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寫作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綜述

2024-01-26 20:52史婉瑩宋時磊
寫作 2023年6期
關鍵詞:寫作學

史婉瑩 宋時磊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雹佟读暯疥P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198頁。之后,習總書記多次闡發這一重要論述。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雹诹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5-46頁?!爸v好中國故事”這一論述對中國寫作學學科的理論研究與寫作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此背景下,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國寫作學會“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學術研討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旨在倡導寫作學界同仁通過寫作的方式,挖掘中國故事、建構中國話語、傳播中國價值觀,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本次會議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團主題學術活動資助,由中國寫作學會和湖南大學主辦,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承辦,得到寫作雜志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上海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80 多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區20多個寫作學會的200余名專家學者、會員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共設置17 場主題發言,收錄參會論文77 篇。在“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主題下,與會專家學者主要聚焦講好中國故事與中國寫作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大會主題發言,同時圍繞講好中國故事與中國寫作學教材建設、中國寫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近年來中國寫作學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取得成就與存在問題、海外寫作學科發展動態研究等學科熱點展開分論壇研討。研討會涉及的寫作類型包括文學寫作、應用文寫作、公文寫作、通識性寫作、創意寫作、非虛構寫作、類型化寫作、影視寫作、新媒體寫作等,覆蓋面較為廣泛。

會議不僅總結了前一階段寫作學學科建設與研究成果,也在寫作學理論與實踐方面提出可開拓的新領域、新問題、新方法,為推進中國寫作學學科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寫作學界的智慧與力量。

一、“講好中國故事”的體系建構與路徑探索

2021 年,中國寫作學會會長方長安在給《當代寫作學40 年(1980—2020)》一書所作序言中,曾提出“建設中國寫作學派”的主張①方長安:《改革開放時代的寫作學——〈當代寫作學40年(1980—2020)〉序》,《寫作》2021年第4期。。本次學術年會的開幕致辭環節,方會長分析了年會主題“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的題旨和要義,并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寫作學派”問題。他認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重要論述,為中國寫作學的建設提供了目標和指向,那便是構建中國特色的寫作學。他指出,中國寫作學要放在世界中定位,其本質特征是中國性和中國精神,“建構的基本維度與核心問題是學科體系建設、學術體系建設和話語體系建設,它們構成中國寫作學派自主知識體系的基本內容與特征”。他還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特色寫作學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的三項任務。這三項任務為寫作實踐和寫作人才培養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提供充足的養分和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

(一)頂層設計: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在學科體系建設方面,與會學者從中國傳統寫作教學經驗以及西方創意寫作學科體系中汲取養分、開拓創新,結合中國特色的現實要求,提出建設性意見。武漢大學蕭映以民國時期的“作文”教學、70 年代末—90 年代初開設的“作家班”、近年來創立的人工智能寫作教學與創研實驗室為切入點,描述了武漢大學寫作學科建設的歷程。華東師范大學黃平以“創意寫作傳統溯源與講好中國故事”為題發言,指出1936 年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的創立,標志著創意寫作在全球意義上的出現,而清華大學1928 年開設的“新文學習作”課程、北京大學1931 年開設的“新文藝試作”課程還走在愛荷華大學前頭。上海大學張永祿呼吁立足新文科背景,建設以人民性為底層邏輯的中國化創意寫作。他講述了中國化創意寫作建設過程中異彩紛呈的故事: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作家2.0提升版故事、以復旦大學為代表的專業作家培養故事、以上海大學為代表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故事。西南大學李金鳳在《思維、方法與過程:作為教育教學的創意寫作》中認為,創意寫作與教育系統密切相關,作為方法的創意寫作應在創意寫作學中占據核心地位,沒有與創意寫作理念相配套的教育教學方法,創意寫作的觀念和目標也就難以落地生根。昆明理工大學賴若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邊疆院校寫作學科建設探析》中提出,要反思當前邊疆少數民族寫作教學的發展瓶頸,發掘少數民族在互動中共生的族裔意識、民族認同以及文化共同體等內涵,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少數民族寫作教學理論視域,實現合理有效的可持續發展,幫助各民族從客觀事實中更深入地認識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要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學術體系建設方面,高校代表教師分享了各院校寫作課程的建設特色與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模式。蕭映介紹了武漢大學2019—2021年間的核心寫作課程和特色寫作項目,強調武漢大學寫作學始終秉持學術與文化活動相結合、論文寫作與文學創作兩手抓、課程改革與專業實習相結合、國際與國內雙向交流的基本理念。山東大學謝錫文以“文學生活館‘講好中國故事’的經典故事”為題發言,分享其依托文學生活館搭建“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實體空間的學術體系建設經驗。她提到,文學生活館同時承擔著調研、教育、傳播的功能,通過領讀經典、人文課堂、作家講堂、學術工坊、經典十課、走進科學六個課程群組,課堂、直播、圖書、音頻、視頻五個知識平臺,實現了經典文本的故事化講述、經典場景的通識化講授和經典日常的生活化體驗。張永祿介紹了上海大學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五大學科平臺,以及對創意寫作理論和教育方式的大力引介、對自主理論的初步探索。曹柳星以清華大學的通識課“寫作與溝通”為例,探討高校寫作課程建設方式。清華大學基于對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寫作課程的深度調研,摸索出獨特的寫作教學路徑,即以高質量人才培養與中國通識教育創新為導向,專注于無專業門檻、有學理深度的課程建設,采取主題式、小班制、全過程深度浸潤的教學模式。譚軍武提出湖南大學將其所倡導的傳道濟民、經世致用的公共精神與寫作通識教育結合起來,借助全過程的開放式培養、寫作主體間的對話,打造高品質的公共寫作教育平臺,為講好中國故事創造有利條件。金立從浙江大學寫作課程建設的經驗出發,介紹了浙大人如何以人、自然、社會、創意為支點講好中國故事。她從理性人格與審美情操的匯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互動、知識教育與能力素質的結合三個方面闡述了浙江大學寫作課程的發展理念。

