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匱要略》中疾病“因果關系”辨治觀探微

2024-01-25 16:37范麗妃魯玉輝
福建中醫藥 2023年11期
關鍵詞:病脈雜病金匱要略

范麗妃,魯玉輝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金匱要略》論述雜病,但其既雜又不雜,在種種錯綜復雜的疾病中,存在著必然的某種規律性的因果關系,貫穿于全書之中[1]。陰陽、五行學說蘊藏著事物間對立制約的關系,存在著復雜的普遍聯系及多元穩態性,《金匱要略》中雜病的辨治亦體現著陰陽、五行學說的對立統一與相制性,反應疾病矛盾變化過程“因果關系”的客觀規律?!耙蚬P系”辨證觀并非固化、孤立的,“因”與“果”之間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會出現相互轉化以及在此為因、在彼為果的復雜情況。而“因果關系”的多重復雜性則表現為“同因異果”“異因同果”的多層次、全方位的雜病辨治觀。筆者基于疾病“因果關系”辨治觀探討《金匱要略》中雜病的證治規律,以饗同道。

1 “因果關系”相制論

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和相互作用,可用于闡釋萬物間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根本規律,在一定限度內,維持萬物的動態平衡[2]。若彼此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則會出現“因果”相制的病態演變?!督饏T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第9 條言:“百合病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見于陽者,以陰法救之?!被陉庩柺д{而施以“用陰和陽,用陽和陰”之法。見于陰,因陽不足而陰有余也,則用“陽法”補其陽以制陰之偏盛;見于陽者,因陰不足而陽有余也,則用“陰法”補其陰以制陽之偏盛。由陰陽互制之失為“因”,見陰陽失調之“果”,又以“因”治“果”,形成“因果”互制的辨治規律?!督饏T要略·瘧病脈證并治第四》第3 條言:“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彼伢w陰虛無以制陽,陽熱獨亢為“因”,終發為“癉瘧”,而瘧病之人陰液愈虧,更加重陽熱亢盛,如此形成“因”與“果”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傳變的聯系。

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是萬物間普遍聯系、協調平和的客觀規律?!督饏T要略·藏府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第1 條提及:“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睂Α耙姼沃 边M行調治,一則直補肝之本體,酸入肝,肝虛之病補以本味;二則“虛則補其子”,焦苦入心,心為肝之子,子能令母實;三則基于五行相制理論,以實脾治肝之病,皆因脾制腎,腎氣虛,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無以受制,心火盛,則制肺金,肺金不行,無以制肝,則肝氣得舒,肝病乃愈。此“治肝補脾之要”是以五行相制理論調整臟腑失調的辨治典例,五行相制關系亦以“因”與“果”的環環相扣呈現出客觀的必然聯系?!督饏T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第1 條言:“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滨藐柮}屬足陽明胃經,為脾胃之脈,趺陽脈微指中陽不足,脾胃虛弱,因脾虛無以耐受肝之克伐,而使下焦肝寒之氣上犯,土虛木賊,發為諸證。此條為五行相制關系異常所表現出的“因果”之間一線串通的病傳規律。

2 “因果”之間互為“因果”

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因”與“果”不是處于固定狀態,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階段性客觀規律,變量與變量之間可相關轉化、相互影響,表現出在此為因、在彼為果的復雜聯系,這與疾病病機的“動態演變”相契合?!督饏T要略》將“因果關系”的相互轉化理論模型運用到雜病的病因、病機審察之中,探尋其中的客觀規律,以把握辨治要旨。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笔Ь抑附洺暨z、滑精之人,腎精虧虛,精血暗耗,甚則氣隨血脫,導致下利清谷,日久加重陰津虛損,更助亡血失精之弊,使陰虛及陽,陰陽兩虛?!笆Ь摇睘榧膊∈住耙颉?,產生“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諸“果”,而此“果”亦作為繼發“誘因”進一步損精外出,而陽虛里寒,則陰失陽守,陽失陰涵,出現“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的陰陽失調之證,因與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此外,縱觀“痰飲咳嗽病脈證”篇的“水在五臟”與“水氣病脈證”篇的“五臟水”亦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因果”關系相互轉化,“水在五臟”乃因痰飲水邪波及五臟,導致相應臟腑功能失調,直接或間接產生痰飲流注某臟的病變,實非本臟有水,皆系水飲所生;而“五臟水”則因本臟功能衰弱,氣化失司,水氣橫溢,發為水腫諸證。痰飲與水氣之間密切相關,互為“因果”。疾病“因”與“果”之間基于病機演變的“動態化”而呈現出相互轉化的客觀規律。

