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理綜卷生物試題中的“隱性考查”

2024-01-21 08:48張榮冠
教學考試(高考生物) 2023年6期
關鍵詞:葉綠體懸浮液哺乳動物

張榮冠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武鳴高級中學)

本文就2023年理綜生物高考題的部分隱性考查進行揭示,以幫助廣大師生在復習備考過程“避坑”。

一、“隱”在教材細節上

例1.(2023年新課標卷,2)我國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生活經驗,并在實踐中應用。生產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①低溫儲存,即果實、蔬菜等收獲后在低溫條件下存放

②春化處理,即對某些作物萌發的種子或幼苗進行適度低溫處理

③風干儲藏,即小麥、玉米等種子收獲后經適當風干處理后儲藏

④光周期處理,即在作物生長的某一時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對時長

⑤合理密植,即栽種作物時做到密度適當,行距、株距合理

⑥間作種植,即同一生長期內,在同一塊土地上隔行種植兩種高矮不同的作物

關于這些措施,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

A.措施②④分別反映了低溫和晝夜長短與作物開花的關系

B.措施③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機物的消耗

C.措施②⑤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

D.措施①③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種子的呼吸作用強度

答案:A

分析:對于本題,考生對題中①②③⑤⑥相關內容比較熟悉,這些內容或在教材中有介紹,或通過生活聯系即可理解;但對于④中的“光周期”相對陌生,因為教材沒有直接提及“光周期”這個名詞。本題對“光周期”的考查就是對教材相關知識進行的隱性考查。如果考生不能將題干“在作物生長的某一時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對時長”這個信息與教材中“很多植物的開花與晝夜長短有關”很好地聯系起來,解答本題就可能會出現失誤。

在2023年理綜高考題中,對教材相關知識進行隱性考查的還有2023全國乙卷第3題C項“每分子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時生成的ATP比產生乳酸時的多”。教材寫有“1 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釋放出196.65 kJ的能量”,但是對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釋放多少能量卻沒有指明。這要求考生能夠聯系到: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或乳酸的過程中,它們經歷的第一階段都是相同的(都是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且這兩種類型無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如果考生在解題時能夠聯系到教材中這些隱性知識,本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隱”在生活常理中

例2.(2023年新課標卷,4)為了研究和保護我國東北地區某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研究人員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獲得了該保護區內某些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的相應數據,為生態學研究提供了相關依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了解保護區內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物種豐富度

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采用該技術進行調查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

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該自然保護區內東北豹的種群密度

D.該技術能調查保護區內東北豹種群中成年個體數量,不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

答案:D

分析: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在新教材選擇性必修2第6頁有相應的介紹,但是教材只是提到這種技術可以“確定所調查動物的種群數量”,而能否調查其他研究項目教材沒有進一步說明??忌梢宰鞒鋈缦峦评?能“確定所調查動物的種群數量”就能確定該保護區內多種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進而也就可以調查出該保護區內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種類數(豐富度);標記重捕法需要捕捉動物兩次,所做標記又可能影響個體的生活,而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幾乎不驚擾動物,所以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進行調查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小于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成年東北豹可以觸發相機自動拍攝、幼年東北豹也可以觸發,所以該技術既能調查保護區內東北豹種群中成年個體數量,也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

本題很多選項的判斷既不源于教材知識也不是來自試題信息,而是隱藏在生活常識的推理中。這種推理題大膽地考查了考生的素養。這樣命題既回避了對知識死記硬背的考查,也跳出了題海戰術的怪圈,因此這類運用常理進行隱性考查的試題近年在全國卷多次出現。如2023全國甲卷第5題C項: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考生通過“肉食性動物”(捕食動物的動物)即可推理出其不是第二營養級;再如2022全國甲卷第5題,考生要根據“養殖中魚池存活個體的重量會隨養殖過程而增大”這個常理來推斷方可鎖定答案。

三、“隱”在長句表達中

例3.(2023全國甲卷,37題節選)為了研究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常需要從生物材料中分離純化蛋白質。某同學用凝膠色譜法從某種生物材料中分離純化得到了甲、乙、丙3種蛋白質,并對純化得到的3種蛋白質進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結果如圖所示(“+”“-”分別代表電泳槽的陽極和陰極)。已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條肽鏈組成?;卮鹣铝袉栴}。

(2)圖中丙在凝膠電泳時出現2個條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丙由2種相對分子質量不同的肽鏈組成,其在SDS的作用下解聚形成2種肽鏈,2種肽鏈的電泳遷移率不同,從而出現2個條層

分析:這個空很多同學因作答不全而失分,原因是只答到:“丙由兩條肽鏈組成”。這種答案只回答了“出現2個條帶”的大前提,卻沒有深入解釋“出現2個條帶”的成因,所以作答不全。近年來全國卷高考一些長空的考查看似容易,但若考生不能及時發現其中的隱性考查,就很容易丟分。

四、“隱”在多項考查中

例4.(2023年全國甲卷,29題節選)某同學將從菠菜葉中分離到的葉綠體懸浮于緩沖液中,給該葉綠體懸浮液照光后糖產生?;卮鹣铝袉栴}。

(2)將葉綠體的內膜和外膜破壞后,加入緩沖液形成懸浮液,發現黑暗條件下懸浮液中不能產生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黑暗條件下懸浮液不能進行光反應,不能為暗反應提供所需的NADPH和ATP

分析:本題很多學生答錯成:由于葉綠體的內膜和外膜被破壞,懸浮液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沒有糖產生。這種答案說明考生沒能發現試題的隱性考查。實際上,本題至少涉及了以下四種隱性考查:

準確審題的考查:“將葉綠體的內膜和外膜破壞”說明類囊體薄膜和葉綠體基質是正常的;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的考查: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發生在類囊體薄膜上,暗反應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邏輯推理的考查:只是破壞“葉綠體的內膜和外膜”,得到的懸浮液在適宜的條件下還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所以上述懸浮液放在黑暗條件下不能產生糖是因為“黑暗”而不是“內膜和外膜破壞”;

規范表達的考查:考生能否恰當地運用高中生物學知識以及相關術語規范、深入、全面地解釋生命現象,能否從“黑暗條件”這個“因”深入規范地解釋“不產糖”的原因。如“黑暗條件下,懸浮液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糖產生”這樣的答案就缺乏規范和深入,未用專業術語作答,因此得分不全。

基于全國卷高考題這種隱性考查的風向,建議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全面性備考。全面熟悉教材所有內容,如“分子或離子通過通道蛋白時,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等易錯易混點;同時增加生物學常識的積累,如:馬拉松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其血糖的來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隱藏的常識:可來自補給點的食物)。

第二、針對性訓練。訓練題語言表達考查盡量綜合化,如“設計分組實驗探究葡萄糖進入肝細胞的運輸方式。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盵本題考查的隱蔽點:只能采用“分組實驗”而不能采用前后對照實驗;只能考慮葡萄糖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還是主動運輸,而不能考慮自由擴散(教材隱性知識)]。

猜你喜歡
葉綠體懸浮液哺乳動物
重介質懸浮液中煤泥特性對分選的影響分析
噴霧干燥前驅體納米Al 懸浮液的制備及分散穩定性
2 從最早的哺乳動物到人類
哺乳動物大時代
哺乳動物家族會
分選硫鐵礦用高密度重介懸浮液特性的分析研究
南方紅豆杉葉綠體非編碼序列PCR體系優化及引物篩選
茶樹葉綠體DNA的PCR-RFLP反應體系優化
煙草葉綠體密碼子的偏好性及聚類分析
鈣過量對茶樹光合特性及葉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