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4-01-21 16:57左倩倩宋建軍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理工科工匠培育

左倩倩,趙 爭,宋建軍

(安徽工程大學 a.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b.人工智能學院;c.保衛處,安徽 蕪湖 24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1]。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工匠精神和工匠人才的沃土,特別是理工科類高校,其辦學目標重在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有實操能力、會操作技術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诖?,需要高校肩負起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重任,把工匠精神塑造和工程意識培育貫穿于大學生本科階段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培養更多具有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且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工匠型”人才。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理工科大學生逐漸成為支撐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新工科建設發展,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工匠精神,不僅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題中之意。

一、工匠精神融入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落實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需要

工匠精神是愛崗敬業、開拓創新、追求極致的品質和尊師重道精神等各種理念的集中表現,是我國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價值導向、思想凝聚、行為約束的功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形勢和行業競爭日趨嚴峻,用人單位對高素質、高技能的工匠型人才的高要求與畢業生敬業精神、實踐能力缺乏的矛盾日漸明顯?;诖?,加強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高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培養大學生專注熱愛、堅守執著的職業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2]”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契合新時代應用型人才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愛崗敬業的職業修養和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提升理工科高校大學生的培養質量。

(二)實現制造強國,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內在需要

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型,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將工匠精神中的敬業樂群、精益求精、專心致志、創新求變等特點和元素融入到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中,一方面可滿足我國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國的戰略需要,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和輸送更多技術精湛、業務熟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從而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制造業的健康發展[3]。根據調研分析,當前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不再局限于學生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逐漸對學生工作熱情、做事態度和創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加強理工科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敬業精神和精益求精態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并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崗位能力需要,為個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且能夠為用人單位生產經營選送技術好、業務強、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有效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三)增強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作為創新創造的有生力量和關鍵主體的當代青年大學生,要把工匠精神作為創新創造的重要精神來源,培育和涵養較高水平創新創造思維和能力,注重在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勇敢進取、敬業好學的道德品質和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以安徽省為例,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安徽省立足高校平臺和資源優勢,于2023年掛牌成立安徽工匠學院,通過工匠精神的引導和實踐課程的設置,強化大學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團結協作等能力,使得大學生在工匠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斷增強動手實操能力和吃苦耐勞品質,成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能夠擔當時代重任的復合型人才。

二、理工科高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和掌握理工科高校對大學生工匠精神塑造和培育的實際情況,深刻分析理工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以及理工科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要求的掌握程度,結合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情況,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對理工科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對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重視度不夠

近年來,黨和國家積極倡導工匠精神,鼓勵和支持高校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但是由于未能制定統籌的政策性文件和規章制度,對于具體執行沒有導向性的細化措施,加之理工科高?!爸卣撐妮p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工科理科化”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停留在口號式的外在存在,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沒有實質性的工作舉措。一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工匠精神的課程內容歸口在高校思政課講授范圍,造成工匠精神講授與理工科專業課程知識融合度不高,思政課教師缺乏工程專業背景和實踐經歷,很少開展工程化專業化內容的講授,在課程設置和形式上偏重于課堂授課,深入企業和一線的實踐課程相對缺乏。二是在教學評價方面,理工科高校更多沿用以專業成績和理論知識為主要因素的培養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工程倫理、創新意識、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重視程度還相對不足,“唯考試”“唯分數”的現象在高校人才培養中依舊存在。

(二)教師對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投入度不夠

高校加強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教師是關鍵。教師的授課質量和講授方式對學生工匠精神、工程意識和質量意識的培育和養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準確和全面認識,只有具備工匠素養的教師,才能培育理工科大學生的工匠精神[4]。通過調研了解,目前理工科教師對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在投入和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在重視程度上,理工科教師由于職稱晉升、項目申報的壓力,在科研論文及對外交流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對工匠精神的關注度和情感認同度偏低,導致教師個人工匠素養和能力相對不足,內生動力不夠,無法全面和準確地把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義傳輸和教育給學生,未能發揮和彰顯出教師在學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關鍵作用。二是在教學方法上,當前大多理工科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到學校工作,工匠素養的不足及工程背景和企業經歷相對缺乏,對工匠精神理解和研究相對簡單,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過多依靠多媒體進行灌輸式的理論知識講授,缺乏案例和實踐教學,有時出現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的問題。

