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科技城城市公園規劃特征與建設經驗比較研究

2024-01-24 02:02邵妍欣鮑沁星
廣東園林 2023年6期
關鍵詞:城市公園公園科技

邵妍欣 鮑沁星

截至2021年,中國已建、在建、謀劃階段的科技城(含科學城)多達279個①數據來自賽迪研究院發布的《科技城百強榜(2022)》。。面對科技創新轉變為全球競爭重要新賽道,和經濟全球化促使城市增長持續分化的背景,科技城已成為培育新競爭優勢的核心樞紐和除城市更新外現階段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新增長點。然而鑒于存在特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相對收縮這種大城市偏向的兩極化傾向[1],大城市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公園城市”理念應運而生[2],城市公園成為“產城人”高度融合的科技城應對集中發展帶來的環境挑戰和展現精神文化風貌的關鍵依托。

全球科技城在先行探索中已創造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等成熟典范,而中國科技城在全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當下面臨著城市病和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公園需求缺口大等挑戰。因此,有必要從風景園林學科視角梳理全球科技城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策略,在結合中國國情、對照實際的基礎上借鑒全球經驗,為科學營建智慧、綠色、宜居的中國科技城提供系統的參考。

1 全球科技城景觀研究概況

科技城的出現與蓬勃發展或如硅谷因內生動力自發形成,或如筑波科學城受政策指導集中建設??v觀既有研究,自1994年M·卡斯特爾和P·霍爾撰寫第一本系統研究高技術區發展過程的著作以來[3],國內外諸多學者已聚焦發展動力與經驗[4]、產業布局[5]、創新生態系統[6]等領域,做了詳實系統的研究。

從單純的高技術密集園區發展至產城人高度融合、多功能復合的科技城,經歷了科技城結構、功能、布局等要素[7~8]的演變(表1)。而人的高度參與和居住屬性的加入也推動科技城發展目光轉向產業環境外的人居環境營建,由初期依托優越的自然選址和原生態資源,轉變為后期對綠地系統規劃及城市公園、綠道、立體綠化等公園系統的重視??萍汲浅鞘泄珗@發展形式與內涵得到拓展和外延。

表1 科技城與高科技園區的區別

目前對景觀領域的系統研究主要限于高科技園區概念,涉及城市意象[9]、功能結構與空間形態[10]、建筑空間環境[11]與場所精神[12]等角度,較少從科技城這個范圍更廣闊、結構更多元、功能更復合的概念入手。2001 年,俞孔堅從景觀設計視角系統研究美國硅谷如何體現與促進創新網絡的形成并強調非正式交流空間的重要性[13],開啟國內科技城景觀研究先河。此后,出現了生態文明建設[14]、空間規劃[7]等角度的研究探索,但始終未對科技城城市公園開展系統研究。梳理總結科技城城市公園在規劃布局、風格設計、文化融入及管理運營等層面的經驗成果,對全球科技城高質量發展有重要積極意義。

2 全球科技城城市公園營建策略

以滿足“產、學、研、住”多功能與多要素復合的科技創新集聚型城市為標準,在全球范圍內根據科技創新水平前列、城市公園營建成效突出、相關資料可獲得性強等依據選取科技城案例,比如歐美地區的美國硅谷、法國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亞洲地區的日本筑波科學城、韓國大德科學城以及新加坡緯壹科技城等,并通過文獻分析、案例對比等方法,從山水選址、布局融合、場景活化、民眾參與、科技探索五大方面對其城市公園營建策略做系統總結。

2.1 選址:與山水肌理的互融互契

對全球主要科技城選址進行分析,發現除交通、大學與研究機構等要素會催生科技城外,優越的自然環境也是重要影響因素,科技城大多位于環境優美、山水資源豐富的城市近郊。優越環境因具有吸引科技人員長期定居的磁力,而被認為是形成現代科學研究和生產活動的有效地域組織形式[8]。

許多科技城成功實例也證實了這種對優越自然山水選址的普遍偏好,其通過與周邊山水肌理的互融互契形成良好生態格局(圖1)。美國硅谷地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東西兩側的代阿布洛嶺山脈和圣克魯斯山脈分布著大量自然保護區與州立、縣立公園。法國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坐落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濱海省風景如畫的自然保護區內[15],其用地90%都是綠化和種植區,并設立建筑禁令(building ban)要求其建筑建造不得高于公園內的山脊線,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城市原有的山水格局與景觀風貌。

