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孫大雨詩歌中的紐約想象

2024-01-23 07:12左懷建
關鍵詞:都市現代性紐約

左懷建,廖 佳

(浙江工業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當前運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解讀中國現代文學創作較多,凸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集體想象物”——“異國形象”,但是對于異域都市形象則明顯缺乏獨立審美意識。具體到新月派著名詩人孫大雨而言,其短詩《紐約城》早就被朱自清評之為“具體而微”地“表現現代生活”,“正可當‘現代史詩’的一個雛形看”[1],其長詩《自己的寫照》也被當今學人稱之為“氣魄宏大,格局偉岸,采用史詩筆法”,“是中國新詩史上第一首以世界一流大都會現代生活為抒寫對象的優秀長詩”[2],可是其詩歌中的紐約想象卻極少得到學者們的重視,相應地,研究自然也不足。鑒于此,論文就努力把握分析之,以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異域都市想象之研究增磚添瓦。

一、對紐約現代品性的想象

眾所周知,美國是移民國家,紐約是移民都市。美國在發達的歐洲基礎上崛起,紐約在發達的倫敦、巴黎基礎上崛起。具體而言,一是美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交通極其便利,有無限的發展前景,激發起每一個來到這片大陸的人無止境的發財致富的黃金夢。二是美國人口稀少,要提高生產質量必須發展科技,“從而促使技術發展到最完美的高度?!比浅掷m強勁的移民潮又保證美國勞動力的多樣性、創造性[3]。如此幾種因素,反映在人們的價值觀上,就是追求數量上的成功大于追求質量上的成功,呈現“將巨大誤以為偉大的傾向”[3],并且“以貨幣價值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尤其用它來評價物品和人”[3]。這就必然造成人精神的進一步物質化、金錢化、世俗化,乃至異化。這也導致金融業進一步控制社會所有行業。所以,“在美國,最優秀和精力最充沛的人投身金融業;而在歐洲,他們投入政治領域”[3]。美國最早出現工商業托拉斯,控制著全世界的經濟命脈,而又普遍存在貧民窟[4]。難怪費孝通在20 世紀40 年代即感慨:“在我們的觀念中,美國是‘千百的大上海,小上?!?,是都市的集成,典型,標準。在沒有親臨其地之前,在銀幕上所見到的,在百貨商店里所接觸的,在收音機前所聽到的,凡是可以加上花旗徽號的,那一件那一樣不是代表都市生活的”[5]?顯而易見,由于“紐約是最能體現美國精神的城市”[6],我們不妨認為桑巴特所指認美國資本主義的特征就是紐約的特征,而孫大雨的詩歌正表現了紐約的這種強勁、機械性、物質性、國際化和人性的異化。