3 “同因異果”“異因同果”的多重復雜性

“同因異果”“異因同果”源于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復雜因果關系?!督饏T要略》基于整體觀對雜病進行識病-明機-立法-用方,因、病、證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非線性聯系,一因多果的“樹狀聯系”及多因一果的“根狀聯系”,進而從多層次、全方位進行識病辨?。?]。

“同因異果”實為“一因多果”?!氨茧鄽獠∶}證治”篇云:“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彼牟坎〗詮捏@發得之,同出一源?!皨D人妊娠病脈證”篇言:“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标U述了婦人常見的3 種下血,即經血非時而下、半產后下血不止及妊娠下血伴腹痛者,三證并列,同源而異流,皆因沖任失調,陰血無以內守所致,故以膠艾湯調補沖任、固經養血?!督饏T要略淺注》言:“黃汗歷節,為同源異流之病?!秉S汗因“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汗出表虛,水寒之氣入侵,郁為濕熱,蒸汗則黃;歷節因“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亦因表虛外邪侵襲,郁熱浸淫筋骨而發歷節病,二者皆有表虛寒濕入里困表、郁而化熱之因,為同源異流之?。?]。

“異因同果”實為“多因一果”?!胺勿舴伟b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曰:“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睏l文羅列了肺痿形成的多重病因,諸多病“因”最終均可致“重亡津液”之“果”,出現津亡而金燥,故得肺痿之病。又縱觀“水氣病脈證”篇,統一“水氣”名篇,蓋水氣病實為水邪泛溢或留聚人體某一部位所致的“腫脹”一類的病證。根據水氣形成的具體病因、病機及侵犯部位的不同,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5 種病證病情雖不相同,但均出現水腫這一主要癥狀,故以“水氣病”貫之篇名,因不同臟腑病變直接或間接導致水液運化失常、水濕浸漬,出現“身體腫脹”之“果”,異源而同流,病證之間彼此縱橫交錯。后續篇幅亦從不同角度闡釋“水氣病”的形成病因,如該篇第7 條云:“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谷,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睆孽藐柮}的變化論述水氣病的病因病機,實為中焦積熱,水與熱結而不行,蓄積于內,發為水腫。第12 條曰:“病下利后,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闭撌鱿吕蟛∷?,下利后津氣俱傷,故飲水自救,然下利后脾腎受損,土虛無化,腎虛無氣,氣化不利,水液停聚而為腫。其后又有第19 條的“寒水相搏”,泛溢肌膚而病水,亦有經閉氣滯血凝,血不利而為水,而見源于血分病變的水氣病。

4 小 結

疾病因果關系的辨治分析是客觀、有序的,又是動態化的過程,具有普遍意義,因、機、證、治之間以“因果”關系貫通。以陰陽、五行相制論疾病“因果”之病傳規律;在“動態演變”的病機變化中參“因果”互為轉化之模式;又或以“因”為綱,以“果”為目,在“同因”基礎上分析“異果”之變,雖同因亦見病證多樣性和病態多變性,更應審病辨證論治;或以“果”為綱,以“因”為目,在“同果”基礎上認識“異因”之由,雖同果亦見病機多元性和病勢多重性,且應察因識病分治。因此,立足于新的辨治思路,使雜病的辨治雜而不亂,從多層次、多途徑來判斷病情,厘清疾病框架,重新審視疾病的全過程。

猜你喜歡
病脈雜病金匱要略
基于“病脈證并治”診療思維的《傷寒論》知識圖譜構建與應用
廖志峰運用六味地黃湯治療雜病經驗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婦人雜病乳結核候”導引法
診家當參《脈鏡須知》
《金匱要略》對黃疸病的認識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談中醫藥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對青年教師的要求
瓜蔞薤白半夏湯在肺間質纖維化病程發展中的應用
淺析《金匱要略》對后世醫家論治痹病的啟示
《雜病心法要訣》對《金匱要略》的繼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