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學者例舉語言對比研究:局部語法視角

2024-01-29 13:11張磊
關鍵詞:型式實例學者

張磊

例舉是學術寫作必不可少的話語行為和論證方法。一方面,例舉是學術語篇作者解釋知識,促進與讀者交流的重要學術話語行為〔1~2〕。在學術寫作中,為了有效傳遞知識,幫助讀者理解不甚熟悉的概念或情形,作者需要將所述內容在現實世界中所對應的實體或實踐過程置于其后,說明其具體情形。另一方面,例舉也是學術寫作核心的論證方法〔3~4〕。例舉論證法通過展示實例,歸納其共同特征,得出普遍性論點,是學術語篇十分常用的論證方法。它與引用論證法、分析論證法以及對比論證法等共同構成了學術論證方法體系。語料庫證據〔1~2,5〕顯示,例舉是學術寫作高頻實施的話語行為,它頻繁地發生于學術語篇的各個章節,對知識的闡釋和理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基于語料庫的學術例舉語言研究〔1~2,5〕近年來受到學界關注,其中最新的研究〔6~9〕趨于采用“局部語法”〔10~11〕的方法探索此類語言的語義實現和語境變異,即從對比視角觀察例舉語言意義特征的學科差異及歷時變化等等。局部語法是語料庫語言學新興的語言分析路徑,它以表達某一種具體話語行為的語言(如評價行為、定義行為、請求行為)為描寫對象,從語料庫中提取該話語行為的實例,并采用專屬于該話語行為的分析術語(如“評價者”“評價觀點”“定義對象”“請求行動”等)對實例進行精密的語義分析,揭示該話語行為的意義規律。研究表明局部語法不僅為具體的話語行為提供了一種精密的語義描寫手段,更為對比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探索視角和分析路徑〔10~22〕。

局部語法視角下的例舉語言對比研究發現,例舉語言對語境極為敏感,其意義使用隨語境的變化產生規律性變異〔6~9〕。然而,此類研究仍不夠全面,欠缺對一些重要語境因素的探索。例如,尚無研究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學者群體的例舉語言特征進行討論,探索這一語境因素對例舉語言模式的影響。這種探索不僅可為學術話語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更可為中國學者提升學術語言的質量提供重要的語言資源參照。鑒于此,本文以局部語法視角,分析不同母語背景的學者群體所撰寫的學術論文中的例舉語言,觀察語言/文化語境因素對例舉語言的影響和制約,進一步深入推進學術語篇例舉話語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語料庫語言學界開始關注學術語篇中的例舉話語行為。其中,Su,Zhang〔2〕以及Paquot〔5〕專門觀察了學術語篇語料庫中例舉語言的使用,結果顯示,例舉無論是在整體的學術語篇中,還是在特定學科(如語言學)的學術語篇中,都是高頻使用的話語行為。它對于科學概念的闡釋、論證體系的構建,乃至“作者—讀者”的交流溝通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研究還表明,如何在學術語篇中合理使用例舉語言一直以來困擾著外語學習者,是其難以掌握的一類語言表達〔23~24〕。由此可見,對學術語篇例舉語言的描寫和分析,不僅對于學術話語研究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還對外語學術寫作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Hyland、蘇杭、張鈺卿、張磊、李雪紅和Su等人則以對比視角分析了不同的語境因素對學術語篇例舉語言產生的影響〔1,6~9〕,數據顯示,不同學科、不同歷史時期以及不同語言水平的論文作者的例舉語言具有明顯的頻數分布特征或意義趨向。例如,Hyland發現,人文社會科學論文中例舉語言的使用頻數要顯著高于自然科學論文,這體現了兩類學科差異性的知識構建方式。人文社會科學趨于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現知識、解釋概念〔1〕。蘇杭和張鈺卿則注意到,應用學科(如教育學、計算機科學等)論文中例舉語言使用更頻繁,而純理學科(如物理學、語言學等)因依賴積累式知識構建方式,相對較少使用例舉語句,研究還以局部語法分析發現,不同學科例舉語言的意義規律趨于類似〔6〕。張磊和李雪紅則同樣以局部語法方法分析不同學科的例舉語言意義規律,獲得了不同的發現,其研究數據表明,不同學科的例舉語言的意義規律呈現明顯區別。例如,軟學科(如語言學、管理學等)趨于以過往研究等間接證據作為例舉內容和論證依據,硬學科(如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則趨于以圖片、數據等直接證據進行例舉〔7〕。上述三項研究表明,學科這一語境因素對學術語篇例舉行為的實施及意義實現方式具有顯著影響。不同學科話語社團因學科傳統、學科認識論及研究方法等存在重要差異,導致其例舉語言的使用,尤其是例舉語言中意義的使用產生重要差異。Su等人則從局部語法視角觀察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語言學研究論文中例舉語言意義趨向的演變,結果顯示,例舉語言中的意義使用呈現逐漸簡潔化、明晰化的趨勢〔8〕。這表明,學術語篇例舉話語的意義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特定學科研究探索的不斷深入,研究數據形式及知識呈現方式的不斷發展逐漸變化和演進。之后,Su等人再次以局部語法的視角觀察中國英語專業學生的碩士論文及語言學專家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中例舉語言的局部語法型式差異,結果顯示,學生表達例舉的頻數明顯少于專家學者,更重要的是,學生的例舉語言所體現的局部語法型式數量更少,其中明顯缺少“以動詞標示例舉行為”(如exemplify,illustrate等)以及“引述前人研究”(如Pellettieri’s research illustrates that…)等關鍵意義的表達〔9〕。

