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個向度

2024-01-22 11:15任祥偉曹小麗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價值論中國式現代化歷史觀

任祥偉 曹小麗

[摘要]為了推進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向更為寬廣和縱深的層次躍遷,需要從四個向度了解其演進、把握其脈絡、掌握其要義。從歷史觀上看,需要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脈絡,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是源于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教訓,又是源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開拓創造。從認識論上看,需要明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思想滋養,主要包括作為理論源泉的馬克思現代性思想和作為文化源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方法論上看,需要堅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普遍性與特殊性、守正性與創新性、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辯證統一。從價值觀上看,要認清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的價值內涵,堅持人民至上超越資本主義的貧富兩極分化、堅持綠色發展超越資本主義的物欲膨脹、堅持和平發展超越資本主義的國強必霸。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歷史觀;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

[中圖分類號]D6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6—0050—08

[作者簡介]任祥偉,男,廈門大學哲學博士,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黨史黨建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曹小麗,女,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以中國的具體實際為出發點,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百年的探索與實踐,成功開辟了一條既有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更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題、根本價值、基本特征和思想方法等都呈現出豐富的內涵,想要進一步全面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和理解,就需要從不同的維度了解其演進、把握其脈絡、掌握其要義。為此,筆者試圖從歷史觀、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觀等向度出發,厘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應有之義,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在邏輯,以期推進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解向更為寬廣和縱深的層次躍遷。

一、歷史觀: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脈絡

(一)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教訓

以英國工業革命為標志,西方世界率先拉開了現代化發展的序幕,以資本為驅動的現代化浪潮表現出暴力脅迫、殖民侵略和資源掠奪等典型特征,人類歷史伴隨著落后國家被裹挾進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而轉向了世界歷史階段。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就符合這種“被現代化”的典型特征。鴉片戰爭以降,中國的宗法制社會組織在西方的船堅炮利面前逐步土崩瓦解,中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此,馬克思曾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從那時起,中國農耕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產生聯系、發生沖突,中國被動地開啟了現代化的征程,近代國人正是在這種文明碰撞中苦苦尋求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洋務運動堅持“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變革理念,注重技術和器物層面的現代化,但卻固守于封建的傳統思想而拒斥現代性的理念、文化和制度,最終王朝自救的美夢在甲午海戰中破滅。戊戌變法效仿日本明治維新,辛亥革命著眼于推翻封建王朝后的制度性探索,二者都注重移植和模仿西方制度的現代化,但民族獨立和趕超式發展的現代化訴求在特殊的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下都被束之高閣。新文化運動中,拋棄傳統、重新“西化”成為知識分子追求文化現代化的宗旨,“打倒孔家店”標志著中國的文化現代化之路走向了全盤西化的極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權冀圖以政治上的獨裁統治來推動國家的現代化變革,但究其本質而言,這是買辦資產階級攫取利益的現代化變革,既沒有改變對外來勢力的依附,也沒有真正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發展。

僅僅 “師夷長技”并不能 “制夷”,也不足以挽狂瀾于既倒。近代的歷史已經證明,效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器物、制度、文化的現代化等諸多嘗試都以失敗而告終,都無法引領中國走上現代化發展的正確軌道。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2?;厮輾v史,從歷史中總結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程、經驗和教訓,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才能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出場的歷史規律和內在必然性。因此,中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強國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道路,這是總結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經驗和教訓中得出的客觀結論。

(二)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開拓創造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戰略主要考量的是工業化發展水平。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消滅封建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就給發展工業生產,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任務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目的?!?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對現代化建設的內容進行了新的規劃和闡釋,“現代化”不再局限于“工業化”,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新發展內涵。在1954年9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后來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中國建立了初具規模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開啟了從工業化到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偉大進程,為后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和國家戰略向經濟建設的重心轉移,這標志著現代化建設新一輪的號角已經吹響。雖然此時國家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經比較完整,但是總體上基礎薄弱,比例失調,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甚至溫飽問題都沒有妥善解決。因此,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必須考量“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等現實國情,“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6。隨著80年代中國現代化實踐的不斷深入,鄧小平逐步將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階段目標明確為小康社會,即“到21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從此,中國式現代化和小康社會等說法深入人心,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奔小康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的目標和億萬人民的共同心愿。

黨的十八大以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步入了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順利達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2。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的目標更加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更加豐富、特征更加鮮明。其具體表現為: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把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須堅持和平發展,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二、認識論:明晰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滋養