(三)理工科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關注度不高

理工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客體是大學生,但是通過調研發現,理工科大學生成長軌跡和活動范圍主要在校園和家庭,沒有機會接觸工匠者的工作場所和工作內容,也無法親身感受工匠者對工作的專注和投入,使得他們對工匠精神的掌握和了解相對表面化和形式化,無法深刻認識工匠精神的內涵。一是在工匠精神的關注度方面,理工科大學生獲取和學習工匠精神知識的途徑相對有限。調研中發現,理工科大學生關于工匠精神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是課堂理論知識講授和網絡廣播,高年級本科生對工匠精神的關注度相對較高,低年級本科生對工匠精神了解和熟悉比例相對偏低,對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實踐認識尤為欠缺,對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也沒有深刻的認同感和緊迫感,崇尚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還沒形成。二是在工匠精神的學習主動性方面,理工科大學生更多精力用于學習考試和求職就業,對如何提高個人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缺乏深度思考和謀劃,對工匠精神的學習大多是被動式地接受,日常的重點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缺少對工程應用和實踐拓展的意識和能力,也缺少對工匠精神的深入研讀和運用。

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學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一)優化課程設置,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學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學校層面,可以將理工科類專業課程與工匠精神相融合,設計、開發、培育一系列特色課程,分學科、分專業、分模塊設置教學內容,幫助理工科大學生樹牢對工匠精神的認知與了解。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中融合工匠精神,增強理工科大學生對未來從事職業的責任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畢業生跟蹤回訪等各個環節中融入工匠精神。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請進來+走出去”雙促進的形式組織開展工匠精神主題講座,聘請校外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技術人才和專家作為校外兼職導師,共同承擔教學工作任務,將工匠精神和職業教育融入課程設計和專業培養方案,結合學生專業類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安排,引導學生專注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提升,優化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標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治學態度和團隊精神。

(二)提升教師能力,增強工匠精神培育的師資力量

在理工科高校傳播和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教師層面,教育者應首先受教育,教師對工匠精神是否了解和認同,直接影響學生能否養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品質[5]。只有教師對工匠精神的價值和行為形成認同,才能自發地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中,才會自覺地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精心打磨,以實際行動為學生做表率,以身作則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理工科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一定程度存在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的問題,需要主動走出校園尋求個人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深入企業車間,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積極與企業開展項目研發,及時獲取前沿技術工藝,提升個人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為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和工匠精神提供引領與保障。

(三)豐富活動載體,營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園氛圍

高??赏ㄟ^多種各類活動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中,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認識。在全校范圍內加大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活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廣場、食堂、運動場等場地懸掛工匠精神宣傳標語,通過校園LED、廣播臺、櫥窗等方式播放和展示大國工匠的人物事跡和身邊勞動模范先進事跡。邀請有影響力的校友企業代表經常性來校開展創業事跡宣講報告,向在校大學生講述校友代表的奮斗歷程,為學生學習工匠精神創設真實貼切的校園環境。鼓勵學術科技類和規劃設計類學生社團結合學生實際和喜好,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將工匠精神融入理工科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學習和課外活動中,不斷提升理工科高校的人文氛圍[6];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工匠精神之美,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

(四)加強網絡宣傳,提高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觀認同

基于當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趨勢,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有效發揮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多維度宣傳優勢,特別是在當前“互聯網+”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各種平臺和載體,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和宣傳特點,通過生動鮮活的富有工匠精神的模范人物和優秀事跡的廣泛宣傳,使得工匠精神培育更加生動形象。利用學校校園網、官方公眾號等各類新媒體平臺,開展相關線上活動來宣傳和展示各行各業大國工匠和技術勞模,組織和吸引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感悟到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7]。從學生層面來說,理工科大學生要在接受宣傳教育過程中從主觀和情感上認同和接受工匠精神,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工匠精神,在行動上自覺踐行工匠精神,并主動參與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傳承,積極參加各類創新發明類活動賽事和企業實習、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親身參與和直觀體驗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整合校外資源,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實踐范圍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各類人才政策和引才措施,以開展訪企拓崗和產教融合等方式,與相關企業和用人單位開展人才聯合培養,組織學生定期赴企業車間參觀學習,了解企業操作流程和操作工藝,在參觀企業和實習實訓中感悟專業品質和工匠精神的內涵[8],與校外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增加大學生實踐體驗機會,提升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避免“工科理科化”現象。同時與校外企業開展學生頂崗實習,指導學生在企業開展畢業設計和社會實踐,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工作初經驗和簡單的實踐操作技能,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學??杉訌娕c企業的合作交流,在實踐教學模式上進行探索創新,把課堂教學搬到企業車間內,把車間工人請到學校課堂上,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和優勢的互通互補。

四、結語

新工科背景下,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素質工匠型人才是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理工科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是個長期且系統性的任務,需要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個層面下功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引導理工科大學生在思想上認同和接受工匠精神,在行動上踐行工匠精神,努力成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我國實現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理工科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工匠神形
理工科優等生WEY VV6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工匠贊
理工科大學生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淺析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