Zhang,Su和Lu則探索了例舉語言局部語法的教學價值〔25~26〕。他們均以各自建立的學術語篇例舉局部語法為依據,將局部語法的分析過程和結果(即局部語法型式)融入學術寫作課堂教學過程。其中,Zhang和Su的課堂觀察表明,向學習者展示局部語法對例舉表達的語義分析過程及其產生的各種意義規律,切合學生的學術寫作需求,具有很強的可教性和可學性〔25〕。Su和Lu的實驗數據則進一步顯示,基于局部語法的例舉語言教學能夠有效輔助外語學習者在學術寫作過程中更恰當、地道地表達例舉行為〔26〕。

上述基于語料庫的例舉話語研究具有兩方面的方法論特點:(1)趨于采用局部語法的視角和方法描寫例舉語言的語義特征及規律(如張磊、李雪紅〔7〕、Su等〔8〕)。這一趨向表明,局部語法是描寫學術例舉語言,挖掘其話語模式的適切手段,其方法論價值業已得到學界的認可。(2)關注例舉語言的語境變化(如Hyland〔1〕、蘇杭和張鈺卿〔6〕等)。這表明,眾多語境因素(如學科文化、語言水平、歷史時期等)對學術例舉語言產生了十分復雜、深遠的影響,值得細致探索。然而,此類研究并未全面揭示例舉語言的語境變異情況,一些重要的語境因素,如語言/文化這一語境因素對例舉意義表達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尚無研究專門討論。不同語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學術傳統和文化認識論,這很可能對學術例舉話語產生重要影響。之前的評價語言局部語法對比研究〔13,16,21,27〕表明,以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的作者群體的具體話語行為作為局部語法分析和對比的對象,能夠深入剖析語言/文化因素對學術話語的制約作用,為來自不同語言/文化的作者群體在國際上發表學術論文提供借鑒和參照。鑒于此,本文采用局部語法方法,分析中國及西方語言學學者所撰寫的英文學術論文中的例舉語言,觀察中、西方語言/文化對兩組人群例舉語言的意義表達產生何種影響,揭示母語文化與學術話語之間的復雜關系,旨在助力中國學者和學習者提升學術語言的質量,更高效地完成國際發表。

二、語料庫及研究過程

(一)語料庫

本文以自建的中、西方學者語言學學術論文可比語料庫為數據基礎。庫中所含文本為兩組學者于2013至2020年在高影響因子(2023年影響因子高達2.5~6.1)英文語言學學術期刊(如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等)中發表的研究論文。全庫包含中國及西方學者兩個子庫,其中,中國學者子庫包含69個文本,庫容為463597詞;西方學者子庫包含133個文本,庫容為989980詞。

