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蓬石油工業發展歷程及其轉型嘗試

2024-01-22 10:45張曉航
關鍵詞:加蓬奧馬爾石油工業

張曉航

(西北大學 中東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9)

0 引 言

加蓬共和國位于非洲中部,西臨大西洋,國土面積約為26.8萬平方公里,人口222萬,赤道橫穿其國境形成熱帶雨林氣候。2022年,加蓬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82.69億美元,人均約為8 229美元。加蓬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約22億桶。[1]加蓬油田屬非洲幾內亞灣油區的一部分,以海上油田為主。雖然其石油儲量雖然不大,但因人口較少,故人均占有量比較可觀,石油工業對其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145

食利國家是指獲得大量外部租金的國家,石油資源的開發往往使一些國家轉型為食利國家。[3]11-12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采石油以來,加蓬石油工業歷經近70年發展,表現出明顯的食利國家特征:一則盡管已實現國家獨立,加蓬實際仍屬于法國的新殖民主義飛地;二則加蓬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嚴重依賴初級生產,石油、木材和錳礦構成其經濟支柱,尤其對石油出口形成較高依賴。[3]412022年,加蓬原油出口額約7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73.5%[4],石油收入占財政收入的35%。[5]豐厚的石油收入使加蓬長期位于非洲國家人均GDP排行前列,也是維持其政治穩定的船錨。同時,為擺脫國民經濟對石油工業的高度依賴,以及應對國內石油產量下降的挑戰,加蓬政府多次推行經濟多元化戰略,但總體效果不佳。石油工業支撐下的家族政治腐敗和社會財富分配高度不均成為加蓬社會的“痼疾”,亦是其2023年8月30日政變發生的深層社會原因。本文旨在通過爬梳加蓬石油工業發展歷程,嘗試探析其與加蓬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互動關系,為理解加蓬社會現狀提供一定鏡鑒。

1 殖民及萊昂·姆巴時期加蓬石油工業的肇始

1.1 法屬時期加蓬的石油勘探及開采活動

加蓬的石油勘探始于20世紀20年代,彼時加蓬為法屬赤道非洲的一部分,其早期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活動也主要由法國政府及其私營公司進行,深受法國石油政策影響。法國殖民統治下的加蓬早期石油工業呈現早起步、晚產出、弱基礎、強依附的特點?,F有研究亦多從法國與加蓬的殖民歷史出發,表明加蓬石油工業起步的先天殖民地屬性。

在20世紀20年代初以前,法國實行自由放任的石油政策[6]68,但也在阿爾及利亞殖民地開展小規模石油勘探活動。此后因兩次世界大戰暴露出的能源安全問題使法國政府開始執行石油管制政策并加大石油勘探活動[7]58-59,加蓬石油工業也由此發端。一戰使法國政府意識到掌控石油資源對國家命脈的重要意義,故在1917年和1924年相繼組建政府部門石油總委員會和政企合作的法國石油公司等,隨后在法國本土和加蓬等殖民地勘探石油。1934年,法國公司打出加蓬第一口石油勘探井,但并未成功。此后因大蕭條造成的經濟困難,法國在加蓬的石油勘探活動開始放緩。二戰的能源安全教訓使法國政府開始力推石油勘探活動,部分法國公司或機構獲得在加蓬等殖民地的石油勘探權和獨家合同,加蓬石油工業由此真正發軔。[8]85-861956年,讓蒂爾港附近發現并開采出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9]198,加蓬由此成為法郎區第三個產油國。

