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的內容分析與價值實現

2024-01-23 11:03陶芳銘張筱菲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際教科書維度

陶芳銘, 張筱菲

(1.浙江樹人學院 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教科書作為國家主流價值體系、民族優秀文化、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集中反映,是實現培養目標最直接的手段。[1]英語教科書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教育載體,其文本涉及的課程思政內容對培養青少年一代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挖掘英語教科書所蘊含的道德教育內容,剖析其文本中課程思政的具體內涵及價值實現情況,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問題提出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在此背景下,課程思政及相關研究應運而生。所謂課程思政,就是通過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各類課程教學協同并進,達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種教育理念。近年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表現在課程思政實施的理論闡述和實踐探索兩方面。理論闡述主要圍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特點、原則及意義、問題與挑戰等方面展開;[3-5]而實踐探索則主要從課程體系構建、思政課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文化融入等方面對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進行了研究。[6]由于課程思政最早是針對高校課程如何發揮育人作用提出來的,因此,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而對中小學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中小學教育而言,如何將學科教學與道德教育有效融通,課程思政也發揮著同等功效?!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著重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要求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課程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求“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7]為此,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中,如何通過課程思政來發揮課程潛在的教化作用、構筑“三全”育人格局,顯得尤為重要。

任何課程都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定社會環境中,依據一定的哲學思想、社會倫理、教育方針編制而成的,是國家意志、民族精神、文化傳統等在教育中的集中體現。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旨在架起知識與德性之間的橋梁,實現知識傳授和道德教育的統一,實現以智啟人和以德育人的融合。每門課程都承載著課程思政的功能,在學科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觀引導。然而,在現實的學科教學與學校德育關系中,仍然存在著諸如“孤獨的學校德育,只見知識的學科教學”等現實性難題。[8]為此,就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而言,如何打破道德教育與英語知識教學的壁壘,實現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既見知識又見德育價值的雙重功效,就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和必要性?!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一步明確了英語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強調教科書“在內容選取和教學活動設計等方面應體現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9]69。鑒于英語課程及教科書的特點,其涉及的內容除英語國家文化外,還應該有中國文化元素,將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元素與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讓學生能熟練地運用英語來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英語(Goforit)七至九年級共5冊教科書(以下簡稱《初中英語》教科書)作為研究對象。該套教科書經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定后基本實現了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的全覆蓋使用。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框架建構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等三大主題范疇”[9]2要求,結合青少年發展維持自身的存在和形成自身特有品質的道德行為、維持與他人良好關系的行為、維持自身與社會和國家關系的道德行為等要求,從課程思政內容的個人維度、人際維度、社會維度和生態維度四個方面,對英語教科書“內容體系”和“編排體例”中涉及與自我關系、與他人關系、與社會關系、與自然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分析,探討英語教科書文本中關于認識自我、交往與溝通、積極適應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認識自然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內容。參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中“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對上述涉及個人、人際、社會和生態維度的具體分析類目進行細化(表1)。

表1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維度和分析類目

2.內容分析與統計

根據《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個人、人際、社會、生態維度的分析框架,運用內容分析法和頻率統計法,具體分析《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分布情況。當教科書選文符合課程思政四個維度中某一具體類目特征時,則記該類目1次,據此得出整套《初中英語》教科書中涉及個人、人際、社會、生態四個維度課程思政內容的占比和頻次。

3.信度檢驗

三、《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呈現樣態及內容分析

(一)《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呈現樣態

從統計結果看,整套《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的課程思政內容非常豐富,各冊所涉課程思政內容單元的比例都非常高。在涉及四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分布上,《初中英語》教科書中關于個人、人際、社會三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呈現較多,且各冊分布相對均勻,而涉及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則相對較少(表2)。整套5冊教科書的全部55個單元中,共有51個單元涉及課程思政內容,總比例約為93%;從各分冊上看,八年級上、下兩冊教科書每一單元中均有具體課程思政內容,占比100%。在涉及課程思政內容的個人、人際、社會和生態四個維度中,人際維度分析類目占比最多,每冊都有大量單元的內容與人際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相關,平均每冊有6單元涉及該維度。其次是個人和社會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這兩部分的內容在數量上占比相同,平均每冊有3單元;相較于個人、人際和社會維度而言,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所占比例不高,平均每冊只有1.4單元,其中七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均未涉及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

