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環境下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的選題報告①

2024-01-21 21:10劉丹丹
關鍵詞:學術期刊期刊數字化

劉丹丹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 言

當今數字化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而學術期刊在其傳統的選題策劃、征集文稿、編發稿件、校對審核等環節都有所變革。紙質期刊的出版流程大部分還沿續傳統的習慣,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出版周期較長,不能滿足讀者發表文章的時效性。數字化期刊能提升期刊的出版速度,使其盡早與廣大讀者見面,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國現在電子產品的普及率較高,人們的閱讀模式也在發生改變,2021年中國電子市場規模達到415.7億元,同比增長18.23%,電子出版物的市場增長較快。電子期刊比傳統期刊更方便,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查找下載需要的數據資源,對學者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

現在人們利用云計算對數據進行分布式挖掘、深度學習等,對原本難收集的數據通過智能的整合計算,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信息。電子出版物平臺通過數據的計算得出研究者需求的學術領域,并生成相關的知識圖譜,讓訪問用戶快速識別學術熱點和研究前沿,提升學術期刊出版質量。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學術期刊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使學術期刊與數字信息技術相互融合,促進文化產業數字化的快速發展。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Lijuan Zhou等[1](2021)學者提出傳統出版模式中,讀者是被動參與者。隨著互聯網及多種媒價平臺的快速發展,讀者的需求也發生了轉變。如何將傳統紙質書刊出版的優勢轉化為數字出版,這是出版行業要面對的問題。在現階段,要嘗試將傳統的編輯出版流程做出改變,以適應融合出版。段鵬等[2](2019)認為我國傳統出版單位應首先明辨出版生態的多種變化趨勢,要重視媒體在新興出版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在新的媒介環境下突破自身發展局限,實現數字化轉型。田旭東[3](2020)、苗菲[4](2021)認為應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方式深度融合起來,構建創新性質的戰略合作框架。在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出版時,要改變傳統的出版模式,探索出全新的數字化出版方法方式。

卜今等[5](2021)、Yajing Zhao等[6](2014)、董小玉等[7](2019)學者認為數字出版需要加強數據分析,以提高數字出版主題規劃和運營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數字化出版要開展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由市場需求激發商家的潛力與活力,數字資源平臺在用戶需求下得以充分發揮。數字出版包括出版物內容、相關技術、編校人員技能以及與多媒體融合這一系列相關的活動,內容和技術是核心要素。

白光[8](2022)提出科技期刊數字技術的發展還剛起步,在受眾、規模、資源整合等方面還有待完善,科技期刊還需加大對私域流量、信息投喂、流量社群等模式的探索,以尋求新的機遇。王曉楓[9](2018)提出首先要制定有效政策、完善學術期刊數字出版行業標準。其次要協調權益糾紛、充分發揮學術期刊行業協會作用。最后要強化人資保障、重視數字出版復合人才隊伍建設。

唐志榮等[10](2019)認為,高??萍计诳罱K的發展是實現數字化出版,通過編輯、出版、發行、管理一系列的數字化管理,向數字智能出版發展。黃東杰[11](2022)、周彩珍[12](2023)提出在數字化時代,科技期刊的轉型,要具備數字化思維,要擁有融合出版理念,能滿足讀者的多元需求,從而服務好用戶,實現價值鏈延伸。郭瀟雅[13](2022)、張維等[14](2021)提出科技期刊應搭建學科領域服務平臺,依托出版集團、期刊集群,探索網絡首發、增強數字出版、全媒體一體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準的知識服務體系。周紅等[15](2019)提出平臺搭建從行業背景、服務對象、出版資源幾方面分析,滿足用戶需求從滿足知識獲取與技術交流、快速查閱為核心,最終能達到滿足目標用戶的基本需求、豐富知識體系、拓寬出版模式的目標。初景利等[16](2023)認為技術平臺是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的保障。要采用國際標準數據規范,實現數據庫底層數據結構化、標準化、統一化是平臺實現一站式檢索、強化出版、語義關聯、知識關聯和提供知識服務的基礎。付志華等[17](2020)提出學術期刊出版的路徑要拓展渠道多元化,整合資源實現集約化出版,依托學術機構建立數字化學術平臺,打造智能終端提供知識服務。學術期刊應建立統一的數字標準,信息共享,未來數字閱讀與數字加工為學術期刊出版的重要方向。宋雪飛等[18](2023)認為學術期刊應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對技術進行深入挖掘,開發系統化的出版平臺,以技術手段融通各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希望出臺政策扶持平臺建設和場景開發并鼓勵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楊志輝[19](2019)認為學術期刊實現智慧出版要積極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并將數字集成與融合作為未來智慧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建立統一的數字標準,共享信息、共同開發,形成多元化的知識服務體系。高辛凡等[20](2022)提出紙本的學術期刊依然會是學術內容傳播的主要載體,對于期刊的管理者來說,則應該抓住這樣的窗口期,將傳統期刊的內容優勢與新型媒介的傳播優勢耦合協同,實現跨媒介的有效聯動。