孫大雨的短詩《紐約城》以形象而又高度概括的筆觸寫出紐約作為鋼鐵機械城、高樓大廈城和高速運轉城其物化、動態的特點及給人之生存帶來的威壓。開頭“紐約城紐約城紐約城/白天在陽光里壘一層又壘一層”,說明紐約高樓大廈甚多,而事實上,19 世紀末到20 世紀中,紐約的各種商業大廈一幢比一幢高。1896 年,縫紉機制造商勝家公司建造了第一座高達10 層的大樓,數年后又建造一座14 層的大樓,1906 年兩大樓連接起來,上面又增加樓層,最終高達47 層。也是1906 年,50層的大都會保險公司大樓建成。1913年,60層的伍爾沃斯大樓建成。1928—1931 年,77 層的克萊斯勒大廈建成。1930—1931 年,高達102 層的帝國大廈將紐約的高樓建造推向頂端。之后,洛克菲勒中心12 幢大樓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占據三個縱向區域,最高69 層,為世界最大私人建筑群。有資料記載,“1913年,曼哈頓共計有51幢高度介于21 和60 層之間的大樓,近1 000 幢11~20 層高的建筑。1929 年,據統計有188 幢超過20層高的大樓,2 291幢11~20層的建筑。1920年,城市的辦公空間已經達到700 萬平方米,到1925年又增長了近一倍”[7]?!叭胍箒睃c得千千萬萬盞燈”說明紐約人口稠密,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好不熱鬧。下面就主要表現機械化交通設置及其危險性?!盁o數的車輪無數的車輪”說明車輛之多。事實上,1920 年代紐約有汽車21.3 萬輛,僅略低于法國全境的汽車擁有量23.6萬輛[7]。曾經留學美國的城市學家吳景超也深有感觸地交代:“美國都市的交通機關真多,有地上電車,有空中電車,有地下電車,此外還有汽車,有火車,有自備汽車。因為交通方便,那在市心做工的,可以在十幾里外住家”[8]?!熬磉^石青的大道早一陣晚一陣”,是說汽車不分晝夜的行駛;“不論晴天雨天清晨黃昏”,還說明汽車的行駛不受天氣的限制;“永遠是無休無止的進行”,是說汽車的運行突破了人力的限制?!澳堑氐览锬歉呒苌系牟皇浅甭暋?,是說高空中有軌道車,隧道里有汽車,其形成的聲音廣大深遠,好像大海里的潮聲?!按蚶讌s沒有這般律呂這般勻整”,是說現代機械是遵循著現代理性原則運行的,這里面自然的意志已經讓位給人的意志。后面“有千斤的大錘錐令出如神”還是說人工勝于神功?!坝墟i天的巨鏈有鋃鐺的鐵棍/轆轤盤著轆轤摩達趕著摩達”是說橋梁、隧道將城市連成一體,汽車連成一片,好不壯觀,肯定了人巨大的創造力,然而危機也隨之而來。最后三句:“電火在銅器上沒命的飛——飛——飛奔/有時候魔鬼要賣弄他險惡的靈魂/在那塔尖上掛起青青的煙霧一層”,是說電氣化時代的到來讓機械運行更加快捷神速,然而如果電線設備經受不住長期的高強度的使用而發生線路走火,如同魔鬼要賣弄一下他險惡的靈魂,就有可能引起火災、電災等災難;即使不至于造成多大的災難,也給人帶來危險、擔心和恐慌。20 世紀30 年代去過紐約的歐洲人由此產生了“文化憂郁主義”[9]。從此可知,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紐約想象,很早便不再有神話色彩。

《自己的寫照》可視為對《紐約城》的擴寫。詩篇開頭也在強調紐約城的物質化、機械化、高速化,如:“你起了這無數巨石壓巨石,/又寂寞又駭人的建筑底重山,/外山圍繞著內山,外山外/再圈一層連天的屏障;——/我說你這個叢山似的大都會呵!/兩山間,三山間,千山萬山間”。這是說紐約高樓大廈多而且廣大無邊,似群山綿延?!澳悴粶誓谴鞑幌⒌妮嗇S們/去休勞,也不讓它們去睡,/一清早,就有百萬個樹膠/輪子碾壓著筆直的市街,/晚上滿耳朵雄渾的隧道車/咬緊了鐵軌通宵歌唱:——”,這是說紐約的汽車多而且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形成獨特的現代物質空間和機械交響樂?!霸绯恳分坏舻拈L尾/一枝,在屋巔上懶懶地蛇行;/地陰下東西二線的隧道車/卻同兩隊噴火的虬龍/一般,當頭是紅燈兩盞,/趕著節洞里的黑暗飛馳。/快列車,慢列車,列車快,列車快。/一行開花的電火沿著/鐵軌從球北畫直線一條,/(一路上鋼輪底隊伍大踏步,/踏出一道貫耳的喧嘩,)/穿過泰姆士方和十四街,十四街;/同時另一支歡呼的電火/護衛著南來的車輛和車下/響雷似的喧嘩,喧嘩,飛渡/一座鐵橋,向大中央進發?!边@是說,空中軌道車和地下隧道車齊發,慢者逶迤如一條長蛇;快者如空中的電火不停地迅疾閃爍,是現代工業文明開出的璀璨之花,也飽含潛在的威脅。

