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狀況調查

2024-01-22 04:00柳海燕劉坤祥
浙江醫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非學歷教育部門醫科大學

柳海燕 劉坤祥

1遵義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務科,遵義 563099; 2遵義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遵義 563099

繼續醫學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是提高醫院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加快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提高診療水平和能力的基礎性工作[1]。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的迅速發展、知識的迭代更新,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已經成為推動國家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非學歷繼續教育能夠提高醫務人員醫療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其職業素養,也是實現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服務改革的路徑之一,能夠有效提升人民群眾醫藥服務質量,促進實現全民健康覆蓋[2]。2021年,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學歷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中,大部分是由醫院和學會舉辦[3]。高校和醫院、學會、企業等機構共同組成了繼續醫學教育的供給方,部分高校繼續教育部門仍然只有學歷教育,沒有非學歷教育,或者非學歷教育種類和規模有限。目前,關于高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的相關研究尚不多見,本研究對我國38所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信息進行了統計與分析,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國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非概率抽樣方法,選擇我國38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訪問38所高校的官網,收集其繼續教育部門的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信息。38所高校包括:安徽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山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桂林醫學院、海南醫學院、華北理工大學、承德醫學院、新鄉醫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中南大學、長沙醫學院、徐州醫科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大學、沈陽醫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寧醫學院、濱州醫學院、濰坊醫學院、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川北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云南中醫藥大學、昆明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的調查方法。訪問相關高校的官網,收集在特定時間范圍內該院校開展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具體信息,包括培訓內容、培訓次數、培訓持續時間、培訓項目發起者、高校繼續教育部門名稱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中培訓數量和項目發起者采用結構相對數描述,以構成比(%)表示,定性研究部分將培訓內容歸類后在結果中列表展示。

2 結果

我國38所高校中,繼續教育部門名稱為繼續教育學院(部、處)的29所,名稱為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的2所,名稱為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合署或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中心)合署的5所,名稱為高等繼續教育中心的1所,名稱為成人教育學院的1所。這些高校在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有29所(76.3%)高校的繼續教育部門開展了醫學培訓,9所(23.7%)高校的繼續教育部門沒有開展醫學培訓。

2.1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內容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分為醫療能力、護理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衛生計劃生育、衛生資格考試、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健康管理、醫學相關行業、其他11個類別。每一個類別包含相關的具體內容。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我國38所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類別和具體內容

2.2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數量

我國38所高校中,29所高校共計開展了299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其中2018年88次(29.4%),2019年98次(32.8%),2020年77次(25.8%),2021年1月至6月36次(12.0%)。不同培訓類別的培訓數量和占比如下:醫療能力186次,占比62.2%;護理能力6次,占比2.0%;教學能力20次,占比6.7%;管理能力17次,占比5.7%;衛生計劃生育13次,占比4.3%;衛生資格考試11次,占比3.7%;疫情防控9次,占比3.0%;心理服務2次,占比0.7%;健康管理3次,占比1.0%;醫學相關行業18次,占比6.0%;其他14次,占比4.7%。

2.3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持續時間

特定時間范圍內共收集到226個醫學培訓項目的持續時間,以30天為劃分標準,將培訓項目持續時間分為2種:一種是30天內(含30天)的短期培訓項目,共有169個項目;另一種是超過30天的長期培訓項目,共有57個項目。短期培訓項目情況如下所示:≤5天,87個項目;6~10天,52個項目;11~15天,13個項目;16~20天,13個項目;21~25天,2個項目;26~30天,2個項目。長期培訓項目情況如下所示:1~3個月(不含1個月),20個項目;6個月,2個項目;10個月,1個項目;12個月,9個項目;18個月,1個項目;24個月,20個項目;36個月,2個項目;60個月,2個項目。

2.4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發起者

本研究中項目發起者指的是發起該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的單位。38所高校共計收集到237條醫學培訓項目發起者信息,其他發起者信息在官網上未有顯示。從已有數據可知,承辦院校發起(指該校既是承辦院校,又是發起院校,項目由該學校的繼續教育部門或者其他部門發起)128項(54.0%),其中,由繼續教育部門發起114項(48.1%),其他部門發起14項(5.9%)。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指衛健委、衛健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醫藥管理局等)發起92項,占比38.8%。非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考試院等)發起15項,占比6.3%。事業單位(醫院、科研院所和非承辦院校)發起6項,占比2.5%。這里需要加以說明的是,除了相關單位分別發起的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之外,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與非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共同發起了3項(1.3%),非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與事業單位共同發起了1項(0.4%),這4項也計入各單位發起的項目數中。

3 討論

3.1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類別和內容涵蓋廣泛,以醫療能力為主

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能夠加快學習型社會的實現,而有關醫學培訓類別并沒有一個詳細的分類標準。分析培訓類別和內容有助于準確掌握繼續教育培訓需求,使得繼續教育培訓立項更有針對性,也有助于繼續教育工作者對項目類別的參考。本文根據培訓內容將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進行了不同領域的分類,共分為11類:醫療能力、護理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衛生計劃生育、衛生資格考試、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健康管理、醫學相關行業和其他。其中,醫療能力包括了西醫、中醫、全科醫學、醫學影像4個方面;全科醫學有西醫全科醫學和中醫全科醫學,為了分類細化而單獨列出。