圖1 世界重要科技城“山、水、城”格局對比

2.2 布局:城園景多維融合

在平面維度對公園系統進行科學選址與合理規劃,構建綠道網絡,加強公園間的聯系與景觀連接性,保留并延續城市山水景觀脈絡,規劃與管控各類景觀要素,使其與城市山水資源密切關聯,與辦公、居住以及商業等各功能區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秩序感和整體性的科技城景觀空間序列,呈現形式上的協調與連續、變化與統一。

日本筑波科學城從最初就將景觀規劃上升至理論高度,自1970 年頒布《筑波科學城建設法》以來歷經數次規劃變更,但自始至終將配套設施置于重要地位,提出了公園系列規劃以及公園城市化、綠色商業中心等理念[16]。發展至今公園建設已較為完善成熟,范圍內建成203個城市公園和綠地,分為綜合公園、運動公園、區公園、鄰里公園、街區公園及城市綠地六大類,功能聚焦日常運動、休閑游憩和兒童游樂,主要圍繞研究學園地區分布。研究學園地區內連接城市公園等重要公共節點的步行者專用道和步行公園路也形成城市生態化、田園化和秩序化的物質空間環境,起到有效協調城市街區整體環境風貌的作用[17]。步行和騎行便利性的增加也反向助推環境減負,助力綠色低碳城市的打造。

新加坡緯壹科技城由扎哈·哈迪德事務所擔任總體規劃顧問,其公園的分布不同于尋??萍汲枪珗@的分散式布局,而是以貫穿科技城全長、串聯各個主要區域的形式,形成一條連續的線性綜合綠色通道(圖2),既是綠色公共空間和重要救濟空間,也是非正式交流和各類社會活動的交匯點,有助于促進人才的聯系與互動。

圖2 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公園分布

2.3 激活:多場景景觀空間打造

借多元化公園活動、多類型場地更新以及碎片空間的活化利用,打造多場景下的公園系統,挖掘與激活原有資源進行景觀再造,鏈接與填補城市景觀脈絡。

緯壹科技城遵循“一棟建筑就是一個創新社區”的理念,綜合考慮工作、居住、生活、休閑等需求,建筑設置開放露臺、屋頂花園、空中連廊以及垂直綠化等作為公園補充,創造更多用于非正式交流的綠色空間,同時也運用光伏技術、區域冷卻系統等節能技術深化綠色生態的科技城形象,將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特征盡數體現。

筑波科學城則創新做法,活用公有土地和暫未使用的土地為臨時開放空間,打造市民主導的社區花園,并根據城市特征與需求,通過合理配置城市公園、確保公共設施空地、完善路邊綠化、開發袖珍公園等多種方法打造“城市防災街區”。

學者普遍認為硅谷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鼓勵創新和包容失敗的自由開放氛圍,同時各種非正式空間場景的打造對科技人才的互動和交流起到了極大的推動與促進作用。事實上硅谷公園系統整體也延續了這種活力開放的氛圍,擁有騎行、徒步、馬術、攀巖、各類水上運動以及露營等豐富多元的運動與活動選擇(圖3),呈現粗獷、開放、活力的自然景觀美。

圖3 硅谷圣克拉拉縣立公園娛樂活動分布

2.4 參與:城景人良好互動

在保障公園系統基本服務功能基礎上,各大科技城始終致力于擴大參與對象范圍,創新參與模式,建立多方協作的參與機制,從教育實踐、志愿服務及人文關懷等多層面推動個人、學校、企業、各類團體與組織的廣泛參與,通過意識培養、實踐體驗及獎勵機制調動參與積極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景人良好互動模式。

