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RLS、PISA、NAEP閱讀素養測試中文本類型選擇的考察與啟示*

2024-01-18 03:16王鴻濱溫主平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
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本測試素養

王鴻濱 溫主平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

提 要 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不同的文本類型會調動讀者不同的認知結構。對閱讀文本類型進行科學劃分,使學習者在閱讀多種文本類型的基礎上完成閱讀任務,是進行分級閱讀能力描述的基礎和前提。本文對PIRLS、PISA、NAEP三大閱讀素養測試中的文本類型進行了對比分析,以了解其文本類型選擇的依據以及文本類型與閱讀素養提升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的閱讀活動發生了質的變化。隨著閱讀的內容和文字信息載體的變革,閱讀行為變得更為隨機也更為復雜。閱讀涵蓋更為廣泛意義上的非語言文本的“讀”——讀“物”、讀“像”、讀“圖”、讀“數”、讀“事”。1991年,“國際學業成就評估協會”(IEA)提出“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這一概念,“閱讀能力”(reading ability)被擴展為“反思能力和以閱讀為工具實現個人和社會目的的能力”。閱讀能力不再單純地作為一種特定的學科能力,被局限于學科范圍內。閱讀被直接融入現實生活的各個層面,極大地擴展了有關“閱讀”概念的內涵。隨后,IEA組織還策劃了“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針對世界各國或各地區四年級學童(9—10歲)的閱讀素養進行研究。從2000年開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就全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等關鍵領域的能力水平發起“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以全球15歲學生的“閱讀素養”為重點測試學科,評估學生是否能將閱讀能力應用到生活當中。起步早于PIRLS和PISA的美國“國家教育進步評價”(NAEP)被稱為“國家成績報告單”,其中的閱讀評價旨在提供有關青少年在閱讀成績方面變化發展的信息。2016年發布的PISA 2018 DraTh Analytical Framework直接去掉了“紙質”文本的限定,強調使用電子文本導航工具是處于現代社會必備的技能之一。PIRLS 2016首次開發了ePIRLS1電子閱讀評估測試,提供了21世紀學生技能發展的重要信息。顯然,隨著人類閱讀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與之相匹配的閱讀測試的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主要表現如下。

(1)閱讀過程:文本處理多層次與任務管理多角度;

(2)閱讀文本:對數字閱讀的關注與文本單位的調整;

(3)測試框架:引導關注“多文本”與“高階閱讀”。

由于不同的閱讀素養測試涉及的文本類型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希望通過對比分析PIRLS、PISA、NAEP三大閱讀素養測試中閱讀材料的文本類型,挖掘文本類型與閱讀素養提升之間的互動關系。

二、三大測試之閱讀素養測試文本類型的選擇

(一) 閱讀與文本類型的關系

閱讀文本是學習者閱讀的基礎。關于文本類型對閱讀能力的影響,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Alderson(2000)認為記敘文比說明文和議論文更容易理解。而Swaffar(2006)則認為,文本類型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習水平沒有太大的關系,學習者對內容的熟悉程度比文本類型的影響更大。王淑花(2012)認為“某一文本類型不是某一學習階段所特有的。就像故事不只是兒童才讀,議論性材料也不是只有高年級學生才懂。不同階段的學習者需要接觸各種類型的語言材料”。文本類型是描述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維度,對之進行科學劃分,保證了學習者能夠在閱讀多種類型文本的基礎上完成各類交際任務,是閱讀素養提升的基礎和前提。

(二)PIRLS測試的文本類型

根據閱讀目的,PIRLS將文本類型劃分為文學文本(literacy text)和信息文本(information text)。文學文本包括敘事文本、傳記等,信息文本包括圖表、說明書等(見表1)。但閱讀目的并不與文本類型完全對應,例如傳記或自傳既有信息性目的,也有文學性目的。

表1 PIRLS文本類型的劃分

要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讀者必須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對語言的欣賞和對文本形式的認識帶到文本中去,而文學文本正好可以給讀者提供這樣的機會。

在信息文本中,讀者是與真實世界的各個方面打交道,讀者完全可以超越文本獲取信息,并在其后的推理中使用。信息文本甚至不需要讀者從頭到尾讀,讀者可以在其中選擇需要的部分閱讀。信息文本也會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例如按時間順序組織的文本和以非時間順序組織的文本。