(二)研究過程

第一步,我們以Hyland〔1〕、Su和Zhang〔2〕所列的8個例舉標示詞為例舉語句的檢索詞,包括an example of、an instance of、e.g.、exemplify、for example、for instance、illustrate、such as。這些標示詞與例舉話語行為緊密關聯,能夠有效地提取語料庫中表達這一話語行為的絕大部分語句〔1~2〕。

第二步,我們在中、西兩個語料庫中分別檢索上述標示詞,過濾未能表達例舉行為的實例,得到一組專門表達例舉話語行為的實例,如Forexample,thequalityofplanswillimprovewithinputsfromsubordinate,Iexemplifyhowsemiogenesisdatacanalsobegatheredingraduatecourses等。我們再從這些實例中歸納出8種與例舉緊密相關的意義(如“例舉的內容”“被例舉的事物”“表達例舉的人”等),借鑒張磊、李雪紅〔7〕、Su和Zhang〔2〕的做法,將這些意義進一步抽象為一組更具概括性的分析術語,如“例證”“被例”“標示”等(詳見表1)。它們是例舉話語行為下轄的各種微觀意義的概括,構成了建立例舉局部語法的語義因素。

第三步,我們使用表1中的術語對檢索出的全部例舉語句做局部語法分析。分析過程體現為形式與意義的逐一匹配,即將每一實例中具有完整意義的結構成分與一個特定的分析術語進行對應,形成一系列局部語法型式(見表2)。

表2 局部語法分析1“被例+標示+例證”

以表2所示分析為例,此組實例均以一個分句起始,如Theprocessesaremoreaction-orientedinthebusinessworld。它指明需要被例舉說明的知識,因此分析為“被例”。中間的成分(如e.g.)指示例舉動作的發生,匹配“標示”。其后所例舉的具體內容(如sell,manage,manufacture,deliver,confirm)可分析為“例證”。此組實例被統一描寫為“被例+標示+例證”這一局部語法型式,體現了該組例舉語言實例的意義規律。依照此方法,我們將檢索出的全部例舉語言實例描寫為一系列局部語法型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將兩組學者例舉語言所體現的局部語法型式進行對比,觀察每一局部語法型式在兩個子庫中的頻數分布情況,從頻數差異中探尋兩組學者各自的例舉語言特征性的意義表達方式。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本節展示局部語法分析的結果,呈現兩組學者例舉語言體現的多種局部語法型式,在此基礎之上,對比兩組學者局部語法型式的分布異同。我們認為,單一的語言實例可能源于某一文章作者的個人語言風格,不能體現例舉語言的規律性特征。我們將在兩個語料庫中僅對應一則實例的局部語法型式(如“例證+鏈接+例證+標示+被例”在語料庫中僅有一則實例ThesentencebelowservesasanexampleillustratingthepolitenessaspectofV+yixia與其對應)排除出分析過程。

(一)局部語法分析結果

我們將語料庫中提取出的全部例舉語句分析為19種局部語法型式(見表2~20),系統呈現例舉話語行為多樣的意義實現方式。

首先,表2體現了數量最多的一組例舉語言實例的局部語法分析,該組實例以“被例”這一意義起首,分析為“被例+標示+例證”這一型式,體現了兩組學者最高頻使用的例舉語言意義規律。

以“被例”起首的另一組實例可以表3所示方式進行分析。該組實例統一呈現被動結構。首先出現的內容(如Suchoccurrences)體現“被例”。它由體現“鏈接”的系動詞成分(如canbe)連接到“標示”(如illustrated),再由另一個體現“鏈接”的介詞(如with)連接到具體的“例證”,形成型式“被例+鏈接+標示+鏈接+例證”。該型式最明顯的特征是以被動結構表達例舉,內部意義組成復雜,意義表達方式正式、迂回。

表3 局部語法分析2“被例+鏈接+標示+鏈接+例證”

