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

2024-01-22 12:30胡生琴趙泓洋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茶學英語課程茶葉

胡生琴,童 斌,趙泓洋

(1.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句容 212400;2.倫敦大學學院,倫敦 WC1E 6BT)

目前,我國茶產業的產量和消費總量已居世界首位。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在2021 年發布的《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茶產業對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1]。我國很多農業類院校開設的茶學專業為茶產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在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全球化的形勢下,茶學專業不僅擔負著培養“懂茶學、通英文”的新型國際化茶學人才的使命,而且在茶產品開發利用、茶文化研究與傳播等方面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在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播中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專業英語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某一特定專業,如茶學、通訊、材料等所涉及的英語語言以及專業文化。它包括特定的語言結構、詞匯、特殊的技能和適當的專業常識。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可以獲取本專業所需要的信息,把握國外行業發展脈絡和趨勢,可以提高學生在職業崗位上英語的應用與交流能力,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是我國大多數茶學專業必修的綜合性課程,它涉及內容廣泛,專業性比較強,由10 個單元組成:緒論、茶歷史、茶文化、茶樹栽培與育種、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與機械、茶葉審評、茶與健康、茶葉市場與營銷和學位論文寫作[2]。為了更好地培養茶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師曾先后引入案例教學法、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翻轉課堂式教學法等,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3,4]。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方法在提高學生專業英語能力和文化、貿易交流能力等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在深入研究高職院校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特點的基礎上,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引入其他教學模式來提高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已成為必然要求。

一、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現狀分析

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結構較復雜,其教學內容難以與大學通用英語完全融合。目前,雖然許多農業高職院校涉茶專業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因為該課程涉及專業方向比較多,所以導致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效果不理想。目前該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模式實效性不強

目前大部分農業高職院校的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弊端,其核心問題便是教學模式過于陳舊。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是使用第二語言來講授專業知識的一門課程,絕大多數的教師仍用傳統的英語——中文交替模式授課。這種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為目標,教師主動講課,學生被動聽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感受,而且因為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茶學專業英語的詞匯又比較生僻,相當一部分學生聽得似懂非懂,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升。

(二)專業教師不充足

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是一門以英語為載體,綜合歷史、文化、食品化學、食品加工、生物技術、機械等多領域知識的課程。該課程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知識面廣、專業背景強大,但目前大部分教師一般都是深耕于自己的專業方向,其他領域的知識則相對薄弱。

擔任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師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茶學專業專任教師。這類教師對茶葉知識掌握熟練,但很多教師在英語知識方面卻是弱項,在英語口語發音及語法講解上表現得底氣不足、能力有限。第二類是講授基礎英語的教師。這類教師大多數畢業于外國語學院,英語基礎知識扎實,但沒有學習過茶葉知識,對于茶葉歷史、茶葉生產與加工和茶文化等知識點是一知半解。第三類是茶葉專業兼課教師。這類教師大多數沒有進行過茶葉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只是參加過一些培訓,獲得了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同時也掌握一些基礎英語知識,對于茶葉專業英語知識點的講解顯得力不從心。此外,授課的教師大多為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講師,上課經驗不足,或者缺乏教學團隊合作意識。因此,茶學專業英語課程師資力量明顯不足,亟需“既懂專業,又懂英語”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三)實踐教學不充分

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業高職院校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都是教師一味地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逐個單元講解,缺乏實踐性。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往往都是對教材上的茶學知識進行翻譯,更多的關注翻譯和寫作,聽、說、讀、看等語言技能的訓練比較欠缺。對于學生已經相對熟悉的專業知識,教師照本宣科地用英語再講一次,難免會讓學生覺得乏味,也不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欠佳。

綜上所述,農業高職院校茶學專業英語課程在教學模式、師資力量、教學實踐等方面已經呈現出比較嚴重的弊端,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影響到了整個茶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終會導致茶學行業技能型人才的“產銷”嚴重不平衡。

二、茶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

“項目”一詞最初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出現在美國。項目教學法在國外各學段教學中已實施多年,取得了豐富的教學成果[5]。但項目化教學,尤其是項目化大學英語教學在中國仍處于探索階段[6]。隨著教育環境的變化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職英語,包括高職專業英語項目化教學模式得到了更多的應用與推廣。國內外諸多項目化教學改革表明,在茶學專業英語課程中引入項目化教學模式可行而且必要。在農業高職院校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結合茶葉行業崗位設置情況和茶學專業英語課程的特點,對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明確課程目標,提出項目化設計思路,多種教學手段應用于課程組織實施,并設計配套考核評價方案,最終形成適合高職院校茶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方案。本文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教材(中國輕工業“十三五”規劃教材)Unit 3 Tea Culture為例,闡述基于單元主題的茶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項目化教學設計

