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治理及生態護岸工程措施研究

2024-01-29 00:17廖小燕
中州建設 2023年5期
關鍵詞:親水護岸河道

廖小燕

(廣西業恒建設有限公司; 廣西 530001)

水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但同時也會對周邊的區域帶來一定的洪水威脅。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優化水環境,我國近年來大范圍展開生態河道的建設,提升了水利工程設施的利用水平,在保障河道灌溉、生態、水景觀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進一步滿足了未來河道流域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1 河道治理的主要任務

1.1 防洪防澇

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河道基礎功能的有效發揮,需要對治理河段的防洪、防澇等基礎功能進行確認。在實際治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河道的綜合特點,并根據當地城鎮建設的實際發展需求以及河道生態環境的要求,進一步確定河道整治的范圍。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考慮到防洪防澇的等級和標準,根據河道流域的防洪特點,設置洪水防治標志,從而確保對城鎮、農田的有效防護,避免洪水造成相關的經濟損失。同時在防澇的過程中,還需要針對出現洪水后的排干速度進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相關的措施,做好農田防護區、城鎮防護區的合理設計,以有效降低不同等級洪水、暴雨出現后對農田、城鎮的正常運行帶來的損失。

1.2 提升河道的社會效益

避免河道因洪澇災害對周邊農田、城鎮帶來影響的同時,還需要充分發揮河道的社會效益。一方面需要根據當地的灌溉需求,確保整治河段的澆灌標準能夠滿足相應的設計。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部門的審批對河道治理的澆灌計劃進行合理的研究,并進一步展開河道水質的整治工作,從而更加高效地利用河道水資源,提升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則需要在整治的過程中,根據河道的水景觀、親水特性、航運需求等多方面要求,進一步對河道岸線進行功能分區,并確保相關的內容符合河道整治、利用的標準和要求。同時,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只有在相關方案經過審批之后才能展開河道的整治,從而確保河道岸線的合理利用,以充分發揮河道的社會效益。

1.3 提升河道的環境效益

良好的水質是保證河道功能充分發揮的基礎。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提升河道的水質,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凈化、自我提升能力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在生態平衡理念的影響下,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重視河道的生態健康水平。一方面,需要確保水環境結構的完善,以微生物、水生動植物、生物群類生態平衡作為河道治理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河道水生態環境的多元化發展,滿足河道生態持續健康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確保河道景觀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從而豐富周邊居民的生態體驗,并通過建立良好的親水環境,保證人類社會與河道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

2 生態護岸工程實施的原則

2.1 水利穩定性原則

在生態護岸工程充分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保障護岸的水力穩定性,避免因岸坡沖刷導致的護岸不穩定現象,同時進一步減少因岸坡表層滑動、深層滑動導致的水利工程不穩定現象。保障護岸工程的水利穩定性,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河道的防洪、防澇能力,并減少水土流失現象,為護岸工程周邊的生態環境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2.2 因地制宜原則

為了充分發揮生態護岸工程對環境的保護并發展作用,需要充分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通過因地制宜的設計,確保護岸工程能夠起到維持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的作用。通過適應自然發展規律的方式,避免對河道生態系統帶來破壞和影響,盡量采用本地的材料、植物展開生態護岸工程的建設。同時,還需要重視河道原有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充分發揮生態護岸的環保作用,并使護岸工程能夠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3 保護自然資源原則

在生態護岸的設計過程中,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水生態資源的浪費是生態護岸工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應當充分重視對水生態環境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在生態護岸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的浪費現象,提升相關資源的使用效率,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其次,還需要綜合利用河道本身擁有的自然材料,包括河道周邊的植被、土壤、沙石等自然資源,使其能夠服務于生態護岸的建設,并進一步完善其生態環保作用,從而提升對河道資源的利用水平,并實現護岸周邊資源的循環再生。

