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與發展的四維邏輯

2024-01-19 12:58董仲磊
紅色文化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兩彈一星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董仲磊 郭 靈

“兩彈一星”工程是一項涉及工程管理、技術研究、生產試驗等在內的偉大科學系統工程,規模龐大、技術復雜?!皟蓮椧恍恰本褡鳛樵摴こ虒嵺`的結晶和理論的升華,其形成與發展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鑒往知來,從理論、歷史、文化、實踐等多重維度探析“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對于拓寬研究視域、豐富思想內涵、彰顯時代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筑就了“兩彈一星”精神的理論根基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學說,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的根本指導思想。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便成為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中國共產黨奮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中國革命的實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可以說,中國革命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皟蓮椧恍恰本竦男纬膳c發展同樣根植于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沃土,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斗爭觀和群眾觀是“兩彈一星”精神豐厚的理論資源,為“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基本理論支撐。(1)周丹:《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生成邏輯》,《哲學研究》2021年第9期。

(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科學指導了“兩彈一星”研制工程的偉大實踐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認為,實踐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現實的、具體的物質性力量。一方面,實踐活動貫穿社會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構成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內生性動力(2)李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百年思想演進》,《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另一方面,“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頁。,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唯物主義視角,為無產主義者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要求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第一的原則,在實踐中檢驗并發展真理?!榜R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4)毛澤東:《實踐論》(1937年7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理論創造,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引領中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兩彈一星”研制過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并在其指導下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黨中央立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發展需求和國際局勢變化,因勢利導做出研發“兩彈一星”的戰略抉擇;研制過程中工作人員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原則,腳踏實地攻克技術難關;科研人員堅持扎根研發一線,為爆破試驗求得最真實、最及時的有效數據支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因此,“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也為“兩彈一星”精神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生動詮釋了“兩彈一星”精神中群眾的主體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頁。。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構成社會生產力的三大要素,其中勞動者(即人)是最為重要、最為活躍的因素,既創造了物質財富,又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生產發展史,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人民群眾作為物質資料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在發揮能動作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又引導并改變著社會生產力的構成,進而推動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加速社會制度的演變和社會形態的更替。人民群眾間接構成摧毀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物質力量,成為引發整個人類社會歷史運動的原始動因?!榜R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指明了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人間正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衍生出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更是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偉業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人民群眾構成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踐主體,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力量。

“兩彈一星”偉大事業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條戰線群眾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聰明才智,共同致力于“兩彈一星”工程的研制過程。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科學技術得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轉化為推動中國深刻變革的強大物質力量?!皟蓮椧恍恰惫こ淘诳茖W技術領域和國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團結協作的生動局面,展示了集體智慧的力量,是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群眾觀在實踐中的生動展現。

(三)馬克思主義斗爭觀充分彰顯了“兩彈一星”貢獻者迎擊挑戰的強勁生命力

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的固有品格,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精神底色,是共產主義事業的生命力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斗爭的過程,在同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思潮的斗爭中、同空想社會主義局限性的斗爭中,闡明社會主義本質、性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馬克思主義給人的生命以崇高的尊重,將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的生命價值追求看作具有理性的基礎和道義的力量,將實現人民自身的解放作為最高核心價值追求,所以為人民解放而斗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天然使命;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論本質,這種批判性和革命性不僅針對馬克思主義與別的理論或事物之間的斗爭,還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接受現實考驗的過程中。無數失敗的經驗教訓表明,妥協退讓沒有出路,斗爭到底方得勝利。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價值標準,在百年奮進的歷史征程中發揚斗爭精神、加強斗爭本領,以始終如一的底氣和信心同各種風險和挑戰進行斗爭,大膽探索、勇于開拓,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兩彈一星”研制過程充滿斗爭,這種斗爭不僅體現在外在的國內外情況,也體現在自身技術短板。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像革命年代那樣血與火的生死斗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風險挑戰。面對內外交困的格局、孤立無援的困窘和高原自然環境的惡劣,廣大奮斗者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爭精神,與大國技術封鎖作斗爭、與艱苦工作條件作斗爭,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實現了國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顯然,馬克思主義斗爭觀早已深入中國人的骨髓,成為“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與發展不可或缺的理論支撐。

二、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史厚植了“兩彈一星”精神的歷史底蘊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內憂外患,頑強抵抗、殊死拼搏,涌現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先烈,造就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引領中國共產黨由嘉興南湖上的小小紅船成長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史迸發出的英勇無畏、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品質,深深融入黨、國家和民族的血脈中,服務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事業?!皟蓮椧恍恰本袷菑V大科技工作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繼承與延續。

