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在股骨骨折術后護理觀察

2024-01-23 09:13彭平娟朱立霞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4期
關鍵詞:骨傷患肢股骨

彭平娟 朱立霞 趙 超

(1.江西省都昌縣中醫院外科,江西 九江 332600;2.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股骨是人體最長的長骨;股骨骨折是指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導致的股骨連續性和完整性中斷,骨折后局部出現腫痛、下肢活動受限,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股骨骨折類型較多,目前臨床常對癥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中醫治療骨折歷史悠久,漢代《中藏經》有載“大段折傷者,上更以竹片夾之”,東晉陳延所撰《小品方》有載“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宋《圣濟總錄》折傷門載“墜墮倒仆,折傷蹉跌……究圖治療,小則消腫而伸攣,大則接筋而續骨”,可見中醫臨床在治療骨傷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現代中醫骨科學中,手術治療也是一種重要手段,但臨床手術對骨折周圍血供組織破壞較大,且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制動,若不加干預,則易發生術后并發癥,影響康復質量,延遲骨折愈合[2]。因此有效術后護理對降低并發癥及促進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輔助股骨骨折術后護理,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80 例股骨骨折患者均為2018 年12 月—2021年12月都昌縣中醫院收治,按護理方式差異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1.31±7.29)歲;骨折側構成:左側27例,右側13例;術式:內固定32例,關節置換8例。觀察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50~73 歲,平均年齡(61.24±7.23)歲;骨折側構成:左側25 例,右側15例;術式:內固定31 例,關節置換9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急癥骨科學》[3]中對股骨骨折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股骨處出現畸形、腫脹、瘀血,下肢活動受限;X 線檢查確定骨折位置為股骨,明確具體骨折位置、移位情況等;臨床出現典型的股骨骨折癥狀,同時經影像學檢查結果明確骨折位置及骨折分型。(2)符合手術治療指征。(3)年齡50~75 歲。(4)能遵醫治療及康復鍛煉。(5)患者及家屬對本次觀察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既往有下肢骨折手術史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影響術后康復質量者。(3)惡性腫瘤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5)感覺障礙、聽覺障礙及語言表達障礙患者等。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術后予常規護理。(1)體位護理:使用硬板床,同時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平臥時雙腿間放置軟枕,患肢內收,穿丁字鞋(防旋鞋),保持功能位,禁止仰臥時雙腿交叉、下肢外旋。(2)病情觀察:觀察患者皮膚溫度、顏色、腫脹及傷口敷料滲透、出血情況。(3)健康教育:對患者及陪護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禁止獨立翻身;囑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及鈣質營養物質;指導患者床上排便。囑家屬加強對患者日?;顒蛹板憻挼呐阕o,避免在濕滑、不平路面活動,以免再度受傷。(4)疼痛護理:囑家屬按摩患者肌肉,多給予患者關心及交流。(5)功能鍛煉指導:術后1 周內,在疼痛耐受下,鼓勵患者行功能鍛煉,如患肢的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和髁泵運動;指導患者行髖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屈伸運動,并練習坐位、站立位轉移以及使用助行器下地行走訓練,并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但需防止髖關節活動過大,禁過早負重訓練。(6)并發癥預防:術后進行由上至下的肌肉按摩,防止關節僵硬及靜脈血栓形成;骨骼突出受壓部位放置如骶尾墊、棉墊、海綿墊、氣圈等,勤翻身、定時抬臀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保持背部、骶尾皮膚清潔,防止壓瘡;鼓勵患者擴胸深呼吸,指導其正確咳嗽、咳痰,每天清潔口腔,預防呼吸系統感染;鼓勵患者多喝水,并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熱奄包外敷聯合穴位貼敷護理干預。(1)熱奄包外敷:取羌活10 g,伸筋藤25 g,防風10 g,紅花5 g,桃仁12 g,透骨草10 g,海桐皮15 g,用布袋封裝,冷水浸泡30 min 取出,置于蒸鍋中蒸30 min;取出后用一層布和一層無紡布包裹,放于患肢手術部位旁。熱奄包每8 h加熱1次,再放置于患肢手術部位旁邊,連續使用5 d。(2)穴位貼敷:取厚樸15 g,大黃10 g,玄參15 g,芒硝10 g,枳實15 g,制成細粉混勻;取適量蜂蜜、冰片調制成膏狀,輕輕壓平,切割成2 mm厚、2 cm見方的圓形貼片。貼敷前,毛巾蘸溫水清潔臍部,干后用醫用膠將穴位貼貼于神闕穴,并仔細檢查,確保貼合穴位;每日貼敷12 h,連續貼敷5 d。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3 d 排便率。(2)比較2 組術后1 d、3 d 患肢外徑(于當日查房時測量患肢膝關節以上15 cm 處的大腿周長)。(3)比較2 組術后1 d、2 d、3 d 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法評估,刻度尺分值范圍0~10 分,0 分為無痛,10 分為最痛,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依據患者對疼痛的感受作出數據標記。(4)比較2 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褥瘡、便秘、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行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術后3 d 排便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股骨骨折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2 2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股骨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3 2 組患者術后1 d、2 d、3 d的VAS評分比較觀察組術后1 d、2 d 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 組術后3 d 的VA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股骨骨折患者術后1 d、2 d、3 d的VAS評分比較(± s,分)