《自己的寫照》在審美想象上一個重大的轉向是,雖然也努力把握紐約城恢弘、深沉、激蕩因而不乏生氣的狀態,顯示現代工業機械文明的威力,但是不再具有“五四”那種啟蒙視角,相反,詩篇寫出充分的工業機械文明之后,人的精神也機械化、物質化了。所謂:“健康在她們圓渾的乳峰上/說句話,能點破五千年來倡言/禁欲者的巨誑;……/可是她們健康的腦白/向外長,灰色的腦髓壓在/顱骨和腦白之間漸:/縮扁,——所以除了打字/……她們無非/是許多天字一等的木偶?!睆奈镔|化、機械化的角度看,這群女子是健康的、充滿光輝的,但是從精神建構的角度看,這群女子又是異常病態、反常的,人性因而也是異化了的。這一點,從米爾斯對20 世紀30 年代即已形成的美國辦公室中產階級女性之機械化、標準化的工作狀況及其精神面貌的揭示也可以得到佐證[10]。難怪邵洵美當時即高度評價說:這首詩“捉住了機械文明的復雜”[11]。

二、對紐約發跡史的想象

紐約的發跡,除了歐洲人帶來的現代器物、制度和精神品格外,還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不可忽視。

首先,是無數移民的到來。美國壓根是一個移民國家,紐約也是一個移民城市——被稱為“無國籍的城市”“小型聯合國”。這一點,孫大雨《自己的寫照》里也寫到。詩篇述及的移民至少有“大英西班牙”人、法蘭西人、“猶太波蘭意大利底移民/黑人和黃帝子孫”。這種“全球民族大雜燴”的都市格局孕育了紐約的多元、自由、寬容精神,但也形成紐約各方面的劇烈沖突、矛盾和動蕩[12]?!蹲约旱膶懻铡烽_頭便是:“森嚴的秩序,緊亂的浮囂”?!爸刃颉倍劣凇吧瓏馈?,說明文明而又存在劇烈沖突,非嚴酷法度不辦;“緊亂的浮囂”更能說明紐約的動蕩不安而又充滿物質主義。這是城市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城市的危機之所在。

其次,是當地印第安人即今天所謂美國原住民的被剝奪、殺戮和制服。在歐洲人沒有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在紐約這個地方至少已經居住500年[12]。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印第安人代表一種原始、落后的人類文明形態,之后,歐洲殖民者對他們的征服意味著一種新的高一級的文明形態對一種舊的落后的文明形態的勝利,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無論從歷史事實的角度看,還是從孫大雨對紐約歷史的書寫看,結論都不那么簡單。事實上,從超越現代性或曰反現代性的視角看,印第安人的生命存在本在現代性規約之外,而代表著一種自然、本色、坦蕩的生命作風、公共的生命意識和元氣淋漓的生命活力?!霸诎兹说木袷澜缰?,理性/智力必須主宰一切——即‘智性’(Nous)——但在野蠻人看來,生活和生命力的核心恰恰是‘血氣’(Thymos)——它是勇毅而高尚生活的要件”[13]。本杰明·富蘭克林由此受到啟發,欲提出全新的人類發展理論。他自忖,既然人類在自然世界中能過得如此滿足,奈何文明還要興起?文明一定是生活條件稀缺造成的,誕生文明之處,那里的人是被從可以簡單生活的土地上趕出來的,所以他們必須建立起復雜多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富蘭克林在給友人的信中寫到:印第安人“并不缺乏對自然的認識,他們看上去一點也沒興趣為了我們改變生活方式,或者學習我們的藝術”[13]。然而,歐洲殖民者出于自我的目的,憑靠狡黠的現代智慧、現代武器、現代器物而不斷逼迫、誘惑印第安人一再遠離自己的生命初衷、生命家園(部族、地盤),一再修改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最終結果是使印第安人喪失自己的本性和生命存在價值系統,而向歐洲殖民者靠攏和臣服。譬如居住在紐約一帶的印第安人是蒙西族人,他們那種天然、坦然、自給自足、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歐洲水手帶來流感、水痘和麻疹,他們對這些疾病缺乏免疫力,很多人因此喪失生命[12]。歐洲人利用欺騙的手段購買他們更多的土地,“直到印第安人開始明白歐洲人想要他們所有的土地”[12]?!懊晌髯迦顺闪说谝蝗罕痪砣胱兏镤鰷u的紐約人,直到被各種事件的漩渦所吞沒”[12]。