(一)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斗爭史是“自力更生”的歷史積淀

中國共產黨“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7)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1月9日。,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數次血與火的洗禮,我們黨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是其他任何政黨無法比擬的。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就是靠著大無畏的拼勁和闖勁。九一八事變后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大膽放手發動工農,以斗爭手段堅決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不容侵犯,和人民群眾一道殊死抗爭并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公開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等文章,要“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8)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5頁。。環境越是惡劣,條件越是艱辛,就越要發揚斗爭精神和大無畏奮斗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戰無不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斗爭史不斷證明,一味妥協退讓從來都不是出路,唯有始終保持斗爭精神、頑強意志,毫不畏懼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才能堅定不移地開辟新天地。

20世紀50年代,“兩彈一星”研制工程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如火如荼地進行,廣大工作者扎根于此,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投入到“兩彈一星”研制工作中,爭分奪秒、埋頭苦干,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防強國的目標奮進?!皟蓮椧恍恰毖兄七^程中涌現出的無畏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質,與早期革命者跋山涉水、勇往直前的革命斗爭精神高度契合,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斗爭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轉化與升華。

(二)以儉修身、以儉興業的革命創業史是“艱苦奮斗”的歷史滋養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黨的傳家寶。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廉潔政治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視為自身政治追求。1926年,中共中央針對大革命中的腐敗現象發出《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1933年,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頒布《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第26號訓令;1949年,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警示全黨。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貫徹勤儉節約的樸素作風,明確指出“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與人民群眾一同居住窯洞和土炕;彭德懷將軍身上穿的背心由繳獲的降落傘改制而成;“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9)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1934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頁?!瓍栃泄澕s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文明風尚,即使是面對執政條件下社會對共產黨員的捧場、頌揚、侵蝕等各種軟性進攻,中國共產黨依舊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改革開放短短幾十年間,一窮二白的中國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肮澝滓欢肪热艘幻薄昂`路藍縷,以啟山林”“紅米飯、南瓜湯”等艱苦樸素的精神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中,激勵全黨矢志奮斗、歷經百年而不衰,也始終啟迪全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永遠不能丟。

“兩彈一星”研制恰逢國家三年嚴重困難時期,全國物質資料短缺,工作人員食不果腹,在繁重的科研任務壓力下,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兒花”。在這樣的艱難困苦年代,中國創造出用最短時間獨立自主研制核武器的奇跡。貫穿“兩彈一星”工程研制始終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與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節儉樸素、力戒奢靡的優秀品質緊密相連,是以儉修身、以儉興業的革命創業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繼承與發展。

(三)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的革命奉獻史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歷史體現

“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頁。奉獻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底色,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發展史就是一部為共產主義事業赤誠奉獻的歷史,無數黨員同志沖鋒在前、退卻在后,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取義、以身報國:鄧中夏誓要做“人民的公仆”“大眾的長工”,于雨花臺英勇就義時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革命烈士謝子長投筆從戎、立志“以武裝打垮舊世界”,臨終之際還在感慨“只可惜我給他們做得事太少了”。腥風血雨、炮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者浴血奮戰、“輕傷不下火線”,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捍衛忠貞的信仰;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仍有焦裕祿、王進喜、楊善洲等先鋒模范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宵衣旰食,無數革命先輩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奉獻;奉獻方能彰顯人生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的戈壁灘上集結了來自海內外及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他們有的正值青春年華,有的放棄國外的功名利祿,有的惜別新婚的妻子,有的告別父母兒女,隱姓埋名,一干就是一輩子,為祖國的核事業奉獻才智、熱血甚至生命?!皟蓮椧恍恰惫ぷ髡邽閲依婧腿嗣窭嫔釛墏€人利益的高貴品質,與廣大革命者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本色別無二致,都是對“奉獻”的最好詮釋,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的革命奉獻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傳承與弘揚。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了“兩彈一星”精神的源頭活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彈一星”誕生于中華大地,“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梢哉f,“兩彈一星”精神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積淀的成果。中華傳統文化“始自羲皇一畫時”,綿延至今,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獨特精神標識,成為文化激蕩浪潮里中華民族巍然屹立的精神支柱,也成為“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與發展的源頭活水。