2.4 回歸自然生態原則

平衡的自然生態系統對于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護岸工程的建設需要滿足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健康,保證戶外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確保食物鏈、生態鏈的完整與平衡。這使護岸工程在不斷循環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護岸工程的邊緣效應。通過建立多個不同的生態邊緣帶,護岸工程能夠發揮良好的自我治愈、自我生產能力,豐富河道護岸周邊的生物群落,從而進一步保障護岸工程的生態效益,維持生物的多樣性。在尊重河道生態環境自然發展的同時,保持河道的自愈、自我凈化能力,避免相關問題帶來的影響。

3 河道治理及生態護岸工程措施研究

3.1 河道治理措施

1.污水截流

首先,需要找到河道污水的主要來源。在對污水進行截流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將其引入市政污水管網,使其能夠得到集中處理。同時在污水截流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工業廢水的控制,嚴禁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并監督企業建設工業污水處理設施,在工業廢水經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其可被引入市政污水管網。這使相關廢水能夠得到集中處理,從而有效減少污水對河道水質帶來的不良影響,并進一步避免出現河道水質富營養化、重金屬超標等不良的現象。

2.河床護底

為了避免河水沖刷造成的河底水土資源浪費,并進一步減少洪水可能帶來的危害,需要對河床進行有效護理。首先,需要使用開山料回填河底,并根據河道的具體情況確定回填的高度,然后進一步使用當地的山石渣進行再次回填,這可確保河底回填材料的完整與充足。其次,需要使用厚毛石進行護底,避免河流沖刷對河道正常運行帶來的不良影響。在支流河床處理的過程中,由于支流對護底的要求并不高,可以適當降低護底的標準,做好河床淤泥的處理即可。

3.河道截面設計

河道截面的設計對親水性建設以及河道抗洪抗澇性能有直接的影響,需要針對不同的河道功能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通常情況下,需要采用梯形以及矩形斷面進行處理。梯形斷面的親水景觀建設較為方便,工程量相對較小,但使用的土地資源相對較多;矩形斷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但迎水面護砌工程的工程量較大、臨時占地面積較大,對基礎的要求較高??梢愿鶕拥乐卫砗佣蔚膶嶋H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以確保河道基礎功能得以全面實現。同時,在河道截面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平攤流量法計算造床流量,對上游、下游的河床演變特點、沖淤特性進行充分的掌握,從而確定河道治理過程中的各段堤距,以保障河道截面數據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4.河道護岸

由于河道截面設計的過程中采用矩形與梯形復合情況比較常見,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例如在采用矩形的情況下,河道護岸主要使用直立式護岸,并在高于正常水位的護岸區域使用緩坡,從而提升堤岸高度使其滿足抗洪排澇的要求。直立式護岸通常使用石籠結構,利用填充碎石塊的網籠進行堆疊,這可有效提升護岸的強度,使其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而在采用梯形的情況下,河道護岸通常以斜坡的形式出現,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鋪設石塊的方式加強河道護岸土體的強度,并通過在石塊之間的土壤中種植綠植、草皮,增強土壤的穩定性。而在親水環境的建設過程中,可以進一步采用臺階式河道護岸進行處理。根據河岸的高度搭建親水平臺,并根據河道護岸的綠化需求鋪設草坪、種植植物,能夠提升河道護岸土體的強度,并起到保護河堤、提升河堤高度的效果。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河道治理的抗洪抗澇能力,河道底部還應當建設石籠擋墻,其能夠在對河底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提升河道護岸的強度。

5.親水環境建設

親水環境的建設,可以有效實現河道治理的生態、社會效益。在建設親水環境之前,需要根據河道治理的功能性要求進行區域劃分,例如商業區、景觀區等。在確定區域功能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親水環境,并搭配植物、草皮和人工景觀建筑,以實現相關的功能。例如在人工布景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保障建設過程中的娛樂休閑場地,通過特色建設來展開親水景觀建設。比如在樹林草地區的建設過程中,可通過種植樹木、花草等方式,保證植被的覆蓋面積。而在建設庭蔭樹林區時,則需要在確保植被、喬木覆蓋的同時,根據休閑的需求建設通道走廊、涼亭、石凳等休閑設施,還可通過在植被下層種植觀賞性花朵的方式保障良好的景觀效果。

