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PP全程性評價模式的《臨床中藥學》教學實踐*

2024-01-23 10:29王倩胡晨霞李海燕方春平倪晨
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藥學多元化中藥

王倩 胡晨霞 李海燕 方春平 倪晨*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近年來,教育部提出加強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進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積極推進中藥學專業一流課程建設、深度融合課程思政是我校教學工作重點。

《臨床中藥學》[1]是一門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臨床用藥為核心,介紹中醫辨證用藥的基本理論及應用規律,探索中藥防治疾病的作用機理,為臨床安全、有效、合理地運用中藥提供科學依據的課程。它是中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亦是特色課程和橋梁課。

在《臨床中藥學》教學中,如何圍繞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目標、一流專業建設要求,培育一流的具有中醫藥思維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如何設計體現中藥學專業特色的教學?如何整合我?,F有優勢資源,實現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做好學情分析,合理設計線上與線下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如何對教學實施和改革開展進行測量和評價?

基于上述教學研究熱點與實際問題,本研究圍繞教育部提出“加強本科教育、建設一流專業”的要求、結合《本科中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臨床中藥學》課程目標,對我校中藥學專業《臨床中藥學》課程的教學實施優化設計。研究采用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簡稱CIPP評價)模型[2],運用“傳統教學+多元化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實踐,對《臨床中藥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依次實施“背景—輸入—過程—結果”四階段的評價[3],對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教學特色、中醫藥專業思維、職業道德等多方面進行評估[4]。

1 教學實施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9級中藥學專業1班、2班、3班學生,共156人,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調查問卷,有效調查問卷共156例,其中男生70人,女生86人。

1.2教學實施方法

1.2.1背景評價實施 正式教學前,圍繞學情分析相關因素,制定背景評價問卷調查表。調查學生的學習背景,包括專業熱愛度、專業信心、學習興趣、專業基礎、專業思維、學習態度、職業道德觀、預期投入度、學習能力、學習期許等[5],采用李克特量表計分(“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為5、4、3、2、1),發放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實施背景評價。

1.2.2輸入評價實施 圍繞“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依據背景評價結果,采取“傳統教學+多元化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6],制定教學策略和方法,制作教案和多媒體課件。教材選取現行全國高校通用十三五規劃《中藥學》教材[7]。

1.2.3過程評價實施 對教學過程實施評價,評價形式包括“評學”和“評教”兩方面[8]。

“評學”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評價,包含“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其中“教師評價”的內容為課堂問答、中藥實踐作業;“學生互評”內容為翻轉課堂小組討論、中藥研發匯報;“學生自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霸u學”主要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9]。

“評教”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展開評價,包含“教學意見調查表”(學校設計)、“學習意見反饋表”(任課教師設計)、師生課間實時溝通?!霸u教”主要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教師教學質量[10]。

1.2.4結果性評價實施 在整個學期的教學活動結束后,實施結果性評價,包括“傳統教學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對比”“教學前后對比”兩部分。前者包含成績考核、期末問卷調查,后者采用問卷調查開展[11]。結果性評價對“學習成績、學習效果、學習收獲、學習能力、醫德建立、中藥思維培養、教學滿意度”等方面開展對比分析,綜合評價實際教學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是否一致,找出不足,在日后教學中進一步完善。

2 教學實踐結果

采用SPSS描述性統計方法,求各變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差,M=3中等,M>3中等偏上,并進行相關樣本t檢驗。

2.1背景評價結果

2.1.1學情分析 結果顯示:學生在“專業信心、課程認同度、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職業道德觀、預期投入度”方面積極,均超過4分;其次為“專業熱愛度、學習能力”,平均值介于3~4分之間,處于中等偏上;但在“專業基礎、專業思維”方面存在不足,M<3(見表1)。

表1 學情分析

表2 學習期許

2.1.2學習期許 結果顯示:學生對以下內容的學習期許度均處于中等偏上,M>3;尤其對“增強中醫藥思維和辨證用藥思維”“臨床藥案學習”的期許度更高,M>4。

2.2輸入評價結果 通過背景評價調查結果,完成輸入評價,根據學生的“專業思維、專業基礎不足”,以及學習期許,設計了“突出中醫藥專業思維、夯實專業基礎”教學模式,設計“傳統教學+多元化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個性化教學模式,補充“臨床藥案、辨證選藥、模擬門診、精誠用藥、中藥研發、安全用藥案例”等教學板塊。其中傳統教學模式共選取14章教學內容,由教師單向輸出講授理論內容;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共選取8章教學內容,采取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形式[12]。