孫大雨《自己的寫照》第二章就是寫印第安人原來充滿生機的生活及現代歐洲人對他們的毀滅。在曼哈頓島兩側,有兩條河流:東江和赫貞江(即哈德遜河),充當了歷史的見證人和時間流逝的侍者,帶走了印第安人昔日的生氣和榮光。印第安人原系黃色人種,但因為身上、臉上愛好涂抹紅色,所以又稱紅種人。如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里稱“紅色人是強大的”,開始白人的先人與他們的先人和平商議,后來局面就改變了[14];冰心《寄小讀者·二二》言:“紅人身軀壯碩,容貌黝紅而偉麗,與中國人種相似,只是不講智力,受制被騙于白人,便淪于萬劫不復之地”[15]!《自己的寫照》這樣敘寫:“紅人,不知在多少/年前,摟緊了不透風的神秘,/春花似的開著來,又霜天的木葉/一般,全然退去:他們/當時成千的戰士和姣娃,/禽裝羽氅地密集在林原間,/(鷹羽底高冠,雕翹的大帽,)/在搥搥震耳的擂鼓中,舞暢了/報喜鳴喪和祭天的社舞,/追獵野犢羚羊和新花/小鹿的百獸姿,還有那藥草/老人承擔天命的大典;/如今是去了去了,不留/一瞥兒刀光,半蹄的馬跡?!痹娭惺闱橹魅斯纱松罡小耙豢映镣础?。

最后,非洲黑人的被迫遠離家園、淪為奴隸和無盡犧牲。紐約是自由、民主之都,但它也是美國最大的蓄奴之都。1626 年,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隸被帶到新阿姆斯特丹?!?665 年,紐約大約有120名奴隸,1712 年為960 名,到1710—1730 年,每五個紐約人中就有一個是奴隸”[7]。到1790 年,由于忌諱黑人暴動,奴隸主體由成年男性轉為婦女和小孩[7]。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奴隸分別加入雙方陣營,以換取人身自由。之后,興起了一場廢奴運動,開始出現黑人自由群體,但他們依然擺脫不了被歧視、被邊緣化的地位。他們沒有政治選舉權,也“被排除在熟練技術工和白領職位之外”,沒有“在社會階層中上升的機會”[7]??梢哉f,紐約是控制、鎮壓黑人奴隸反叛最嚴酷的城市?!凹~約陷入了與自身的‘戰爭’:白人對黑人,富人對窮人,新教徒對天主教徒,英國人對荷蘭人、西班牙人和愛爾蘭人。多樣性的確是紐約最為突出的優點,但因此帶來的不平等和不寬容也成為紐約的軟肋”[12]。