PIRLS在文本類型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標準:必須適合所有參與國,測試材料必須是有趣的測試內容,閱讀水平必須適合9—10歲兒童的特點,適用于所有參與的學生而不偏向任何特定的國家或文化團體,文章的選擇可以促進讀者的真實參與,可以是文學性的也可以是信息性的,長度不應超過1200字,應避免對特定文化或宗教團體的攻擊等。

文學文本中選用的測試文章主要是寓言故事、傳統或當代故事,除了使讀者獲得文學體驗之外,還傳達了深刻的主題思想。在信息文本中,按時間順序和非時間順序組織的文章比較多。還有傳記、帶圖表的說明性文本、傳單等,都以不同的形式傳達了信息。

為了擴大評估范圍,PIRLS分別在2011年和2016年開發了prePIRLS、PIRLS Literacy和ePIRLS,其中ePIRLS的文本形式僅限于信息文本,例如要求學生用網站導航查找信息,任務包括尋找滿足特定信息需求的網站,以及使用在線功能查找網站內的信息(如內容選項卡、導航欄、圖形圖標、鏈接和滾動條)等。

(三)PISA測試的文本類型

根據文本的組成和表現形式,PISA 2009將閱讀文本類型劃分為連續性文本(continuous text)、非連續性文本(non-continuous text)、混合文本(mixed text)、多元文本(multiple text)四種(見表2)。連續性文本是由句子組成的,再被組織成段落;非連續文本是由許多表格元素組成的;混合文本通常是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的混合;多元文本可以是單獨的連續性文本,也可以是單獨的非連續性文本,還可以是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的混合。多元文本中的多個“文本”被定義為“那些獨立生成、獨立有意義的文本以及為了評估的目的聯系在一起的文本”。此外,文本既可以出現在印刷媒介文本(the printed media text)中,也可以出現在電子媒介文本(the electronic media text)中2。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多用在印刷媒介文本中,混合、多元文本則多用在電子媒介文本中。

表2 PISA文本類型的劃分

PISA 2009中的“連續性文本”有6種類型:①描述類,即包含空間對象屬性信息的文本(如手冊中的目錄或流程);②敘事類,即包含時間對象信息的文本(如報道、新聞故事、小說、短篇故事或戲?。?;③解釋類,即解釋不同元素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相互關聯的文本(如學術論文、圖表、趨勢圖或在線百科全書);④議論類,即呈現概念或命題之間關系的文本(在線論壇上的帖子、書評或電影評論);⑤指令類,即提供操作說明的文本(如配方、圖表或操作軟件的指南);⑥事務類,即旨在實現某個目的的文本(如信、電子郵件或短信)。

非連續性文本是根據結構而不是目的劃分的,包括表單(申請表、簽證表格、稅務表、問卷)、電話和廣告設計、圖表(用于科學論證、日刊和報紙、顯示公共信息以及有技術問題的描述、說明性和指導性文本,例如演示如何組裝家具)、表格和矩陣(例如時間表索引、電子表格,有行和列的所有條目)、地圖。

混合文本是由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共同組成的單篇文本,比如一篇帶有圖表、圖畫等的文章。

多元文本由幾篇相對獨立的文本構成,是由多個句子、多個列表構成的多篇文本。這些文本可以是連續性的,也可以是非連續性的,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或者不明顯,例如既有語言片段,又有圖表、圖畫的文本;既有表格,又有清單、目錄等文本。

PISA 2018較為全面地定義了文本的四個維度:來源(單個/多個)、組織和定位(靜態/動態)、格式(連續/非連續/混合)、類型(描述/敘事/說明/議論/指導性/互動性/事務性);并對文本做出兩種區分:靜態文本(static text)組織簡單,導航工具密度低,通常是一個或多個頁面以線性方式組織;動態文本(dynamic text)具有更復雜的非線性組織和更高密度的導航工具。文本的單位也做了兩種區分:單文本(single text)是由一個作者(或一組作者)在某一確定的時間寫作或出版的文本,是獨立于其他文本之外的;多元文本(multiple text)由不同的作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出版,或帶有不同的標題或參考編號的文本。

