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脾虛濕阻”探析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大腸癌*

2024-01-26 09:25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參苓白術散運化

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

楊宏麗 馮 利(北京 100021)

提要 大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列在前位。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大腸癌對我國居民的威脅越來越大。中醫中藥治療大腸癌,各醫家立論不一。筆者結合二十多年腫瘤臨床工作發現,脾胃氣虛是大腸癌的主要發病機制,水濕中阻是大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實際的診療工作中,針對以上病機病因,主用參苓白術散加減,對于晚期大腸癌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參苓白術散為宋代名方,其組方精煉,配伍得當;功效為健脾胃,滲水濕,補肺氣,可以有效阻止大腸癌脾虛濕阻在體內的演變機制,使肌體重歸平衡;其加減應用治療大腸癌獲得良好效果。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按發病例數在我國順次排位,結直腸癌發病人數38.8萬例,位列第三。按死亡例數在我國順次排位,結直腸癌死亡18.7萬例,位列第五[1]。其中,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顯著,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大腸癌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習慣改變,同時伴有腹脹、腹痛、便血、消瘦、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倦態乏力等癥狀。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及靶向藥物治療為主。中藥輔助治療在減輕患者癌癥相關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治療作用。根據其臨床癥狀,可歸屬于中醫“腸蕈”“伏梁”“積聚”“臟毒”等范疇,目前多以“腸蕈”名之。

大腸癌中醫臨床分型治療報道頗多。李琦[2-3]認為補腎法是其主要治法,提出“腎虛脈絡空虛,癌毒傳舍”的大腸癌轉移病機,認為腎精虧虛在大腸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劉嘉湘“扶正治癌”學術思想中強調了腎陽不足、脾氣虧虛是致病的關鍵,以溫腎健脾治療腫瘤[4]。王瑞平教授認為大腸癌病機為:正氣虧虛,瘀毒內結,并且貫穿大腸癌發生、發展的始終[5]。侯俊明提出大腸癌以“污”論治的觀點,其治法以“清污”為核心,兼有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治法[6]。高文凱提出大腸癌術后以疏肝健脾法進行治療,可防止其復發及轉移[7]。國醫大師徐景藩[8]認為大腸癌的核心病機為正氣虧虛,氣滯、血瘀、濕熱、邪毒為其關鍵病理因素。中醫治療上應從肝脾腎論治,健脾扶正貫穿治療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濕、清熱解毒等祛邪之法,標本同治,調和陰陽,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筆者結合二十余年臨床診治腫瘤經驗,認為大腸癌病機以脾虛為本,濕濁為標,應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方治療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 從“脾虛濕阻”探討大腸癌的病因病機

1.1 脾胃氣虛為大腸癌發病的主要病機

1.1.1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其他各臟腑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維系著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的正常運轉。脾主運化水谷。飲食入胃后,其消化和吸收必須依賴于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夠完成。運化功能正常,肌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脾的運化功能,不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對于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液,肌體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作用均有賴于脾的運化。脾臟運化水液功能正常,才可以將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時轉輸至體外,防止津液環流障礙,促進水液在臟腑中正常運行。

1.1.2 脾胃與大腸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大腸居腹中,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贝竽c的傳導變化作用,是胃的降濁功能的延伸。而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因此,脾胃與大腸在生理上有著密切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通過脾的升清作用和胃的降濁功能分離出精華與糟粕。精華上升滋養臟腑而糟粕下降大腸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脾胃在人體氣機運行中起著樞紐作用,只有脾胃功能正常發揮,大腸傳導功能才可以正常運行。

1.1.3 脾胃與大腸在病理上緊密相連:若飲食不節,恣食肥甘、燥熱生冷之物;或憂思抑郁,情志失調;或久病、年老體衰,均可導致脾氣虛弱。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逼⑻搫t運化水谷無權,可出現氣血虧虛,氣血運行不暢,血行瘀滯,影響大腸功能的正常發揮。脾之升清作用減弱,影響胃的降濁,致升清降濁失司,可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脾氣虛,則統攝血液無權,脾不統血可造成大腸出血。脾臟運化水液功能失常,則可內生水、濕等病理產物。脾氣虛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脾陽虛衰,寒從中生,溫化水濕無權,水濕積聚于體內。水濕內蘊日久,亦可化為濕熱侵襲大腸。濕(熱)瘀膠結不解停聚于大腸,壅阻氣機,熏灼腸道,導致腸道脈絡損傷,血腐為膿,邪毒內生,日久形成腫塊。