《自己的寫照》第一章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敘寫黑人在紐約的命運。說:“煙火里沖鋒奪陣的黑人,/他們底衣衫盡管襤褸,/膚色盡管焦黃;可是,/他們紅鋼似的意志,沉潛里/總涵著一脈可驚奇的悲壯。/……黑種的女子,黑種的男兒!/五百年前你們底大無畏的祖先們,/背負著可以熔金的烈日,/在煙瘴封鎖的塵荒上死,/生生:——斑馬,沙狼,食蟻獸,/花鱗的蟒蛇,長喙的青鱷,/犀牛,獅子,和茂林中呼天/喚地的猿猩,是他們底伴侶;/他們底戰爭是游戲,舞蹈/是宗教;他們削一截烏木/做命運神,洗剝一只頭顱/作饋禮;他們底少年男女/在濃綠里裸著紫醬的精肌,/和兩顆豐腴的小鹿,舞一番/交陽,便締結百年的愛好”,可是自從白人統治這片土地之后,他們的“尊嚴”“被大英西班牙底奸商”以上帝的名義踐踏,他們的“宴安”被貪得無厭的“盎格羅撒克遜大嘴/炎炎的妄人們(所)吞噬”,他們也慢慢失去了“祖先當年的嘯傲和自由”而淪為奴隸,從而為美國包括紐約做出了無盡的犧牲和特殊的貢獻。從此之后,可以看到,南北戰爭中,黑人成為被火車載去南方的“不鳴號鼓不唱戰歌的勇士”,和平年代,黑人造橋、修路、鑿溝渠、燒煤火和充當仆役,不少女人還要流浪街頭,靠賣身為生,所謂“母親……還得靠/晚上走街去貼補(家用)”。這首詩多次出現這樣的詩句:“大站到了,大站/到了,……/大站到了,大站到了?!边@很容易讓人想起艾略特著名長詩《荒原》中相近的詩句,但不難發現,艾略特主要表達以倫敦為代表的現代性危機,可這首詩除了表達現代性危機外,還應有從被歧視、被壓迫和被剝削民族(人種)角度表達的對殖民強國之民族(人種)的不滿和憤怒。這里,“大站到了”的聲音就是殖民強國之民族(人種)趨于世界末日的警醒,至少表達了盡快結束黑人奴役人生的良好愿望(所謂“將來/最后一天的全盤凱旋?!保?。詩篇想象黑人的子孫后代將“想起你們底辛苦/天樣高,和你們海樣深底,義憤,/怎能不贊頌,怎能不祈禱!”詩篇也想象廣大的黑人將像“舊約里嚇死圣人的大蝗災,/過路處綠野化作焦原”。

三、對人類現代都市文明的感思

50 年后,孫大雨曾說,《自己的寫照》“詩行脈搏里沖擊著一個現代人在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中的意識、感受和遐想”,“它有西方哲學史、西方音樂交響樂章、西方歌德式(Gothic)建筑、西方繪畫藝術的壁畫、西方歌劇、舞蹈藝術等等的影響在內……因為意識和感覺是思維的起點,從我所目睹耳聞及親身的經歷中,我生出各種感受和遐想,進而感觸到古往今來的未來的種種聯想和幻念——這一切都是我當時在二十四小時內的感覺、聯想和紀念的寫照,故曰《自己的寫照》”[16]。詩篇剛剛在《詩刊》發表第一章,主編徐志摩就在《詩刊·前言》里高度評價:“我個人認為是十年來(這就是說有新詩以來)最精心結構的詩作。第一他的概念先就闊大,用整個紐約城的風光形態來托出一個現代人的錯綜意識,這需要的不僅是情感的深厚與觀照的嚴密,雖則我們不曾見到全部,未能下時審的按語,但單就這起勢,作者的筆力的雄渾與氣魄的莽蒼已足使我們淺嘗者驚訝”[17]。接著,陳夢家在《新月詩選·序言》里又延用了這一評價。

當今學者李丹認為,此詩雖在謀篇布局上受艾略特《荒原》影響,但仍具有鮮明的前現代主義傾向。一方面,因為詩人不具有在紐約實際生活的經驗,只是一個短暫在紐約居住的留學生,一個匆匆過客,他對紐約的現代感受不足,所以他只有從神話、傳統中尋找詩的材料和靈感?!皩O大雨將異域現代都市的現狀更多地拉向過去,即前現代的狀況,形成都市歷史的回顧,將傳說與現實駢列,也構成都市神話的詩意,而其間沒有映現自己的影子,也未聽聞他掙扎于都市生存的聲音,就是說,《自己的寫照》只是一個在場而不屬于的旁觀者對于都市紐約的構想?!绷硪环矫?,從語言運用和敘述方式上看,詩篇也不乏古典主義色彩。孫大雨“敏銳地發現都市里先進的、發達的現代化工業機器,卻沿用熟悉而古老的稱呼命名之,如‘鐵錘’‘轆轤’;而采用‘馬達’‘引擎’這樣的外來詞,是由于此前漢語里沒有對應的詞語;奇異的詞語組合,顯示著前現代社會的經歷與都市感受的融合?!薄坝捎谑闱楸憩F為鋪敘的展開方式,詩體形式亦呈現敘事詩的樣式,整齊的音組配合跨行,便映現著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在此意義上,孫大雨的都市詩更接近早期的惠特曼的現實主義,而不是晚近的艾略特的現代主義”[18]。筆者基本贊同李丹的觀點,但是,有些問題還需要辨析:

