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通報為什么每每推高輿情

2024-01-25 13:17崔文佳
領導文萃 2024年2期
關鍵詞:通報輿情輿論

崔文佳

面對突發輿情,身處聚光燈下,以官方通報回應社會關切實屬各部門各單位的必備技能。

但盤點諸多案例,很多旨在一錘定音的官方通報,非但沒有讓輿情熱度應聲而降,反而成了眾矢之的,引發二次甚至多次輿情。

“滅火”變“澆油”,究竟是公眾太苛刻,還是通報不得法?

輿情洶涌,非身處其間不能感受。

每一個被推至風口浪尖的主體都壓力山大,每一份官方通報想必也都凝結了大量的調查、多方的協商和反復的修改。

但在容錯空間幾近于零的輿論環境下,官方通報的每個詞每句話,都會被拿到放大鏡下“過審”。仔細復盤,那些深陷輿論旋渦的官方通報,常常犯了以下錯誤:

姍姍來遲?!爸{言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真相還在穿鞋?!钡谝粫r間不發聲,錯過了回應窗口期,喪失了第一定義權,遲到的解釋在沸反盈天的輿論面前,顯得被動又羸弱。

避重就輕?;蚍植磺逯鞔?,或顧左右而言他,總給人遮遮掩掩、答非所問之感。提供的信息增量拉不直外界心中的問號,反而在大家反感的內容上過多著墨,無異于自引炮火。

論據不足。對調查過程語焉不詳,對論證過程含糊帶過,通報結論自然顯得不夠給力,而“情緒穩定”“妥善解決”“達成和解”等粗線條表述,則免不了招致懷疑甚至陰謀論。

措辭欠妥。明明談的是社會悲劇,卻態度冷漠、言語生硬;明明講的是嚴肅問題,卻抖了機靈、夾雜網語;有的甚至違背人情常理,搞出“低級紅,高級黑”的鬧劇。

急于求成。忽視傳播規律,總想通過“一次性答復”讓熱度散去,通過定性的話語給事件蓋棺論定。但公眾并不會聽一個結論就自動畫上句號,越想盡快平事越有可能招事。

官方通報本質上就是與人溝通,一詞一句都應傳遞真誠的姿態。誠如上述這般引人不悅,非但不“通”,反倒留下一道道“溝”,難免失分。

“輿論者,造因之無上乘也,一切事業之母也?!?/p>

輿情與民情民意息息相關。官方通報一旦失焦跑偏,勢必造成次生負面影響。

簡單問題復雜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那些遲滯缺位的通報,往往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特別是今天,公眾對權益的敏感、對公開的要求、對信息的把握更甚以往,在該說話的時候失聲,在該對話的時候回避,必然喪失引導輿論的主動性。在不斷質疑與被動處置的循環中,嚴重占用社會資源,耗費行政管理成本。

按下葫蘆浮起瓢。社交媒體的興起,帶來話語權的分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評論員,也意味著官方通報中的任何詞句,都可能被帶往四面八方的空間。當這種“超鏈接思維”投射到公共事件上,便體現為“輿情搭車”現象。一個事件沒按住,事件中的任何細節都可能成為新的索引,導致更多關聯輿情。拔出蘿卜帶出泥,最終攪得人仰馬翻。

透支官方通報的可信度。從傳播學的研究來看,人們在認知事物時,往往依賴于一個框架,而這個框架的形成源于其現實生活經驗。具體到政府與市民的溝通上,那些回應失當、進退失據的通報,勢必令許多人對官方通報印象不佳。久而久之,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政府部門就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在很大程度上對工作開展形成掣肘。

今天,中國網民數量已超10億。眾聲喧嘩、多元分化的天然屬性,決定了任何一份官方通報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有業內人士坦言,“網友罵罵咧咧地散去”就是輿情應對基本成功的常態。

這個意義上,官方通報追求的或許并不是有問必應、事無巨細,而是要切準社會關切的最大公約數,讓大多數人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結合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官方通報至少要兼顧以下方面:

