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共性與個性
——以井岡山精神為例

2024-01-21 23:16肖發生
關鍵詞:譜系井岡山建黨

肖發生,劉 琴

(1.井岡山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9;2.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的征程中形成的展現黨的本質屬性、核心價值和先進文化的精神族譜。2021年2 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概念。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 他再次強調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明確其是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品格”,指出“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1]7。新概念、新話語意味著新理論、新思想。作為連綴我們黨百年偉大實踐內在理論、輝煌歷程和成功秘訣的文化結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個類型多樣、 層次分明、 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的精神圖譜。 該圖譜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共性,也有個性。 共性隱含在個性之中,個性由共性決定和制約。需要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生成邏輯、歷史邏輯以及運行邏輯對其具體結構和建構體系進行深入研究。文章試以井岡山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關系展開討論。

一、生成邏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來源和流變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所以能夠構建, 就是因為其擁有深刻的生成邏輯和縱貫百年的構筑歷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 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 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2]。作為由一系列偉大精神所構成的完整系統的體系,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貫穿于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歷史主題主線之中, 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構筑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偉大斗爭實踐。

譜系是指相同血脈根源的宗族繁衍和變遷的系統。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4。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接續奮斗形成的精神成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主題和主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其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鑄就了中華兒女獨有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價值,成為滋養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沃土和重要源泉。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為中國共產黨人注入了科學之根和精神之魂, 指導著中國共產黨人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不斷推動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讓一系列偉大精神傳承傳揚、熠熠生輝。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在百年歷史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進行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這些偉大征程不僅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而且不斷結合不同時代的主題和實踐任務, 形成了一系列形態各樣、內涵獨特、特征鮮明的偉大精神,這些偉大精神同根同源,與黨的歷史共生同行,血脈相承。 在內涵本質上都是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主軸,以中國共產黨精神核心要義為基因, 以時代賦予的鮮活內容來進行概括和提煉, 偉大建黨精神的初心使命和理論品質始終薪火相傳, 原則與原理始終一以貫之, 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賡續的紅色血脈。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生成邏輯同樣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根基,繼承和融會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精神結晶。 但由于其產生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不同, 井岡山精神的生成不僅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同根同源的共性, 同時也有其流變中生成的個性。 具體表現為:

一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果為井岡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該向何處去, 這是擺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雖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導, 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 必須中國化、 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正如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 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 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 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 任何思想, 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4]1515。 為此,毛澤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和教訓,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著作,創造性地提出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者相結合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最后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 從而在理論上為井岡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是地域文化為井岡山精神形成提供了重要養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 這里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 自古以來,這里都深受廬陵文化、湖湘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影響。井岡山精神也不例外。在紅色根據地, 血液中流淌著中華優秀統文化基因的中國共產黨人, 要讓自己的理想信念為當地的人民接受,就必須將地域文化相融入,滋養著井岡山精神的形成。 廬陵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歐陽修、胡銓、楊萬里、文天祥、周必大、楊士奇、解縉等為其代表人物,憂國憂民、忠義節烈、凜然正氣、堅忍執著、 崇文重教、 吃苦耐勞是廬陵文化的重要方面。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 在近代異軍突起。 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為其代表人物。 心懷天下、敢為人先、求新思變、百折不撓、崇尚實學、勇武堅強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方面??图沂侵笍闹性w至南方,歷經千年而保有獨特方言和風俗習慣的漢族民系, 也是中國歷史上多次大移民的產物。開拓進取、講求實際、勤勞儉樸、團結互助、崇文尚武、耿直剛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方面。 紅軍隊伍中許多就是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過程中,紅色根據地的群眾積極主動并自然而然地汲取廬陵文化、湖湘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精華,為井岡山精神孕育提供了充足的養料。