表2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分布統計

如表2所示,在涉及課程思政內容的具體類目上,七年級上冊中課程思政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維度和人際維度,內容涉及認識了解自我和尊重他人等具體方面;七年級下冊中課程思政內容四個維度均有涉及,包括個人維度的健康習慣和嚴于律己、人際維度的尊重他人、友愛團結和互助合作、社會維度的遵守規則以及生態維度的保護環境和尊重生命等;八年級上冊中課程思政內容包括個人維度的求知好學、自信自強,人際維度的尊重他人、友愛團結和互助合作,社會維度的熱愛集體;八年級下冊中課程思政內容包括個人維度的健康習慣,人際維度的尊重他人、親睦孝順和互助合作,社會維度的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和熱愛勞動,生態維度的關愛自然、保護環境;九年級全冊中課程思政內容比較全面,主要包括個人維度的求知好學、健康習慣和嚴于律己,人際維度的尊重他人、親睦孝順、友愛團結和互助合作,社會維度的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和遵守規則,以及生態維度的關愛自然、保護環境和尊重生命等方面。

(二)《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分析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個人、人際、社會和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分別對應著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

1.與自我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

總體而言,《初中英語》教科書在個人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編排上,注重學生自我規范的養成,圍繞“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等主題群,合理安排涉及個人維度的求知好學、自信自強、嚴于律己和健康習慣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內容,旨在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其中健康習慣的德育元素最多,在七、八、九年級中均有涉及。通過文本中“介紹自己、介紹物品、介紹喜好、討論個人飲食偏好、個人衛生習慣、所屬物品、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活動場景與內容的呈現,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我的個性品質,養成良好的個人健康習慣,從而樹立自信自強、嚴于律己的信念,正確處理好與自我的關系,學會悅納自己。同時,《初中英語》教科書圍繞“討論將來打算”(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的語言目標,從個人未來的發展、如何制訂計劃和下決心努力實現這些目標等方面展開論述,很好地體現了求知好學的課程思政內容(表3)。

表3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與自我關系課程思政內容分析

2.與他人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人際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主要涉及尊重他人、親睦孝順、友愛團結、互助合作等細目。通過設計“人際交流與溝通”等主題群,圍繞“介紹家人、詢問物品、詢問生日、參加社會團體與實踐活動、表達喜好、描述別人、描述過程、談論旅游、比較特質、接受和拒絕邀請、詢問信息”等版塊展開,不斷強化學生做人做事的能力。通過禮貌地詢問信息、了解風俗習慣、學會餐桌禮儀、了解應該做的事情等活動與內容,懂得如何與朋友或長輩相處,養成樂于助人、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正確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通過討論健康、意外、災難等主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活動,學會多給別人提供幫助。圍繞與家長談論最近發生的事情或過去的經歷,懂得與父母友好地溝通,實現與父母的共情,體現親睦孝順的理念(表4)。

表4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與他人關系課程思政內容分析

3.與社會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

《初中英語》教科書關于社會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主要圍繞“社會服務、文學藝術與歷史文化”等主題群,通過愚公移山和美猴王等故事,茶葉、孔明燈、剪紙、陶泥等中國制造、中國發明等文本內容,展示中國人民的勤勞品質,表達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旨在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熱愛之情,凸顯勞動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理念,體現社會關系維度中熱愛祖國的課程思政內容?!白袷匕嘁幇嗉o”等內容的設計要求學生能夠自覺遵守班規校紀、討論允許和不允許做的事情,并在此基礎上對有關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集體意識。通過談論健康和意外、暴風雨及其他災害等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幫助別人,養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表5)。

表5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與社會關系課程思政內容分析

4.與自然關系的課程思政內容

相比較而言,《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生態維度的內容權重沒有個人、人際和社會維度高,且部分年級教科書中幾乎沒有涉及生態維度方面的內容。就現有內容而言,《初中英語》教科書在生態維度上側重于熱愛自然意識的培養,圍繞保護環境和愛護動物兩個主題來強化學生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環保理念,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強調生態和環保意識。在綠色生態環境方面,主要圍繞保持公共環境的干凈整潔等內容,策劃城市公園清潔日等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為保護自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讓學生逐漸養成熱愛自然、關愛自然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在保護動物方面,教科書從了解世界各地野生動物、挽救瀕臨滅絕的動物入手,通過參觀動物園描述動物的習性以及討論喜歡這些動物的原因,結合“拯救大象”和“拯救鯊魚”等文本的介紹,呼吁人們關注大象和鯊魚的生存現狀,拒絕殘忍且有害于環境的做法,建議世界各地環境保護組織(野生救援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行動起來,為保護動物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表6)。

