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時空演化格局及空間結構優化研究
——基于廣西河池市的分析

2024-01-18 10:48盧玉桂覃立春陳小群
河池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河池市縣域水平

盧玉桂,覃立春,陳小群

(1.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2.河池市宜州區職業教育中心 微機組,廣西 河池 546300;3.河池學院 紀委辦公室,廣西 河池 5463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1],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h域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又是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實現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縣城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與關鍵環節[2]。由《中國統計年鑒(2022)》可知,2021年全國共有2843個縣級行政單位,其中包括977個市轄區、394個縣級市、1301個縣、117個自治縣以及其他縣級行政單位54個①資料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官網(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2/indexch.htm)。。改革開放以來,縣域經濟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壓艙石。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繼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動力源泉。廣西河池市共轄9縣2區,總人口約433萬人,是資源富集區、革命老區、多民族聚居區和西部大開發重點區等多重定位疊加地區,已探明的有色金屬儲存量高達961萬噸,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境內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侗族、水族等8個世代居住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3%,已建成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龍灘水電站,并憑借著高容量的水電裝機成為華南地區的能源中心之一[3]。河池市資源稟賦較好、政策優勢顯著,未來擁有很大發展潛力,但因受到地理區位、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人均GDP低于廣西平均水平,縣域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整體均位居廣西全區中下游水平。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提檔”和“質量提升”雙重壓力。那么,作為資源富集區、革命老區、多民族聚居區和西部大開發重點區等多重定位的廣西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如何?縣域經濟的空間差異如何?縣域經濟的時空演化趨勢如何?縣域經濟的空間結構如何優化?回答好以上問題,將有助于深入認識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演進態勢,厘清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的實現路徑,從而為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提供科學參考。

一、研究綜述

自2002年“縣域經濟”被納入國家經濟建設改革的范疇以來,縣域經濟發展理論與綜合評價研究成為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一是關于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段培君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結構優化理論、市場運作理論構建了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定向、實施的“三維”理論框架[4]。鄭炎成和陳文科采用比較分析范式研究了縣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現實地位及其變遷,并從垂直決定、水平決定、綜合定位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對縣域經濟現實地位的決定機理[5]。楊公齊分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外生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較多弊端,并提出回歸以縣域經濟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將具有現實必然性[6]。秦興方和李鎮江在分析區域經濟理論對于縣域經濟研究具有不完全適用性的基礎上,提出生產要素存量的有限增長性、內部市場空間的有限包容性和再生產過程的有限市場性是中國特色縣域經濟理論的三大基石[7]。喬家君和周洋提出空間界面理論是揭示縣域經濟空間分異的重要理論,但其展現形式、類型、效應呈現出較大差異[8]。劉國斌和韓宇婷認為創新發展、產業融合、可持續發展、城鄉融合是新時代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9]。奧索巴(Osoba)、圖巴吉(Tubadji)和尼坎普(Nijkamp)揭示了文化發展對縣域經濟福利和社會福祉的影響機制與效應[10]。阿舍(Asher)和諾沃薩德(Novosad)闡述了交通基礎設施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與效應[11]。陳健生和任蕾闡述了從縣域競爭走向縣域競合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12]。馬維勝和馬振斌從經濟地理理論視角提出了縣域經濟布局優化的重點與方向[13]。張學良、周澤林和湯新云則從定位、功能、結構、作用四個方面系統剖析了縣域經濟的理論內核[2]。

二是關于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及時空演化研究。李廣東(LIGD)和方創琳(FANGCL)運用統計模型實證得出中國縣域經濟增長空間趨同率呈逐漸加速的發展趨勢[14]。齊昕、張景帥和徐維祥,李寧、李鐵濱和房艷剛等利用經濟統計數據,分別對浙江省縣域經濟的韌性與空間分異、吉林省縣域經濟效率的時空格局演化展開了測度[15-16]。劉洪亮(LIUHL)等利用LJ1-01夜間光遙感數據對湖北、湖南和江西三個省份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多維評價,并與NPP-VIIRS夜間燈光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17]。索貴彬和侯孟陽,趙丹、孫東琪和陳明星利用經濟統計數據,分別揭示了京津冀、長三角縣域經濟發展的時空特征[18-19]。曹麗哲、潘瑋和公丕萍等基于經濟統計數據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測度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及區域格局[20]。張佰發、苗長虹和冉釗等基于夜間燈光數據揭示了黃河流域縣域經濟核心—邊緣結構的演變過程[21]。曠開金、鄭開焰和陳銳等基于縣域統計經濟數據與夜間燈光數據,研究了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時空演化特征[22]。約翰·吉布森(JohnGibson)和格瓦·博伊-吉布森(GeuaBoe-Gibson)采用夜間燈光數據對21世紀以來美國縣域經濟活動展開了評價[23]。