首先,這首詩還是表達了審美現代性對社會現代性的質疑和反抗,如詩篇中所歌吟:“要說痛苦,我是全紐約/居民痛苦底精華……所有那成萬的電匠機師,塔尖上的鐵工,隧道里的車手,/洗滌全城中汗臭的支那人,/和螞蟻一般繁的打字女工,/(她們打字機震動的總量/能轟坍紐約球任何一座/高樓)——我可以想像他們/眼見自己神工的創造/矗立在天光下,磐石上,頃刻間/歡騰的愉快。/那密布的電流,/那可以繞地的明線,可以/通天的暗線,還有以太中/簫鼓呀呀的電浪:它們/高嘔急唱中都帶著幾分/我底含輝的志望但是——/假如這無數千唱的歌喉/方能訴出我底情欲,我底理想;/什么才能申序清楚/我底大失望?/哦!我不知道?!?/p>

其次,詩篇為弱小民族發聲,與艾青的長詩《巴黎》一樣,也體現鮮明的民族現代性。換言之,詩篇從歐美現代性內部走出來,站在更廣大的全球化視角,也看到世界、歷史、人生常常有被遮蔽的面向,已經帶有強烈的反殖民意旨。如抒情主人公所言,如果這些弱小民族需要他為他們“歌頌……撼天的憤怒/和牢騷,只須幽幽地召我/一聲,我即使在天東,在海北,/在夢中或是在黑土里給螞蟻/螻蛄爭逐,也要差遣/我底潛意識,或潛意識底那兩瓣/花紋的貝殼,趕到紐約城來/應和一曲少年人底古調?!?/p>

最后,詩篇中的理性、傳統與艾略特詩歌中的理性、傳統一樣,應是一種否定之否定的古典主義,一方面是對浪漫主義和新浪漫主義(如頹廢主義)情感泛濫的反撥,一方面是對現代的矯正。穆旦在評價卞之琳詩歌時指出:“在二十世紀的英美詩壇上,自從為艾略特(T.S.Eliot)所帶來的,一陣十七、十八世紀的風吹掠過以后,仿佛以機智(wit)來寫詩的風氣就特別盛行起來。腦神經的運用代替了血液的激蕩,拜侖和雪萊的詩今日不但沒有人模仿著寫,而且沒有人再肯以他們的詩當鑒賞的標準了。這一個變動并非偶然,它是有著英美的社會背景做基地的。我們知道,在英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現階段中,詩人們是不得不抱怨他們所處在的土壤的貧瘠的,因為不平衡的社會發展,物質享受的瘋狂的激進,已經逼使著那些中產階級掉進一個沒有精神理想的深淵里了。在這種情形下,詩人們并沒有什么可以加速自己血液的激蕩,自然不得不以鋒利的機智,在一片‘荒原’上苦苦地墾殖”[19]。由于中國現代性發展的不充分性,孫大雨的詩似乎還無法歸入這種機智詩,但是考慮到新月詩人崛起的多元語境,其理性也可以這樣理解,至少有幾分相近。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西方都市想象,如果對倫敦的想象可以用“理性都市”概括,對巴黎的想象可以用“感性都市”概括,那么,對紐約的想象可以用“物性都市”概括?!袄硇?、感性、物性”,這三種文化屬性不僅有文化地理學的懿旨,而且也涵蓋了西方都市從早期/上升期的現代性,經盛期/成熟期的現代性,到晚期/危機期的現代性的歷史變遷征兆。顯而易見,孫大雨詩歌中的紐約想象,既彰顯了紐約所代表的西方現代性的盛強,也深度挖掘了西方現代性的罪惡和危機。作為詩人,作者以人道的關懷和清醒的批判達到了對這一都市現實的超越,從而使其文學審美想象具有了寬廣的視野和永恒的力量。

猜你喜歡
都市現代性紐約
成為紐約人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我把紐約搬走了
淺空間的現代性
紐約往事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