表3 2組股骨骨折患者術后1 d、2 d、3 d的VA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40 40術后1 d 4.51±0.56 4.21±0.52 2.483 0.015術后2 d 3.79±0.43 3.16±0.35 7.187 0術后3 d 2.83±0.32 2.77±0.25 0.529 0.416

2.4 2 組患者手術前后1 d、3 d患肢外徑比較2 組術后1 d 患肢外徑均較術前明顯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 d、3 d 患肢外徑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股骨骨折患者手術前后1 d、3 d患肢外徑比較(± s,cm)

表4 2組股骨骨折患者手術前后1 d、3 d患肢外徑比較(± s,cm)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1)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術后3 d 31.24±4.251)28.24±4.121)3.205 0.002例數40 40術前36.27±5.65 36.24±5.71 0.024 0.981術后1 d 49.28±5.141)47.02±4.971)2.097 0.039

3 討論

股骨骨折手術治療雖可快速恢復骨折結構、促進功能恢復[4],但傷在骨,加之手術再創傷,患者需承受骨傷、麻醉、手術創傷、疼痛等多重刺激,以及術后需長時間臥床休養,活動受限,易發生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壓瘡及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影響術后康復質量[5]。因此加強術后護理、降低并發癥,有助于促進術后康復。術后正確的體位護理是預防脫位及肢體畸形的重要干預方法,嚴謹的病情觀察可對患者生命體征和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有效監測和干預。而術后正確有效的咳嗽、咳痰和口腔清潔,可預防呼吸系統感染;患者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衛生,可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早期有效的功能鍛煉和肌肉按摩,可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和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僵硬及靜脈血栓形成;保持背部、骶尾皮膚清潔,可預防壓瘡和皮膚受損。此外,對患者及陪護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從而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術后功能的恢復。

除常規護理外,中醫對骨傷后的干預也有豐富經驗。骨傷科屬中醫學“瘍醫”范疇,《周禮·天官》有載“折瘍”概念,亦含今日之骨折;對于骨傷的病因病機認識,《正體類要·序》載“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表明骨傷與氣血、臟腑相關,認為筋骨損傷,脈絡受損,氣血瘀阻,而發腫痛。實施骨折手術后,因骨折創傷、手術再創傷及肌肉組織、筋脈損傷,血溢脈外,加之術后久臥,血運不暢,瘀血留滯,外腫內痛,經絡阻塞,使氣機不得宣通,營衛功能喪失,致肌肉攣縮、無力,肢體功能障礙[6]?!鹅`樞·本臟》載“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闡明了骨傷后的治療契機?!夺t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正骨專從血論,分辨瘀血停積或亡血過多,認為有瘀宜攻利,亡血宜補,更查其傷深淺輕重,以經絡氣血差別逐瘀,和榮止痛、補氣養血。手術治療是傳統中醫施治的進一步優化,雖再開創口,但使患位瘀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導引,此外使接骨對位更為準確。依舊遵循中醫施治的理念,骨傷后前期溶栓、止痛并預防并發癥,中、后期適當進行功能鍛煉,并以飲食、藥物輔助,從而促進患者康復[7]。

本次護理干預中,熱奄包可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方中羌活為止痛要藥,輔以舒筋活絡兼祛風濕的伸筋藤,緩解術后肌肉疼痛、酸脹不適;防風祛風止痛,舒筋解痙,以達除“痹”之功;紅花、桃仁為活血化瘀經典藥對,具強勁破血之功,主活血化瘀之效;海桐皮祛風行氣、祛濕活血,增強除“痹”效用;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風除痹、止痛之功[8]。諸藥制成藥包,加熱外用于患位旁,可促進皮膚吸收,致藥力直達病所,以達活血化瘀、緩解肌肉酸脹疼痛,舒筋通絡、消腫止痛之效[9]。穴位敷貼方中所含成分出自《傷寒論》,厚樸、大黃、玄參、芒硝、枳實乃大承氣湯組成,主治大便燥結,腸胃實熱;氣滯不行,腹滿脹痛,大便不通。方中厚樸行氣除滿,枳實破氣消痞,二藥下氣攻堅;佐大黃蕩滌實熱、瀉下通便,芒硝軟堅潤燥;加以玄參增液通便;全方共奏瀉熱通腑之效。神闕穴乃“任脈”穴位,為精、氣、神往來之要,解剖學中該穴位于臍窩正中,深部為小腸,有腹壁下動、靜脈,且此處皮膚較薄,滲透力強,運化效果較快,常以治療繞臍腹痛、便秘、水腫鼓脹等腸道疾病,具有健運脾胃、溫陽固脫、培元固本之效[10]。加以中藥方貼敷,可早期通便,改善腹脹,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胃腸功能,預防便秘。

綜上,股骨骨折術后輔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肢腫脹,緩解疼痛,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骨傷患肢股骨
關中李氏骨傷學術流派簡介
關中李氏骨傷學術流派簡介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股骨近端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進展
一種水墊式患肢抬高枕的設計及應用
團隊互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鈦板治療的臨床觀察
懷孕中期胎兒孤立型股骨短的臨床意義
DHS與ALP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
中西醫結合治療脛腓骨雙骨折術后并發患肢水腫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