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精神研究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探析

2024-01-22 22:36劉廣睿王鵬飛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抗戰理論精神

□劉廣睿 王鵬飛

(山西太行干部學院,山西 武鄉 046300)

2004 年 8 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山西視察時首次提出太行精神的科學內涵。這一理論觀點提出后,太行精神開始逐步成為廣大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習近平總書記2009年在山西武鄉視察時,進一步提出要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并提出了弘揚太行精神的“四個始終保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太行精神成為第一批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深入總結和概括太行精神研究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探索對我們傳承太行精神、開展相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太行精神研究的理論價值

從黨的十四大前后到現在,學術界圍繞太行精神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太行精神研究的理論價值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深化太行精神的科學內涵,清晰把握太行精神的生成邏輯,進一步明確太行精神的歷史地位。

(一)深化太行精神的科學內涵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太行精神更多地被學者們賦予“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這四個層面的內涵[1],并從三個維度進行了解讀。

1.本質屬性維度。有觀點認為太行精神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的,屬于民族精神的范疇,不能將這一概念泛化或者擴展延伸到其他歷史時期。太行精神把中國革命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是富有時代特色的民族精神。另一種觀點認為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精神與新時期的太行精神一脈相承,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紀蘭精神、大寨精神、紅旗渠精神、錫崖溝精神、右玉精神、太舊精神等都是太行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具體形式。這一觀點從廣義上對太行精神進行闡釋,指明了太行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與政治品質,是一種超越具體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精神。

2.內容特質維度。對太行精神的內涵進行提煉概括,我們不難發現其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精神、開拓創新精神[2]。當然,這一精神也蘊含了民族性、先進性、群眾性、民主性這四種理論特質[3]。

3.結構層次維度。太行精神有著自己的內在結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構成太行精神的前提基礎,正是因為太行軍民有著堅定的信念,才使得他們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頑強戰斗意志。此外,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則是太行精神的鮮明底色,這一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的傳承[4]。太行精神包含著精神的實踐主體、領導及推動力量、時代載體[5]。

(二)清晰把握太行精神的生成邏輯

太行精神的形成是主客觀因素作用的結果。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三個方面揭示太行精神的生成將更有利于我們深刻理解其內涵。

1.歷史邏輯。通過歷史思維來分析客觀因素與歷史條件的演變,是我們深刻理解和把握太行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太行山的險峻造就了太行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氣節;太行山適宜的氣候條件、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及地理位置優勢,使太行山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使其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使命,也為孕育太行精神奠定了基礎。此外,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共中央十分重視山西在抗戰中的戰略地位,積極開展理論宣傳,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些都是太行精神形成的重要歷史背景。

2.理論邏輯。太行精神的形成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一是太行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太行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生動體現。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黨積極動員群眾,提高群眾的歷史感、責任感,真正踐行了群眾路線,打了一場人民戰爭。二是太行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形態一脈相承,他們在理論層面上都為太行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以建黨精神為例,太行精神的形成符合建黨精神生成的歷史、理論以及實踐邏輯,從本質上講,太行精神其實就是對建黨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兩種精神形態都是在中國共產黨救亡圖存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成果,都反映著我們在新征程上以偉大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的決心[6]。三是毛澤東思想成為太行精神形成的直接理論基礎。偉大思想引領偉大精神,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為靈魂的毛澤東思想在太行抗戰中,與敵后抗戰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四是太行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氣節和頑強的意志。這種民族氣節集中表現在太行軍民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時強大的信心與勇氣;而頑強的意志則表現在太行軍民面對長時間的抗戰,面對各方面的困難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7]。

3.實踐邏輯。太行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全面抗戰中形成的,可以說是抗戰的烽火鑄就了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也有學者認為,太行精神不僅產生在抗日救亡的實踐中,還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得到升華。李保國精神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太行精神與共產黨人優秀品質的結晶與升華。太行精神承載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時代在變,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沒有變[8]。

(三)進一步明確太行精神的歷史地位

深刻理解和把握太行精神的歷史地位,應當理清三組關系。太行精神與中國精神的關系。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這就要求我們思考和理清太行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之間的邏輯關系。太行精神產生于民族精神,又集中體現著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太行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塊豐碑,太行精神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淀與延續。其本質上是由民族精神孕育而來,集中展現著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自強不息等一系列優秀的精神品質。也有觀點認為,太行精神是在延安精神指導下所形成的時代精神。其將黨的優良傳統同時代精神相結合,是我們發展的強大動力[9]。

