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高校提升協同育人能力研究——以天津農學院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為例

2024-01-26 21:22楊菊超王一冰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協同勞動育人

楊菊超,王一冰

(1. 天津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天津 300392;2. 河北傳媒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石家莊 051432)

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勞動教育不僅是提高勞動技能的教育,也是通過勞動過程提升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的教育,勞動教育的開始時間應該自學齡起。學生的勞動不單單是指經濟意義上的勞動,也可指以家庭作業形式的家務勞動。勞動教育能夠教會學生認清目標,具備行動力,能夠有計劃地使用工具,具備為達成目標而付出努力的決心,同時收獲來自社會環境的認可。勞動教育著重強調了社會勞動的教育作用,即讓每個人全身投入,而且必須考慮如何達到組織化的勞動過程所提出的要求。這一系列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清潔和整齊、勤奮和紀律、客觀和細心、自我批評、認真負責和獨立。通過勞動獲得的教育效果最好,因為個人服務于一項現實存在的任務并融入一個有組織的勞動環境,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勞動需求、團結、認可和社會義務。

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首次將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中,這一舉措具有歷史性意義。勞動教育被提升為全面育人的重要戰略任務,成為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深化發展素質教育,構建完整的育人體系,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時代意義。目前,重視和加強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我國勞動教育提倡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勞動,在勞動中掌握勞動技能,在勞動中創新勞動方式方法,在勞動中收獲勞動成果,進而深層次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2015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p>

1 勞動教育與協同育人的理論淵源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育人模式?!边@是黨中央文件首次鮮明指出協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性。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協同育人模式的內容不斷增加且內涵更加豐富,不但包括協同教育、協同學習還包括協同管理[1]。

協同育人模式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合力理論,該理論強調通過社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合力”[2]。劉純姣[3]在《學校家庭協同教育構思》一文中正式提出了協同教育的概念,這是協同學理論應用于教育領域而形成的理論。該理論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學派,并代表著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協同教育認為,人類社會有三大教育系統,即家庭教育系統、學校教育系統和社會教育系統。在現代社會條件下,高素質、有特色學生的培養需要整合四個要素,即:家庭、學校、社會、受教育者。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協同教育的形式不斷創新。韓光道[4]提出了家庭、學校、社會、哲學、科學、實踐雙“三位一體”的協同教育創新,協同教育創新的顯著優點在于它使教育與社會的聯系更緊密、更具體。

勞動不僅是人類的起源,也是教育的淵源。教育旨在讓每個人都得到更好的發展,發展的同時又離不開勞動。因此,勞動和教育的聯姻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勞動教育應運而生。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同年7 月15 日,教育部也發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指導綱要》)?!吨笇ЬV要》提出,要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于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勞動教育是協同育人模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環節。此外,勞動教育還應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快樂,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成就感以及榮譽感,這與當前課程思政的要求不謀而合。

2 農業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

2.1 發揮農業高校的專業優勢,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農業高校作為高等教育事業和農業農村發展的結合體,其人才培養與勞動教育在實施途徑、實踐要求、目標定位、價值追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協同性、兼容性、互促性。農業高校的專業優勢表現在:第一,農業高校的專業涉及并涵蓋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學領域,比如動物科學、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等,能夠成為勞動教育發展的科技依托。第二,農業高校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他們不僅掌握著先進的學科領域前沿信息,還擁有豐富的農業實踐經驗,成為了勞動教育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師資力量。第三,農業高校擁有特定的環境條件,能夠為勞動教育提供穩定的、連續的、綜合的、先進的硬件服務,有利于各地區勞動教育的迅速開展。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路徑,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課程體系構成,課程體系建設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5]。農業高校多數專業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和針對性等特點高度契合。因此,農業高??梢岳闷鋵I優勢,構建具有農業高校特色的系統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以推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一體化建設。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需要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整合勞動教育資源,形成學校、家庭及社會協同育人的勞動教育格局。

2.2 利用農業高校的資源優勢,構建立體化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

勞動教育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程,系統性很強,涉及很多領域,比如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場地設施、校園環境、政策制度等,這就需要對教學、科研、財務和服務等各類教育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和調整[6]。因此,構建立體化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需要上下合力、統籌推進、協同發揮各類資源的保障作用。

農業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優勢,不僅表現在擁有人才、科技、場地等多方面的資源優勢,還表現在能夠整合挖掘各類資源服務,構建立體化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7]。一是建立堅強的領導機制。農業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領導作用,在勞動教育中全面統籌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將勞動教育納入到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確保勞動教育資源要素共享共用,參與主體價值認同、協同體系高效運轉。二是明確劃分責任,對人事處、組織部、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等內部機構在勞動教育中的職責進行詳細的分工,并對勞動教育組織領導機構、實施部門和配合部門進行明確規定,構建各部門緊密銜接、協同共治的制度保障體系,確保經費、場地和人員保障到位。三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是確保勞動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需要培養一大批具備專業知識、愿意投身勞動教育的教師,引導他們對勞動教育的價值認同,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育人情懷和使命擔當。同時,進一步拓寬師資來源,聘請農業企業家和行(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校外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和實踐指導工作,提高他們指導學生開展勞動實踐的能力。四是整合校內外資源。在開放共享、協同服務的原則指導下,整合校內外教學、科技、管理等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積極對接勞動教育的實踐需求,對校內實踐基地、場所和平臺進行實時改造優化,創建符合實施勞動教育實踐的環境與條件。同時,逐步完善產學研、農科教、產鄉教協同育人機制,與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部門、涉農企業及行會加強聯系,建設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育人基地。通過立體化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將資源優勢變為教育優勢,將行業優勢變為特色優勢[8]。