(一)作為理論源泉的馬克思現代性思想

從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肯定視角看,馬克思肯定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所形成的文明成果,尤其強調現代化的工業化生產對推進全球性的物質貿易和社會交往具有基礎性意義。首先,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生產“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4,運用機器的現代化生產直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人的衣食住行相關聯的社會物質產品迅速得以積累。其次,當歷史走向世界歷史,現代化生產促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5,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互動開放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所取代,封閉保守的價值觀念被開拓進取的文化精神所取代。最后,為滿足現代化進程中生產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具有不同的地域屬性和文化傳統的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國際性的貿易關系,“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6,地域性經濟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轉變為國際性的經濟全球化。

從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否定視角看,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被異化了的現代物質生活關系,試圖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現實沖突解釋社會現實,揭示出資本現代性的秘密。首先,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認為,資本主義的現代性矛盾表現為一種異化勞動。在被國民經濟學作為前提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狀態下,“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7。在這種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生產中,工人的對象化勞動本身是異化的,勞動產品是異化的,人與人的關系是異化的,人的類本質是異化的。這種異化勞動在造成工人的全面異化的同時,資本家看似滿足了某種感性的欲望,實則與其自我實現相背離而陷入一種對資本增殖的狂熱和偏執之中。其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進一步揭示了資本現代性的內在邏輯及其對抗性關系,認為異化勞動是資本邏輯的必然產物?!叭绻f資本起初在流通的表面上表現為資本物神,表現為創造價值的價值,那么,現在它又在生息資本的形式上,取得了它的最異化最特別的形式?!?馬克思以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去分析資本運作和增值的過程,認為資本邏輯是賦予商品以支配人的神秘力量的罪魁禍首,資本現代性造成一種盲目奴役人的力量,這種奴役人的力量阻礙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客觀分析,雖然肯定了資本的“積極”一面,但重心在于揭示資本的“消極”一面。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文明由資本邏輯所支配,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對抗性矛盾,“隨著文明而產生的社會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機構,都轉變為它們原來的目的的反面”1。為此,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核心訴求就是實現對資本現代性的內在超越和現代文明的合理轉型,其主要辦法就是試圖在社會層面上建構一種勞動邏輯來超越資本邏輯。這種勞動邏輯旨在重新進行社會分配以及在批判舊世界的過程中建立新世界,從而為現代文明的轉型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在勞動邏輯的視閾下,人的異化以及社會的對抗性矛盾將得到解決,不同民族實現現代化的自主性將自動確立,現代化的發展將呈現出多樣性。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給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從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中汲取養分,中國式現代化以歷史和實踐的思維方式超越了以資本現代性為內核的西方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場域中生成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機制,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了馬克思對現代文明轉型的期待”3。

(二)作為文化源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彰顯時代價值。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抵御西方現代化有可能給我國帶來的文化同化危機。伴隨著西方國家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東西方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差距導致了東西方文化的不對等性?!?在現代化發展的全球背景下,為了防范外來文化同化的危機,我們必須自覺守護、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彌補現代化進程中西方社會的文化局限。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西方社會的現代化強調現代技術的作用是“人對自然的征服”,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推動生態理念的建構和矯正“人類中心主義”“科技理性”的偏執等方面,顯示出積極的正面價值。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現代化進程中的改革動力。作為祖先的寶貴遺產和思想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刻激勵我們黨和全國人民銳意進取、戒驕戒躁、謙虛謹慎,打破西方現代化的獨斷模式,用“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蹚出現代化發展的中國道路。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呈現優秀文化內涵。其一,中國式現代化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惟邦本”“以人為本”的思想智慧,秉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二,中國式現代化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思想智慧,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的綠色發展道路,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其三,中國式現代化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的思想智慧,以時代潮流為導向,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引領,堅持走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四,中國式現代化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思想智慧,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永不懈怠的精神,在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不斷求取進步。

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完成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的文化需求為導向,通過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或文化產業形式積極推廣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人民能夠廣泛地參與其中并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觀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1。