太行精神與延安精神雖一脈相承,但太行精神有其自身的理論特質。延安精神集中反映的是我們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事求是精神,而太行精神則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三者的內在統一[10]。太行精神與延安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研究兩種精神形態的內在聯系,對于我們深化太行精神的學理認知具有重要意義。

太行精神與抗戰精神的關系。從時空上講,抗日戰爭早于太行抗戰且發生在全國范圍內,但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對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太行精神可以說是抗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11],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太行兒女抗戰精神的縮影,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偉大象征[12]。太行精神從根本上講形成于全面抗戰時期,并且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抗戰精神的具體體現。

二、太行精神研究的實踐意義

弘揚太行精神必須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太行精神研究的實踐意義可以集中概括為踐行太行精神、把握根本原則和重要途徑三個方面。

(一)踐行太行精神

踐行太行精神,從四個方面做起:踐行育人精神、踐行強黨精神、踐行強省精神、踐行強國精神。

1.踐行育人精神。太行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內核,其對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作用。太行精神所蘊含的歷史史實是引導和推動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涵養道德情操、提高自身能力素質最為生動和鮮活的教材。將太行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踐行強黨精神。太行精神彰顯了黨的優良傳統、紅色基因、政治品格,對我們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具有重要意義。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太行根據地壯大的根本原因,在加強黨的建設的過程中傳承太行精神以及當年的這種傳統,有利于我們增強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不斷堅定理想信念。

3.踐行強省意義。太行精神是山西獨特的精神文化名片,是山西和老區寶貴的政治文化資源,是凝聚和激發山西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動力。其所蘊含的堅定、堅韌、堅守、堅強的風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氣魄,都是凈化山西政治生態的良藥[13]。太行精神也是譜寫三晉大地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右玉精神是太行精神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展。發揚太行精神,就要發揚右玉精神。山西肩負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任,生態保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14]。

4.踐行強國意義。太行精神體現著當年太行軍民、共產黨人深厚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在今天依然可以化作我們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期,面對各種挑戰和考驗,需要我們敢于斗爭更要善于斗爭,以昂揚的斗志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二)把握太行精神的根本原則

弘揚培育太行精神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首先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黨的最新理論賦予太行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其次,弘揚培育太行精神需要我們深刻把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一個民族的發展不僅僅要有物質上的豐盈,更要有精神上的升華。用堅定的信仰補鈣壯骨,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增強理論自信,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做一名新時代的愛國者、奮斗者是對太行精神最好的傳承。

(三)踐行太行精神的重要途徑

踐行太行精神,從三方面做起:一是不斷加強教育引導,積極宣傳好太行精神;二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踐行太行精神的自覺性;三是完善法規制度,使剛性的規矩與內化的精神同向發力。

1.不斷加強教育引導,積極宣傳好太行精神。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的生活、學習背景使受眾對于這一精神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理論宣傳的過程中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方式,構建群眾化的表達方式或語言體系,既要做到以理服人還要做到以情動人。當然,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也是太行精神傳承的有效途徑。比如,利用特殊的節日、行業模范代表來引發大家的關注,使太行精神變得更加具體。

2.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踐行太行精神的自覺性。黨員領導干部要發揮好主觀能動性,通過系統地學習,充分了解太行精神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培養個人對于太行精神的價值認同感。人民群眾看中國共產黨就是從身邊的黨員去看,黨員領導干部對太行精神的認知與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因此,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要帶頭學習、思考、領悟,還要做到外化于行,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太行精神。

3.完善法規制度,使剛性的規矩與內化的精神同向發力。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是黨的優良傳統,兩者的目標都是為了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太行精神集中體現著嚴于律己的品格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些都是我們從嚴治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法寶。然而,這一精神動力同時也需要有法規做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兩者一柔一剛,同向發力。

三、結語

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太行精神的相關研究為進一步深化學理研究提供了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對于弘揚和傳承太行精神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太行精神涉及的相關概念及史實較多,在學術研究上存在重理論宣傳而輕學理分析、研究主題同質化、研究視角局限等問題?;诂F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化對太行精神的研究:一是深化學理研究,提煉太行精神相關的核心概念。將太行精神“是什么”這一本質性的內涵與其“由什么構成”這一外延性內容進行清晰明了的區分。二是拓展研究視域,厘定太行精神與其他精神形態之間的關系。三是增強理論認同,既要堅持教育與引導,還要把理論研究與山西轉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相結合。

猜你喜歡
抗戰理論精神
堅持理論創新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我們家的抗戰
我們家的抗戰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