從理論研究來看,學者們從不同的理論基礎來分析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支撐、內在機理、發展模式及戰略選擇,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具體實踐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理論指引。從綜合評價來看,學者們基于經濟統計數據對省級行政范圍、經濟區域范圍、自然流域范圍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測度及時空演化特征的研究較為豐富,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指標體系構建參考和研究方法借鑒。但對于西部民族地區和地級市行政區劃內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及時空演化研究仍較為匱乏,對于特定范圍內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的理論機制闡釋與實證分析仍略顯單薄。西部民族地區是國家長期重點扶持的地理區域,其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本文在闡述特定區域內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理論機制的基礎上,以廣西河池市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縣域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方差分解法以及ArcGIS趨勢面分析法,剖析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空間差異及其結構來源、時空演化特征,并運用輻射場強模型從“節點—線軸—網絡”組合視角,提出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的實踐路徑。由此,進一步豐富了特定區域內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的理論機制分析和縣域經濟綜合評價的空間層次性,延伸了縣域經濟綜合評價的空間范圍,拓展了特定區域內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分析

區域經濟理論在聚焦國家區域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中,對生產力空間布局優化、要素空間增長動力激發、空間流動性均衡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等方面作出了理論指引[24]??h域經濟發展屬于區域經濟研究范疇,對區域經濟基本理論具有一定的適用性。為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以“增長極理論”為代表的非均衡發展理論在指導東部沿海優先發展、城市增長極培育、高新區建設等區域開發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25]。集聚—擴散效應的發揮是增長極理論的核心支撐,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區域,通過生產要素的集中使用可以有效形成區位經濟優勢(更低的交易費用、更高的地域知名度)、規模經濟優勢(更低的邊際成本、更高的產出效益)、外部經濟優勢(更低的搜索成本、更好的配套服務)等集聚經濟,與此同時,增長極在發展與擴張過程中將通過知識溢出、產業配套等方面對周邊區域形成正向擴散效應[26-27]。隨著區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地區間經濟聯系的不斷加強,增長極理論也經歷了由單極向多極再到網絡的不斷豐富和深化過程。在多極發展模式下,以多個增長極為中心,以交通主干道、自然流域、海岸線等為軸線的“點—軸系統”是國家及區域開發最佳的空間結構,既為我國國土開發與經濟布局“T”字型空間構架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支撐[28],也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及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空間結構優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在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持續賦能下,由若干“點—軸”結構交織連接的網絡化空間結構成為充分開發地區生產功能的高級形態,并在全球超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空間擴張和功能區建設中得到廣泛的成功實踐[29],是推動地區“以點帶面”協同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一方面,網絡化空間結構能夠有效推動生產要素呈現多元化流動,并產生“關系溢出”“結構溢出”和“地域溢出”等多種外部經濟效應,從而有效地突破地理鄰近限制,弱化區際行政壁壘[30]。另一方面,網絡化空間結構可以擴大區域產業協作的空間分工范圍,為各地區產業集聚擴散提供更加便捷的聯系通道[31]。

隨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區域協調發展成為空間結構優化的核心目標。西部民族地區面臨“增長提速”和“質量提升”的雙重發展壓力,一方面,需形成具有較強集聚—輻射效應的區域增長極,以激發生產要素活力、促進區域間產業分工合作;另一方面,需形成“以點帶面”的空間發展模式,以提升區域整體發展動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西部民族地區形成“節點—線軸—網絡”的空間經濟結構既具有理論邏輯指引,又具有現實發展要求?;诖?,本文構建“綜合評價—時空演化—空間優化”的分析框架,以廣西河池市作為研究對象,提出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路徑。

