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究

2024-01-22 22:36孔永紅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中華思政

□楊 萍 孔永紅

(山西開放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盵1]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失語的現象。教學中一味地注重西方文化的輸入,而忽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學生不能清晰地用英語表達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同超過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長期以往,學生會出現“崇洋媚外”的傾向,喪失了文化自信。因此,高校教師要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以合理的方式滲透到高校大學英語思政教學的具體環節,在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同時,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牢牢守住祖國文化之根,自覺主動地用英語向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一、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現實價值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增強教學的適切性、親近感,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在英語思政建設過程中,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地融入教學,對于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成效,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拓寬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渠道

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高校既要培養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也要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引導學生理解本土文化的內涵,嘗試運用英語將中國故事介紹給全世界。通過將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可以實現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英語教育的有機統一,實現英語專業知識技能、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全面提升。通過合理地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提升學生運用英語語言傳播傳統文化的能力,可以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提高傳承效率與質量,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向海外傳播傳統文化,充分弘揚獨具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綻放奪目的光彩。

(二)促進英語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發揮

英語課程要展現豐富的內涵、包容的精神、整合的思想,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發揮英語課程的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知識教育作用,引領學生全面發展。英語本身就是一門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推行英語課程思政,除了能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有顯著增強,也能讓學生客觀地認識文化差異,理性地對待中西文化,在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同時,批判性地看待英語文化教育資源,從中提取精髓部分,引領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增強文化鑒別力、思辨力、判斷力,構建完善的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大學生處于“三觀”形成的特殊時期,教師要將思政元素、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增強英語教學的通俗性、形象性、趣味性,培養學生用英語技能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并受文化中蘊含的精髓思想的影響,促進學生形成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育人效果的持續提升[2]。

(三)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通過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程思政中,讓學生多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實掌握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堅定對民族文化的熱愛,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的語境下,英語教育要在素質教育方面承擔更重的責任,將傳統文化與英語教育兩大板塊的內容相整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合理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在堅定學生對本國文化自信的同時,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態度,面對中西方文化,增強文化辨別力與判斷力,對傳統文化產生親近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在大學英語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準確地把握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價值,通過廣泛搜集教學資源,挖掘大量思政元素,在知識傳達與技能講授過程中滲透思政與傳統文化素材,用掌握的英語知識向海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既能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英語知識,也能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逐漸發展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思政教學的具體路徑

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學英語課程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教師應在深度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基礎上,并將之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思想緊密結合,形成兼具文化性、思想性以及專業性的教學內容,并借助靈活的形式高質量地開展大學英語思政教學。

(一)深度挖掘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具備的專業背景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廣泛搜集英語課程思政元素并進行梳理。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師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將更多精力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相關知識點,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合作探究、穿插講解等方式向學生介紹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地理文化,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引導學生構建樂觀向上的價值體系,提高精神境界。例如,圍繞炫耀性消費這一主題內容進行教學時,教材中涉及消費機會、消費渠道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要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分析炫耀、攀比、校園貸等的真正原因,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的內涵,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走出思想誤區,避免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侵蝕,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健康的理財觀、綠色的金錢觀,增強英語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作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我國古代哲學經典與文學作品中選擇與勤儉節約有關的部分,引導學生從個人修養、社會生活、國家治理三個層面入手分析勤儉節約的必要性,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二)創新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在推進大學英語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要對教學平臺、教學方式、教學實踐活動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首先,利用在線平臺適時推介經典文學作品和影片,展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及資源平臺,向學生推薦經典文學作品、優秀影視作品,還可以利用慕課、微課、TED演講、網易公開課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全方位地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了解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習英語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2]。高校應充分利用好大數據,加強對敘事在線學習數據的分析,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況,科學地優化和改進教學模式,完善在線平臺內容和功能。其次,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知識融入課堂中,例如黨的二十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推薦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英文短視頻,指導學生思辨看待中西方文化,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在課堂中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片,通過小組討論、正反方辯論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傊?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再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愈發頻繁,文化交流也獲得了新契機。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儲備量、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現,要自覺主動地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全世界了解中國。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要引導學生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鼓勵學生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3]。在講授與西方節慶文化有關的內容時,課后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新媒體、互聯網等方式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方面的知識,包括歷史起源、風俗習慣等,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與分析,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之處,培養學生的英語表述能力。在教學中也應該組織“中國文化與民俗”“中國審美與藝術”之類的活動,讓中華優秀文化能根植于學生心中,提高文化傳播質量。最后,優化教學評價機制。教師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判,關注學生在傳播中華文化過程中的意識、能力、熱情等,指出問題并及時矯正,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時,要將紅色文化、先進文化囊括其中,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圍繞意識形態、政治覺悟、理想信念等設置評價指標[4]。

(三)加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隊伍建設

在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合理地融入中華傳統文化,需要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文化素養高、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強的課程思政教學隊伍。因此,加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隊伍建設尤為重要。

1.增強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也要向學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的整合、包容等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豐富語言知識、夯實語言功底的同時,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并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用英語準確而全面地向學生介紹傳統文化,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當教師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時,才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方式,將中華傳統文化呈現給學生,才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識,促進學生用寬容、欣賞的態度面對其他國家及民族的文化。為此,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隊伍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相關主題內容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增強教師群體的文化素養。同時,教師自身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廣泛地涉獵文化知識,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2.提升教師隊伍的育人能力。四有教師強調了教師應有信念、有情操、講仁愛、重學識。因此,教師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中汲取養分,創造性地保護與傳承。大學教師要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為了能更加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承擔“思政”教育的責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國母語文化環境中向學生介紹英語語言,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因此,要做到育人先育己,提高自身文化底蘊,產生強烈的文化自信。只有產生“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使命感才能推動教學內容與模式的改革,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英語教學的價值引領作用,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理順好民族與世界的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借鑒古人智慧,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思想、達成共識,使學生能融通古今資源,在多種思想碰撞的現實環境下堅定理想信念。

高校教師要肩負時代使命,準確地認識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動地探索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開展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具體路徑,在實現英語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統一的過程中,承擔起文化傳播、知識傳授以及育人的重要責任。

(四)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活動

課程思政不僅是一種育人模式,也是全新的思維方式,是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從頂層設計入手,設定合理的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價值觀培養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貫徹落實。大學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公共課程,課時量相對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對課程教學起到拓展與延伸的作用,在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應用能力。在第二課堂建設過程中,高校要開展多樣化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例如配音大賽、英語演講、戲劇表演等,這些活動要同時為專業知識學習、弘揚傳統文化提供服務,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結語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高校應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為契機,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其中蘊含的思想精髓的正向影響,促進學生形成堅定的文化認同、民族自信。在推進大學英語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緊密結合,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程教學之中,尋找二者的契合點,并在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使學生可以深諳本國語言和文化,主動維護國家形象,并在未來的從業實踐中繼承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中華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