(四)NAEP測試的文本類型

NAEP認為有些閱讀行為(如認識和使用文本的特征,理解詞匯、句子、段落等)會發生在任何文本中,而其他的閱讀行為會隨著作者遇到的文本類型有所改變,并將文本劃分為文學文本和信息文本兩大類。文學文本主要包括小說、非小說、詩歌。小說一般由背景、情節、要解決的問題或沖突、角色的轉換以及表達主角對其目標實現的感受或故事的結論組成;非小說文本,如傳記、散文和演講,通常采用不同的結構模式和文學特征來反映作者的目的、呈現信息、表達思想;詩歌也表現出特定的文本特征,有些詩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而有些則為“自由詩”,即詩人往往使用含蓄的、能喚起記憶的詞語,以及明喻、隱喻、擬人、意象等象征性手段來表達思想,其語言往往凝練而生動。

信息文本有說明文、議論文與說明性文本、程序文本,并出現在NAEP的所有年級測試中(如表3所示)。其中程序文本的顯著特征是,它有一定的流程、步驟,比如電器的使用手冊、藝術活動的指導手冊等,其中也包括圖表、地圖等。

表3 NAEP的4、8、12年級測試的文本類型

文學文本和信息文本的界限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例如,傳記和自傳通常遵循小說的故事結構,它們除了使用文學手段之外,也可以給讀者提供各種信息。例如,NAEP 2009使用了一部文學作品《葛底斯堡演說》,可以看作是辯論性的文本,或者是獻詞或悼詞,也可以被視為一部復雜的文學作品,讀者接觸這類文本還為了學習和欣賞作者在選詞、使用短語背后的具體技巧。

此外,NAEP的文本類型的選擇還考慮了年級的影響,不僅細致地說明了各年級文本的結構和特點,還對文本類型、特征、文本中運用的技巧做出了細致的描述,呈現出了隨年級遞增文本運用從低級到高級的變化。

三、文本類型與閱讀素養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明確標記文本類型的結構差異以及閱讀目的

不同的文本類型會調動讀者不同的認知結構。研究表明,讀者在試圖理解不同的文本類型時,會關注文本的不同方面(Purves,1973;Pressley,2000)。PIRLS報告顯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反應模式受他們閱讀的選文性質的影響,美國學生在文學子量表上的得分(550分)高于信息子量表的得分(533分)3,這進一步證實了兩種文本類型所需策略的差異。

基于這一廣泛的研究基礎,NAEP對文學文本和信息文本分開進行評估,標記文本類型的結構差異以及學生閱讀不同文本的目的。例如,故事和小說具有連貫的文本結構,而信息性或說明性文本則具有不同的組織模式,如信息文本為了方便比較和對比,會采取不同的排列順序,旨在幫助讀者迅速掌握文本信息。優秀的讀者會調整他們的閱讀行為,來適應他們閱讀的文本類型。

同時,閱讀文本的目的通常決定學生閱讀文本的方式。例如文學文本(如故事、戲劇、散文或詩歌)讓閱讀者獲得樂趣,而信息文本的最終效用取決于它傳達信息或思想的程度。然而,閱讀目的上的差異是可以相互滲透的,例如,除了提供信息外,精心編制的信息文本通常也是為了賞析。理解不同類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結構模式,優秀的讀者能夠利用這些特定的文本特征來幫助理解。

(二)在不同的閱讀目的中呈現廣泛的文本類型

每種閱讀目的通常都與特定類型的文本相關。例如,文學體驗通常通過閱讀小說來完成,而獲取和使用信息的閱讀通常與信息文本相關。但是,閱讀目的并不嚴格地與文本類型一致。例如,傳記或自傳可以主要是信息性的,也可以是文學性的,它同時包含這兩種特征。PIRLS在選擇文本時,力爭在每個閱讀目的中呈現廣泛的文本類型,旨在為參加每次評估的學生創造一種真實的閱讀體驗。在文學閱讀中,為了理解和欣賞文學,讀者會參與到文本的事件、環境、情感、語言等內容中,同時還會把自己的經歷、感受、語言和文學知識帶到文本中,從而與文本形成互動,去探索他們尚未遇到的情況和感受。

信息文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許多信息文本都是通過對事實的直接表述來描述文本細節的,然而,有些信息文本是主觀的,作者可以選擇用說明性總結、有說服力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同的信息文本有各自的功能,所以信息的呈現方式也不同。讀者在閱讀這些文本時,必須具有批判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例如讀者會閱讀涵蓋一系列內容的信息文本,包括科學的、歷史的、地理的或社會的,同時,這些文本在傳達的內容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歷史事實可以分別按照時間、指令或程序進行組織,循序漸進、富有邏輯地提出論點(例如,因果關系,或比較和對比)。

