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角下的農林高校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探討

2024-01-26 21:22秦靜丁新軍常變蓉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農林人才旅游

秦靜,丁新軍,常變蓉

(天津農學院 人文學院,天津 300392)

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當前正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三農”工作重心也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領域,體現了旅游和農業現代化的結合,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2],但鄉村旅游人才缺乏也成為當前制約我國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叭恕笔前l展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鄉村旅游發展對于具備經濟學、管理學、農學、法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知識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大學是知識生產和人才培養的中心,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是應擔責任和重要任務,農林高校作為培養涉農人才的重要力量,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培養特色鄉村旅游人才值得探討和深思。

1 農林高校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現狀

1.1 適應鄉村振興需求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行業需求不斷推動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隨著國家層面人才培養導向的改革和調整,農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優化。一是新農科、新文科等理念提出以來,農林高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也在調整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二是各農林高校對于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不斷進行探索創新,調整教學計劃、推動課程融合、探討最佳教學組織形式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評估體系[3]。如江西農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順應江西旅游強省和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在課程設置上,合理增加以農林為特色的旅游專業課程,建設校內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加鄉村實踐,通過調查報告、項目策劃、演講比賽等形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4-5]。福建農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結合福建省處于鄉村振興戰略,以及“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優勢,緊跟地方旅游產業發展實況,每學年都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為鄉村旅游提供人才保障[6]。天津農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面,更加注重涉農課程的融入,同時非常重視鄉村實習和實踐基地建設,推動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2 高質量鄉村旅游人才缺乏

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多歸屬于旅游管理專業,其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實和市場需求,農林高校在高質量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一是我國農林高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時間相對較短,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特色不明顯。1984年,原中南林學院在農林高校中首先開設了生態旅游專業,到2013 年,全國已有19 所本科層次的農林高校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2020 年,我國本科層次的農林高校共有36 所(不含高職院校和獨立學院),其中28 所農林高校開設了旅游相關專業,但只有5 所院校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7 所院校具有旅游管理學術碩士學位授予權,還沒有農林院校取得旅游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4]。另外,在36 所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農林高校中,很少有獨立建制的旅游院系[7],只有信陽農林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是獨立建制的旅游管理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和專業碩士在旅游學院[8],而學術碩士在商學院。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分別隸屬于經管學院、園林學院、人文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商學院、林學院、地理與生態旅游學院等[9]。很多農林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規格定位、教學模式、就業指導方向等趨同。實力相對較強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開設較早,依托已有優勢學科如地理學、生態學而建,特色比較突出,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其他多數農林高校的旅游專業學科地位較弱,且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涉農課程不多,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普遍趨同。二是缺乏鄉村旅游專業應有的師資培養,對鄉村旅游升級發展的研判不足,專業設置調整、升級改造相對滯后,培養高層次鄉村旅游人才的農林高校十分匱乏。

1.3 應用型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欠缺

農林高校作為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面上還存在較多問題,導致學生的實踐技能較差。究其原因,一是與鄉村旅游相關的課程滲透性不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與鄉村需求不完全匹配,主要表現為理論知識更新稍顯滯后,課程建設的前沿性不強,課堂教學模式約束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影響了鄉村旅游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有的農林高校教師缺乏涉農休閑旅游方面的專業背景和實踐知識。農林高?;A相對薄弱,旅游專業教師雖然擁有高層次的專業背景,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實踐水平和科研能力建設管理方面不足,普遍缺乏行業實踐經驗和實操技能。三是產教融合不足,產學研鏈條尚未形成。主要表現為鄉村實習場所少,校內校外的實訓和實習基地建設相對滯后,學生鄉村旅游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在實習和實踐中效率不高,學生知識創新和應用能力沒有得到有效開發,無法滿足鄉村旅游多樣化人才的需要。

1.4 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就業形勢嚴峻

受傳統思想、生源、管理、疫情等因素影響,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難、創業難、就業難的問題不斷凸顯。一是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普遍較低,主觀上存在著不正確的人才觀、就業觀。農林高校志愿報考率和第一志愿錄取率低,調劑率和轉專業比率高,優質生源缺乏。二是學生眼高手低,專業技能不足,缺乏行業經驗。旅游六要素涉及面廣、延伸行業多、工作機會也不計其數,除了旅行社和酒店還有旅游的策劃規劃、研究分析、投資咨詢、運營媒體等。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往往把服務當管理,在管理中又缺乏服務意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鄉村旅游就業市場對于旅游管理類人才需求量大幅降低,就業壓力加大,學生對此缺乏科學思考和理性看待,盲目改變就業方向,沒有深刻認識到旅游業具有脆弱性、敏感性但長期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現了轉專業的盲從現象。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過后對高素質、高能力的鄉村旅游人才的需求會更加迫切,這些值得引起關注和思考。三是對鄉村旅游人才培養不足。很久以來,旅游管理教育多數集中在整個旅游行業人才培養,且偏向于城市化,側重于服務技能,但缺乏對學生管理思想、鄉村情懷、實踐技能、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等的教育,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與鄉村旅游產業的社會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致使就業難、創業難。