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針對中國話語一度“失語”現象和西方美學的迅猛發展,學者們致力于構建具有中國本土性的寫作學話語體系。會議探討了馬正平提出的“非構思寫作”學說。非構思寫作學作為中國學者獨立言說的寫作學理論,具有范式革新的意義。馬正平回憶了20 年前發表《非構思寫作學宣言》的始末,認為非構思寫作學是文學寫作和藝術創作的深層原理,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等寫作、理想寫作、生命寫作,是對中西古今傳統寫作學的當代轉化與升華發展。他表示,如何將非構思寫作學的基本思想運用到國家新課標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是當前值得研究者思考的問題。崔言默、吳遠穩《中國學者講好中國故事,從傳統轉化生成非構思寫作范式——20年來“非構思寫作學”評論綜述(上)》一文認為,非構思寫作學作為中國本土學者的原創性學說,通過對中國傳統文論和西方文論的現代轉化,不僅在國內建立了獨立的體系,還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學者的獨立言說和思維方式使非構思寫作學超越了傳統學科,成為前沿的學理,為文學與寫作領域帶來了新的思考與啟發。濟寧學院楊景生分享了其“整合中西方理論資源,構建中國現代寫作學話語體系”的構想,并總結了自己基于“寫作理論資源系列研究”的研究方向制定的“每種理論單獨研究”和“各種理論在寫作環節上整合研究”的研究路徑。西北政法大學曾文芳《新時代調查研究的價值導向和公文定位》一文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成為新時代我黨各項事業的基本價值導向,調查研究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這一方針。在調研的實施過程中,選題要緊貼百姓生活,重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對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實踐的積累和沉淀,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對調研成果的論證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對成果的轉化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調研報告的公文文本創作要從主題、語言、風格上全面彰顯“人民性”,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二)人才培養:高等院校與中小學的寫作教育

高等院校教育層面,學者們首先圍繞寫作課程理念與教學設計展開討論。張永祿提出,高校文藝學科以培養理論研究、批評者及教育者為主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不符合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高校培養重點是文藝創作型人才,而不僅是文藝批評家。新文科戰略要求高校發展創意寫作學科,培養具有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來回應時代之需。中北大學廖高會以中北大學課程“文旅項目創意寫作”為例,探究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文旅產業寫作人才培養模式。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劉碧輝分享了歐卡牌在高職院校公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劉禹珉、郭征帆結合銅仁學院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秘書學專業教學中提高學生新聞采寫水平。鄭升分享了重慶工商大學“通專結合”理念下商科類高?!爸黝}式”寫作課程的教學改革。該課程以人民性、當代性與中國性為立足點,通過主題式、習得式以及三課堂聯動等方式方法,助益商科類高校大學生寫作能力的養成與素養提升,為新時代商科類、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和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提供有益案例。