徐銘瞳[21](2023)提出學術期刊欠缺獨立數字出版意識和能力。學術期刊要有開展數字化業務的技術儲備、人員儲備,實現深度的數字出版是個緩慢的過程,要從內容、形態、技術、管理等多個角度去探索。

廖先慧[22](2022)認為數字時代,出版主管部門、高等院校、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和學術期刊編輯應形成上下聯動協同的主體合力,共同促進學術期刊編輯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以人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學術出版的數字化建構進程,在數字深度融合中助推學術期刊出版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出版業在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化轉型,尋求新的模式和路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具體的大學學術期刊作為案例進行深入研究,要結合當下學術期刊發展的現狀,以及政府和學校提供的經費支持,分析如何才能實現智慧出版,可能從技術、融合、智能、創新、資源優化、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2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創新點、研究重點

(1)研究的主要內容

傳統期刊存在自身的短板與不足,數字化的期刊有其優點,傳統范圍廣、速度快,數字期刊展現形式多樣。數字期刊相比傳統期刊能節省印刷發行成本,出刊周期更短,只要有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讀者隨時能查閱,不受時域限制。數字期刊同時也存在不足,比如信息與學術的保密性受到影響,作者可能一稿多投,出現重復發表的問題。數字環境下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結合佳木斯大學學報的實際情況,分析傳統期刊從選題規劃、邀約稿件、收稿、審稿、編輯校對、出版發行等環節的不足,對數字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的未來發展進行探討,尋找融合發展的途徑。

(2)主要創新點

結合傳統期刊編輯發行的實際情況,探討以數字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路徑。結合佳木斯大學學報的實際工作,數字化環境下編輯應尋找相應的方法及策略,提高自身業務素養,適應新形勢下編輯工作的要求,從傳統編輯盡快熟練處理數字環境的編校工作。積極推進改善期刊平臺的建設,引導作者正確使用投稿系統,為作者投稿、編輯審校、出版發行提出新方法新思路。

3 研究方法

項目是基于現實背景和調研分析基礎上的理論研究,研究將以數字環境下學術期刊的發展為出發點,通過文獻調研、實踐調查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歸納法等方法,對這一課題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

(1)文獻資料研讀法。通過在知網平臺,核心合集平臺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積極研讀吸取能夠成功完成課題的有益成分,形成讀書筆記,完成相關知識儲備。

(2)調查研究法。根據佳木斯大學學報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對整理好的資料,加以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并與數字期刊進行對比分析,提出融合發展的路徑。

(3)比較法。橫向的比較同一時期國內外理論成果,吸取中外合理先進要素;縱向的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外理論和實踐成果,比較不同時期出版業的融合發展變化.

(4)總結歸納法。在所收集整理的文獻資料基礎上,進一步對這些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形成論文寫作的具體思路,理清論文寫作的框架結構。

4 研究計劃進度

第一階段,搜集資料和調研階段。國內外權威數據庫查詢收集相關學術論文及資料,去同水平高校學報進行調研,將查閱的學術資料和調研結果匯總。

第二階段,理論研究階段。項目組成員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現狀,根據當前研究水平和發展趨勢,撰寫階段性研究論文,并在相應學術刊物上發表。

最后階段,結題階段。項目組成員籌辦會議,確定參會人數,選定會議、食宿地點,發布第二輪通知,保證會議按時召開。項目負責人組織完成最后工作,結合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結題報告。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期刊數字化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期刊問答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河海大學學術期刊創辦百年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