(三)通過跨介質、跨文本形式的閱讀體驗提升閱讀素養

隨著閱讀環境的發展,當前文本類型已經呈現出了多元化特征。從形式上看,除了常見的議論文、說明文、敘述文,還有廣告、便條、書信、報告等。從呈現方式上看,一方面,即使是主要通過文本呈現的信息片段,也可能包含多個用于記錄事實的表格或用于說明、描述的圖片;另一方面,閱讀材料的類型已經不僅限于傳統的書面材料,還包括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電子媒介文本,如電子郵件、短信、博客、網站等。印刷材料(如手冊和報紙)和網站也都通過列表、圖表提供大量信息。例如PIRLS使用的信息文本,就充分反映了學生在學校內外閱讀信息文本的真實體驗,ePIRLS還描述了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電子文本閱讀技巧,要求學生能在網頁中導航、定位信息、推斷網頁之間的信息。ePIRLS 2016的在線閱讀任務即改編自互聯網網站,每項任務涉及約三個不同的網站。這種跨介質、跨文本形式的互文對話,是對閱讀者的閱讀素養更為具體和全面的考核。

四、啟示

2021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聯合發布了《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GF0025-2021)(以下簡稱《等級標準》)?!兜燃墭藴省肥敲嫦蛲鈬形膶W習者的全面描繪、評價其中文水平和語言技能的規范標準,每一等的描述都是從語言材料、社會交際、話題表達、交際策略、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量化指標等角度進行總體說明的。我們將《等級標準》中涉及的文本類型總結見表4。

表4 《等級標準》中“讀”和“譯”部分文本類型

從表4可以看到,《等級標準》從四級開始,增設了“譯”的能力,并對翻譯材料的文本類型進行了描述,明確提出初等(一至三級)閱讀材料可借助圖片/插圖、拼音、字典和學習詞典等輔助工具進行閱讀,對八級的閱讀“文章”提出了“理解思想、發現語言問題和邏輯缺陷”的要求,但是并未對六至八級的閱讀材料進行明確的界定,在九級更是籠統地提出“各類題材/體裁文章”和“各種文體的文章”,缺乏實際操作性。PIRLS、PISA、NAEP作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三大閱讀素養測試,其研制方法比較成熟,測試內容比較具體,對學習者閱讀素養的考核更為具體和全面,對于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中“文本類型”的選擇,有著很好的引領作用和參考價值。

第一,細化并豐富文本類型,特別是在高級階段,要注重文本類型的豐富性。為了涵蓋多樣性的文本,可以借鑒三大測試對文本類型的分類方法,讓文本可以有多元化的分類標準。比如,以文本內容對文本類型進行格式化文本、非格式化文本的劃分;以文本形式對文本類型進行書面文本、電子文本的劃分;以文本體裁進行描述型文本、敘述型文本、說明型文本的劃分等。

第二,三大測試涉及了多種文本類型,突破了書面文本的限制,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在國際教育對比的大背景下,受閱讀素養測評體系的引導,目前世界各地的閱讀課程普遍開始利用多模態教學資源發展學生在線閱讀技能(如電子信息閱讀)。由于電子文本的節點可以自由發生鏈接,這種跨介質、跨文本形式的互文對話,一方面對閱讀者的閱讀素養的要求更為具體和全面,另一方面這種多元信息的匯聚輻射也會激發閱讀者更為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并且可以依托專業知識來推動閱讀素養的全面發展,這對國際中文教育突破紙筆測試的局限性、聚焦學生閱讀實踐能力的發展有內容與方法層面的指導意義。當前國際中文教育亟須借鑒國際閱讀測試領域新成果,打造文本分類多元化新標準。

附注

1 PIRLS 2016首次開發了ePIRLS電子閱讀評估測試。ePIRLS是一種創新性的在線閱讀評估,包含了一系列在互聯網上定位和使用信息所需要的導航技能和策略,例如選擇滿足特定信息需求的網站、使用在線功能查找網站內的信息等。

2 “印刷媒介文本”是指以紙質形式呈現的書面材料,“電子媒介文本”是以計算機形式呈現的電子材料。

3 在PIRLS中,學生分數大于等于625分為高級水平,大于等于550分、小于625分為較高水平,大于等于475分、小于550分為中級水平,大于等于400分、小于475分為低級水平。

猜你喜歡
文本測試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幽默大測試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攝問”測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