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皇巨著 嘉惠學林
--《周王畿--關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與研究》讀后

2024-01-25 09:51
殷都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金文青銅器器物

繩 克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周禮·夏官》云:“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后世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地區正是西周王室直接統轄的以宗周為中心的區域,即王畿地區。先周時代,古公亶父遷至于岐下,活動于今關中的涇渭流域;周文王伐崇之后,作邑于豐;武王即位后,建都于鎬京;直到平王東遷前,關中平原一直是周人的發祥興盛之地和西周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近期,先秦史專家王暉先生及其團隊積九年之力完成多卷本《周王畿--關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與研究》(下文簡稱《研究》),五卷六冊,258余萬字,由三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作為一部資料整理與研究并重的著作,它不僅是對西周王畿地區金文資料的一次全面梳理,并且以一系列的新穎見解貢獻于學林,有裨于包括古文字學、考古學及古史研究等有關學科的發展,可以譽為藉助金文資料探索西周王畿地區歷史文化的助推器。

通觀全書,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四卷對西周王畿地區岀土金文資料進行詳盡整理,并較為細致地收錄了有關某器金文的相關研究成果。近代以來,西周出土有銘青銅器的窖藏與墓葬集中于西安、周原以及寶雞等地,也是西周王朝重要官吏和貴族活動的中心區域。作者在充分考慮到青銅器出土地點、關中地區政治地理格局的基礎上,按照分區分卷的方式整理了“西安地區”“周原地區”與“寶雞地區”“咸陽、渭南、銅川地區”所發現的有銘青銅器,內容豐富,結構條塊,布局明確。第五卷則分章節對周王朝宗法宗廟制度、禮儀與政治制度、軍事教育文化、周原金文與族屬、周王朝與內外服關系、外服制諸侯方國金文等六個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各章內容自成體系,令人一目了然。學者對史料進行大量的搜集與辨析,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學術研究?!堆芯俊穼⒔鹞馁Y料整理與研究兩個部分相結合,前后呼應,相映成輝,對金文研究者、古文字研究者和西周史研究者的巨大功用是不言而喻的,無疑是一部成功的著作,尤其是貫串于全書中的嚴謹治學態度、不拘泥于前人看法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令人扼腕贊嘆。具體而言,該書有三大特色。

一、廣搜資料,內容豐富

編撰者以當代學術標準,詳盡搜集整理了關中地區出土的西周有銘青銅器與金文資料,將2013年以前所有可見傳世、窖藏和墓葬數據銘文悉數收入,總數達1358件,大約是《殷周金文集成》(共12113件)的十分之一多,規模之大,收羅之全,可謂是西周王畿地區金文之集大成者。過往著作往往在圖版后簡要介紹器物的一些信息,有的甚至僅錄圖版釋文而略去相關內容,使用起來往往要查詢不同的書籍,極為不便。該叢書則對各器提供齊備數據,詳細爬疏所收器物的出土、流傳和現藏等資訊,以及形狀、花紋、尺寸、字數、釋文等信息,并注明對器物的時代判斷。還對每件器皿的主要著錄出處和相關研究作逐一交待,這對于想進一步查找原器和過往研究成果的學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特別是對以往著錄中的疏誤之處,以“備注”形式做了極為謹慎的修訂,在各卷末尾配備了器物出土地及相關情況檢索表,內容十分豐富。該書可供研究的信息完整、清晰醒目、繁簡得當,細察可見各器之別,通視則有全豹之貌,十分難得。

二、編排合理,便于研究

中國古代對金文整理與著錄的書籍頗多,過往著作由于所收大多是傳世器,器物發現地點不明,基本上是以青銅器物類型為綱、以字數從少到多為序的方式來編排,人為地割裂了成組器物組合。近代以來,可知其明確出土地的墓葬和窖藏有銘銅器越來越多,利用地理區位、考古學的理論來整理與研究金文資料的方法日益受到學界重視。而割裂的編排方式打破了同一墓葬或同一窖藏金文的先天組合關系及地域之間的聯系,對研究成組銘文器物主的家族形態、歷史變遷,以及非成組銘文器物主族群遷徙、地理分布、族屬和親緣關系等問題帶來很大的困難,十分不利于我們作綜合研究。因此學術界迫切需要一種采用全新方式進行編排的著作。該多卷本叢書的前四卷則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缺憾,是按市、縣(區)、鄉(鎮、街道)、村莊的行政區劃為綱,窖藏或墓葬的發掘時間為順序分組分類,盡量保存青銅器出土時的聚合狀態與所有出土數據的整體面貌,為學術界提供研究同組(群)青銅器斷代、王畿區域內貴族家族的地理分布與聚落形態、族群居住及遷徙、宗族關系的西周金文資料。此外,通過卷尾附表“有銘青銅器的分布地區示意圖”,幫助讀者清晰感受不同家族、不同地區在西周王畿的地理位置,方便我們進行宏觀把握與微觀考察。通過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我們再進一步以組合來研讀每件銘文所包含的信息,所產生的認知水平想必就會大不相同。這種以地域入手的編排方式能見微知著,并多層透視,可謂是新方法、新理念綜合運用的成功典范,為研究西周時期畿內歷史的情況提供了便利,同時對今后的考古工作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論證翔實,鞭辟入里

第五卷為全書的精華所在。作者們在系統整理西周金文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考古學的觀察法和古史研究的二重證據法,通過扎實的分析考證,對西周王畿地區社會結構、政治體制、軍事文化等重要的學術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思路新穎、引人深思的見解在書中隨處可見。限于學力,我無法將書中的全部精華一一展現出來,僅隨意選取一些獨到的論點,以見一斑。一是否定過去戰國后儒所說西周春秋時期近親廟制為四代或六代先祖,認為是曾祖、祖、父三代,周天子七廟是近親三代加上文王、武王、帝嚳和后稷,同姓諸侯五廟是近親三廟加上自出先祖周王以及始封祖,異姓諸侯則加上始封君及繼位的世宗;二是否定封邦建國之后的貴族自分封之日起就脫離舊宗的看法,認為是從第四代才開始從大宗分化出去;三是否定西周時代存在公侯伯子男式的五等爵制,認為是公卿大夫士四等爵位制;四是討論了一種久被誤解的西周政區組織“還(還)”,認為是具有直轄性質的行政區劃組織;五是否定戰國時期才產生宗廟設立神像,認為周王朝宗廟中就設立專門的“圖室”繪制圖像來進行祭祀悼念;六是否定西周軍賦是戰國以來的攤派,而是由周王朝統一管理、戰時統一發放;七是否定古人關于“庠”“序”的各種說法,認為西周有“小學”“大學”兩種學校建制,商周“大學”是以學習軍事禮樂為主的“武學堂”,其名稱為商“庠”周“序",西周金文稱“射”“射學宮”,亦稱“辟雍”或“大學”。此外,還有一些見解填補了學術空白,如利用周原出土的昔雞銅器銘文證明周大夫受封采邑而有氏是確實存在的。此類深知灼見俯首皆是。這些觀點十分獨到,發人深省,論證鞭辟入里,充分發揮金文資料在證史、補史、糾史方面的最大功用和史料價值,對西周歷史的研究作出了建設性的貢獻。

總之,《研究》對關中地區金文資料整理與研究方面作出新的進展,填補了學術界的一段空白,嘉惠學林,確實是研究西周金文與歷史的杰出著作。

猜你喜歡
金文青銅器器物
2010年新鄭市郭店鎮工業園區墓葬出土器物
聽古器物講“孝文化”
后母戊鼎:沉淀在歲月里的青銅器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語法填空專練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認識“晉式青銅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