意識培養與實踐體驗形成相互促進的循環機制,通過推行教育實踐增進公眾對城市、公園的參與和認知,進而培養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而意識提升又將反過來助推公眾廣泛參與。硅谷結合城市公園為當地青少年設置了豐富的實地教育課程,他們可以跟著地質學家在阿爾馬登奎克西爾弗縣公園探索加州淘金熱的歷史,或是在阿爾維索瑪麗娜縣公園了解碳循環和氣候變化,或是在奇塔克·亞當斯縣公園重溫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此外還可以加入少年游俠項目參與地質研究、野生動植物觀察、野外探險等實地探索。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推出的布拉格流域環境教育手冊對當地生態資源分布、流域規模和水污染、古代工具用途演變進行圖文并茂的描繪,并采用問答、繪圖、實驗、建構模型以及益智游戲等創新性互動方式加深青少年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從對自然的認知和尊重、對資源的節約和保護以及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中深化環境教育工作。

科技城鼓勵多方協作的志愿服務和環境活動,并設立獎勵機制,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科技城公園的規劃建設與管理維護。比如筑波科學城推出負責公園垃圾回收、種植計劃提案與實施以及設施維護等工作的“Adopt-a-Park”公園認養系統和激勵杰出環境貢獻者的綠色表彰獎;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推出垃圾分類與回收志愿清潔日活動;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園針對企業開展公園綠地認養,并定期舉辦廠商自建廠房環境綠化美化競賽,2020 年共有26 家廠商或機關單位參與,認養面積達33.6 hm2①數據來自2020年新竹科學園區年報。。

科技城以人文關懷擴大互動群體范圍,切實關注殘障人士、養寵人士等特殊群體使用需求,展現尊重與包容性。硅谷致力于確保公平、開放和人性化,設計無障礙的步道和兒童游樂等活動設施,設置寵物友好的活動區域甚至是專門的狗公園等。同時,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公園網站、地圖和活動手冊有力助推環境宣傳工作,傳達出硅谷對全年齡段群體的關懷與歡迎。

2.5 探索:拓寬科技產業融合邊界

科技城擁有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和高新產業,也集聚大量研究型、創新型人才。為更好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從而提升環境吸引力,科技城公園也正向拓寬互融邊界、創新多領域合作形式邁進,比如吸引社會資本與技術,利用企業與人才活力,創新規劃工具手段和互動設施設計形式等。

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推出探索布拉格流域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沿其步道完成程序內游戲即可獲得生態積分與生態公民文憑,是一次新穎、有趣且具教育意義的有益嘗試。

新竹科學園在戶外綠地或廣場上放置藝術裝置作品,將科技、藝術與景觀結合,運用玻璃、不銹鋼、烤漆等現代材料,創新性嘗試運用風動機構、電腦互動程式和LED視覺化程式等技術,打造出形態自由、現代智能的雕塑與裝置(圖4),成為烘托新竹科學園人文藝術底蘊的重要名片。

國內的北京未來科技城也走在前列,其中的溫榆河公園“未來智谷”以“碳中和”為主題,聚焦新能源、新技術的轉化運用,在科普教育、科技植入與科技設施互動等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探索。依托虛擬騎行、低碳望遠鏡、智能分類垃圾桶等15類景觀互動設施以及5類37項室外科普展陳設施,打造智慧科普互動、智能管理運營的公園系統,推動科技與景觀深度融合。

3 討論與思考

當前人力、智力及財富等資源正不斷向區域首位城市聚集[18],大城市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陣地。而科技城代表所在地科創能力、城市建設水平的最前沿。作為科技創新與城市化高度結合的產物,科技城在改善“職住分離”現象的同時,對城市配套需求激增。產業集聚與人口過度集中將加劇特大型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19],增長的過載極易進一步激化人地矛盾以及環境與發展的沖突。雖有硅谷等科技城做成功示范,但鑒于中國大城市土地集約、“三線”劃定①“三線”即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是實現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礎。及資源緊湊等特性,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國內科技城較國外呈現高密集、緊湊型、功能更復合的特征。同時,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社會對公共健康的關注使城市公共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20]。中國科技城的城市公園需應對高質量生態環境需求和多樣化戶外活動需求,其已有發展經驗與教訓值得高度關注和進一步深入研究。在此,筆者基于全球科技城公園營建策略對國內科技城公園發展提出設想。