總體而言,在1960年正式獨立以前,加蓬石油工業具備以下特點:第一,石油工業基礎薄弱,產量十分有限且增長緩慢,木材產業在法國占領加蓬后逐漸成為加蓬的經濟支柱。直至1960年獨立以后,石油、錳礦等礦產資源才成為加蓬主要的對外貿易商品。[10]86二戰后,法國對加蓬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也主要是為木材產業提供便利。此時期加蓬的教育水平十分落后,20世紀50年代中期僅有少數人能獲得中學文憑。因此,在加蓬正式生產石油時,其基礎設施以及人口條件都十分不利,石油工業的配套措施也僅有海上流動輸油站,1959年又在洛佩斯角建設原油輸送站以便于出口。換言之,加蓬產出的石油既無進一步的加工,也不與其他經濟部門發生聯系,而是直接在讓蒂爾港出口,并且這一時期的石油產量極低。1958年,加蓬石油產量僅為50萬噸,直至獨立后的1964年才超過100萬噸。[2]145第二,法國憑其殖民宗主國身份壟斷了加蓬石油工業的各個環節,加蓬首塊油田的開采權便屬于法國赤道非洲石油公司。同時,由于加蓬自身民族工業極度薄弱,其石油基本都用于出口,出口對象也主要是法國。例如,1956年加蓬石油產量僅為17.3萬噸[2]145,而1957年的石油出口額為14.33萬噸[9]198,出口額幾乎與前一年產量持平。此外,隨著加蓬發現石油,法國開始為其石油公司發放大量石油勘探許可證,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歐美國家也覬覦加蓬的石油資源,從而與法國形成一定競爭關系。

1.2 萊昂·姆巴時期加蓬石油工業的緩慢發展

加蓬石油工業肇始之際也是加蓬國家獨立進程的關鍵時期,但其主要政治領導人物多對獨立保持謹慎態度,意圖維持同法國的特殊關系。1958年,加蓬成立加蓬共和國,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萊昂·姆巴轉年成為總理。隨后,加蓬內部要求獨立的呼聲和運動逐漸高漲。1960年8月17日,加蓬正式獨立,但仍保留在調整后的法蘭西共同體內,萊昂·姆巴為首任總統(1960—1967年在任)[11]71-72,這就導致加蓬石油工業的基本特征大體延續了前一階段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新發展。

法國在加蓬獨立后保持了對其石油工業的壟斷地位。1960年獨立時,加蓬與法國簽訂了9項所謂“合作協定”,使得加蓬的內政外交仍與法國緊密捆綁。在《關于戰略物資的合作協定》中,法國取得了加蓬諸如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優先購買權,以及必要情況下限制或禁止此類物資向第三國出口等特權。[11]74由是,法國對加蓬石油工業的壟斷權得以延續,法國也由此對加蓬經濟發展乃至政局形成重要影響。加蓬獨立后,法國重組成立了埃爾夫—阿基坦石油公司,該公司成為加蓬石油工業的主要生產商。法國還進一步借助埃爾夫—加蓬石油公司,以加蓬之名掩蓋其自身的石油利益,并將其作為推行法國政策的中介。加蓬石油的開采也主要由法國公司進行。即便是萊昂·姆巴去世后的1969年,當年加蓬完成的20口探井中,13口完全位于埃爾夫系石油公司控制的范圍內,4口位于殼牌—加蓬和埃爾夫系石油公司的聯合區域。同時期,其他歐美國家的石油公司雖紛紛進駐加蓬,但無法取代法國的地位。

除受法國影響外,保守的萊昂·姆巴在執政時期對內推行穩妥開發資源的指導思想。[2]1431962年,加蓬頒布石油法,規定油礦資源歸國家所有,由能礦部授予外國公司開采權,但這一立法對被外資壟斷的加蓬石油工業并未產生實質影響。在石油產量上,獨立后加蓬的石油產量較前一階段增長明顯,但總體規模有限。1963年其石油產量不過89.87萬噸,1964年超過100萬噸,1966年為140萬噸。在石油勘探和開發上,加蓬的相關活動雖未停止,但收獲不大。加蓬在1964年成為中南部非洲唯二新建設完成石油開發井的國家,但這年加蓬只進行了兩次勘探井作業。作為對比,1969年僅埃爾夫系石油公司就進行了8次。相關配套設施也開始建設。1966年,讓蒂爾港開始建設煉油廠,計劃每年加工70萬噸石油,其中,40萬噸來自加蓬、10萬噸來自剛果、20萬噸來自尼日利亞。[9]198不過,該煉油廠仍由法國資本控制,加蓬政府的資本僅占25%。[2]152