2 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2.1 鄉村振興中積極探索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新路徑

國家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我國已邁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三農”工作的重心。農林高校作為支持鄉村振興和“三農”建設的主陣地,要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相關重大發展戰略,圍繞鄉村旅游發展變化趨勢,對鄉村旅游人才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定位。首先,要強化鄉村旅游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耕讀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鄉村”情懷,增強學生“知農愛農”的信念和從事鄉村旅游的認同感。引導學生將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相結合,建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適應的人生觀[10],把“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的愛國主義以及服務人民的精神融入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當前及時把生態環保、脫貧攻堅持續鞏固、抗擊疫情、三產融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等融入旅游人才培養中,讓學生時刻銘記所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這是培養高質量鄉村旅游人才的前提。第二,注重培養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鄉村旅游人才。重視現代農林+旅游管理、美麗鄉村+旅游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強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旅游產品設計中的研發與應用,為鄉村旅游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第三,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要突出農林特色、地域特色和專業性。從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角度對人才培養提出要求。緊密結合鄉村旅游特征和發展規律,學習借鑒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經驗,立足我國鄉村旅游實情,結合地區鄉村旅游特色和發展目標,創新設置相關課程、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社會亟需的鄉村旅游人才,打造特色專業品牌。

2.2 教學改革中多措并舉提升鄉村旅游人才培養質量

適應新理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和教學改革創新的需求,農林高校要持續全面深化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出更多引領鄉村旅游發展的社會精英。第一,旅游管理專業設置需要注意與鄉村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建立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知識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要及時進行內容更新,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涉農知識體系和開闊的認知視野,增加對鄉村旅游教育教學資源的支持,尤其注重培養適應企業和行業需求的專業化、特色化的鄉村旅游人才。第二,優化創新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體系。適應勞動力變化的現實需求,增加鄉村旅游市場迫切需要的新知識,如社會熱點和學科前沿問題,提高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基本知識和素質。尤其注重結合國家“三農”政策,推動農旅融合,開設相關課程,及時融入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培養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鄉村旅游人才。第三,注重教師理論與實踐能力提升。結合鄉村旅游的真正需求,更新教學理念,研究教學新模式,完善教師培養體系。鼓勵教師下鄉實地參觀考察、培訓參會研討、頂崗實習、企業掛職等。同時,加強線上網絡資源共享學習,定期組織教師學習鄉村旅游的優秀典型案例。

2.3 強化鄉村旅游人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塑造

農林高校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真實項目,增加實習實訓課程,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實踐創新活動中去,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一是加大鄉村旅游實踐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鄉村實踐機會,引入鄉村旅游案例,與學生探討分享熱點話題,激發他們主動思考探索的能力,深度了解鄉村旅游行業,增強鄉村旅游人才服務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二是注重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匹配鄉村旅游教學需求,按照行業標準加強校內外實訓配置,讓學生在模擬場景中學習專業知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鄉村旅游線路策劃大賽、旅游日創意大賽、及專業知識競賽等各種比賽,提高鄉村旅游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等實踐主體聯合培養人才,共建實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如鄉村民宿、農莊樂園等,利用各種平臺開展線上學習和經驗分享,提供真實的就業環境和職業認知,為鄉村旅游產業提供契合時代發展的旅游人才。

2.4 主動對接鄉村旅游發展需求,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鄉村旅游人才需要具備多種技能、訓練多種思維,學會面對各種復雜情況。農林高校亟需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對行業與崗位的適應性。首先,要緊密關注當前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和實際需求,重新審視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安排,將教學與鄉村發展特色發展的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人才。農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存大同”,更要“求小異”,既要在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對標設定,更要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避免同質化、模式化、表面化。其次,提高學生對鄉村旅游行業的認同度,做好入學時專業介紹工作,端正就業觀念,明確本專業的就業方向,積極倡導和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投入到鄉村旅游中,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第三,針對鄉村振興中出現的新業態和新形態,細分專業方向,進行課程實習和實訓設置,增設專業特色發展目標,如鄉村旅游規劃、鄉村旅游宣傳推介、鄉村特色產品開發管理、互聯網+鄉村旅游、民宿經營管理等,進行技能方面的儲備和培訓,為就業擇業打下堅實基礎。第四,分析鄉村旅游產業特點,圍繞鄉村旅游中就業潛力大、社會亟需的服務領域,針對用人需求、崗位職責、專業能力要求等,確定專業知識及能力培養目標,培養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旅游人才,實現擇業就業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歡
農林人才旅游
信陽農林學院作品精選
人才云
《天津農林科技》征稿啟事
《天津農林科技》稿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旅游
AC311A加裝農林噴灑設備首飛成功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