表4演示的一組實例同樣以“被例”起始(如Asaninitialstep),隨即給出具體“例證”(如eachvariantwasallocated…),結尾的forexample或forinstance標示例舉行為?!氨焕?例證+標示”這一型式的特征在于將“標示”后置,避免例舉行為打斷之前的討論內容,適宜于對所舉示例進行詳細、不間斷的分析。

表4 局部語法分析3“被例+例證+標示”

在表5所示的分析中,以“被例”開始的另一組實例分析為“被例+啟動+標示+例證”?!氨焕焙蟪霈F的動詞(如see)統一分析為“啟動”,意在指引讀者注意隨后的例舉內容,即“標示”(如forexample)和“例證”(如thedistributionfiguresinTable3)。使用介入手段與讀者互動,提醒其注意例舉,是該型式最明顯的意義特征。

表5 局部語法分析4“被例+啟動+標示+例證”

表6中的實例被分析為“被例+啟動+例證+標示”,與“被例+啟動+標示+例證”的不同之處在于,“標示”與“例證”的順序相反,體現出學術例舉話語細微的意義變化。

表6 局部語法分析5“被例+啟動+例證+標示”

在相當一部分例舉實例中,起首的意義成分由“被例”轉變為指明例舉行為的發生的“標示”(如Forinstance)。在如表7所示的一組實例中,“標示”后直接給出例子的詳情,如alphapowerdifferencesbetweenemotionalandneutralstimuli…匹配“例證”,由此形成 “標示+例證”這一簡單的局部語法型式。該型式的特點在于特別醒目地指明例舉行為。

表7 局部語法分析6“標示+例證”

由表8呈現的另一組實例也以“標示”開頭,被分析為型式“標示+相關研究+擴展表述”。在該型式中,所舉的具體例子并非物質世界中的具體事物,而是前人的相關研究,如Keck(2006),因此標注為“相關研究”。之后的內容為對前人研究的介紹和說明(如studiedtheparaphrasingstrategiesofL1andL2…),對應“擴展表述”。以前人研究作為例舉內容是該型式的意義特征。

表8 局部語法分析7“標示+相關研究+擴展表述”

在表9呈現的實例中,句首的“標示”均由短語anexampleof體現,緊隨其后的成分(如hedging)體現“被例”,中間的“鏈接”成分(如wouldbe)將其與“例證”(如youmightwanttomake…)進行銜接,最終形成型式“標示+被例+鏈接+例證”。以左右意義對等(如Anexampleofhedging與youmightwanttomake…意義對等)的方式呈現例舉行為,是該型式最顯著的意義特征。

一部分以“例證”開頭的實例可分析為4種局部語法型式。其中的一組實例(見表10)首先給出具體例子,即“例證”(如Theideaofexploring…),隨后的forexample或forinstance標示之前的內容為例子。句末的細節討論對之前的“例證”進行詳細解釋,對應“擴展表述”。以插入語的方式標示例舉行為是該型式的重要意義特征。

表9 局部語法分析8“標示+被例+鏈接+例證”

表10 局部語法分析9“例證+標示+擴展表述”

在由illustrate或exemplify等動詞充當“標示”的實例中(見表11),雖然“例證”也位于句首,但“標示”之后的成分(如afewsuchnoun+nounsequences)不再體現“擴展表述”,而是例舉的對象,即“被例”。以具體的行為動作體現例舉是“例證+標示+被例”這一型式的意義特征。

表11 局部語法分析10“例證+標示+被例”

以anexampleof檢索出的實例中,有一組也以“例證”開頭,如表12所示,分析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它與“例證+標示+被例”存在細微差異:“例證”與“標示”之間由系動詞(如is)進行連接,同時,它又與“標示+被例+鏈接+例證”類似,以左右意義對等的方式呈現例舉行為。

在最后一組以“例證”起始的實例中(見表13),體現“標示”的動詞以過去分詞的形式出現(如illustrated),它將“例證”的內容一分為二(如前半部分的Astrategicframework及后半部分的inFig.3)形成型式“例證+標示+例證”。該組實例在句中充當主語或狀語等成分,并不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它們以例舉的內容為基礎或前提,對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討論。