1.2 水濕中阻既是病理產物又是主要致病因素 脾胃氣虛,導致其運化水液功能出現異常。水液停聚體內,形成水濕中阻之象。加之脾陽不足,氣化失司,加重水濕內停。日久不化,阻滯中焦氣機,影響體內氣血津液的吸收與布散,形成虛實夾雜之證,阻礙大腸功能的正常發揮。脾喜燥惡濕,水濕內侵,中陽受困,致陽氣不宣,脾氣被遏,致運化失司,濕注腸中,致腸道傳導失職。水濕阻滯氣機,氣血運行不利,可出現血液運行瘀滯。水濕中阻,從寒化更傷脾陽,致濕盛而大腸陽微,正氣虛毒自內生,寒濕瘀膠結不化形成腫塊;從熱化釀成濕熱。濕熱向下流注于大腸,致大腸受濕熱熏蒸,氣機受阻,運行不利,邪毒內生,濕熱瘀膠著聚集成團成塊。

1.3 肺氣虛可加重大腸功能異常 肺居胸中,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相為表里。肺氣的肅降,有助于大腸傳導功能的正常發揮,如肺失清肅,津液不能下達,可見大腸傳導困難,出現便秘;肺氣虛弱,氣虛推動無力,則大腸傳導無力,大便艱澀而不行;若氣虛不能固攝,大腸傳導失司,清濁混雜而下,可見大便溏瀉。

綜上可知,本病多緩慢起病,病位在大腸,與脾胃、肺密切相關。病機重點在“虛”“濕”“瘀”,上述病機因素往往相互交叉,互為因果,相互聯系。其主要病機為脾虛濕阻,濕瘀互結,大腸絡脈氣機阻滯,久而成積。

2 參苓白術散方義解析

參苓白術散出自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其功效為補脾胃、益肺氣。方解:本方以四君平補脾胃之氣為主,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藥之甘淡,蓮子之甘澀,輔助白術,既可健脾,又能滲濕而止瀉。加砂仁之辛溫芳香醒脾,佐四君更能促中州運化,使上下氣機貫通,吐瀉可止。桔梗為手太陰肺經引經藥,配入本方,如舟楫載藥上行,達于上焦而益肺。

筆者根據大腸癌病機以脾虛為本,濕濁為標,應用參苓白術散隨癥加減治療大腸癌,收獲頗豐。且平素以黨參代替人參,氣虛較重加黃芪,改為人參;寒濕較勝,可加肉桂、干姜、藿香、佩蘭;濕熱壅滯,可加黃柏、黃連;兼夾瘀血,可加姜黃、水蛭;脾腎陽虧,加補骨脂、熟附片;虛寒滑脫,加赤石脂、訶子、禹余糧;胃納不香,加神曲、麥芽、谷芽、雞內金;脘腹脹痛嚴重,加木香、枳殼;痰多者,加法半夏、陳皮。

3 參苓白術散抑制大腸癌的分子機制

參苓白術散在現代醫學研究中發現其可有效阻止大腸癌的病機演變,抑制或延緩大腸癌的生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9-10],通過緩解腸道黏膜免疫系統損傷[11],調節上皮-間充質轉化(EMT)和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改善大腸癌免疫抑制微環境,防止腫瘤進展。EMT是上皮細胞轉分化并獲得侵襲性間充質表型的過程,會促進結直腸癌轉移擴散并增加治療抵抗力[12]。MDSCs是一組異質髓樣祖細胞和未成熟髓樣細胞,通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抑制淋巴細胞功能,產生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13],而TGF-β、IL-10等在EMT[14-15]的形成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4 典型病例