2 奧馬爾·邦戈時代加蓬石油工業的曲折歷程

2.1 奧馬爾·邦戈政府的石油工業政策

萊昂·姆巴于1967年逝于任上,奧馬爾·邦戈(1967—2009年在任)成為加蓬第二位總統,其漫長的政治生涯基本見證了加蓬石油工業的全過程。奧馬爾·邦戈出身少數族群巴特克人,曾在軍政部門長期任職,少數族群身份以及豐富的政治經驗使其在內政上追求國家穩定、團結,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1]134-135經濟上,奧馬爾·邦戈在冷戰背景下采取“有領導、有計劃的自由主義”中間道路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并發展民族經濟,尤為注重采礦業的發展。奧馬爾·邦戈上臺后繼續執行加蓬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1966—1970年),之后制定了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1971—1975年),石油等礦業成為發展重點,加蓬石油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2]143

有計劃的石油開發使得加蓬石油工業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呈現快速增長。[11]84在政策支持下,除法國資本外,殼牌等英美石油公司紛紛入駐并加大在加蓬投資力度,加蓬石油產量增長勢頭明顯。1966年加蓬石油產量僅為140萬噸,而1968年、1969年和1971年分別為470萬噸、500萬噸和580萬噸。同時,石油勘探成果也取得歷史性突破。1967年,岡巴油田投入開發使得加蓬的當年石油產量躍升至344萬噸。[2]149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等礦產資源占加蓬出口的比重越來越高。經過20世紀60年代的開發,加蓬的石油產業開始取代木材在出口比重中的位置,木材占出口總額比重從1960年的73%至20世紀70年代初已降至10%[12]63,而石油出口在20世紀70年代升至國內各部門產值之首。加蓬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奧馬爾·邦戈推行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法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以前,加蓬的石油出口收入都比較有限。[9]94-95

在重點發展石油等工礦業的同時,奧馬爾·邦戈政府從1972年開始推行石油工業的“加蓬化”,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發生加速了這一政策的進程。石油工業的發展并未改變加蓬國家在該領域的弱勢地位,石油公司管理權、利潤分配、工作人員等都主要由以法國為首的外資掌握。1972年,加蓬政府要求所有在該國經商的外國公司無償向政府上繳10%的股份,嘗試擴大政府在石油工業等行業的影響力。第一次石油危機使歐美石油公司意識到石油來源多元化的必要性,開始進一步加大在非洲的勘探力度并爭奪市場份額。[8]78同時,許多產油國也紛紛推行石油國有化政策。[8]87鑒于加蓬與法國之間的特殊關系,奧馬爾·邦戈明確反對國有化,強調與外國資本合作發展加蓬民族資本,逐步實現企業干部和資本的“加蓬化”。1973年時,奧馬爾·邦戈提出“加蓬第一”的口號,并以石油立法的形式不斷推行石油工業“加蓬化”。[12]651974年,加蓬政府再次立法規定,政府掌握油氣資源所有權和開采權,且政府持股不得低于25%。1982年,加蓬政府又立法規定在加蓬投資石油開發的企業要與政府簽訂產量分成合同。由此,加蓬國家石油收入形成生產特許權費、生產所得稅、礦區使用稅、持股利潤分成以及石油收益五個主要來源。此后,產量分成、開采期、所得稅等又不斷被調整。[11]167加蓬還在1979年成立了國營加蓬石油公司,該公司除石油勘探開采等工作以外,還對各石油公司的利潤進行管理。[2]148然而該公司并未存在多久,1987年即告解散。

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加蓬化”政策使加蓬國民經濟得以較快速度發展[11]139,逐漸捆綁加蓬國民經濟的同時也為此后經濟多元化轉型嘗試提供了一定經濟基礎。不過,謹慎的石油工業“加蓬化”政策無法結束法國公司對加蓬石油工業的壟斷局面,加蓬石油工業仍掌握在外資手中。1981年,僅埃爾夫—加蓬石油公司一家的石油產量就占加蓬全年石油產量的83%,埃爾夫—阿基坦石油公司位居第二。[12]65-66同時,石油工業的發展和“加蓬化”也使加蓬的精英階層,尤其是奧馬爾·邦戈家族如非洲其他政權一般從中大量牟利[8]86,政治腐敗和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逐漸涌現。