(二)指標體系

綜合參照司秋利,常靜和崔春瑩對于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選擇[32-33],從發展實力、發展動力、發展效益、發展基礎等四個層面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共16個評價指標(見表1)?;A數據均來源于“廣西統計數據發布庫——各縣年度數據”、河池市各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2021年)。

表1 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三)研究方法

1.熵權法

為確保計算結果的縱向可比性,本文選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權重Wj,進而運用線性加權法測算各年份各縣(區)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Uti。具體計算公式如式(1)和式(2)所示。

式中:f=-1/ln(NT);ptij表示第t年第i個縣(區)第j個指標用極值處理法去量綱后指標值的比重;Xtij*表示第t年第i個縣(區)第j個指標用極值處理法去量綱后的指標值;N為縣(區)個數;T為年份數量;m為指標數。

2.Dagum基尼系數

為比較河池市不同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空間差異,本文基于Dagum 提出的基尼系數方法[34]測算空間差異水平,第t年基尼系數Gt的測算如式(3)所示。

式中:Uti(Utr)為第t年第i(r)個縣(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N表示河池市所有縣(區)的數量;μ表示所有年份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均值。

3.方差分解法

本文借鑒董艷玲和李華的做法[35],運用方差分解法考察發展實力水平(I1)、發展動力水平(I2)、發展效益水平(I3)、發展基礎水平(I4)等四個維度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I)差異的貢獻度,以分析河池市各縣(區)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主要結構成因。具體計算過程如式(4)和式(5)所示。

對式(4)兩邊同除以var(I),可得

式中:var表示方差;cov表示協方差。

式(4)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成因分解為發展實力、發展動力、發展效益和發展基礎等四個維度的差異。式(5)則測量了發展實力、發展動力、發展效益和發展基礎等四個維度差異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貢獻度,貢獻度越大,則表明由該維度造成的縣域經濟發展差異越大;反之,縣域經濟發展差異受其影響相對較小。

4.ArcGIS趨勢面分析法

ArcGIS趨勢面分析法廣泛用于模擬地理系統要素在空間布局上的變化,能夠有效揭示和預測特定要素的發展趨勢,為未來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文將河池市各縣(區)經濟發展綜合水平值結果導入ArcGIS10.2軟件中,構建趨勢面分析模型,得到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演化趨勢。趨勢面分析模型為[36]

式中:(xi,yi)為第i個縣(區)的橫縱坐標值;Zi(xi,yi)為第i個縣(區)的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值;Ti(xi,yi)為趨勢面函數;εi為觀測值與趨勢值之間的殘差;β0為常數項;β0、L、β5為變量系數。

5.輻射場強模型

根據場強原理,將河池各縣(區)行政中心假設為場強中心,則其所具備的集聚效應以及輻射擴散作用是并存的,即各縣(區)人口、資本、產業等經濟資源同時進行著以中心為核心的向心與離心運動。因而,通過測算中心對周邊地區輻射場強,可識別出河池市中心縣域對周邊縣域的輻射強度。計算公式為[37]

式中:Fij是外圍點[i,j]受所有縣域經濟的輻射場強和;(i表示行號,j表示列號)為外圍點空間位置;為外圍點受縣(區)k的輻射強度(即場強);φk為縣(區)k對外圍點的影響權重,是根據各縣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相對大小確定的。

式中:Zk表示縣(區)k的結節性指數,也就是經濟綜合發展指數表示城市k到點[i,j]的距離;β表示距離摩擦系數??h(區)k到點[i,j]的距離,指通過將全市地域空間范圍劃分為1km×1km的柵格區域(邊界區域的柵格單元形狀不規則,單元面積小于1km2),并運用ArcGIS的地理分析工具提取柵格的幾何中心點,即點[i,j],再使用ArcGIS分別計算河池市各縣(區)到所有柵格單元中心點的最短距離,作為柵格點[i,j]到城市k的距離。