2.2.1課前(線上) 教師預先設計每章重點、難點知識點的討論題目,通過線上平臺發布;引導學生線上觀看智慧樹《案說中藥》(教學團隊錄制),以藥案和醫案引出討論問題等,學生分組提前準備。

2.2.2課堂內(線下) ①內容形式多元化:每章安排10~15分鐘時間,以組為單位,由學生開展討論、匯報,具體內容包括:難點重點中藥分析;藥案解析;看圖選藥、模擬門診等,同時開展“學生互評”的評學活動。②課堂多元化:部分章節安排在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廣州中醫藥大學藥王山開展講授。

2.2.3課后(線下) 包括“中藥園地”“課后實踐作業”兩部分?!爸兴巿@地”中選取常用藥物160余種,懸掛于班級墻壁上,用于課上學習,課間辨識藥材,增強中藥的直觀感受力;“課后實踐作業”包括辨證選藥,中藥研發案例,用藥不良反應案例分享、中藥視頻制作等,課后評學由教師完成。見圖1。

圖1 《臨床中藥學》教學實施流程

2.3過程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動態對比評價,包括“評學”和“評教”兩部分?!霸u學”包含“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評教”采取學生評價原則。評價結果如下。

2.3.1評學 結果顯示:對比兩種教學模式,“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均無顯著性差異;“學生自評”中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可顯著提升學生“辨證用藥”能力P<0.05,見表3、表4、表5。

表3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教師評價對比(分)

表4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互評對比(分)

表5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學生自評對比

2.3.2評教 結果顯示: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見表6。

表6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生評教對比

2.4結果性評價

2.4.1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比的結果性評價 結果性評價包含“傳統教學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對比”“混合式教學前后對比”兩部分。結果顯示:傳統教學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在成績測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從學生評價看,兩種教學模式在“學習效果、學習能力、中醫思維培養”方面存在差異P<0.05,在“教學滿意度”方面差異顯著P<0.01,見表7、表8。

表7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成績對比(分)

表8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生評價

2.4.2《臨床中藥學》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教學的結果性評價 結果顯示:教學前后對比,學生在“專業熱愛度、學習興趣、專業基礎、中醫藥思維、學習能力”方面呈現顯著性差異(P<0.01),在“學習態度、學習目標”方面存在差異(P<0.05),在“專業信心、認同度和學習投入度”方面無顯著差異,見表9。

表9 《臨床中藥學》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教學前后對比

2.4.3學習目標和教學模式調查反饋 對學生展開《臨床中藥學》“學習目標、喜歡的學習形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6.71%的學生確立的學習目標是“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僅有2.8%的學生學習目標是“為了考試合格”。在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形式中,76.22%的學生選擇“藥案分析”,其次是“中藥飲片辨識”(占68.53%),“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占60.84%)、“重點、難點、拓展知識點的任務布置及討論”(占58.74%)、“看圖說藥”(占53.85%)。選擇最少的為線上教學“案說中藥”(占20.28%)。

3 討論

3.1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通過學情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13]、優勢、不足、學習期許,有利于開展優質的教學設計、也助力實現“專業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的最優化[14]。學情分析研究結果提示如下幾點:

3.1.1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培養效果良好 我校2019級中藥學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信心,學習興趣較濃厚,學習態度積極,具備清晰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職業觀,學習投入度較高。分析原因,與前行課程《中藥學專業導讀》《中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密切相關。近幾年來,我校中藥學專業教學進程中,第一學期設置了《中藥學專業導讀》課程,課程教師由本校中藥學專業學術帶頭人、核心課程負責教師共同承擔,對新生傳遞“中藥學專業內涵與發展、臨床中藥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等課程概論,拓寬了新生視野,清晰了學習目標和方向,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和興趣,為《臨床中藥學》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保障。

3.1.2加強對中藥學專業學生專業思維的培養 調查顯示,2019級中藥學專業學生專業基礎和專業思維處于一般水平,分析原因如下:本班學生中醫基礎起點水平較低,也與入校前的中醫藥文化、傳統文化背景知識較為欠缺有關;學習時間較短,專業知識儲備、實踐不足;此外,前行課程《中醫學基礎》教學時數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2021年起,我校對本專業的《中醫學基礎》教學時數由48學時調整至72學時,以期增強中藥學專業學生的中醫學基礎知識。

