表面標記每組和周后彈力帶相應數字格方法,對各部位肌肉力量和柔韌性進行訓練, 訓練過程中教師均持續進行正確指導,科學地增強上肢(肱三頭肌、三角肌等)、核心區(腰腹部、背闊肌、斜方肌等)、下肢(腿部、踝關節-腓腸肌等),增強肩、核心、腿部肌肉力量和肩、核心、踝的穩定性,提升肌肉力量同時提高身體柔韌度以及心肺能力等。 身體素質訓練(見表4)。

表4 身體素質訓練-彈力帶抗阻訓練

兩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均嚴格控制負荷強度,即指導其佩戴運動手環,控制心率變化為最大心率60%~80%(即120~140 次/min), 在訓練6 周和12周后均進行旋轉技術能力測試。

(四)觀察指標

借鑒《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技術等級材料—標準舞/拉丁舞》[4]內容、動作及學生身體素質、舞蹈需求等, 將其旋轉技術以不同難度劃分為14 個一般旋轉能力測試指標、12 種體育舞蹈旋轉類技術動作測試指標;經專家篩選、測評、黃金分割原理等計算方法最終確定“平轉”測試指標評分最高[5]。 結合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選取連續平轉周數、平轉3 周速度、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

所有在平轉技術內容測試前,學生均兩次熱身嘗試,均有1 次測試機會。

(五)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采用SPSS23.0 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對獨立樣本和配對樣本進行t 檢驗等; 當P>0.05 時則無明顯差異;當P<0.05 時則存在顯著性差異,即用“*”標注;當P<0.01 時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即用“**”標注。

二、結果

(一)連續平轉周數情況

訓練前后連續平轉周數水平情況經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得出: 訓練前:A 組和B 組的連續平轉周數水平基本相近,在統計學中無差異性(P>0.05)。訓練6 周后:A、B 組連續平轉周數水平都有所提升,但A 組與B 組之間以及A 組訓練前后在統計學中都不存在差異性(P>0.05),B 組訓練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12 周后:A、B 組平轉周數水平上升幅度比訓練6 周后更大, 同時A 組與B 組之間以及A 組訓練前后和B 組訓練前后在統計學中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B 組訓練前后呈極為顯著性差異(P<0.01)。 連續平轉周數數據(見表5)。

表5 連續平轉周數(周)結果對比(±s)

表5 連續平轉周數(周)結果對比(±s)

?

(二)連續平轉3 周速度情況

訓練前后連續平轉3 周速度水平情況經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得出:訓練前A 組和B 組平轉3 周速度水平所用時間基本相近,在統計學中存在無差異性(P>0.05);訓練6 周后,A 組和B 組學生平轉3 周速度水平都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且兩組之間以及A 組和B 組訓練前后在統計學中都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訓練12 周后,兩組之間以及A 組和B組訓練前后連續平轉3 周的速度水平都比之前快,且在統計學中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連續平轉3 周速度數據(見表6)。

表6 連續平轉3 周速度(s)結果對比(±s)

表6 連續平轉3 周速度(s)結果對比(±s)

?

(三)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情況

訓練前后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水平情況經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得出:訓練前:A 組和B 組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水平基本相近,在統計學中無差異(P>0.05)。 訓練6 周后:A 組和B 組學生連續平轉3 周偏離角度水平都有所減小,但變化幅度不大且兩組之間以及A 組和B 組訓練前后在統計學中都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訓練12 周后: A 組和B 組訓練前后學生偏離角度都減少很多,在統計學中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B 組訓練前后和兩組之間在統計學中呈極為顯著性差異(P<0.01)。 連續平轉3周偏離縱軸線角度數據(見表7)。

表7 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度)結果對比±s)

表7 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度)結果對比±s)

?

實驗結果說明:A、B 組的連續平轉周數水平、連續平轉3 周速度水平、連續平轉3 周后偏離縱軸的角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兩組之間在統計學中呈顯著性差異, 且B 組-(彈力帶抗阻訓練組)的連續平轉周數水平和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線角度水平以及A 組-(常規訓練組)和B 組-(彈力帶抗阻訓練組)之間連續平轉3 周偏離縱軸的角度水平在統計學中都呈極為顯著水平(P<0.01)。