三、實證分析

(一)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時序分析

基于熵權法計算得出河池市各縣(區)經濟發展綜合值,并通過折線圖對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2012—2021年河池市各縣(區)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演進態勢如圖1所示。從時序演進態勢來看,河池市各縣(區)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均呈現穩步提升態勢。其中,都安瑤族自治縣(下文簡稱“都安縣”)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年均增長率達到33.0%,經濟發展綜合值由2012年的0.043上升至2021年的0.562,主要原因在于都安縣經濟發展實力、發展效益、發展動力及發展基礎均呈現出穩步較快發展勢頭,尤其在經濟發展效益和發展動力上勢頭強勁。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文簡稱“環江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下文簡稱“巴馬縣”)、東蘭縣、大化瑤族自治縣(下文簡稱“大化縣”)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0%。其中,環江縣經濟發展綜合值由2012年的0.060上升至2021年的0.522,其增長勢能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動力、發展效益及發展實力;巴馬縣、東蘭縣和大化縣經濟發展綜合值分別由2012年的0.069、0.053、0.091上升至2021年的0.460、0.334、0.508,它們的增長勢能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動力與發展效益。南丹縣、宜州區、金城江區在考察初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好,年均增長率也保持在18.0%左右,經濟發展綜合值分別由2012年的0.138、0.144、0.170上升至2021年的0.645、0.662、0.711。其中,南丹縣和金城江區的增長勢能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動力與發展效益,宜州區的增長勢能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效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下文簡稱“羅城縣”)和鳳山縣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年均增長率相對較低,大體保持在13.0%左右,經濟發展綜合值分別由2012年的0.108、0.065上升至2021年的0.292、0.208,兩縣的增長勢能均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動力。其中,羅城縣在經濟發展基礎和發展實力上增長較為緩慢,鳳山縣在經濟發展實力上尤為緩慢。由于龍灘水電站的賦能,天峨縣在考察初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僅次于金城江區,但年均增長率為最低,僅為7.9%,經濟發展綜合值由2012年的0.154上升至2021年的0.305,其增長勢能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效益,但在經濟發展實力和發展基礎上增長尤為緩慢。從綜合水平的年均值來看,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整體上仍處于較低水平,僅金城江區經濟綜合發展指數超過0.500,其綜合發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鳳山縣(0.117)、東蘭縣(0.224)、羅城縣(0.238)、天峨縣(0.249)、巴馬縣(0.275)、環江縣(0.298)、都安縣(0.320)、大化縣(0.323)、南丹縣(0.448)、宜州區(0.471)、金城江區(0.511)。其中,鳳山縣在經濟發展實力、發展效益、發展動力和發展基礎上均表現為滯后狀態,南丹縣在經濟發展實力上位居第一,金城江區在經濟發展效益和發展動力上均位居第一,宜州區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位居第一。從考察初期和考察末期的綜合水平值排序對比來看,2012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都安縣、東蘭縣、環江縣、鳳山縣、巴馬縣、大化縣、羅城縣、南丹縣、宜州區、天峨縣、金城江區,而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鳳山縣、羅城縣、天峨縣、東蘭縣、巴馬縣、大化縣、環江縣、都安縣、南丹縣、宜州區、金城江區。

(二)河池市縣域經濟的空間差異及結構來源

從上述時序分析來看,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呈現出明顯的空間差異,接下來運用Dagum基尼系數測度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差異程度及演進態勢(見表2)。

表2 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差異

由表2可得,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基尼系數年均值為0.216,表明整體上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差異明顯。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基尼系數呈現出波動下降態勢,表明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空間差異呈現出波動縮小趨勢。其中,2013—2016年空間差異縮小較為明顯,但2019—2021年空間差異程度呈現出反彈之勢。為進一步分析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演進的內在影響因素,接下來運用方差分解法從發展實力、發展動力、發展效益、發展基礎等四個層面對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的結構來源進行測度。

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結構來源,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從年均貢獻來看,經濟發展效益差異是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的主要構成,其差異貢獻率的均值為30.7%;經濟發展動力差異和經濟發展實力差異的貢獻率居中,貢獻值分別為24.2%和23.6%;經濟發展基礎的貢獻率相對較小,貢獻值為21.4%。從動態演進來看,經濟發展實力差異的貢獻率下降明顯,貢獻率從2012年的45.2%下降至2021年的22.6%,年均降速為7.4%;經濟發展效益的貢獻率大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貢獻率從2012年的16.3%上升至2021年的39.3%,年均增長率達10.3%;經濟發展動力和經濟發展基礎的貢獻率均呈現程度不同的上下波動態勢,但考察初期和考察末期貢獻率的變化較小。綜合來看,縮小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差異的關鍵在于扭轉縣域經濟發展效益差異的增長勢頭,而縣域間經濟發展動力差異、經濟發展實力差異及經濟發展基礎差異也需引起足夠重視。