表6 《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與自然關系課程思政內容分析

四、《初中英語》教科書課程思政的價值實現路徑

從課程社會學的角度看,教科書是根據課程目標編撰而成的一種系列文本。進言之,一套教科書的問世,需要經過編寫、審查、出版等一系列環節,從課程應然理念的綱領性文件(課程標準),到課程能然理念的執行者(教材的編寫者),再到課程實然理念的把關者(教材審定者),最后到課程實施理念的運作者(教材使用者)手中,每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范。[11]為此,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的價值實現,需要從明確教科書課程思政目標定位、平衡文本中課程思政內容比例、提升教師學科育德素養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以凸顯英語課程思政的育人價值。

(一)明確英語課程思政目標定位,強化教科書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教科書建設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它涉及如何給青少年一代提供良好素材。習近平總書記對教材工作作出過明確指示,強調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12]。教科書是立德樹人的載體,教科書中的課程思政內容體現了時代、民族和國家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學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所以“指導如何把道德價值的社會標準加之于學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十分重要”[13]?!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強調指出“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9]5。英語課程和教科書需要進一步明確道德教育的目標,凸顯課程思政價值引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體到英語學科課程標準的制定中,在注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還應注重英語課程思政的滲透,強化英語課程思政的落實力度??梢愿鶕⒄Z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科書編排體例的特點,精心設計教科書中每一單元甚至每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并在教師用書上對這些目標提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等。另外,可以結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充分挖掘英語教科書和教學中的課程思政素材和育人點,在心智訓練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知識中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成分,讓英語教科書和教學真正起到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二)平衡英語教科書課程思政內容,建構好個人、人際、社會和生態維度關系邏輯

編寫者和審定者要共同為教科書的內容選擇和價值方向把關。對教科書編寫者而言,需要考慮選文的實際生活邏輯和行文邏輯,選擇最合價值的內容進入教科書中。同樣,對于教科書審定者來說,也需要對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審核教科書的編寫內容。如前面分析所示,《初中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元素四個維度的比例分布不均衡。從數量上看,《初中英語》教科書中關于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涉及較少,有兩冊教科書中沒有生態教育內容。為此,可以考慮在《初中英語》教科書中適當增設生態教育內容,以彌補生態維度課程思政內容的不足,確保與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主題吻合。同時,道德本質上是由關系界定的,體現在人怎樣以“善”為目的,與自己、他人、群體(國家、社會)、大自然建立一種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互動關系。[14]為此,需要教會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通過處理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逐漸形成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由己及天下的思維方式、觀念系統和行為習慣,實現從道德自我到重要他人再到社會場域的逐步拓展。具體到英語教科書中的課程思政內容,可以在建構個人維度、人際維度、社會維度和生態維度的關系邏輯上下功夫,注重選文的前后關系,平衡各維度之間的比例,每冊中涉及諸如個人、人際、社會和生態維度的課程思政內容既要做到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如七年級在重點講述認識和了解自我、關心和愛護他人內容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增加一些諸如遵守社會規則、關愛保護自然的內容,為后面八、九年級深入闡述人際、生態維度內容做好鋪墊,做到逐步擴展、螺旋上升,從而更好地平衡四個維度內容之間的權重。

(三)提升英語教師學科育德素養,實現教學中知識導向與價值引領的統一

落實英語教科書中課程思政內容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教師對教科書的創造性使用,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英語教師在使用教科書進行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授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文化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15]因此需要全面提升英語教師的學科育德素養。教師學科育德素養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科德育的意識、通過學科教學帶給學生更多積極的啟示和感悟、在學科教學中推動學生的德育發展三個層次。[16]而教師的知識結構一般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三方面組成。英語教師由于受過系統的英語專業訓練,有著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都具有較為扎實的英語學科本體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相比較而言,其條件性知識儲備則參差不齊,特別是英語學科育德素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梢酝ㄟ^諸如德育論壇、專題講座等培訓形式來提升英語教師的學科育德素養,提高他們對課程思政素材的敏感度和挖掘能力,使他們善于從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發現有助于滲透英語學科道德教育的各類教學素材。同時,教師作為教科書的主要使用者之一,肩負著知識教學和價值引領的“雙重使命”[17]。為此,英語教師在完善自身學科育德素養的基礎上,應充分挖掘英語教科書中的課程思政內容和元素,整合教學內容,尋求英語知識教學與學生道德培養的融合點,在運用教科書傳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能力的同時,對教科書中含有的思政元素進行提煉和再加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組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英語教科書中知識背后的價值意蘊,內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感,磨煉學生的道德意志,使他們能采取正確的道德行為,努力實現知識導向與價值引領的統一。

猜你喜歡
人際教科書維度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急診教科書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藏起來的教科書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