三是井岡山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井岡山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體包括江西寧岡(現井岡山市)、 永新、遂川、蓮花和湖南酃縣(現炎陵縣)、茶陵,全境85%都是高山和丘陵,山勢險峻,地形復雜。 連綿的崇山峻嶺為武裝割據提供了廣闊的回旋空間。同時,它地處兩省的邊陲,距離長沙、南昌、武漢、廣州等中心城市較遠,是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既有利于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也有利于擴大政治影響。大革命時期, 湘贛邊界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先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共青團組織,并回到家鄉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 組織各種研究會, 創建地方黨組織, 點燃了湘贛邊界革命的火種。 各縣還建立了工會、農會,組建農民自衛隊,舉行武裝暴動,掀起了群眾性革命運動的高潮。這些運動不僅動搖了舊勢力在邊界的統治基礎,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力量, 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井岡山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是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是井岡山精神形成的直接實踐基礎。沒有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就不可能有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斗爭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生存環境比較惡劣。這里交通閉塞,經濟文化比較落后。 境內百姓刀耕火種,松火油燈,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經濟條件, 造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嚴峻的斗爭形勢和殘酷的斗爭環境中敢闖各種艱難險阻的精神風貌。 井岡山斗爭只有兩年零四個月,但就是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中, 不斷把握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形勢, 認真總結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不斷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發展路徑, 最終在井岡山找出了中國革命成功道路,最終形成了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二、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髓和豐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堅持性質宗旨,堅持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爭和艱苦奮斗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鮮明政治品格, 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5]64。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發端。正是從黨的創建開始,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通過其“母體機制”作用,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實踐主題下,具象化為不同的精神樣態, 這些不同系列的精神樣態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并伴隨著時代與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因此,要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要義, 就需要從歷史和源頭上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 聚焦使命擔當,緊扣中國共產黨精神的價值意蘊,在理想信念、人民情懷、意志品格、黨性要求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和凝練其共同特質和科學內涵。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魂。 精神源于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決定著精神的堅持和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 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5]15。 從黨誕生那刻起,中國共產黨就把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樹立起“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旗幟和政治靈魂, 引領并推動中國人民投身于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事業之中,不惜任何流血犧牲,盡管歷經革命低谷、挫折失敗,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有可能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 但他們堅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為民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最鮮亮的底色。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將人民裝在心里,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明確共產黨人的價值立場和宗旨目標,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 奮斗于為人民謀幸福的革命事業之中, 深嵌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血脈里。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自己的奮斗目標和人民的希望訴求結合起來,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并串聯起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支柱。

勇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本。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精神優勢,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 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 黨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的。 為了人民、國家、民族,為了理想信念, 無論敵人如何強大、 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峻,黨總是絕不畏懼、決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賡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對黨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德。 對黨絕對忠誠、 不負人民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和永恒初心的集中體現。 黨在成立之初的綱領和決議中曾明確規定, 黨員的條件是凡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黨員的人,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 正是基于將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報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忠于人民,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踐行之道,并將其作為永恒的價值追求,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和靈魂之中, 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德, 中國共產黨人才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雖然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 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各種具體革命精神都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演繹。 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任務, 每個時代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必然體現每個時代不同的內涵和意義, 這就是革命精神的個性。井岡山精神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不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井岡山革命斗爭實踐中, 最終形成的具有井岡山特質的革命精神。

首先,從價值信仰來看,理想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意義更具體, 突出表現為對山溝溝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對紅色政權存在發展和中國革命道路的堅定自信。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南昌起義失敗、秋收起義受挫,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盡管有人悲觀失望, 有人不辭而別, 有人叛變投敵,但堅定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建黨時一樣,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心,引兵井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燎原星火。 其間雖然也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和失敗,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障礙,但在“為主義而犧牲”精神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最終回答了山溝溝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 開辟了中國革命的嶄新道路,引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其次,從價值原則來看,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 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特色更突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出路在哪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相關論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現成經驗, 需要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革命現實, 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為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建黨時的敢于斗爭精神,堅持從實際出發,開展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等大量的農村社會調查,堅持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最終沖破了黨內“左”傾路線和教條主義的不斷干擾打壓,提出了“以農村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創造性發展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這些探索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

再次,從價值規范來看,艱苦奮斗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 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底色更亮麗。井岡山的斗爭環境極其惡劣,條件十分艱苦,國民黨軍隊反復進攻和嚴密封鎖,軍民面臨的處境極為困難。 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和野菜,穿的是單衣單褲,蓋的是干稻草,用的是土制的醫療器械,三四個人才一支槍,只有三至五發子彈。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始終堅持建黨時的不怕困難、不畏強敵的精神,身先士卒,榜樣示范,官兵同甘共苦,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永葆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最后,從價值追求來看,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 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根基更深厚。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一開始就把“做群眾工作” 作為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通過打土豪、分田地等多種方式激發群眾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的熱情和行動,把分散的民眾轉化為革命斗爭的重要力量,形成了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軍民關系。正是始終堅持建黨時的一心為民精神,才有了群眾這“真正的銅墻鐵壁”,黨和紅軍才多次創造了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奇跡, 革命根據地才在四面白色恐怖之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三、運行邏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守正和創新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在接續奮斗的百年歷程中熔鑄而成的結構化、 系統化和邏輯化的精神圖譜。該圖譜既像一棵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郁郁蔥蔥,充滿生機和活力;又像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波濤滾滾、勇往直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豐厚滋養。 在整體上和運行機理上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層次結構、構造歷程及其發展脈絡,揭示了其同根同宗、一脈相承、交融互通的共生特質,彰顯了具體精神的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生機盎然的特色個性,推動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守正中創新,在豐富中發展。