2.2 第一次石油危機與加蓬石油工業的繁榮期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減產、禁運和提價等措施援助埃及等參戰阿拉伯國家,國際油價在兩個月間從約3美元/桶猛漲4倍。隨著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爆發,加蓬石油工業趁勢而起進入繁榮期。

這一時期,加蓬石油產量激增,政府財政對石油出口收入形成嚴重依賴。1973年加蓬石油產量比1972年增長23%,12月份的產量達到17.155萬桶/日的高位。1974年的石油產量僅比1973年略微增加,但1975年的產量激增43%,加蓬成為當年中南部非洲唯一產量增加國。1976年更是以1 130多萬噸的石油產量達到20世紀70年代的頂峰,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大產油國??傊?1973年石油危機成為加蓬石油工業的歷史轉折點。高產量與高油價使得加蓬的石油出口收入激增,從1974到1975年,加蓬的國家預算增長近兩倍,石油收入一度提供了90%的公共收入。

同時,奧馬爾·邦戈政府也著手對石油工業的配套設施進行建設。1974年,加蓬在讓蒂爾港開始建設加蓬埃爾夫煉油公司,該公司仍以法國資本為主,加蓬政府資本僅為30%。由于加蓬的煉油工業總體十分薄弱,國內消費需求也不高,故而其煉油廠的基本定位是滿足國內需求,出口主要還是原油。[2]151-152因此,這一時期加蓬的石油工業配套設施總體仍是落后的。

2.3 國家經濟調整和恢復階段的加蓬石油工業

在經歷第一次石油危機帶來的石油繁榮后,加蓬的國民經濟卻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進入調整和復興時期,旋即又因經濟困難進入80年代后期的改革階段。[2]144這一階段,加蓬石油工業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石油收入的國民經濟支柱作用凸顯,二是石油收入易受國際市場影響。

加蓬的經濟繁榮和困難均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突如其來的石油紅利使得加蓬政府在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和第三個五年發展計劃(1976-1980年)期間盲目上馬項目,導致投資和建設規模過大。國際上,第一次石油危機結束后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加蓬石油出口收入銳減,最終致使其國民經濟嚴重失調。1977年和1978年加蓬國內生產總值連年下跌,其中1978年跌幅達22%。[2]1441978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1978年底至1981年初),期間國際油價再次猛漲,1980年底為41美元/桶,國際現貨市場價格達45美元,而1979年初時僅約13.34美元/桶。受國際油價影響,盡管加蓬石油產量下降,但1980年加蓬資本凈流入絕對值達到頂峰。[10]94-95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引發了第三次石油危機,此次危機使得國際油價在三個月內從14美元/桶漲到42美元/桶。但經歷了前兩次石油危機后,此次危機及時得到有效抑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也紛紛增產以穩定油價。

在石油生產方面,受國內、國際兩方面影響,加蓬石油產量進入下行期后再次增長。1977—1981年,加蓬石油產量連續下降。發生這一情況,一是由于經過前一階段的大規模開采以及新油田勘探成果乏力導致加蓬國內石油儲量連年下降,二是國際石油市場整體供過于求。另一個原因是加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加入了石油輸出國組織(1)1995年,加蓬因高昂的會費問題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經過談判在2016年又重新加入。,而當時該組織成員國多采用減產策略來延緩石油枯竭速度,在高油價下保證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從1982年開始,加蓬石油產量開始緩慢上升,1989突破1 000萬噸達到1 060萬噸[2]148-149,石油產量基本達到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水平。促使加蓬石油工業逐漸恢復的重要原因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加蓬陸上石油勘探取得歷史性進展,發現了可采儲量達7億桶以上的拉比康加油田。1997年,加蓬石油年產量達到1 846萬噸的歷史最高峰。加蓬石油產量與出口的變化趨勢并不完全一致,其石油出口直至20世紀80年代前期才開始下降,80年代后期又逐漸上升[2]151,出口收入則在1980年達到19億美元后開始下降。[2]153

總體而言,除石油危機帶來的短時期國際油價激增以外,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國際石油價格基本處于十幾、二十美元的波動狀態。盡管如此,加蓬石油產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油價下跌造成的損失。加蓬在20世紀90年代的實際石油收入與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峰值相比只下降約25%[10]95,這說明,盡管經歷了國內經濟困難,石油工業已經成為加蓬無可爭議的經濟支柱。