3.2 生態護岸工程

1.三維植被網護岸

該方式是通過使用活性植物以及土工合成材料來保障護岸工程的自我防護能力的??衫弥参锷L過程中的根系,對護岸工程進行有效加固,同時需要根據河道邊坡的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在使用土工合成材料進行覆蓋的同時,種植多種植物,使其根莖能夠扎根于土工合成材料,并與河道護岸的基礎土壤進行接觸,從而達到加筋防沖的目的。該方法可以確保生態護岸表面具有茂密的植被,能夠有效應對暴雨、洪水等對護岸造成的侵蝕現象,從而提升護岸工程的穩定性,能夠為護岸工程充分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2.植物護岸

采用本地植物直接在護岸表面進行種植,并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根系發展發揮良好的固土防沖作用,是傳統生態護岸工程中常用的類型。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護岸工程的景觀需求,選擇合理的植物進行搭配,從而提升護岸工程的景觀效果。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僅使用植物是無法有效實現護岸工程目的的,因為暴雨的沖刷可能會在岸坡表面形成深溝從而影響護岸工程的實際使用效果。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河道護岸的具體條件,合理選擇該方式來確保植物護岸的效果。在河道行洪流速高于3m/s或岸坡土壤條件較差的情況下,不應當采取植物護岸的方式,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方式確保護岸的強度滿足相應要求。

3.土工材料復合種植護岸

使用土工材料對護欄進行加固,然后在土工材料形成的網孔中種植植物,可以充分發揮對土地護岸穩定、加固的效果。例如在使用土工網復合植草的情況下,土工網可以通過多層網對岸坡的土壤進行加固,土工網自身形成的空間網墊可以避免水土流失的現象。在此基礎上,綠植的根系可以將泥土的表面、深層土壤牢固地結合到一起,從而發揮良好的護岸加固、穩定效果。因此,其在現代護岸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比較常見。此外,還可以使用土工單元進行固土,利用相應的土工單元提升護岸的抗沖刷能力,并通過綠植的根系儲存土壤和沙礫,從而發揮良好的生態護岸工程效果。

4.生態混凝土護岸

生態混凝土材料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結構展開生態護岸工程的建設?;炷两Y構中包含植物生長的孔洞或者存放土壤基的空間,可用混凝土構成生態混凝土護岸的骨架,在相應的空間中放置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然后將生態混凝土結構鋪設在岸坡表面,并在相應的空間中種植植物,從而實現生態護岸工程建設的效果。生態混凝土護岸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植被根系生長后,能夠將混凝土、半坡土壤進行有效的固定,使護岸的穩定性得到提升。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紫羊茅、無芒雀麥等植物均可以在生態混凝土中得到良好的生長。該方法既可以將生態混凝土作為護岸結構,又可以在植草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環境美化效果。同時,生態混凝土護岸抵抗洪水侵蝕的能力較強,也是未來生態護岸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

4 結語

在現代河道治理的過程中,在實現對河道合理利用、避免洪澇災害造成影響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保障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而生態護岸工程在河道加固、防洪抗澇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親水環境美化的作用。因此應當進一步加強對生態護岸工程建設的重視,在進一步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社會效益的同時,使河道的生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歡
親水護岸河道
親水作用色譜法測定食品中5種糖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選擇與應用
南京市鼓樓區黑臭河道的治理
聯鎖式生態護坡磚在河道護岸工程中的應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護岸結構治理規劃探討
某河河道演變分析
牤牛河護岸治理工程攔河泄洪閘穩定計算
銀川親水體育中心場館開發與利用研究
親水改性高嶺土/聚氨酯乳液的制備及性能表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