(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氣節孕育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中國人民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精神激勵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獨立、統一和繁榮而奮斗,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史可以說是一部愛國史??菇鹈麑⒃里w率“岳家軍”馳騁沙場,“不問登壇萬戶侯”,誓要收復大宋萬里河山;屈原放棄享受鶯歌燕舞,為振興楚國而上下求索,誓與祖國共存亡;蘇武以氈毛為食、以雪就飲,持漢節屹立不倒;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數萬士兵驅逐蠻夷收復臺灣,堅定捍衛祖國每一寸沃土。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打開了緊閉的中國大門,西方的堅船利炮擊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國”的美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由此開始??盗憾寺撁嚿蠒?、掀起百日維新浪潮,力圖在迷茫時代中尋找出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詳考數十年之世變”,苦心鉆研挽救民族危亡之大計;林覺民拋卻與愛妻的兒女情長、置生死于度外,“為天下人謀永?!?。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永恒的豐碑,無數仁人志士滿懷一腔熱血砥礪前行,用他們的英雄壯舉傳承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鞭策中華民族不斷實現自身的跨越和發展。

為了維護祖國尊嚴,為了捍衛祖國的國防安全與主權獨立,一大批愛國之士奔赴“兩彈一星”研制工程一線,自覺地將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將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為“兩彈一星”研制工程立下汗馬功勞,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拼搏奉獻精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信念?!盁釔圩鎳?、無私奉獻”的“兩彈一星”精神核心要義,與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基本一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二)綿延堅韌、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涵養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自然天道的尊崇與人生理想的追求,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11)靳玉樂、趙瑞雪:《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邏輯》,《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1937年,盧溝橋事變徹底激怒了中國人民,楊靖宇、吉鴻昌、趙一曼等無數革命英烈奮勇向前、毫無怯懦,拋頭顱、灑熱血。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1946年,國民黨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以120萬解放軍,用推車和門板打敗了裝備精良的430萬正規國軍及美械裝備部隊,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從落后到今天的繁盛,從挨打者到如今國際新秩序的推動者,中國遭受過的侵略何止幾次戰爭,但最終轉危為安,這得益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以及中華民族骨子里自強不息的血性。綿延堅韌、自強不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精粹,將引領中華民族永續前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行穩致遠。

沒有先進的計算設備,沒有搞科研的適宜環境,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兩彈一星”事業的成功是中國人民完全依靠自己的雙手、憑借骨子里的堅強意志,獨立自主、克服重重困難而取得的?!皟蓮椧恍恰笨萍脊ぷ髡摺蔼毩⒆灾?、自力更生”的優秀品質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綿延堅韌、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繼承與發展。

(三)革故鼎新、積極進取的處世之道培育了“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惫爬系臍v史長河中,大多數文明都被激流勇進的時代浪潮所淹沒。歷經歲月的洗禮,中華文明卻能夠一直保持生機與活力、屹立不倒,得益于他變革創新的文化特質,在兼收并蓄中實現發展??v觀歷史,古有戰國商鞅為改變秦國落后面貌舌戰群儒、立木為信、變法圖強,新學領袖王安石為拯救宋朝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面推出以“理財”“整軍”為中心的新法,大明內閣首輔張居正為鞏固明朝政權“核吏治”“外示羈縻、內修守備”。萬馬齊喑、國家存亡之際,偉大的改革者敢于為了天下蒼生發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F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首次探索,改革開放時期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膽嘗試,以及新時代“一帶一路”的創造性倡議。立足國情,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又不同于其他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幾千年來,革故鼎新作為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特質,一直引領中國人民在“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中實現自身的跨越和發展,做知常明變者、守正創新者,是歷史傳遞給我們的處世真理。

美蘇對新中國實施“核訛詐”,赫魯曉夫叫囂“中國20年內造不出原子彈”,在極度的信息封鎖、沒有任何外來援助的情形下,中國人民齊頭并進、自主攻克了所有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材料,“兩彈一星”的研制之路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研道路?!皟蓮椧恍恰毖兄乒こ逃楷F出的銳意進取精神、科技創新精神、協同攻關精神,與革故鼎新、積極進取的處世之道一脈相承,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提煉與展示。

四、“兩彈一星”研制過程奠定了“兩彈一星”精神的實踐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皟蓮椧恍恰本癫皇菚S里的學問、不是臆造的概念,是源于“兩彈一星”研制工程偉大實踐,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獻身祖國國防事業的生動表現。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加之三年嚴重困難時期的影響和核威脅、核訛詐的國際局勢,中國核事業發展舉步維艱,在與惡劣的高原自然環境作斗爭中、在科技工作者不計回報的付出中,戈壁灘上空緩緩飄起了蘑菇云——中國的核武器研制就此展開序幕。