3.1.3中藥學專業學生有較明確的學習目標①希望提高專業思維:學生們對“增強中醫藥思維、辨證用藥思維”的期許度最強,說明本班學生能準確、客觀自我分析。②希望圍繞目標開展學習:學生希望通過《臨床中藥學》課程學習,獲得中藥學理論知識、辨識中藥飲片的技能、獲得臨床指導用藥能力、樹立正確職業道德觀。該期許與本門課程的課程目標、專業培養目標一致,提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清晰。③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生傾向于通過“臨床藥案”(含安全用藥、臨證選藥、不良用藥案例)飲片辨識等教學方法獲得學習。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本項研究重點設計了“突出中藥思維、夯實辨證用藥能力的混合式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15],補充“臨床藥案、辨證選藥、模擬門診、精誠用藥、中藥研發、中藥實踐”等教學板塊,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思維、專業基礎,辨證用藥能力,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學情分析對教師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起著重要指導作用[16],也為制定課程“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教學設計提供指導和幫助[17]。

3.2CIPP評價模式 CIPP評價模式是國際教育指標體系建構所采用的重要模式之一[18],包括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背景評價指在全面掌握評價對象主客觀背景的前提下,判斷課程目標、設計與評價對象的需要是否一致;輸入評價指對教育實際行動的可行性進行診斷性評價;過程評價是指對教育動態過程的評價,著重要尋找教育實際行動中的各種問題,并及時反饋給教育行動執行者和計劃者,據此進一步完善和調整該行動的動態過程,屬于形成性評價;結果評價指對教育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如對學生主動參與度、學習成績、學生對所在教育機構質量是否滿意等方面的評價[19]。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提出:“開設中藥學類專業的院校必須對學生考核類型及成績評定方法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實施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全面評價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p>

我校中藥學專業課程考核評價強調“雙重視、一導向”,即重視“專業知識考核”、重視“專業技能考核”,發揮考試的“激勵與導向功能”。成績評定采取“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形成性評價占30%~40%,終結性評價占60%~70%。

本課程根據上述要求,制定《臨床中藥學》成績評價體系,選用CIPP評價模式,對《臨床中藥學》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依次實施“背景—輸入—過程—結果”四個階段的評價,開展形成性評價,通過評價結果,總結如下:①與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多元化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更受歡迎,并且顯著提升了學生“辨證用藥能力”。②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藥的功效、臨床應用方面的測試成績、學習效果、學習能力、中醫思維培養、和教學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傳統教學模式。③經過“傳統+多元化翻轉課堂”雙模式的混合式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熱愛度、學習興趣、專業基礎、中醫藥思維、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

因此,通過CIPP評價模式,有助于教師全面評價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也有利于教師完善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反思。

3.3教學實踐思考 研究發現,中藥學專業學生學習呈現顯著的專業特色:86.71%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樂意運用中藥學知識和技能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守護健康;在學習中,學生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依次為是“藥案分析”“藥用植物園、中藥飲片辨識”“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學習”“重點、難點小組討論”“看圖說藥”,最不喜歡的是線上觀看錄播視頻。上述結果對教師優化《臨床中藥學》教學設計提供如下指導:

3.3.1構建具有中藥學特色的多元化聯動式課堂具有必要性 中藥學專業學生傾向于在中醫藥實景中、實踐應用中獲取專業知識。因此,教學場地可由全程式傳統課堂轉變為靈活的多元化翻轉課堂[21-26],具體可結合各個學?,F有資源優勢,進行教學場地資源整合。如我校擁有81畝中藥藥用植物園、1400多種藥用植物,涵蓋《臨床中藥學》20多章藥物,擁有省級中醫藥博物館,200平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多功能信息化智慧課室、省級中醫院中藥房,共同形成具有中藥學特色的聯動式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3.3.2《臨床中藥學》課程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時數 研究顯示,中藥學專業學生對中藥實踐興趣濃厚。與《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等其他主干課程對比,《臨床中藥學》實踐課的講授應突出本門課程特色,體現中藥藥性特點、功效及臨床應用。本門課程目前教學時數設置為88學時,含理論教學時數84學時,指導性自學4學時,并未安排實踐教學。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適當增加實踐課教學時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3.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之下,本課程在智慧樹網站運行了線上課程 研究調查顯示,79.72%的學生喜歡線下教學,20.28%學生選擇線上學習,線下教學效果明顯優于線上教學。因此,教學設計中,可安排學生在課外觀看線上課程,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占用課堂教學時數,以期保障教學質量。

3.3.4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設計應重視案例式教學法、討論法 教學方法中,案例式教學法、討論法是常用教學方法,目前仍然是中藥學專業學生們最青睞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我?!吨兴帉W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備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知識,及從事中藥科學研究、開發、生產、應用、醫藥貿易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所必備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臨床用藥案例、用藥不良反應案例,在增強學生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思維,正確的職業道德觀[27-33],辨證用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的意識和能力,也為學生日后從事中藥臨床指導用藥、合理用藥、安全用藥、中藥研發、藥學服務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中藥學多元化中藥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中藥學》教學引入拓展性教學的啟示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