表13 局部語法分析12“例證+標示+例證”

有4組實例以鋪墊性的內容開頭,統一分析為“啟動”。其中,頻數最高的一組分析為“啟動+標示+例證”(見表14)。插入的成分,如forinstance對應“標示”,它將前后內容切割開,之前的成分(如butifyoumake)提供背景信息,體現“啟動”,之后的成分給出具體的例子(如groupworksandwithinthegroupthereare…),體現“例證”。將例舉標示詞以插入語的形式置入句中,使其不干擾與前文內容的銜接,是該型式的意義特征。

表14 局部語法分析13“啟動+標示+例證”

在由固定短語asanexampleof引導的實例中(見表15),as體現“啟動”,anexampleof對應“標示”,緊隨其后的內容(如whatthisworkislike)為例舉的對象,標注為“被例”。逗號后的詳細內容為給出的例子,對應“例證”。該型式“啟動+標示+被例+例證”的特點在于,用asanexampleof將“例證”之外的內容獨立出來,以便對具體例子進行充分表述。

由表16可見,以短語“asexemplified/illustrated+介詞”開頭的一組例舉表達,前半部分可分析為“啟動+標示+鏈接”,分別對應如as、exemplified、by等詞語。由“鏈接”引出的具體例子(如thecore-ontologyandthecompetitor-ontology…)對應“例證”,句末用于進一步解釋的內容(如differentGSCcompanies’knowledgeisstructured…)則描寫為“擴展表述”。與“啟動+標示+被例+例證”相比,“啟動+標示+鏈接+例證+擴展表述”更注重對例子進行詳盡的說明,這也成為其重要的意義特征。

表15 局部語法分析14“啟動+標示+被例+例證”

表16 局部語法分析15“啟動+標示+鏈接+例證+擴展表述”

以動詞短語take…for example形成的例舉實例可按表17所示方式進行分析。其中,動詞take可分析為“啟動”,為隨后的“例證”(如have male have female…)做鋪墊,后置的for example為標示詞。以動詞短語引出例舉內容是該型式最明顯的特征。

表17 局部語法分析16“啟動+例證+標示”

有兩組實例以論文的作者即“研究者”開頭,其中的一組(見表18)分析為型式“研究者+標示+被例”。起首的“研究者”(如I)后跟隨體現“標示”的例舉動詞(如exemplify),句末的細節內容指向例舉的對象(如howsemiogenesisdatacanalsobegathered…),即“被例”?!把芯空?標示+被例”這一型式將作者自身置于文章之中,作為例舉行為的執行者,體現了學術論文作者使用“介入話語策略”與讀者進行交流。

表18 局部語法分析17“研究者+標示+被例”

同樣體現介入策略的還有一組實例,它們被統一分析為“研究者+行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見表19)。在這些實例中,起始的“研究者”后接具體的研究行為(如use),這一“行為”再引出“例證”(如diagram2),進而由體現“鏈接”的不定式to對接其真實目的:對“被例”(如thesemanticpropertiesofEnglishpassives)進行例舉說明,最終形成了本研究中意義成分最多、最復雜的型式“研究者+行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

表19 局部語法分析18“研究者+行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

最后一組實例的分析見表20。該組實例以諸如Frey(1990)等前人研究作為例舉的具體內容,標注為“相關研究”。插入句中的forexample或forinstance“標示”例舉行為的發生。之后的內容(如proposedthatratherthanhighlightinggaps…)對所引前人研究進行概述,標注為“擴展表述”。以前人文獻為例舉的具體內容,是“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這一型式的顯著特征。