圖2 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的結構來源

(三)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空間演化

筆者利用ArcGIS10.2軟件,基于自然間斷點分級法,對2012年、2015年、2018年、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進行分層級呈現(如表3所示),層級分為1-5級,且表示層級由低向高依次遞進。在此基礎上,筆者分別繪制出2012年、2015年、2018年、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空間趨勢圖(見圖3),以揭示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演變規律。在圖3中,X軸指向東方,Y軸指向北方,Z軸為經濟發展綜合值,左右兩條曲線分別代表了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在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投影[35]。從層級分布演化來看,第1層級由都安縣和東蘭縣演化為鳳山縣,且在2015年后表現穩定;第2層級由環江縣、鳳山縣、巴馬縣逐步演化為東蘭縣、羅城縣、天峨縣,且在2018年后表現穩定;第3層級由羅城縣、大化縣逐步演化為巴馬縣;第4層級由天峨縣、南丹縣、宜州區逐步演化為環江縣、大化縣、都安縣;第5層級由金城江區演化為南丹縣、宜州區、金城江區,且在2018年后表現穩定。從空間格局的演化來看,2012—2021年在東西方向上投影趨勢線由“東西高—中部低”的U型向“東西低—中部高”的倒U型演變,在南北方向上投影趨勢線由“北高—南低”的斜坡型向“南北高—中部低”的U型演變,表明2011—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空間格局在東西方向上呈現由“東西部均高—中部低”向“東西部均低—中部高”演變,在南北方向上呈現由“北部高—中部中—南部低”向“南北部均高—中部低”演變。

圖3 2012—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演化趨勢

(四)“節點—線軸—網絡”組合的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

以2021年河池市各縣經濟綜合發展指數作為結節性指數,運用輻射場強模型測算得到河池市各縣(區)行政范圍內所有柵格單元的輻射場強值?;贏rcGIS10.2軟件所得到的輻射場強地圖,利用Visio軟件繪制河池市縣域經濟聯系網絡圖(如有需要,輻射場強地圖可向作者索?。??;谳椛鋱鰪娔P陀嬎愕暮映厥锌h域經濟空間結構現狀圖如圖4所示,圓圈的大小代表各縣(區)場強值的大小,當兩縣(區)之間場強的雙向輻射范圍大于兩地距離的1/2時,則用軸線連接,軸線越粗代表兩地場強輻射范圍越大(圖5等同)。由圖4可知,2021年河池市縣域經濟呈現出以金城江區為中心,宜州區和南丹縣為節點,都安縣為次級節點,宜州區、金城江區、南丹縣三地初成軸線,羅城縣、巴馬縣、天峨縣、鳳山縣為單獨點的空間結構。其中,金城江區分別與宜州區、南丹縣、都安縣、環江縣、東蘭縣互成連線,都安縣與宜州區、大化縣互成連線。歸結來看,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表現出“整體綜合水平發展不足、節點綜合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點軸’結構略有形成、‘以點帶面’尚需激發”的發展情形。因此,筆者基于“節點—線軸—網絡”的組合,對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提出發展思路(見圖5),具體來看:依托河池市行政中心東移和宜州新區高標準建設所帶來的發展動力,打造以金城江區和宜州區為“雙中心”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并全面加快“雙中心”同城化發展;以南丹縣(工業基礎雄厚,旅游資源豐富)、巴馬縣(國際長壽養生旅游集聚地,區域性科創中心)、都安縣(區位優勢凸顯,全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環江縣(綜合發展基礎良好,全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為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節點,并全面提升節點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圍繞交通主干道,進一步擴大“南丹縣—金城江區—宜州區”的經濟發展軸線;依托中心和節點縣域所帶來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提升鳳山縣、天峨縣、東蘭縣、羅城縣、大化縣的經濟綜合發展水平,促進南丹縣—天峨縣、南丹縣—環江縣、南丹縣—東蘭縣、金城江區—大化縣、環江縣—羅城縣、巴馬縣—大化縣、巴馬縣—東蘭縣、大化縣—東蘭縣、東蘭縣—鳳山縣等鄰近縣域之間形成經濟發展軸線。最終,通過“以點帶面”,形成以金城江區和宜州區為中心,以南丹縣、巴馬縣、都安縣、環江縣為節點,以中心、節點及鄰近縣(區)之間為軸線的“網絡狀”縣域經濟空間結構。