三、討論

旋轉是拉丁舞技術動作類型中重要組成部分,而舞者旋轉能力與多種因素有關, 包括舞伴配合、核心肌群穩定性、身體素質等。 其中身體素質包括力量、耐力、平衡能力等,與舞者肌肉形態、身高等有關[6]。 柔韌性也是拉丁舞舞者主要運動素質之一,在拉丁舞動作學習過程中對柔韌性要求高,“它的高低對動作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提高有著重要影響”[7]。 旋轉過程具有復雜性、多樣性,肩頸部、上下肢、軀干整體均需具有良好的協調性,以展現高水準旋轉動作。 力量素質則是速度、耐力、協調性3 項素質的基礎,在訓練提升力量素質的同時其它3 項素質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對肌群力量及平衡能力的高要求,是旋轉運動過程中學生能有效控制旋轉節奏、運動路線、身體方向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現的保障。 與專業舞蹈隊員相比,特別是普通高校女學生,可能存在身體素質相對較低、 運動能力較差等情況,其對訓練質量要求較高,需在拉丁舞動作訓練基礎上,通過加強其肌群能力訓練、拉伸訓練等,以增強其肌肉運動能力,增強身體柔韌性[8]。

抗阻運動為體能訓練基礎環節, 通過利用自身體重、運動器械等,對身體特定部位或特定肌群進行對抗性訓練, 使機體可有效提升肌肉力量及肌肉控制能力[9][10]。 其中彈力帶器材為抗阻運動中的重要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具占地面積小、可調節性強、成本低等特點。 在使用彈力帶抗阻力訓練過程中,可通過降低體脂百分比水平,以改善身體機能及身體形態,并通過訓練過程增強其運動中樞神經功能, 提升其整體運動能力;同時利用彈力帶訓練,可針對機體肌肉薄弱部位進行針對性訓練, 以促進整體肌群能力穩定性,促進協調性發展[11]。而在體育運動中,通過彈力帶抗阻力運動, 可通過增強運動員肌肉力量以提升其運動爆發力及整體耐受力, 提升其自身肌肉運動能力及運動技巧[12]。 但應用彈力帶抗阻力訓練,是否可增強拉丁舞學生旋轉能力研究較少。

本次研究將旋轉技術能力一平轉作為測試指標,平轉技術的連續平轉周數、連續平轉3 周速度、連續平轉3 周后偏離縱軸線角度3 項指標作為觀察指標。拉丁舞中平轉手臂動作采用芭蕾舞中“二、七手位”,有助于身體保持平衡,手臂擺動過程中可在帶動機體旋轉基礎上,保持機體平衡;在對其應用彈力帶抗阻訓練中,采用數字彈力帶肩胛側平舉、頸后體前下舉,對上肢和肩部進行抗阻訓練,可有效完成激活和增強肩關節附近三角肌、肱三頭肌、肩胛提、肌岡上下肌、大小圓肌等和上肢肌群等肌肉以及增強肌肉能力,維持肩關節運動靈敏性,提升學生對肩部及上肢運動控制能力[13][14];機體各部位爆發力為輔助位置平轉運動平衡,減少重心偏移角度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彈力帶肩頸部、上肢訓練,提升學生對各關節運動協調能力、斜方肌運動活性起到喚醒及激發作用,提升其運動穩定性[15][16]。 平轉過程中,學生身體需要與地面保持垂直,腳踝發力并配合膝關節肌群相互作用,使其注意力集中狀態下,保證動作流暢、穩定;核心力量訓練的目的是加強核心部位,更好地控制身體重心,上下肢力量的傳導建立支點,并且通過核心力量訓練,使得核心力量能力加強,身體穩定性的持久能力也得到提高[17]。

結 語

通過對我校藝術團拉丁舞隊16 名女大學生,分成A 組-(常規訓練組)和B 組-(彈力帶抗阻訓練組)2 個組,經過為期12 周(訓練6 周后和12 周后)2 個訓練階段的對比實驗研究, 比較2 組學生訓練前-中-后旋轉技術能力與平轉技術在連續平轉周數、連續平轉3 周速度、連續平轉3 周后偏離縱軸線角度的3 個指標水平變化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訓練前2 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水平和平轉技術水平,在統計學上不存在差異性,符合實驗要求;訓練后,常規訓練與彈力帶抗阻訓練對女大學生平轉技術3項指標水平提升均有效,但是訓練周期的時間長短不同也直接影響提升效果存在差異, 如訓練6 周后, 抗阻訓練組連續平轉周數提升效果更明顯;如訓練12 周后,3 個指標抗阻力訓練組均比常規訓練組提升幅度更高,研究結果說明彈力帶抗阻訓練比常規訓練提升效果更佳,彈力帶抗阻訓練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平轉技術水平和完成動作的穩定性。

猜你喜歡
拉丁舞彈力肌群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論拉丁舞中“技”與“藝”的發展趨勢
巧用彈力帶防治頸肩痛
*男子水球守門員膝、踝關節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實驗測量
一起來學拉丁舞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對初產婦順產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論拉丁舞中的引導和跟隨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對平衡能力的影響
彈力球
彈力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