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探究

2024-01-21 22:53何佳樂
中州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明思政生態

何佳樂

(合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推進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以馬克思的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為基礎,緊密新時代中國生態國情,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2]等基本問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大學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后備軍,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引導大學生成為新時代生態保護前鋒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

(一)培育生態新人的必然選擇

當前生態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嚴重影響區域環境發展,這很大程度上與我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產業鏈,對比其他國家我國經濟生產總量較高,但這背后是以極高環境污染為代價,單位GDP產生的二氧化硫是美國的60倍。這些問題存在既有制度、政策和經濟原因,也是思想意識落后導致,其中就有缺乏生態文明思想。另一方面,在當前社會中,消費主義、金錢逐利和人類凌駕于自然等思想意識影響下,大學生在生態道德、生態法治以及生態行為方面缺乏了解。高校思政課旨在全面發展的人才,生態文明素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時代發展趨勢和人的全面發展都要求培育生態新人,大學生是民族復興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關于生態文明思想和素質高低關系到“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能否實現。因此,必須加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重點學習和掌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培育生態新人。

(二)思政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政課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3],其中,涉及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有“原理”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容,“思修”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建設美好中國的內容,“概論”中些許生態相關思想。從總體上而言,生態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課程中內容較少,淺顯,使得生態文明理念在大學生眾多專業課程教育中屬于空缺的狀態。加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高校思政課相結合,使之成為高校思政課創新點,傳播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塑造正確價值導向,實現鑄魂育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高校思政課的深度耦合在于政治引導、學理闡釋和價值塑造三個方面。在政治引導中,高校思政課切合國家發展需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民族復興為目標,二者之間存在共同價值趨向,思政課堂自覺引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守政治引導,努力塑造生態新人;在學理闡釋中,善于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和觀點解決現實問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為基礎,高校思政課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透,有助于真正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價值塑造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高校思政課都是國家意識形態,強化價值塑造是主要目的,前者傳播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提升生態文明素質,后者鑄魂育人,引導大學生樹立真善美的價值理念,大學生全面發展必然離不開生態文明素質培育。

(三)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工業文明時期,人類大肆使用自然資源,過度浪費,造成不可挽回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直接排放大量有害氣體,開墾森林,亂砍濫伐,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遍布,這些情景觸目驚心。只顧眼前利益,破壞環境生態平衡的現象,已達到必須要治理程度。就我國而言,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資源和環境承載量難以維持高速的經濟發展,加之人民迫切需要更加美好生活,包括環境標準,這些都急切需要國家加大對環境和生態采取保護性措施。而最為首先的是改變人們的生態觀念,重點是在教育,從大學生開始。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生態文明重視達到新的高峰,人民對美好環境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應運而生。這一科學理論緊密結合本國生態建設實踐形成,將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到新的階段,提出許多新內容,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只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通過融入教育教學,轉變價值觀念,形成健康、綠色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學生作為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的重任。思政課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就包括生態道德觀念。在思政教育理論課融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塑造科學的生態理念,引導熱愛自然的生態觀,這也是美麗中國目標所趨。只有在整個社會中形成保護環境意識,人人充分認識到生態平衡重要性,健康美麗中國才能可持續發展,否則無從談起。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容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正確處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關系而產生的科學的價值觀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提出了“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的關系”[4],自然界是人類產生的基礎。早期人類來自大自然,生存與生產活動依賴自然界,在自然中不斷發展,因此,在現代社會中不能忘本,對大自然始終持有敬畏之心。當人與自然相互作用時,人類首先做到的是尊重自然的本性,充分認識自然在人類發展中起到的重要價值,尊重自然發展的規律,積極承擔起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與義務,建立起良好的生命共同體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人改變環境,環境也影響著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指出,人與自然不僅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達到共生共榮,成為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提出:“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盵5]生態環境優美,人類朝著美好未來發展;反之,一損俱損?!霸诮ㄔO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盵6]明確指明了共生共榮,這也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目標指向,強調人類要以“共生”為追求,與生態環境相互作用構成一個整體。

(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生態經濟理念,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要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必須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解讀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綠色發展理念是在2005年首次提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從“承認自然價值(生態價值)和自然資本(生態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7]來深入探討。第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人類在生產生活中要著重保護生態環境這一潛在生產力,生態環境的價值不僅是表面意義上的自然資源即礦產資源、林木資源、水資源等,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內在的生態價值,生態環境影響著生產力的結構、布局,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率。因此,建設美麗的生態環境就是在保護生產力。第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此,習近平明確提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這對我們正確處理生產力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開拓了新思路,二者之間的關系并非對立又或者此消彼長的關系,生態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將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潛在發展動力。這一科學理念突破了過去“唯生產力”錯誤思想,也標志了黨對自然規律與經濟發展的深刻認識和全面掌握,大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治理觀

生態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共同體,需要從全局、系統的角度出發,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應該堅持正確的生態治理觀念。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指出:“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盵8]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這一思想發展成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內在要求。首先,尊重自然是人類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學會因地制宜,根據地勢和周圍田草湖分布,恰當地、切合實際地開發,與自然、生物共同生存,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尊重動植物應有的生存權利,達到人類與生態系統和諧共生存;其次,順應自然是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比如:洼地開發魚塘,山坡開墾梯田,山上的樹林用于涵養水源等,這更是一種方法論指導,人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依據自然變化來調整實際行動,順應時節更迭組織人類生產活動;最后,保護自然是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保護環境,把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或手段來實現人與生物平衡發展,保護生態系統,比如生物棲息地、三江保護區的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思想中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尊重自然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時因地開發自然,構建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保護和發展同等重要,在現今經濟發展中,提倡保護性開發,保護生態平衡,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和水凈的美麗家園。