高等院校寫作教材編寫亦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論題。中國寫作學會“十四五”重點教材項目由中國寫作學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設立,目前已遴選立項兩批次十余種重點建設教材。多位該教材項目的編寫者參與了本次會議。南開大學金鑫分享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寫作》的編寫策略,指出《大學寫作》以調研為先導,立足學生主體性,引領大學生全面發展、走向社會,并以開放的教材結構,培養學生寫作研習的自我引領意識。四川美術學院田源總結了《大學藝術寫作》教材編撰的美育導向與通識理念。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劉偉關注公文寫作教材編研創新的困境與突破。

中小學教育層面,來自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及相關研究者結合豐富多樣的課堂案例,分享創意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情況。他們也注意吸收高校寫作研究最新成果,探索創新中小學寫作教學方式方法。安徽師范大學袁丹探討了非虛構寫作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非虛構寫作強調作品內容的真實性,以“我”的在場進行寫作,這與高考作文命題、課程標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等要求學生關注現實的導向相契合。將非虛構寫作引入高中語文教學,能為寫作教學提供創新視角,并適當改善學生在寫作中脫離現實、假大空的問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溫州大學陳妍歆從“思維訓練”的視角探析創意寫作對我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崔言默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漫畫的啟示》為例,展示如何將思維操作模型運用于小學作文的教學實踐,使學生行文達到非構思之境。江亦欣、桑銳、肖佳琦、袁剛、張祖榮等人亦關注到中小學寫作教育與創意寫作的結合,嘗試突破傳統寫作教學的局限性,提升學生寫作思維能力,增強中小學寫作教學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及有效性。

(三)寫作實踐:傳承性、現實性、前瞻性

參會學者注重傳承原有寫作研究成果。多位專家對與中國現代寫作實踐相關的講義、作文選等實用性文獻材料進行考察,為當代寫作學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借鑒。武漢大學陳建軍、沈瑞欣從陳望道《作文法講義》出發,探究中國現代寫作理論的早期形態。作為“五四”以后最早系統論述白話文寫作的著作,《作文法講義》借助表意清晰的現代概念、歸納與演繹的邏輯方法對寫作規律進行多層次累積式的揭示,為晚出的其他寫作學著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西北民族大學崔正升關注孫俍工的《論說文作法講義》,結合論說文在中國古代的發展及近代變革過程,認為孫俍工通過構建文類系統與作法系統,實現國文教育的科學化與現代化。揚州大學王遜圍繞《江蘇學校國文成績》展示民國初年編者收錄、編排學生作文的規劃思路與突出特點。

參會學者及時關注現實寫作現象。劉慧、秦鈺分析了歐陽黔森的脫貧攻堅報告文學集《江山如此多嬌》的敘事藝術,認為作品書寫新時代貴州的“山鄉巨變”,講好了“貴州扶貧故事”,表明主旋律創作與文學審美之間其實并無鴻溝。陳勁松關注我國政府疫情防控通告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郭澤琛探究了“梗文化”背景下“瘋狂星期四”廣告策略;黃穎以“抖音”為例分析短視頻中幽默語言的運用;劉瑩關注21 世紀小小說類文學期刊的美學意蘊和文體價值;莫麗君從方言、方物、方志三方面聚焦《北流》的地域書寫;湯權揚關注陳忠實書寫鄉土時采用的民族志寫作方式;吳浪平發掘非虛構視域內的行旅文學;楊夢慈以“高鐵上是否應該售賣衛生巾”議題為例分析網絡公共論辯話語特點;莊桂成探討了方言寫作的意義及限度等。

參會學者充分發掘有價值的寫作研究生長點。山東師范大學李紅春、韓品玉指出人工智能雖然不能取代人類文學寫作,卻能代替大部分非情感性寫作。泰山科技學院孔唯佳探討了ChatGPT的出現是否會導致作家群體日益焦慮、文學秩序是否會被打破等問題,認為“文學已死”產生的根源在于AI帶來的人的機械化與“賽博格”化。但她同時提出,ChatGPT 的寫作也會為人類中心主義控制下的文學創作帶來無限可能。湖北經濟學院劉婕從美國愛荷華寫作模型出發,重新審視該模型所強調的三個主要原則“寫你所熟知的”“找到你自己的聲音”以及“展現出來、不要告知”,探討如何在創意寫作已有的模式中發展其療愈可能。武漢大學史婉瑩梳理了“返鄉書寫”概念的生成與傳播過程,對中國21世紀長篇小說返鄉書寫研究進行述評。