表20 局部語法分析19“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

依照上述方法,我們將兩個語料庫中的全部例舉語言實例描寫為19個局部語法型式。這些型式以6種不同的意義(如“被例”“啟動”等等)起始,內部包含不同的意義成分(如“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與“標示+被例+鏈接+例證”中共同的意義成分僅“標示”一項)或意義成分的排列順序有所差異(如“被例+標示+例證”與“例證+標示+被例”包含同樣的意義,但意義排列順序不同)。它們共同體現了中、西兩組學者例舉話語行為多變的意義表達方式,系統呈現出其例舉語言的意義規律。局部語法以一種局部的、聚焦的語言觀察視角,采用與語境(即例舉)密切相關的分析術語,以簡單、直觀的“形式—意義”互相匹配的方法,精密地揭示出語言學者們在使用短語表達例舉的過程中各種微觀的意義趨向和變化。另一方面,由于局部語法分析過程涉及對各個局部語法型式的使用頻數的統計,這意味著局部語法能有效地量化話語行為的實現形式〔28〕,為對比研究提供一種更局部、系統的新思路。

基于上述局部語法分析數據,我們記錄每一局部語法型式分別在兩個庫中的出現頻數,通過頻數的對比,挖掘其中具有顯著差異的型式,揭示兩個學者群體例舉語言的特征性意義規律。

(二)局部語法型式對比分析結果

本節對兩組人群例舉語言的局部語法型式進行頻數對比分析,揭示中、西方語言學學者例舉語言的特征性意義規律。根據數據,表2至表20所呈現的19個局部語法型式在兩個語料庫中的具體頻數分布見下表21。

表21總體數據顯示,中國學者例舉語言使用頻數顯著低于西方學者:中國學者例舉語言的總頻數為1430次(每百萬詞3084次),而西方學者的總頻數達到3250次(每百萬詞3281次),對數似然比檢驗顯示差異顯著(p=0.0487<0.05)。這表明,與西方學者相比,明顯少用例舉的方式解釋知識是中國學者學術話語或論證語言的特征性之一。

具體局部語法型式的對比數據進一步顯示,中、西方學者局部語法型式的使用存在一定共性,如“被例+標示+例證”和“標示+例證”是兩組學者前兩位共同高頻使用的型式。這些型式及其對應的短語資源構成了兩組學者共享的例舉話語基礎,是其例舉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表明其對所屬話語社團內部高度共識性的例舉語言意義規律的遵守和尊重。

再進一步觀察發現,兩組學者具體局部語法型式的使用差異大于共性,形成了各自特征性的意義使用趨向和規律。這集中體現于兩組學者各自顯著高頻使用的局部語法型式。

1.中國學者例舉局部語法的特征性

中國學者顯著高頻使用“標示+例證”“被例+鏈接+標示+鏈接+例證”“啟動+標示+被例+例證”“啟動+標示+鏈接+例證+擴展表述”“研究者+行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啟動+例證+標示”“例證+標示+例證”及“被例+啟動+標示+例證”這8個局部語法型式。這些型式集中體現了中國學者例舉語言的特征性意義規律。

表21 中、西方學者例舉語言的局部語法型式頻數分布

續表21 中、西方學者例舉語言的局部語法型式頻數分布

在這8個型式中,具體而言,“標示+例證”(如For example, the Chinese idiom “pao zhuan yin yu” has the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cast a brick to attract jade”)僅涉及兩種意義的使用,語義序列非常簡單,意義表達簡潔明快?!氨焕?鏈接+標示+鏈接+例證”(如Such occurrences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Chinese-authored English RA corpora)的特點在于被動結構的使用,意在突出例舉所解釋的對象?!皢?標示+被例+例證”(如As an example of what this work is like, the following are extracts from her corrections on students’ writing)與“啟動+標示+鏈接+例證+擴展表述”(如As exemplified by the core-ontology and the competitor-ontology in Section 4.1, different GSC companies’ knowledge is structured)均以鋪墊性的介詞as開頭,旨在指引讀者注意下文的例舉論證?!把芯空?行為+例證+鏈接+標示+被例”(如We use Diagram 1 to illustrate their degrees of markedness…)將作者自身的例舉行為作為研究過程介紹給讀者,體現其積極介入文章、與讀者互動交流的話語策略?!皢?例證+標示”(如Taking the mode shape illustrated in Fig. 1 for example)緊密關聯于短語take…for example,它亦是綜合了例舉與研究行為的介入策略的體現?!袄C+標示+例證”(如the scatter diagrams illustrated in Fig. 3 and Fig. 4)對應簡單的“名詞+定語”結構,它將例舉內容拆分為二,前半部分展示具體示例,后半部分指明示例位置,可靈活置于各種例舉表達之中。而“被例+啟動+標示+例證”則是“被例+標示+例證”的變體,所增加的“啟動”意義,如實例language-specific properties can even shape spatial cognition at a deeper level (see, for instance, Hohenstein, 2005)中的動詞see,意在明確提醒讀者注意下文的例舉內容,仍是介入策略的體現。