圖4 基于輻射場強模型計算的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現狀圖

圖5 基于“節點—線軸—網絡”組合的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優化思路圖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區河池市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縣域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方差分解法、ArcGIS趨勢面分析法、場強輻射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空間差異及結構來源、時空演化特征,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從縣域經濟綜合水平及變化趨勢來看: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鳳山縣、東蘭縣、羅城縣、天峨縣、巴馬縣、環江縣、都安縣、大化縣、南丹縣、宜州區、金城江區,各縣(區)經濟綜合發展水平雖呈現增速相異的穩步提升態勢,但整體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仍較低。

第二,從縣域經濟時空演化特征來看:在空間差異上,河池市整體縣域經濟空間差異明顯,但呈現出波動縮小趨勢,經濟發展效益差異是河池市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的主要構成。在空間演化上,河池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呈現出明顯的多極演化態勢,且東西方向呈現由“東西部均高—中部低”向“東西部均低—中部高”演化,南北方向呈現由“北部高—中部中—南部低”向“南北部均高—中部低”演化。

第三,從縣域經濟空間結構特征及優化思路來看:當前,河池市縣域經濟空間結構表現出“整體綜合水平發展不足、節點綜合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點軸’結構略有形成、‘以點帶面’尚需激發”的發展情形。今后可通過“以點帶面”,形成以金城江區和宜州區為中心,以南丹縣、巴馬縣、都安縣、環江縣為節點,以中心、節點及鄰近縣(區)之間為軸線的“網絡狀”縣域經濟空間結構。

(二)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為進一步推進河池市縣域經濟“速度提檔、質量提升、結構優化”,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以完善基礎設施為抓手,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動能?;A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也是西部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瓶頸與短板。河池市應全面整合各類政策優勢,加快縣域交通網、城鄉交通網改造升級,提升連接大區域、全國性交通要道的覆蓋度;迎合西部陸海新通道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區域性、縣域層物流園區建設,加快引進、培育和壯大多式聯運經營企業,整體推進縣域多式聯運規?;?、通道化、網絡化發展,大力提升河池市縣域流通效率,全面賦能縣域實體經濟發展;注重新型基礎設施的同步提升,加快河池市縣域寬帶網絡優化升級、提高寬帶網絡應用能力,加快河池市縣域工業互聯網中心、大數據信息中心建設,避免出現由“數字鴻溝”帶來的發展制約。

第二,以壯大特色產業為主線,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效能。產業振興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但西部民族地區存在產業創新升級難度較大等現實難題。河池市各縣(區)應加大勘測調查力度,進一步摸清家底、分類整理,圍繞地區資源稟賦優勢、公共品牌優勢、良好產業基礎、地理區位條件等方面,從加強技術支持平臺建設、加快企業融資政策落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著手,培育壯大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強縣、工業強縣、旅游強縣,形成產業錯位競爭格局;進一步提升河池市縣域特色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空間集聚度,加強龍頭企業引進和培育,打造一批專精特新配套企業,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產業集群;提升縣域產業園區發展能級,加快縣域產業園區向集生產、辦公、倉儲、物流、生活、配套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型產業園區轉型。

第三,以深化區域合作為重點,強化縣域經濟空間聯系。良好的縣域競合關系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平衡點,但西部民族地區引領性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的培育和縣域經濟的合作上仍存在明顯短板。河池市應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撐,培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并通過引領效應、擴散效應和示范效應帶動周邊全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河池市縣域間的技術聯系和產業合作,加強跨縣域科研合作平臺建設,圍繞共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技術攻關,緊扣自身優勢展開跨縣域產業鏈分工合作,通過統籌產業規劃、招商引資構建跨縣域產業生態圈;加強河池市各縣與東部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加快河池市縣域經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國內大循環建設,通過飛地經濟等區域經濟協作模式提升河池市縣域經濟整體實力。

猜你喜歡
河池市縣域水平
河池市人民醫院,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河池醫院簡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區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
張水平作品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作家葛水平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10端午粽》教學設計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河池市雷電時空分布特征及雷擊災害風險區劃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