1.確定核心知識

核心知識包含關鍵概念以及概念下的知識點,從而形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Tea Culture這個話題屬于概念性知識,學生不僅要知道Tea Culture的概念特點,而且還要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閱讀、交流、思辨、合作和實踐等形式進行探究活動,了解和掌握茶經、中國和日本的茶道以及英國、俄羅斯和印度的茶文化,這是本單元的核心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明確該單元核心知識和技能,既有利于學生正確解讀課文文本,又有利于學生探索單元主題。

2.制定項目方案

規劃方案是順利開展項目化教學的重要前提,包括目標設定、步驟實施、分工合作等。教師根據本單元的六個課時及相應的內容,制定了學習目標(表1)和實施步驟(圖1)。

圖1 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步驟

表1 單元項目學習目標

教師應以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就業崗位中出現的一般英語交際活動為線索,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將語言知識和技能融合到項目任務中,構建真實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圍繞“做中學”[7],使學習過程始終以項目為載體,對項目的解決展開思考和探究,以達到學生語言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同步發展。

教學模塊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來設計:課前主要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課后進一步拓展鞏固。這種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一體化教學設計能綜合提高學生資料查閱、英語書面及口語表達、團隊溝通合作和PPT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課前分組準備: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將學生合理分成六個小組,每組選取六個子話題中的一個話題進行準備,資料主要選取有代表性的飲茶風俗和文化。教師至少要提前一周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將相關文獻、學習資料、視頻等上傳到班級學習群,以便學生自學、答疑、組內交流使用。其次,課中演講展示: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小組進行15 min 左右的茶文化PPT 英文匯報演講,也可同時輔助以茶藝表演。演講匯報結束后,師生就小組匯報內容進行自由提問、答疑和探討。最后,課后拓展鞏固: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針對本單元重點知識和演講展示中出現的問題、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及查漏補缺,并且對課堂上沒能解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完善。每個小組的課堂PPT匯報演講、提問和答疑、課后總結報告都作為評價計分參考項。

3.明確項目分工

本單元共計授課6課時,教師提前7~10 d把全班學生分成6個學習小組,注意分組時兼顧學生的愛好、能力特征等。組內學生自行選舉組長、分工進行資料收集、海報繪制、視頻拍攝、PPT 制作、英文演講及茶藝表演等組內工作。教師要根據各組的任務情況協調搭配,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的一個小組中進行學習,構建和諧的學生學習共同體,并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每個組員都要清晰知道自己擔負的職責和應該完成的任務,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六個小組分別圍繞茶經、中國茶藝、日本茶道、英式下午茶、印度與俄羅斯茶文化六個主題開展后續活動,組內分工見表2。

表2 小組成員角色分工及職責

4.制作項目產品

學生圍繞核心概念,根據自己承擔的組內職責,各自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本單元中各項目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形式是視頻制作、海報繪制、PPT制作與匯報,可以增加茶藝表演、采茶戲等(可加分)。所有項目活動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六個小組根據各自小組任務在課前7~10 d 同時展開信息搜集、視頻拍攝和PPT制作等活動,在教學推進過程中不斷修改和完善各自的產品。

5.展示項目成果

PPT的完善、呈現與課時同步。教師根據課時推進情況,安排不同的課時讓各項目小組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各項目小組采用PPT形式展示匯報本組搜集、整理、加工的小組主題信息。

項目成果展示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程度,而且為他們提供了進一步學習的平臺,讓他們了解自身的短板,從而進行有的放矢地調整與優化。在展示過程中,沒有展示任務的小組成員們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成果分享,同時吸收他們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項目產品,以便以更高質量呈現本組的學習成果。

項目成果展示既是學生展示特色、獲取反饋和建立自信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運用英語綜合表達專業知識思維成果的過程。項目成果展示不是本次項目化教學的終結,而是學生交流、合作、創新和改進的又一個平臺。通過項目成果的展示和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理解、掌握項目的主題和單元的主題。