(三)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為民理念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最根源是如何滿足人民對環境的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要求,形成了為民的生態文明思想。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經濟水平高是生產力的體現,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則是用更高品質的生活惠及群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出,人作為實踐主體具有主體性和客體性特征,這表現為能動性和受動性。因此,要“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環境”,真正做到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首先,生態文明建設為了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時刻關注人民需求,為人民提供更優美、更宜居、更高質量的居住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得好不好,綠水青山能否守得住,關鍵在能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環境發展好,人民生活質量更高。其次,生態文明建設依靠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適合自己的生態保護之路,不能走先發展后治理的發達國家老路,更不能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不能只靠政府實施政策、采取措施,更重要的是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心踐行,自覺承擔保護生態的責任。這正與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出發點相呼應,生態文明需要依靠宣傳教育、理論引導。最后,生態文明成果由人民共享,將生態資源轉化成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點,習近平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盵19]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析

(一)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師的素質與能力

在高校思政課中,教師是教育者,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離不開教師這一重要支撐。這對思政課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生態文明思想掌握要透徹,深刻認識,這關系到二者之間的融合程度。因此,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中,需要加強學術研究,增強師資建設,形成一支業務精湛、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第一,加強學理研究,提升融入思政課程的理論性。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課堂,教師要深刻領會思想的內在邏輯和科學內涵,研讀經典文獻,提升自身素養。第二,增強講授針對性,提高融入的意識。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樹立融入意識,在傳授過程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精準理解和掌握生態文明思想,培養生態新人。同時,思政理論課改革要求結合社會實際案例,可探討不同社會時期的生態理念的形成、發展和特點,有利于結合實際,提高教學效果。第三,強化知識交叉性,增進與其他學科、不同主體的交流溝通。一方面,通過不同專業之間的學術交流,增加講授的不同知識的融合,扎實理論基礎,在課程中結合不同學科背景來解讀生態文明知識;另一方面,積極利用不同主體的優勢,開設社會實踐課程,促進學生與政府、社區、企業的交流,在實踐中思考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寓教于行。

(二)營造生態氛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作為受教育者,學生要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需要從兩方面展開。其一,內省,增強青年使命擔當?!坝命h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1],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思政課中宣傳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使青年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清楚認識到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與義務。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影響著社會主要矛盾,對建成美麗中國的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每個人的行動,要求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課程,不僅在于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內心,拔高思想,增強責任意識。其二,外修,形成自我教育。理論能夠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是在于是否掌握理論的“徹底性”。正確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思政理論課學習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科學內容和時代價值。通過思政課講好,講清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大學生的生態素養建設中一座燈塔。同樣,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并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其解決方法也不是一方面的作用就可以實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育,不是僅停留在思政課,更為相通的是通過大學生專業知識來解讀。比如:生態系統可以結合生物與技術專業展開分析,生物圈和人類社會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由此來引入生態共同體文明思想[10]。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成自我教育,以實踐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上發起與生態文明相關的辯論賽、校園宣傳日、地球一小時活動等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終促成自身發展。

(三)充實課程內容,促進全過程融入

思政課是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陣地,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是實現全過程的育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擁有深刻的內涵,蘊含豐富的哲學底蘊,這就更加需要將其融入到思政課的課程內容之中,結合教學目標,整合課程設計。首先,在“思修”課程道德教育專題中引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觀。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提升大學生生態素養,自覺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在法律基礎中延伸關于生態保護法律,強化有關生態法律的法治教育,了解中國生態環境的禁區和底線,踐行生態環境的保護行為,樹立大學生法律意識。其次,在“綱要”中引入歷史發展中生態環境變化及觀念轉變,因為在這本課程中涉及的生態知識幾乎沒有,而“綱要”特有的歷史發展邏輯更吸引大學生,教師可在新中國史教學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歷程,從宏觀角度全面地掌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成。然后,在“原理”引入習近平生態語錄,側重運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的辯證關系,從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視角分析以人為本的生態價值觀中蘊含的人民立場等,讓學生認識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具有豐富的哲學蘊意。最后,在“概論”課程中可以直接引入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因為此課程教學更多的是關于馬克思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一脈相承于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對現階段實踐的總結,是與時俱進的。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課程的學習。

(四)創新課堂教學,實現立體融入

首先,線上與線下聯動。在思政課融入中,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每種課程融入的切入點并不相同,恰當運用案例教學法、視頻教學法、文獻閱讀法和專題教學法,創建思政線上課程,運用榜樣示范,社會熱點生態文明話題來吸引同學們參與。其次,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這也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規律。在課內,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生態文明思想成果,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調整教學方法,設置專題討論、演講等活動,引導參與教學;在課外,利用校園內部資源,塑造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保護學校的花草樹木、設置警示標語,還可以通過實踐和研究活動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積極開展“最美家園”、綠色志愿服務以及將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結合開展“三下鄉”暑假實踐等活動,既可以讓學生鍛煉實踐和科研能力,又將生態文明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日常行為。最后,從點滴小事做起。生態文明思想的樹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行動高于一切,教育者要樹立正確的榜樣示范,從自身做起,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猜你喜歡
文明思政生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