其一,時效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边@個“快”,不僅是在一時一事上快速回應,也是對于潛在風險的快速研判。

面對全民關注的社會事件,輿論留給有關部門工作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早一分說清原委,就早一分把握主動。不過,越是爭議事件,往往越是情況復雜。發掘真相,需要時間;判斷結論,需要證據。面對客觀存在的調查周期,是不是悶頭干活即可?恐怕不盡然,畢竟官方信息缺位,流言蜚語就會上位。實事求是,坦誠相待,及時告知處置和調查的階段性進展和未來需要的時間,才能避免誤會、爭取理解。

其二,含金量。

以確定性信息消弭不確定性,這是官方通報的存在意義。

輿情事件發生后,輿論場往往充斥著信任和不信任、理性和情緒的對立。一旦官方通報在事實描述中間存在空白,時間線上出現漏洞,“質疑派”就會占據上風,甚至推翻整個通報。在這個問題上,切莫想當然,必須要有受眾意識,積極傾聽民之所呼,對于公眾欲知未知且可以披露的內容,予以公開詳細回應,以嚴謹的邏輯和扎實的論據推導出結論,才能經得起外界嚴苛的審視。

其三,分寸感。

圍觀群眾渴求事實真相,官方通報渴求外界認可,但這絕不意味著官方通報要通過一味迎合博取好評。

什么該說,說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措辭,都需要綜合考量之上的精準拿捏。特別是很多敏感事件,往往涉及司法程序、保密要求、個人隱私等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兼顧到多重約束條件。把這些情況都實實在在地講明白,本身就是有誠意的體現。

摒棄“高高在上”“我說你聽”的單向傳播,注重“我說你評”“你問我答”的雙向互動,其實公眾期待的,無非是一份權威而不裝腔作勢、專業而又通俗易懂的官方通報而已。

話風反映作風。官方通報其實并不全然看文字水平、傳播技巧,關鍵要站穩群眾立場、樹立群眾意識。

事實上,官方通報不僅僅是一種政務公開的程序,更是聯系群眾的方法??梢坏浆F實場景中,一些部門首先考慮的不是公眾所呼,而是上級會否問責、如何減少擔責。也正是這樣的心態,導致很多官方通報的寫作邏輯不是奔著回應公眾去的,而是想方設法降低影響、推卸責任。一來二去,最終壓力全都傳導給了宣傳部門,“筆桿子”“發言人”反倒成了“責任人”“背鍋俠”。

輿情當前,真誠大于技巧?!巴?、瞞、封、堵、壓”的應對方式早已失效,評判輿情應對成效的也不是上級,而是公眾。

從善如流、知錯即改的姿態,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可信、可敬、可親。更重要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負責事件處置的實際工作部門提供權威詳盡的信息,全憑“筆桿子”“發言人”是不可能扭轉輿情的。

上下聯動、群策群力,才可能拿出一份有理有據有人情的通報,最高效地平息輿情。

(摘自“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在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官員帶頭”是較為常見的治理智慧。通過這種方式,讓某種價值取向、某項政策措施推廣開來,往往事半功倍。背后契合的邏輯其實是,群眾期望領導干部能夠敏銳關注到社會生活的喜怒哀樂,傾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而他們身體力行,無疑是最直接的互動方式。

比如大掃除,都知道應該做,為什么有些地方群眾參與度不高,是時間安排不合理,還是人員組織較混亂,或者僅僅是工具不稱手?哪怕是最簡單的措施推廣,也許都有這樣那樣的梗阻。只有“零距離”,才能捕捉到群眾的真實態度,從而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措施。

——《只要不是作秀,離群眾越近越好》田聞之

猜你喜歡
通報輿情輿論
WTO/TBT 通報
WTO/TBT 通報
WTO/TBT 通報
WTO/TBT 通報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輿情
輿情
輿情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輿情控制與言論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