醫療能力培訓項目涉及最多,占比高達62.2%(186/299)??梢?醫療能力既是醫務工作者接受的繼續教育中最重要的培訓內容,也是高校開展最多的培訓類別。正如北京大學尤叢蕾等[4]的調查結果所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中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兒科醫師對醫療能力培訓都有較多需求。醫療能力培訓項目常見于針對社區和基層醫護人員,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分級診療的首診環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存在著各類衛生人員增速緩慢、機構數和床位數逆增長、服務量占比萎縮的問題[5-6]。關于社區和基層醫護人員的診療、護理、管理、教學、心理、健康指導等培訓內容與縣域醫共體建設共同構成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同時也為我國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的建設添磚加瓦[7]。

中醫藥相關培訓項目中,除了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艾灸等傳統中醫實用技術培訓內容之外,還出現了西醫學中醫培訓項目。這與國家大力倡導西醫學中醫的政策有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8]中指出:“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提供中醫服務,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币虼嗽?019年后,各地方高校涌現出了大量的西醫學中醫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教學能力培訓主要是針對醫學教育的培訓,涵蓋了全科醫生、鄉村醫生、住院醫師、中醫藥師資等。高級職稱醫師需要傳授醫學知識和醫學精神,培養青年醫師,因此迫切需要在教學能力上的提升[4]。管理能力培訓針對衛生和計劃生育系統干部、醫院院長、教研室主任、醫療保障人員、護理人員等各個層次的管理人員。醫療衛生管理人員是醫療行業發展與改革的中堅力量,其管理水平和履職能力對于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穩定發展、工作效能發揮和服務質量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在護理能力、衛生計劃生育、衛生資格考試、疫情防控、心理服務、健康管理等各項職能上開展了相關培訓,持續推動了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

3.2 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部門可以多措并舉,擴大培訓規模

全國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培訓發展規模在2017—2019年間不斷擴大,尤其是北京、黑龍江、山東等地[9]。作為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本研究所收集的我國38所高校在舉辦的規模上,2019年相對2018年有所增加,但2020年、2021年培訓規模的增速有放緩趨勢。繼續教育部門擴大培訓規模,可以從多方面著力。例如,目前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以短期培訓項目為主,在培訓持續時間上,≤5天的數量最多,如臨床骨干教師研修班、小兒常見病推拿和日常保健培訓班、衛生監督人員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等,這表明大多數學員會選擇時間較短的培訓項目,同時這種短期培訓項目對培訓內容的要求也會隨之提高。在長期培訓項目中,1~3個月作為一組,其中多是美容師、育嬰師、中醫適宜技術等培訓,1~2年多是西醫學中醫培訓,時長分別為1~3個月與2年的培訓項目個數在長期培訓項目中都是20個,前者操作性較強,后者在時間上兼具中醫學科學習系統性和學員接受性特征。培訓項目持續時間的收集可以幫助學校根據不同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時間,高校繼續教育部門應當具有教學改革能力,根據培訓內容和學員特征采用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現場學習時間安排,合理制定線上學習,優化考核測試內容,同時對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進行全程數據化管理[10-12]。

相關數據顯示,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非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數量的占比為43.9%(104/237),高校繼續教育部門自主舉辦的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數量的占比為48.1%(114/237),這說明為了擴大培訓規模,高校不僅可以將重心放在尋求與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的合作上,也要進行自我創造。例如,可以增強自身的調研能力,深入基層,了解西醫、中醫、全科醫學、醫學影像、管理、心理等各行各業相關人員自我導向的學習需求和目標設定[13],加大有效供給力度;可以充分結合高校資源,在培訓類別及其內容的探索上,將醫療能力作為重點,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職稱、不同服務設計多種多樣的培訓項目;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及時反應,新型傳染病的流行使得國內外對醫學生、醫生、醫學教師等的教育進行重新評估[14],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需要加以改變。高等院校應當積極利用繼續教育為國家有效開展公共衛生防控工作提供保障,并及時把握機遇、掌握國家出臺的新政策和新規定。例如,把握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機遇,探尋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的改革實踐,優化中醫藥人才繼續教育模式[15]。

4 結語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校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以醫療技能為主,涵蓋了護理、管理、教學等多個方面。高校繼續教育部門要擴大培訓規模,應當以醫療技能作為重點內容,尋求與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的合作。同時,高校繼續教育部門應當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制定適合各類衛生人員接受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方案;提高基層調研能力,充分了解衛生相關人員的學習需求,適時抓住機遇,把握新政策、新規定、新變化,致力服務于醫學人才培養和醫學科學發展。本研究的數據僅來自38所高校網絡上公開的信息,存在著高校數量較少、網站相關信息可能不全等不足。未來有待納入所有包含醫學教育的本科高校,以便就醫學非學歷繼續教育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追蹤和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柳海燕:數據收集和分析、論文撰寫;劉坤祥:論文指導和審核

猜你喜歡
非學歷教育部門醫科大學
《錦州醫科大學學報》撰稿要求
《遵義醫科大學學報》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第七屆編委會
RCEP對我國非學歷教育市場的影響及對策
讓非學歷教育監管“長牙齒”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非學歷教育實踐
淺談內部控制在教育部門財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創新策略分析
醫科大學總醫院
教育系統績效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