2.4 產量下降趨勢下的加蓬石油工業

進入20世紀90年代,加蓬的石油產量一路上漲,國際油價也比較穩定。1997年加蓬石油產量達到歷史峰值后開始逐漸衰落,影響延續至今。

1998年國際油價開始下降,至年底跌至9.82美元/桶。同時,加蓬石油產量從1998年也開始下降。加之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沖擊加蓬木材出口,其國民經濟三大支柱中的兩大支柱同時遭受沖擊。1998年,加蓬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5%,石油出口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997年的41.3%陡然降至28.7%。從2000年開始,世界經濟形勢開始恢復,加蓬經濟也于2001年重新增長。彼時,國際油價開始上漲,加蓬石油工業對其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貢獻開始恢復。[11]142同時,國際油價與加蓬石油產量之間市場規律仍存,如2006年加蓬石油產量下降12%,僅產1 190萬噸,但在國際油價上漲的作用下石油出口收入反而增長21%并創下紀錄。但整體而言,加蓬石油產量在進入21世紀后呈現波動下降趨勢。為了扭轉此趨勢,加蓬政府不斷吸引中國等國家投資其石油勘探和開發,但收效甚微。而且,經過多年開采,加蓬陸上及淺海油田的開采潛力已不大。

3 加蓬的經濟多元化轉型嘗試及效果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奧馬爾·邦戈就未雨綢繆提出“為石油后時代做準備”的戰略思想[11]85,此后也籌劃并落實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發展計劃,但效果并不明顯。2009年6月8日奧馬爾·邦戈去世,其子阿里·邦戈經過總統選舉在當年10月正式宣誓就任總統,2023年8月30日在政變中下臺。阿里·邦戈執政之初便提出“新興加蓬”戰略,力圖實現加蓬經濟的多元化轉型。

3.1 奧馬爾·邦戈時代的經濟多元化轉型及效果

奧馬爾·邦戈上臺時正值加蓬石油經濟進入繁榮階段,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促使其將更多的資金用于建設發展,目的就在于使加蓬經濟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實現經濟結構的多元化調整。對外,加蓬政府實施更為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積極尋求外部援助。對內,加蓬政府依靠石油收入加大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力圖為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建設,標志性工程就是修建連通奧文多港到奧果韋河中上游的跨加蓬鐵路,寄希望于借助這條鐵路開發內陸礦產。同時,政府大力支持農業、加工業以及石油以外其他礦產業等行業的發展,希望以此減輕對石油的過分依賴。[11]85然而,盲目投資以及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加蓬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陷入經濟困難,債務一路攀升。此后,加蓬政府在1978年和1979年執行兩年經濟穩定計劃,通過減少進口、減緩基建項目、暫時凍結工資等措施減少財政支出,逐漸走出危機。[2]144石油工業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后一直處于加蓬國民經濟的中心地位,此次結構性調整實際處于困局。盡管如此,基礎設施建設一定程度上為加蓬木材、錳礦等非石油部門發展提供了交通運輸便利。[11]186

20世紀末,石油產量和國際油價下降導致加蓬經濟陷入危機,國內公務員、工人等群體的罷工、游行活動頻發,加劇了奧馬爾·邦戈政府的執政壓力。為此,加蓬政府再次強調其經濟多元化戰略,仍將木材加工、礦業和農業等非石油部門作為發展對象,以期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1]85-86同時,加蓬政府積極吸引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外國投資。正是這一時期,中國同加蓬的合作開始增多,從加蓬進口木材、鐵礦等自然資源,承攬加蓬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除中國以外,加蓬政府在與法國維持友好關系的同時積極吸引美國、巴西等國的投資。[13]20但是,截止2002年,加蓬的經濟結構并未發生質變。1990年原油占加蓬國內生產總值的35.1%,而2002年仍占到43.1%。[11]144-145實際上,加蓬石油工業的資本和金融服務更加依賴外國,雇傭的本國工人較少,因而對其他經濟部門的溢出效應非常微弱,甚至阻礙非石油部門的發展,這就導致加蓬的經濟轉型步履維艱。