3 天津農學院勞動教育實踐的亮點

3.1 頂層設計,高位謀劃

自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開展以來,天津農學院作為天津市唯一的涉農高校,積極發揮教學科研及實訓場地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天津市委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的精神,在天津市教委的直接指導下,積極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立足其辦學特色和涉農領域人才優勢,整體推進和提升天津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水平。

天津農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籌備,完善頂層設計,狠抓工作落實,成立了天津農學院天津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校長擔任組長,下設綜合協調組、教學教務組、基地運行組、后勤保障組、安全保衛組和基地建設組6 個專項工作小組,由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具體推進教學、基地規劃建設以及管理服務工作,形成學校全面領導、專責部門一抓到底的系統工作格局。

3.2 完善多方聯動機制,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

天津農學院天津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全面組織指導工作,6 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具體推進基地的教學、建設及管理工作,形成了統一領導、相互支撐、相互配合的緊密管理網絡。

在勞動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打造上,基地從本校專業教師隊伍中遴選出有志投身于勞動教育的教師和涉農專業研究生、農業行業的專家和勞動能手,對他們開展勞動教育理論、實踐和中小學身心發展理論的培訓,將專業和技能優勢轉換為學農勞動教育優勢,逐步成長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專家。

在勞動教育助理班主任隊伍打造上,制定了周密的實施方案,每個班級配備一名本科生作為助理班主任,配合學校班主任管理班級、溝通信息。同時依據學校條件和中小學生學段特點,基地與駐區武裝部溝通合作,為每個班級配備教官輔助管理團隊,對學生的內務和作息進行教育培訓,培養學生紀律嚴明、服從指揮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為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效果,學校為每門課程配備了一名教師和一名助理教師,在承接勞動教育項目開始之前積極與項目校對接,在課程方案和課余活動安排上與項目校達成統一意見?;貙嵭腥忾]管理,安保人員和宿管員24小時值班巡邏,同時為學生購買了相應保險并配備了醫務人員。

3.3 聚焦新時代,育人導向鮮明

天津農學院教學團隊認真學習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勞動教育理論,他們積極走訪相關的勞動基地,主動與中小學校進行聯系,嘗試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農勞動教育。為更好地推進這一教育實踐,還組織了專家開發了學農勞動教育課程。目前,已經成功開發了6大類40 余門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農業生產各個方面,如大田種植、蔬菜栽培、果樹管理、中草藥種植、桑蠶養殖、植物保護等。此外,還有農業加工藝術創意方面的課程,包括昆蟲標本制作、植物標本制作、農產品廚藝加工、中草藥香包制作等。為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他們還設置了一些生活類的課程,如內務整理。

“天農耕讀”特色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季節性特點,選擇在當時最適合進行的農事勞動中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習相關的農業知識。這種沉浸式的勞動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勞動的過程,并產生實際的勞動成果,從而深刻感受到“真勞動”的意義。由于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周期較長,在農業勞動的安排上應具有連貫性。比如,最初來到基地的天津第一中學學生主要進行了整地、做畦等工作,后續的學生主要進行松土、施肥、播種等勞動,使他們感受到農業勞動中的合作精神。

在育人導向上,天津農學院設計的特色課程體系體現出很強的年齡特點。由于來到基地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均有涉及,基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力特點和興趣點而設計了不同的勞動課程。比如在種植勞動中,中學生更多體驗在田地中種植的工作,需要用到比較大的勞動工具,而小學生則更多地安排了水培植物的種植,以觀察操作、聆聽講解為主。通過鮮明的育人導向,讓每一位到基地的中小學生都有所收獲。

3.4 開啟新思維,創新育人形式

天津農學院承辦了天津市2021年度中小學勞動技能大賽涉農項目,并明確了大賽涉農項目的要求。一是充分體現農業勞動技能,二是真實實景化操作,三是項目標準化可訓練。比賽項目一經公布立即掀起了中小學勞動競賽高潮,從涉農區縣校級比賽、區級比賽到市級比賽,參與人數眾多,各區縣就此開發了學農勞動基地,比賽效果喜人。

為起到以賽促學的作用,學校專家團隊立足于自主創新設計,依據比賽日農時和農事特點,設計了在同一比賽場地上,連續六項不同學段的集體比賽項目:第一項,平整土地起壟做畦(高中組);第二項,施用底肥(小學組);第三項,深翻平整土地(初中組);第四項,移苗定植(初中組);第五項,挑水澆園(高中組);第六項,搭黃瓜架(小學組);表演項目,稻草人制作(以區為單位高、初、小組合作完成)。這些項目都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勞動操作技能,可使學生懂得傳統農業種植技術,學會最基本的農事勞動,熟練掌握常見農用勞動工具的使用。同時,增進了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勞作的辛苦,養成了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團結互助的品德。這些創新形式既可以使學生體會農業勞動的實際操作過程,也可以鍛煉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

為更好地宣傳勞動教育,將此次比賽的效果由點及面地散播開來,學校在比賽現場特設了視頻直播。學生和家長積極收聽、收看,視頻點擊超過百萬。比賽影響了全城,激發了中小學生學農愛農的積極性。勞動教育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廣泛關注,也鍛煉培養了一批勞動教育教師,掀起了全市勞動教育的高潮。

4 天津農學院勞動教育實踐成效

天津農學院主辦的勞動技能大賽和勞動周活動贏得了高度贊譽,滿意度超過95%。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對農業勞動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勞動實踐中有了全新的體驗。帶隊老師和領導也比較滿意勞動周的課程安排和服務,消除了開展校外勞動實踐的各項顧慮,重塑了原有對學農勞動的理解。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頻道、學習強國平臺、天津電視臺、天津日報、天津教育報等各大媒體均對此進行了深入宣傳報道,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猜你喜歡
協同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