首先,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整體結構上是有層次、分類別的體系,是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相統一的井然有序的精神集合體。在層次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根據歷史時空的運動,緊扣不同時代主題循序展開。依據2021 年9 月黨中央批準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歷經四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一批精神代表。 如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要是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主要是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主要是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要是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三?!本竦?。同時,由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復雜性, 這些偉大精神在譜系中的地位和意義并不是等量齊觀的。 有的精神貫穿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始終, 對其他精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猶如樹的根脈,如建黨精神;有的精神身居非常重要的位序和影響,具有標識性和代表性,猶如樹的主干,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有的精神處于意義和價值比較重要階段,是對其他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猶如樹的枝葉,如南泥灣精神、鐵人精神。 有的精神里面還存在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如大慶精神中有鐵人精神,長征精神中有遵義會議精神等。

在類別上,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紋理清晰的精神成果。精神是歷史和實踐的成果,有多少歷史表現方式和實踐實現形式, 就有多少種精神成果和其承載形式。按照歷史時空的延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有以某一段時間、 某個地點成為重要歷史發生地而命名的,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也有以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大轉折而命名的精神,如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既有直接以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命名的,如張思德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 也有因取得巨大成就的集體而命名的,如女排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等。當然還有其他展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為民情懷、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等多樣態的精神表達。 這些精神形態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豐富多樣、生動形象的個性,同時,它們還猶如鮮活的歷史鏈條,將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系列精神串接起來, 體現出黨的偉大精神的共同品格。

其次,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運行模式上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動態開放的精神集成和系統。 它既不是不同時期精神元素和歷史要素的機械相加、粗陋組合的簡單構成過程,也不是主觀臆斷的靜止不動的精神物產,而是根植于中國大地、體現中國人民愿望、 適應中國不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關于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 盡管由于不同時期黨的任務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有所側重,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也有所不同,但在不同的歷史時空場域中, 中國共產黨人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升華出一個個具有強大號召力、 動員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樣本,匯集成以時空為坐標、以事物為線索的立體化、運動式的精神譜系。

從創造主體來看,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黨的救國、 興國、富國、強國的歷史邏輯之中產生出來的。它有深厚的歷史根脈和文化底蘊, 也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底色, 為其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養料。 中國共產黨有著堅定的遠大理想,這是他們砥礪前行,不斷樹立精神豐碑、擴充精神版圖的強大原動力。 同時,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是立足于中國現實社會的。 為了解決社會歷史發展中理想性與現實性動態張力及其矛盾,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流淌在偉大建黨精神中初心使命的血液源源不斷地迸發出來, 推動和形塑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構筑。

從運行來看,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種源自主體內心的精神力量,從實踐產生出來后,再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辯證邏輯, 并反向轉化為精神能量和實踐功能,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6]9。中國共產黨在偉大革命的實踐中孕育著革命精神的認識, 革命精神產生出來后再次指導、引領新的革命實踐,這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是不斷進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 只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仍會不斷地豐富和續寫,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豐厚的精神財富, 為中華文明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內涵, 推動著一個個不斷流動、不斷發展、不斷孕育、不斷積累、代代相傳的新時代革命精神的出現。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主干。在生成發展傳承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吸收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而且面對革命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探索中國革命勝利道路的過程中, 秉承偉大建黨精神的革命風范、革命目標、革命要求等,并將其融入偉大的井岡山斗爭實踐中, 形成了具有時代內涵的革命精神即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精神既是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彰顯和弘揚。

最后, 井岡山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繼建黨精神后產生的第一個偉大精神, 以其源遠流長的深刻底蘊和豐富內涵, 成為了維系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血脈相傳的重要環節。 雖然在井岡山精神之后,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因其產生的時代環境和任務不同, 在內容上各有側重點和特色, 但其基本內涵與井岡山精神都有著重要的淵源關系, 體現出共性之中有個性,個性存在于共性之中的特征。其中尤其表現在井岡山精神最顯著的成果——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上,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井岡山找到井岡山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革命才走向成功。 井岡山精神之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各種革命精神都是在走這條道路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井岡山精神在苦難中誕生,在磨難中成長。 今天,我們正邁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上,仍然需要守正創新,弘揚越超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讓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放射出新的光芒。

猜你喜歡
譜系井岡山建黨
神族譜系
建黨百年頌
井岡山詩五首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井岡山抒懷
建黨九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