歸納可見,中國學者的上述8個顯著高頻使用的局部語法型式具有兩點明顯的共性,這些共性明確地體現出中國學者例舉語言的特征性意義規律。第一,頻繁使用介入策略,積極與讀者進行互動交流。這一趨向主要體現于“啟動+標示+被例+例證”“啟動+標示+鏈接+例證+擴展表述”“被例+啟動+標示+例證”等5個局部語法型式。它們揭示出中國學者頻繁介入語篇,積極引導讀者,協助其有效理解知識的強烈趨向。第二,趨于將所舉示例置于例舉表達的最后?!皹耸?例證”“被例+鏈接+標示+鏈接+例證”“啟動+標示+被例+例證”等4個局部語法型式的高頻使用印證了這一趨向。這種趨向體現了中國學者習慣于按照從總體到個例、從一般到具體的方式進行知識闡釋的例舉論證思維邏輯。

2.西方學者例舉局部語法的特征性

西方學者顯著高頻使用“被例+標示+例證”“例證+標示+擴展表述”“例證+標示+被例”“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啟動+標示+例證”以及“被例+例證+標示”這6個局部語法型式。這些型式同樣共同體現了西方學者例舉語言最具特征性的意義規律。

在這6個型式中,“被例+標示+例證”(如The processes are more action-oriented in the business world, e.g. sell, manage, manufacture, deliver, confirm)體現了先展示例舉對象,再指明例舉動作,最后提供具體示例的基本例舉論證思維方式。該局部語法型式在兩組學者文本中均位列頻數之首,但在西方學者文本中更顯著地高頻使用,這體現了西方學者對本話語社團最公認例舉意義規律更嚴格的遵守?!袄C+標示+擴展表述”(如The 1954 curriculum, for example, comprised nine courses)及“例證+標示+被例”(如Examples below illustrate heavy use of nominal modification)均將具體示例置于句首顯著位置,意在突出其在例舉表達中的核心地位?!跋嚓P研究+標示+擴展表述”(如The Vienna-Oxford ELF Corpus project, for example, aims to compile a corpus of spoken)以過往研究作為例舉內容,例舉標示詞緊隨其后,便于例舉內容與前文銜接?!皢?標示+例證”(如There was, for instance, Sam’s Term 1 “writing as driving test”)與“例證+標示+擴展表述”同樣將例舉標示詞嵌入句中,而“被例+例證+標示”(如The test includes lecture and seminar discourse, for example)甚至將標示詞置于句末。這些趨向意在避免例舉標示詞破壞前后文之間的邏輯聯系,確保文章內容的連貫性。