總之,此次經濟多元化轉型嘗試雖未能擺脫加蓬經濟對石油工業的嚴重依賴,但加蓬經濟結構繼續緩慢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外開放程度有所提高。[13]23同時,為緩和國內矛盾,奧馬爾·邦戈憑借多年政治威望,在采取強硬措施的同時作出極大讓步進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使加蓬較為順利地度過此次危機。但政治危機的爆發也說明加蓬國內對奧馬爾·邦戈長期執政的家族政治、腐敗問題、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等愈發不滿,石油工業引發的經濟危機成為現實誘因。

3.2 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及其現狀

阿里·邦戈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加蓬政壇,擔任總統前任職國防部長。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包含“綠色加蓬、工業加蓬、服務業加蓬”三大轉型發展目標,意在使加蓬減少對石油等資源性產業的過度依賴,通過職業教育、木材深加工和農業現代化使加蓬在2025年成為新興國家,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與此前相比更具規劃性。具體而言,在“工業加蓬”方面,阿里·邦戈希望加強國內初級產品的加工能力,提升其工業附加值。[13]25如執政之初,阿里·邦戈便下令所有木材必須在加蓬國內進行加工后才能出口。[14]22在“綠色加蓬”方面,阿里·邦戈承諾保護森林資源,以此發展旅游業。為此,加蓬政府與新加坡奧蘭集團達成合作建設恩考克經濟特區的協議,阿里·邦戈將該合作稱為“綠色加蓬”的成功代表,甚至宣布要將加蓬打造為“非洲的新加坡”。[14]25-26在“服務業加蓬”方面,阿里·邦戈政府希望能夠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提升其第三產業。[13]25同時,加蓬政府將農業作為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以提高農業的商品化水平和自給率。上述各類舉措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根基,而奧馬爾·邦戈時代進行的相關建設無法滿足現代經濟需求,全國公路網以土路為主且破舊不堪,鐵路僅有一條,水運和空運條件相對較好。[11]185-1882010年,加蓬政府公布了一項“國家基礎設施指導大綱”,規劃了未來15年內189個大型項目建設計劃。[15]此外,阿里·邦戈十分注重推動合作伙伴多元化戰略,吸引包括中國在內其他國家的投資合作。[13]24自2009年擔任總統以來,阿里·邦戈4次訪問中國,積極發展兩國經濟合作關系。

客觀來說,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恩考克經濟特區已實現碳中和并獲國際認證,這是非洲首次。并且,除石油以外的采礦業和木材業也都實現了增長乃至歷史性的發展。至2022年,加蓬電力普及率為91.6%,位居非洲第五、中部非洲第一。同時,加蓬不斷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蓬是中部非洲互聯網交換中心,2014年建成中部非洲首個4G通信商用網絡,并有望成為非洲較早建成5G商用網絡的國家之一。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加蓬經濟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投資設企便利程度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水平,吸引了多國進行投資建設,成為中部非洲最具吸引力的國家。

然而,與其父盲目上馬項目帶來的惡果類似,阿里·邦戈的政策需要花費大規模公共投資,而這些資金仍需依靠石油、木材以及采礦業獲得。為此,阿里·邦戈政府一面追求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一面又不得不寄希望于石油帶來的財政收入。2014年以前,受益于國際高油價帶來的紅利,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得以較為順利的開展。然而,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中旬的約100美元/桶暴跌至50美元以下。阿里·邦戈政府錯誤估計了新增石油產量以及其他采礦業收入能夠彌補國際油價暴跌帶來的財政損失,仍然將2014年的預算增加5.8%以優先發展基礎設施。隨后,阿里·邦戈政府逐漸陷入到債務危機中。2015年9月底,加蓬公共債務約54億美元,債務總計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而2008年這一比例僅為16.7%。[14]88未待加蓬經濟恢復,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始流行,石油的國際需求以及價格降低,加蓬政府的財政情況再次惡化。為此,加蓬政府不得不繼續舉債,同時不斷削減其預算。然而,預算的削減又削弱了加蓬政府的債務償還能力,加蓬政府甚至自行宣布免除了約3.67億歐元的所謂“虛構債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做出加蓬公共債務將占2020年和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74.7%的判斷。2022年2月,加蓬債務司長對外宣稱,加蓬公共債務總額約為108億美元,債務率65.9%。[5]