(一)充滿核威脅、核訛詐的國際形勢是“兩彈一星”研制工程的時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幾十年間,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原子能的充分利用和電子學及其他學科的進步,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無比強大的新動力能源;自動化技術水平的大幅提高,為各類科學開辟了革新的遠大前途。當西方大國已經實現現代化,進入所謂“原子時代”和“噴氣時代”時,剛建立起來的新中國還在醫治戰爭創傷,別說核武器,制造常規武器的水平都很落后。世界上已經取得的很多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中國還沒有掌握和利用,甚至國內現有的技術力量,也沒有被完全有效地利用。1945年,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擲的兩顆原子彈不僅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也助推世界跨入核時代。擁有核武器、形成核制衡,成為二戰后世界各大國的重要戰略選擇。約里奧·居里托話給毛澤東,你們要反對核武器,自己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1950年,中國政府出兵援助朝鮮,不可一世的美國軍人狂妄地喊道,在朝鮮戰場上要用一切武器打擊中國,包括核武器。在西方列強的極力排斥打壓和美國咄咄逼人的核威脅、核訛詐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決策。

(二)孤立無援、一窮二白的社會現狀是研制“兩彈一星”研制工程的國內環境

“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是新中國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前,蔣介石國民政府瘋狂發行貨幣,1948年時法幣發行額已高達660萬億元,物價飛速上漲、物資供應緊張、百姓流離失所成為常態。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為27美元,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為2187美元,是中國的81倍;同年美國人均發電量是中國的246倍,人均鋼產量是中國的1572倍。1959年至1961年期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嚴重的國民經濟危機;中國農田連續遭受大面積水旱災害,引發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新中國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奮戰在戈壁灘上的創業者們同樣面臨著惡劣氣候和物資短缺的雙重考驗,不分男女,不論干部工人,忍著饑寒走向荒原,背著筐子、頂著風沙,到二三十里外的戈壁灘上鏟除冰雪,去收集唯一能尋到的可充饑的駱駝草籽。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離了援建中國核工程的全部蘇聯專家。有人聲稱:離開蘇聯,中國將一事無成。面對殘缺不全的圖紙和僅有的幾件設備,國內無經驗、無資料、無專家、無儀器設備。沒有圖紙,自己動手繪制;沒有經驗,發動群眾,獻計獻策,大搞實驗。面對國民經濟嚴重困難、外國技術封鎖等重重困難,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以帳篷為家、與戈壁黃沙為伴、與自立自強同行,最終建成了中國的“原子城”。

(三)高寒缺氧、天氣無常的高原氣候是研制“兩彈一星”研制工程的自然環境

“不到大西北不知中國大,不到戈壁灘不知生存難?!苯疸y灘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內,這里不光擁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草原風光,還有海拔達3000多米、高寒缺氧、水燒不到沸點、飯煮不到全熟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由天南地北匯聚于此的科技工作者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千里無人煙、風吹石頭跑”的戈壁荒原上搭起了帳篷,夜里常有風掀起帳篷、摔打出凄冷單調的“啪啪”聲,空中飛旋著凝成一粒粒堅硬的小雪球;三天兩頭的沙塵暴,甚至把帳篷連人一起卷到幾公里以外。除了天氣的惡劣,還有生活物資的匱乏。生活用水要用汽車從50公里外的地方拉回來,每人每天發一臉盆水,喝水、洗臉、洗衣、洗襪全靠它,最后還要用來和煤。平日里科研工作者需自己動手開荒種青稞、山藥蛋,打獵抓魚、飼養牛羊,補充生活物資供應不足。廣大科研人員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生活放在第二位,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理論設計復雜,動腦子簡化運算過程,爭取時間;沒有原材料,土法上馬進行研制,自力更生,突破重重難關,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協作和大力支援下,核武器研制事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譜寫了一部令人潸然淚下的創業史。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深入探析“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多元多樣多變趨勢下,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文化邏輯和實踐邏輯四重維度探源“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有助于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兩彈一星”精神以嶄新內涵,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深刻駁斥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觀念,為當前解決個別價值觀念偏頗問題提供借鑒,對于強化科技強國的精神支撐和文化引領,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兩彈一星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兩彈一星”民族驕傲
從“兩彈一星”研制歷史看“國之大者”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在青海舉行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