3.1 規劃優先與彈性預留并重

早在21世紀初專家學者們就提出生態優先等應對理論和策略,以國內杭州未來科技城為例,盡管發展進程中始終保護水網濕地的城市景觀風貌,但相較于快速發展的經濟產業,初期景觀環境僅作為城市配套的一部分,建設與規劃進展滯后,科技城發展與公園系統發展間呈現產業先行、需求引導規劃的“公園追趕”模式,公園在一定程度上是服務、讓位于城市發展的。這種模式在中國科技新城及城市新區發展中較為常見,歸其本質是城市增長過快或定位不斷更新升級導致實際發展與原有規劃定位脫節,規劃不得不進行調整更新,公園等配套建設也就相應面臨停滯、更改甚至被推翻的局面。

因此中國科技城公園在規劃發展時應轉變思路,避免“邊設計、邊施工、邊建設”的做法,一方面重視頂層設計,可借鑒筑波科學城始終將總體規劃置于核心地位,尊重和遵守規劃的做法[21];另一方面預留彈性發展用地,增強應對規劃變動的彈性適應力,比如活化碎片空間、公園化處理暫未被使用的場地等,化解城市發展建設與保護、近期與遠期之間的矛盾[22]。

3.2 科技賦能城市公園營建

公園是所在地自然氣候、地域特征、人文歷史、文化偏好及社會思潮等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產物,科技城因匯集高新技術產業和高層次人才,而形成特有的創新、活力、開放、面向未來的城市文化。當新興產業不斷推動科技城面貌向現代化、未來感更新,其城市公園也更應保有城市最深層的文化內核,強調科技特質與文化精神的演繹表達,既要在高度城市化的現代文明下保留城市文化特質和差異性,對傳統與歷史進行現代演繹而非趨同模仿,又應持續深化科技和生態和諧互融并進,推動科技創新賦能發展,挖掘與再表達城市發展背后所積淀的文化底蘊,展現敘事性與場所性,呈現過去與未來交織、歷史性與現代感并存的獨特景觀氛圍,增加民眾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

可嘗試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與建設發展全過程植入科技:前期引入大數據、云計算、GIS等科技手段,通過各類信息平臺在線征集民情民意,科學指導選址與規劃設計。中期可運用先進科技理論營建公園,如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EbA)與減災(Eco-DRR)理論[23]等;通過設計形式及雕塑、構筑物等設施打造科技形象,增設智慧科技景觀裝置創新公園應用場景,提升人景互動性;結合科技產業與高新技術成果,推進清潔能源與智慧技術的轉化運用等[24]。后期推動高科技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建共享共治,參與到公園智慧化監督、維護與管理中,真正從環境角度展現綠色生態、智慧科技、開放多元的科技城形象。

4 結語

作為城市化新增長點的科技城是未來城市建設發展的前沿與熱土,是當代科技與綠色生態緊密結合的重要呈現載體,科學營建城市公園將有助于科技城打造綠色可持續人居環境,營造科技智能文化氛圍,展現綠色智慧城市樣板。全球科技城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經驗能給中國帶來一定啟示,中國科技城城市公園營建應先理清與把握自身現狀,著眼中國特色,向外借鑒,由內生長,以自主創新為主。

本文從山水選址、布局融合、場景活化、民眾參與、科技探索五方面總結全球科技城典型案例城市公園營建的主要特征與關鍵經驗,并結合國內科技城城市公園發展特征與問題展望其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但由于科技城城市公園研究涉及經濟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多重領域,且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本研究存在欠缺和不完備之處,有待進一步探索與總結,構建完備的理論體系用于指導實踐。

注:圖1 由作者繪制,底圖源自Mapbox(https://www.mapbox.com/);圖2 根據新加坡緯壹科學城官方地圖翻譯并改繪,配圖源自https://www.nparks.gov.sg/、Urban Systems Studies雜志(https://www.clc.gov.sg/research-publications/publications/urban-systems-studies/view/one-north-fostering-research-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圖3引自硅谷圣克拉拉縣立公園官網https://parks.sccgov.org/home;圖4源自臺灣新竹科學園官網https://www.sipa.gov.tw/

猜你喜歡
城市公園公園科技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我將打掃城市公園
在公園里玩
科技助我來看云
淺析城市公園中的景觀設計
論城市公園設計
淺析城市公園種植設計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