6.評估項目任務

建立評價體系是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學生制作的成果常常有欠缺,還需經過教師測評、小組互評和組內自評等方式讓學生明白自身不完善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與改進,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在小組實施項目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在各個項目的能力訓練任務表中皆有體現,分為教師測評和學生互評。在每個項目小組展示成果時,其他小組均要對其進行評價,評價要素包含內容、形式、語法、創新和英語能力5個方面,各占20%的比重??偟梅种?,教師評分占比60%,小組評分占比40%。在每個小組查找資料、進行討論、分工合作時,本小組的每位組員也要對小組內的其他組員進行評價,評價要素和比重分別為個人參與40%、方案設計25%、團隊合作25%、遵守紀律10%??偟梅种?,教師評分、組長評分和其他組員平均分的占比分別為50%、30%和20%。一個項目中各個任務總得分的平均分就是該項目小組各組員的項目得分。這種評價機制,既提高了學生參與項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對學生的參與活動起到了監督和保證作用。

在每個項目評估結束以后,師生都要回顧項目歷程,反思進步和不足。對實踐反思是項目化教學取得進步的關鍵[8]。通過反思,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和學生發展方向有了新認識、新體驗;學生見證了自己的收獲和成長,并為下一個項目做好積極的準備。

(二)項目化教學團隊的組建

茶學專業英語雖然是一門英語課程,但教學內容涉及茶歷史與文化、茶樹生理、茶葉生化、茶葉加工、茶葉品質形成、茶葉健康功效、市場營銷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為使每個項目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能夠盡可能傳授給學生,實行了主講教師+助講教師相結合的教師組合授課模式,即以主講教師授課為主,涉及主講教師弱項或專業方向很強的教學內容時,邀請助講教師授課。主講教師和助講教師在課前充分研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個項目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茶歷史、茶文化、茶葉市場與營銷這些單元的項目內容時,邀請茶學專業(茶文化與貿易方向)的教師為助講教師;在教授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與機械內容時,邀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師為助講教師。主講和助講教師全程用英語由淺入深地講授相關專業知識,這種講授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主講+助講的講授模式,每位教師講授自己最擅長的內容,還能介紹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情況,有利于發揮各自所長。同時“混編”教學團隊的建立有效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三)項目化教學情境的創設

語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反復實踐。在專業英語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選擇貼近茶學專業學生生活和崗位需求的話題,創設交際情境,突出職場情境中的語言應用,注重對學生聽、說、讀、看、寫、譯等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引導學生將英語語言知識轉化為英語應用能力。例如,在完成Unit 4“茶樹栽培與育種”項目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設置于茶園,在真實的情境中讓承擔該項目的學生用真實材料講解茶樹各部位的英語名稱、不同茶樹品種的特征性狀等;在完成Unit 6“茶葉加工與機械”項目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安排在制茶室,讓承擔該項目的學生用英語為其他學生講解茶葉加工機械的名稱、六大茶類加工的關鍵步驟,以及加工過程中茶葉主要的品質成分變化等。其他學生根據項目主講學生的講解以及教師的補充說明,同時進行茶葉加工制作體驗;在完成Unit 7“茶葉質量評價”項目時,承擔該項目的學生可以把六大茶類中的代表品種以及不同品質的水,如山泉水、井水、自來水等帶到品茶室,在課程推進過程中進行沖泡展示、審評操作,同時用英語進行解說,然后請其他學生品飲,并在真實感官體驗的基礎上用英語審評茶葉品質。通過各種職場情境任務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學生用英語表達提高了專業詞匯使用的準確性和豐富性。相關詞語的不斷復現,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詞匯運用的熟練度,從而實現專業英語的活學活用。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斷探索與反思的良好氛圍。

三、結束語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化教學具有自主性、探究性、開放性、實踐性、應用性、趣味性等特點。項目化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讓課堂教學突出了新的三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任務為中心,以探究實踐為中心”。茶學專業英語課程開展項目化教學,為教師提供了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徑,能夠讓學生不僅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深入學習,而且能有效利用課堂時間開展互動交流,在實施具有一定時間跨度的項目活動中將學習空間擴展到課外甚至校外,讓課堂內外有機銜接,使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能力打造相融合,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增強了學生英語語言的實踐應用能力。

猜你喜歡
茶學英語課程茶葉
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茶葉通訊》簡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香噴噴的茶葉
茶文化視角下的茶學英語翻譯研究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興趣教學法在《茶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