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阿里·邦戈政府只得沿用吸引外資、擴大石油勘探和開發的老路。2014年,加蓬內閣提出新的石油法,提高了政府在外國石油公司中的股份,政府在近海油田中的份額也有所提升。[14]383-384然而,在財政收入和債務償還的壓力下,加蓬只能進一步吸引外資開發新油田。2019年,加蓬政府頒布新的石油法,推出了將占石油收益35%的公司稅降至零等一系列優惠措施。然而,在加蓬政府組織的第十二次招標中,75個石油區塊僅12個區塊有進展,三分之二的區塊都未能受到投資者關注。就目前來看,加蓬的石油工業仍由歐美企業主導,主要包括法英合資企業佩朗科、美國阿薩拉、法國道達爾等。并且,加蓬仍未能發展出新的石油加工能力。因此,除非加蓬石油勘探出現重大進展,加蓬石油產量下降的大趨勢才可能得到遏制。

總體而言,阿里·邦戈的“新興加蓬”戰略并未改變加蓬經濟對石油工業的嚴重依賴。盡管木材和錳礦等非石油部門得到發展,但石油工業為主的基本經濟結構未發生質變,石油工業占加蓬GDP比重相當穩定,加蓬距離實現新興經濟體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并且,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因財政問題被迫延緩,加蓬全國的交通運輸網絡、物流配送的運行能力仍較為落后,進出口物資90%都依靠海運,鐵路仍然只有一條,瀝青公路僅占公路全里程的20%左右且路況不佳。

經濟困境也逐漸引發加蓬政治的動蕩。2018年,阿里·邦戈中風,加劇了國內對其總統履職能力的擔憂,次年1月發生小規模政變。[13]26盡管政變被快速解決,阿里·邦戈也進行了一定的政治改革,但總統健康質疑、家族政治、腐敗問題以及社會財富分配高度不均等愈發招致加蓬國內強烈不滿。2023年8月30日,阿里·邦戈在爭議性總統選舉中宣布獲勝,政變隨后發生,阿里·邦戈被軟禁,加蓬民眾亦紛紛走上街頭慶祝。政變發起者布里斯·奧利吉·恩圭馬為邦戈家族親屬,現已組建過渡政府并重啟債務特別工作組以核查前政府簽訂的公共工程合同,但加蓬政治經濟局勢尚未完全穩定。

4 結 語

20世紀50年代末開采石油以來,加蓬的石油工業始終未能擺脫殖民主義影響,食利國家的初級外向型經濟使其形成對發達國家的強烈依附,成為法國的新殖民主義飛地。盡管加蓬政府以“加蓬化”等方式擴大其石油收益,兩代領導人也不斷出臺經濟多元化轉型政策,然而腐敗問題、盲目投資、國際市場影響等原因導致政策未達預期目標??傮w來看,石油工業既是加蓬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也成為阻礙其經濟轉型的“資源魔咒”,且極易受國際市場影響進而傳導至國內政局。目前加蓬過渡政府的具體經濟政策尚不明朗,但就其經濟結構來看,加蓬將繼續仰賴石油出口收入,而欲實現經濟多元化轉型就必須吸取歷史教訓做好頂層設計、避免盲目投資、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同時完善社會財富分配以吸引民眾支持和參與。本文以梳理加蓬石油工業基本歷程為主,同時對石油工業與加蓬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互動關系做出初步探討,冀望對國內同類研究有所裨益。同時,限于主題等原因難以展現加蓬經濟發展全貌,石油工業與加蓬政治經濟的歷史互動關系亦有待深刻解讀,相關問題留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加蓬奧馬爾石油工業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稿約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稿約
特朗普與穆斯林女議員同時遭批
奧馬爾·莫雷諾
履行負責任森林經營中資企業在行動——12家加蓬中資企業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
溫州人后裔角逐加蓬總統
感受加蓬的綠、黃、藍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1年度石油工業優秀QC小組(201個)
永遠的B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