三、方法論:堅守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遵循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和各國現代化一樣,表現出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從傳統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必然趨勢、世界現象和范式轉變,呈現出各國對現代文明要素的選擇、發展、傳播、創新的一般過程、共同特征和普遍規律。從技術結構看,工業革命之后各國的現代化進程主要表現在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等技術結構方面。從社會形態看,各國的現代化進程表現為由生產力落后的農業社會向生產力先進的工業社會的轉變,由慢節奏的鄉村生活向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的轉變。從福利水平看,各國的現代化進程主要表現為建立和健全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人們生活品質顯著提高。從政治形態看,各國的現代化進程表現為政治越來越民主,社會法治程度越來越高,公民的權利意識和法治意識不斷提高。從開放程度看,各國的現代化進程表現為國家越來越開放,國際的交往、交流和聯系日益緊密,全球化發展不斷增強。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特殊性?,F代化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模式或標準。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決定了各國的現代化發展“落腳于不同的土地,就結出許多不同的果實”2。西方國家較早地步入了現代化發展階段并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這給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借鑒,借鑒并非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揚棄地吸收其寶貴經驗。新時代以來,“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戰略,走符合自己國情、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的基礎上,我們黨結合中國國情成功推進和落實了現代化發展的相關制度和政策,構建了現代化發展的中國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又總是表現出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把握好現代化進程中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努力在遵守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同時,切實推進與自身條件的結合程度。這樣才能激發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最大潛能,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遵循守正性與創新性相統一

首先,守正是堅持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第一,守正就是必須遵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守馬克思主義之正。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是指引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指南。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守馬克思主義之正,就意味著我們能夠依托矛盾分析法科學地分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守馬克思主義之正,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守馬克思主義之正,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敢于斗爭、勇于斗爭,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第二,守正就是必須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正,堅持現代化發展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華兒女要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實現現代化夙愿,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和方向。

其次,創新是堅持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第一,堅持理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理論創新是主體在認識和實踐過程中尋求理論的進步、發展與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必須建立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前沿的基礎上,通過總結具體而生動的實踐經驗,以新話語、新認知和新理念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增添新內容,從而能夠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3。第二,堅持實踐創新,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新的強勁活力。新時代的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議題上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攀升。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4。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立論基礎。創新是守正的飛躍,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堅持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實踐創新,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模式的前進動力。

(三)遵循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合規律性,是符合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現代化。社會基本矛盾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通過具體的社會矛盾表現出來,而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的具體體現,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起主導作用的矛盾。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在不斷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過程中被推向前進,其發展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其基本趨勢是確定不移的。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時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物質文化需要”和“社會生產”的矛盾是一對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范疇。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量變引起質變,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要已從“物質文化需要”轉化到“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成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關系全局、影響深遠,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離不開對社會矛盾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和遵循。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合目的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現代化。一個國家選擇何種現代化道路,取決于該國政黨和人民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的積極行動與主動作為。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客觀必然性決定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確定不移的,這就給人們自主選擇現代化發展模式劃定了范圍和提供了可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選擇及其成功實踐,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深刻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并結合中國具體實際的艱辛探索。首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實踐有賴于作為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具有自覺而強烈的現代化使命意識,推動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屬于政黨領導、使命驅動”5。其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實踐有賴于作為主體力量的中國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符合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期許,是人民群眾自覺選擇的結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之中。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從唯物史觀看,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改革和發展的頂層設計都必須從現實的社會存在出發,都必須符合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又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自主選擇和主動作為的結果,體現了符合中國人民意愿的合目的性,從而能夠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價值觀:認清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涵

(一)堅持人民至上,超越資本主義的貧富兩極分化

西方現代化和文明形態有其歷史局限性。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是伴隨著“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剝削”誕生的,它的“生產的每一進步 , 同時也就是被壓迫階級即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況的一個退步”1。西方現代化以資本增殖為驅動,對內表現為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對外表現為對落后國家的殖民掠奪。因此,資本的無限擴張和對勞動者剩余價值的榨取構成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典型特點。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及其文明形態以“資本增殖邏輯”為主導,其在本質上必然是對立的和對抗的。無論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在何種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在何種程度上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無法解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無法解決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問題。其結果就是,在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西方現代化進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和社會兩極分化愈來愈嚴重。西方式現代化這種維護少數人利益的現代化模式注定是“一項未完成的設計”2。

馬克思主義的愿景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這就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以“人的發展邏輯”為主導,將人民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參與主體、變革力量和價值歸宿?!耙匀藶楸尽薄叭嗣裰辽稀薄耙匀嗣駷橹行摹薄叭嗣窬褪墙健薄盀槿嗣穹铡钡泉毺氐膬r值理念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一張張靚麗的名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立足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超越了西方維護少數人利益的現代化,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而超越了西方貧富兩極分化的現代化。