二、“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挖掘與意識強化

(一)展現中國形象與中國特色,讓世界全面了解當代中國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和反映中國當下時代發展的作品受到與會者關注。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劉娟以“木蘭”母題為例,探究在圖像媒介逐步取替文字書寫的新媒體時代語境下民間故事的藝術改編,提出彰顯民間文化品格的文藝作品業已成為鑄造嶄新民族形象的一項重要媒介。民間故事資源的發掘和詮釋,關涉中國形象塑造的問題。西北大學關峰由歷史題材長篇小說《山本》切入,認為賈平凹的日常生活寫作傳達了集體無意識的民族日常生活信息,傳播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日常文化傳統。黑龍江大學楊越以滿族作家老舍為例,探析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中民族性的創意表達過程,提出少數民族文學作家應當在創意發生階段完成從個人生活到民族史詩的開掘,在創意發展階段深化與加強對民族特質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在創意實踐階段從視角、語言和體裁等方面將創意落實。東北師范大學佘飛聚焦當代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的創作,認為何建明扎根在中國大地,書寫時代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和命題,講述中國故事和中國經驗,蘊含著豐富的世界品性。這些觀點為中國文學創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深刻的民族性、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的獨特形象,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論建議。

(二)凸顯中國道路和中國智慧,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學者們汲取中國傳統文論及現當代寫作精華,提煉具有中國特色風貌的思想與方法,從寫作學角度凸顯中國道路和中國智慧,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南寧師范大學高維明認為顏之推《顏氏家訓》中形成的文德觀對指導當代應用寫作有積極作用:既要繼承傳統之德、兼融政治之德,也要強化寫作主體道德素質,規避道德品質存在的偏失,努力加強應用寫作的德行思想體系化建設。浙江農林大學曹淵從中國傳統寫作觀中提煉出兩大特征:一是“德本文末”說;二是將寫作活動等同于生命活動,喻德文關系為根與枝葉的關系。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李文庭以“元宇宙敘事”為切入點分析華語電影《瞬息全宇宙》,認為中國傳統哲學所營造的“視界”實現了對西方虛無主義“盲視”的救贖,彰顯了中華民族蘊藉深厚的精神力量,創造性地將中國智慧轉化為破解西方虛無主義思想的精神動力,推動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在西方世界傳播,促進中國智慧在異域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三)傳播中國價值觀,提高國家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諸多承載中國精神的優秀文學作品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既能讓世界人民了解并喜歡中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于無形之中推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蒙古大學李艷茹《文道共興講好中國故事》一文,由“文道關系”出發,總結歷代文學作品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案例。武漢大學劉諾認為中國改編版電影《忠犬八公》呈現出當代中國發展語境下人與動物、生命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與靈動之美,對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的要求做出了回應。

不少學者提出寫作教學應與課程思政教學緊密結合。云南保山學院李娜提出,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挖掘寫作獨特的育人功能,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陳道雷、賴若良、王美蕓、徐芳、張雪梅、段泗英、朱垚穎均討論了如何將思想政治工作貫通在寫作能力培養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世界推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下的優秀寫作實踐成果。

三、新時代寫作學科“講好中國故事”的未來展望

(一)發掘優質寫作素材,提升中國故事內容質量

武漢詩意文化教育研究院沈學武分享了自己主持的課題成果,遴選100個中國古代經典故事,涵蓋成語、寓言、典故、歷史、詩詞、民俗、神話、諸子等十個類別,啟迪青少年從中國傳統故事中學習寫作技法。重慶電訊職業學院陳道雷認為毛澤東詩詞蘊含豐富的“四史”內容,彰顯高度的文化自信,體現博大的人文精神,飽含厚重的民族精神,展示鮮活的時代精神。高??梢宰プ≡诰€課程建設、早自習誦讀、實踐課、校園文化活動和課前五分鐘分享等實踐路徑,用毛澤東詩詞講好中國故事。浙江農林大學王美蕓提出將紅色經典作品融入大學寫作課程思政。湖南師范大學林申祺從小說《望春風》看格非對傳統文學資源的借鑒,例如“史傳”傳統、“詩騷”傳統和中國傳統小說技法等。研究者們倡導從中國文化傳統中汲取寫作養分,實現對古典文學資源的創造性轉化,使當下寫作者所講的中國故事增添一種富有本土化和民族性的厚重質地與深沉底蘊。