患者許某,男性,58歲,2011年3月主因“乙狀結腸癌伴肝轉移術后化療后1年余”第1次就診?;颊哂?009年4月在外院行結腸癌肝轉移切除術,術后行化療6周期。就診時主訴為便秘,大便近1周1次,痛苦異常。伴口干、口苦、口臭、食不知味,眠可,小便可,舌質黯紅、苔黃厚膩,脈滑。西醫診斷:結腸癌肝轉移術后化療后;中醫診斷:腸蕈(脾胃氣虛,濕熱瘀阻);治則:健脾清熱祛濕、升清降濁化瘀。處方以參苓白術散為主加減治療:黃連、黃柏、熟大黃、龍膽草各15 g,膽南星12 g,厚樸15 g,制半夏9 g,藿香、佩蘭各15 g,黨參30 g,茯苓、白術各15 g,甘草10 g,姜黃、陳皮、黃精、蒼術、紫蘇各15 g,薏苡仁、雞內金各3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復診癥見:便秘較前明顯改善,大便2~3 d 1次,口干、口苦及口臭癥狀明顯緩解,舌質黯紅、苔薄黃膩,脈滑。囑原方再服用1周。三診癥見:大便每日1次,口干、口苦及口臭癥狀基本緩解,食欲較前明顯改善,可感知食物的味道。舌質黯紅、苔薄黃膩,脈滑。處方劑量下調,黃連6 g,黃柏、熟大黃各10 g,龍膽草5 g,膽南星6 g,余同前。繼續口服2周。之后,患者堅持進行中藥調理及定期復查。以健脾祛濕為結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原則。仍以參苓白術散方為主,根據具體情況隨癥加減,至今十余年,一切安好。定期復查胸腹盆腔增強CT結果基本正常。

按:結腸癌的臨床TNM分期分為Ⅰ~Ⅵ期。該患者的結腸癌遠端肝臟單個轉移,為大腸癌Ⅳa期,屬于晚期結腸癌,5年生存率大約為30%~50%。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術后輔助化療。結腸癌以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為主要癥狀。該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的便秘,曾就診多家醫院以大承氣湯類瀉下導滯,服中藥后經常出現腹瀉、腹痛,停止服藥則恢復便秘癥狀,患者異??鄲?。筆者根據患者癥、舌、脈情況,以參苓白術散健脾除濕;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熟大黃泄熱通腸;患者同時伴有肝膽濕熱癥狀,故加龍膽草、膽南星清熱燥濕、泄肝膽之火;半夏厚樸湯順氣散結、疏肝調脾;藿香、佩蘭芳香化濕;蒼術健脾燥濕;姜黃化瘀行氣;為防苦寒傷胃,加入黃精、雞內金健脾消食。參苓白術散是健脾除濕的經典方劑,是治療脾虛腹瀉的主要方藥。而本案患者雖以便秘為主癥,但其便秘的主要病機是因為脾虛濕邪內蘊日久化熱所致。故以參苓白術散健脾祛濕治本,清熱燥濕藥治標。若僅用承氣湯類瀉下導滯,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腹瀉、腹痛,也可能會導致便秘癥狀反復發作。清熱燥濕藥不可長期應用,待濕熱癥狀緩解后,需以參苓白術散長期口服進行健脾祛濕固本治療,方能起到防止復發轉移的功效。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便秘-腸道菌群-結腸癌之間具有明確的相關性。本案看似以治療便秘為主,實則以中藥調整患者腸道菌群,改變腸道微生態環境,防止晚期結腸癌復發和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本案晚期癌癥患者之所以能夠獲得長期生存(生存期已經超過10年),與其長期口服中藥調理密不可分。

5 小結

筆者認為脾虛為本,濕濁為標,更好地揭示了大腸癌的病因病機。對于發病部位、病因病機、臨床癥狀都有更加直接的提示作用,符合大量臨床工作的觀察結果。同時,以參苓白術散為主的加減方,對于大腸癌患者的治療也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晚期大腸癌患者,復發轉移的風險很大,5年生存期只有30%~50%。中醫中藥治療在改善生存質量的同時,亦給患者帶來了更大的生存希望,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參苓白術散運化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嗎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周素芳運用參苓固腸顆粒治療泄瀉經驗
從《黃帝內經》認識脾的作用
七味白術散對菌群失調腹瀉小鼠腸絨毛和隱窩的影響
參苓白術散治療泄瀉40例
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脂肪肝36例
參苓灌洗液治療兒童腺樣體肥大的臨床觀察
脾主運化淺議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