歸納可見,西方學者顯著高頻使用的6個局部語法型式同樣有兩點明顯的共性,體現其例舉語言最具特征性的意義規律。(1)趨于淡化例舉標示詞,突出其它信息。這主要體現于“例證+標示+擴展表述”“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啟動+標示+例證”等 4個局部語法型式的高頻使用。在這些型式對應的例舉語言實例中,例舉標示詞趨于以插入語的形式出現。我們認為,這一表達習慣是西方學者出于邏輯銜接的考慮,在實施例舉行為的同時,注重保護行文原有的完整性,以略微隱蔽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具體解釋。(2)趨于將所舉示例置于例舉表達的最前位置。這顯著體現于“例證+標示+擴展表述”及“例證+標示+被例”兩個局部語法型式的高頻使用。將具體示例前置,凸顯“例證”,體現了西方學者趨于遵循從個體到總體、從具體到一般的例舉論證邏輯闡釋知識,與中國學者形成鮮明對比。(3)趨于在表達例舉時引用前人研究。這集中體現于型式“相關研究+標示+擴展表述”的高頻使用。它表明,西方學者更習慣于以自身學科內部的研究活動作為例舉內容,更頻繁地銜接前人研究從而定位自身研究。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局部語法的路徑和方法分析了中、西方語言學學者的研究論文中例舉語言的意義規律,重點關注了兩者的差異,揭示出語言/文化這一重要語境因素對學術例舉話語意義表達方式的制約作用。研究發現,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學者群體的例舉語言雖有一定共性,但更有重要區別。共性主要在于,兩組學者均高頻使用其所屬話語社團高度公認的例舉意義表達方式,如“被例+標示+例證”及“標示+例證”,體現出兩組學者對其話語社團學術話語模式的尊重。兩組的區別則主要體現于6個具體方面:(1)相對于西方學者,中國學者明顯少用例舉進行知識解讀或論證;(2)中國學者顯著高頻使用的8個局部語法型式顯示,相對于西方學者,中國學者更積極地使用介入話語策略,引導讀者注意例舉內容;(3)中國學者更習慣于將所舉例子后置,以從一般到具體的例證邏輯順序解釋知識;(4)與中國學者相比,西方學者趨于將例舉標示詞置于非顯著位置,淡化其對上下文銜接的影響;(5)西方學者更習慣于將所舉例子前置,以從具體到一般的例證邏輯順序歸納知識;(6)西方學者趨于例舉前人研究,通過對接以往文獻的方式定位自身研究。這些意義規律的重要區別,一言以蔽之,體現了母語文化對不同學者群體例舉語言的深刻影響和制約。在這樣的影響和制約下,中國和西方學者形成了各自特征性的學術話語模式,導致其在實施具體學術話語行為(如例舉行為)時產生了不同的意義趨向。本文是一項從局部語法視角探索學術例舉語言語境變異的研究,研究表明,例舉語言不僅受到學科、歷史時期及作者語言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它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學者群體之間亦會產生明顯的規律性變異。局部語法基于語料庫證據,以一種聚焦視角精密分析不同人群在進行例舉論證時所使用的各種微觀意義,揭示各類人群特征性的意義使用規律,是探索例舉話語行為乃至其他話語行為的語境變異的有效方法。

上述局部語法型式及中、西方學者型式使用的差異及共性,可為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首先,學術寫作教學可以具體的學術話語行為為出發點。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學術寫作過程視作完成一系列話語行為的過程,如引言章節的“指明研究論題的重要性”,文獻綜述章節的“指出前人的研究空白”,結果分析章節的“報道圖表數據”話語行為等等。其次,以講授每一學術話語行為的“詞匯—語義”實現方式為教學的關鍵內容。教師可基于眾多學術話語行為的局部語法分析數據(如本文提供的例舉話語行為的分析數據),向學生展示某一話語行為的各種意義規律(即局部語法型式),例舉每一種型式對應的典型短語實例,并指明每一型式所適宜的交際語境等等。在此基礎之上,訓練學生在學術語篇中識別型式,并根據具體語境選擇恰當的型式和詞語實施話語行為。最后,以局部語法對比研究的數據為依據,提醒學習者認識到各種語境因素對具體話語行為意義表達方式的制約。如教師可以本文的對比數據為依據,向學習者指明,受到語言及文化因素的制約,中國語言學者在學術論文中表達例舉話語行為時趨于使用介入話語策略引導讀者注意例舉內容等。

與此同時,須指出,本文仍存在以下兩點局限:其一,中國學者子庫偏小,庫容量僅有50萬詞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學者文本的代表性。其二,研究以局部語法的視角對比了兩組學者群體例舉語言的細微意義差異,揭示各種特征性的意義規律,但研究并未進一步探討形成上述特征或造成上述差異的原因。這些問題,有待今后的研究做出更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歡
型式實例學者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幕墻型式對高層建筑室內自然通風影響的模擬
現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壩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討
軍持的型式分析與年代分期
學者介紹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6-APA裂解過程攪拌型式的研究及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