(二)融合多種寫作媒介,增強中國故事傳播能力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林曉琳認為大屏幕(電影)、小屏幕(電視)與微屏幕(手機)的媒介演進和人對故事的需求不斷地改變著屏幕寫作(Screen Writing)的創作形式和接受體驗。朱垚穎結合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課程中的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分享了“數字化生存”等主題寫作課設計,通過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置和說理寫作訓練,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教育。臺州學院王正提倡“融媒式寫作”。他認為,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寫作與傳播方式,“融媒體”的主要特征在于:新媒思維與新型文明,海量信息與全覺傳受,量身打造與個性設置,開放融合與互動交流,全天在線與實時高效。武漢大學夏瓊提出,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時間和空間被完全解構,傳播者與接受者實時互動,需要新聞生產者盡快適應媒體融合的大環境,做好未來媒體核心產品,在國際傳播中講好中國故事。西南大學張純靜《基于讀者思維的新媒體寫作特性分析與策略探究》一文提出,在讀者思維主導下,新媒體寫作以“讀者本位”的寫作姿態對傳統寫作構成挑戰,過去那種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自嗨式”寫作逐漸向對象化、聚焦式、賦值式、時效性、閱讀社交性、風格化的寫作轉變。創作者應當在寫作中調整傳統認知,明確目標讀者定位,立足行業內容垂直深挖,并建立召喚結構,實現與讀者的情感關聯,促成文章的裂變式傳播。在面向網絡媒體中的西方讀者傳播中國聲音時,這種讀者思維的新媒體寫作意識至關重要。

(三)提煉核心寫作概念,打造中國故事學術品牌

河南省寫作學會會長管曙光提出“大寫作教育觀”,來適應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及信息社會和全媒體時代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并指出需要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寫作教育教學在人才核心能力培養中的功能與作用。三明學院謝明輝倡導讀寫合一的“井字格教學法”。武漢大學王海龍以美國創意寫作研究組織(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Organization)推出的《創意寫作研究期刊》(Journal of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為中心,了解海外寫作學界對“創意寫作研究”的思考。他提醒道,《創意寫作研究期刊》的產生有其本土研究語境,“創意寫作研究”術語的提出也有其本土學術背景。對于中國而言,固然可以移植外來概念,但不能簡單挪用,不應忽視海外的研究語境和學術背景,也不應忽視中國學術研究的現實情況。如果引入“創意寫作研究”的概念,那么對于“創意寫作研究”的術語合理性問題、學科身份問題及其與“創意寫作”之間的關系問題,需要中國學者從中國的寫作學實際出發,審慎思考。

四、結語

當今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涌現出許多豐富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生動地反映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是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極佳途徑。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息息相通,能夠使外國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承擔著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中國文學走出去、彰顯其世界意義正當其時。

此次會議以世界為視野,立足中國寫作實踐,緊扣“寫作與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題,探討如何在新時代向世界講述中國。方長安會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們研究寫作現象,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切入,諸如題材處理、主題表達、語言修辭運用,諸如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寫作研究,諸如虛構寫作、非虛構寫作、創意寫作、科幻寫作、應用文寫作、人工智能寫作等,其實都是在研究如何敘事與抒情,如何講述世界,如何講述中國,如何講述我們自己。而如何寫好、講好中國故事是其中的核心主題?!敝袊鴮懽鲗W會在對中國寫作學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構建中國寫作學科體系與話語體系,努力建設中國寫作學派,加強與不同國家地區寫作學界的聯系,文明互鑒,在國際寫作學界發出中國寫作學的聲音,使中國寫作學成為世界寫作學科譜系中的重要力量。①方長安:《改革開放時代的寫作學——〈當代寫作學40年(1980—2020)〉序》,《寫作》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歡
寫作學
改革開放時代的寫作學
——《當代寫作學40年(1980—2020)》序
高校寫作學研究現狀及發展路徑
全媒體視野下高?;A寫作課程現狀研究
全媒體視野下高?;A寫作課程的新構
文章學、寫作學與文藝學的辨證
彭小明與寫作教學研究
汪曾祺小說與中國寫作學傳統
“寫作學”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思路與方法
從“寫作學”轉向“創意學”
——創意寫作本土化的可能趨勢
寫作學的尷尬處境與創立學科的沖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