(二)堅持綠色發展,超越資本主義的物欲膨脹

從社會歷程來看,西方現代化推崇的是增長性至上的狹隘經濟理性,遵循的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的發展邏輯,形成的是“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西方現代化只強調人對自然界的主宰、征服和無限度攫取,大自然變的滿目瘡痍和千瘡百孔,而“資本家卻獲得了骯臟的財富”5。追求利益最大化邏輯所支配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崛起,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釋放了人性的自私、貪婪和欲望,人類理性被片面的“經濟理性”所主導,盲目而不計代價地追求物質利益的最大化。恩格斯曾警告世人,“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勝利”,要警惕“自然界對我們報復”6。但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強調最大化的財富占有、絕對的自我自利和片面的經濟效率至上,在人性欲望和物化邏輯的雙重鉗制下,不僅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扭曲,而且人自身的生存意義也喪失殆盡。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綠色發展,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走出了人類中心主義和自然中心主義各執一端的理論窠臼,超越了資本主義物欲膨脹和普遍物化的畸形現代化。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發展理念蘊含著現代生態倫理學上的道德關切,承認自然界的有機整體性和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內在統一性,重新審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主張人應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并將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傳統人類中心主義主張人類利益至上的獨斷和偏見,主張“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1,人類對自然的保護就等同于人類對自身生存和發展權益的保護。第三,中國式現代化遵循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邏輯,強調良好生態環境對民生福祉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旨在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有機統一。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既注重生產實踐和經濟建設,又注重生態保護和生態治理,致力于實現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力求“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2,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

(三)堅持和平發展,超越資本主義的國強必霸

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西方現代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外擴張和暴力掠奪的歷史,總是蘊含一種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和國強必霸的權力邏輯和現實主義思維?!拔鞣酱髧灰绕鹁捅厝蛔非蟀詸唷背蔀橐粋€公開的秘密,因為這就意味著能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和滿足自己擴張的野心,就能在國際上強行推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治規則和經濟秩序。出于對這種豐厚收益回報的強烈愿望,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常常枉顧國際道義而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并對不同的國家予以區別對待。當前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霸權秩序就包含了“對非殖民化的漠視甚至反對,對獨裁統治的支持,直接或間接的軍事干預,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及國際多邊主義的選擇性支持和敵視”3。以國強必霸為特征的西方現代化倒行逆施,實行單邊主義、無視主權平等的國際關系準則,制造修昔底德陷阱,阻礙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與國強必霸的西方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開放、包容、共贏的和平發展道路,蘊含的是一種兼濟天下、協和萬邦、美美與共的和諧世界的發展邏輯,超越了資本主義國強必霸和西方中心論的陳舊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發展之路充分證明當今“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4,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國際秩序的維護者”5。其具體表現為:第一,堅持國際交往的地位平等,主張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和貧富,彼此之間一律平等。第二,堅持國際交往的文明互鑒,認為文明只有區域差異而無優劣之分,彼此應相互學習借鑒。第三,堅持國際交往的互利共贏,提出將團結合作和互利共贏作為各國現代化發展應遵循的價值理念和根本原則。第四,堅持國際交往的包容發展,強調世界各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楊建平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商談倫理學的道德應用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ZXC006);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人工智能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間性范式研究”(項目編號:2021SJA1042)階段性研究成果。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04頁。

2《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14年9月6日。

3《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6頁。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584頁。

5《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頁。

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頁。

1《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頁。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7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頁。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頁。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頁。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頁。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頁。

2習近平:《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載《人民日報》2017年9月30日。

3臧峰宇:《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載《中國社會科學》2022年第7期,第54頁。

4任祥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境中文化自信的敘事邏輯》,載《湖南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第130頁。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頁。

2C.E.布萊克:《現代性的動力——一個比較史的研究》,景躍進、張靜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0頁。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4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14頁。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7頁。

4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0頁。

5李海青:《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與中國式現代化——基于新時代的分析視域》,載《甘肅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第1頁。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197頁。

2哈貝馬斯:《現代性的哲學話語》,曹衛東譯,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頁。

4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5大衛·哈維:《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劉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4頁。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8頁。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頁。

3阿米塔·阿查亞:《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袁正清、肖瑩瑩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頁。

4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14年3月29日。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

猜你喜歡
價值論中國式現代化歷史觀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
論防衛限度一一基于結果無價值論角度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以《洋務運動》為例
被害人承諾表示之反思——以行為無價值論為基礎
習近平的歷史觀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