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守敬《授時歷轉神注式》新考

2024-01-29 12:39趙江紅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吉兇郭守敬法式

趙江紅

(浙江大學 古籍研究所,杭州 310058)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水利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一生最為人稱道的成績,就是和許衡、王恂等人共同編制了《授時歷》?!妒跁r歷》頒行后不久,郭守敬又投入到對歷法改革成果的整理與編纂工作中,身后留下《推步》(即《授時歷經》)、《立成》、《歷議擬稿》、《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歷注式》、《時候箋注》、《修改源流》、《儀象法式》、《二至晷影考》、《五星細行考》、《古今交食考》、《新測二十八舍雜坐諸星入宿去極》、《新測無名諸星》、《月離考》等諸多著作。[1]然而這些作品并未得到很好的保存,明末徐光啟已稱“郭守敬之遺書一百余卷,悉皆散逸”[2],雖不盡然,但仍可說明大部分郭氏遺書在當時已經很難見到了。除《元史·歷志》保存的《授時歷議》、《授時歷經》外,當代研究者還考證出,《新測無名諸星》、《新測二十八舍雜坐諸星入宿去極》、《授時歷立成》尚存于世。[3-5]

本文主要關注的是郭守敬撰著的《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歷注式》。今之學者提及二書時,皆以為亡佚。(1)陳美東指出:“郭守敬的論著中有《轉神選擇》2卷和《上中下三歷注式》12卷,但它們均已佚而不存?!?[1],280頁)李迪也認為這2部都已“找不到原書”。[6]筆者注意到,《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歷注式》是由《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拆分而來的。今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藏有一冊《轉神法式》,與郭氏《轉神選擇》關系密切。另外,《授時歷轉神注式》流傳到明代時,遭明人竄改,并被更名為“大統萬年歷”,亦少有人知。本文將利用正史、文集、目錄文獻、存世古籍、出土歷書等材料,就《授時歷轉神注式》的流傳脈絡、存世情況、書籍性質略做梳理,是對亡佚已久的《授時歷轉神注式》的重新發現。

1 《授時歷轉神注式》的流傳情況

《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約成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至元二十二年間。書成后,由太史院校書郎楊桓撰序?!妒跁r歷轉神注式》久佚,所幸楊序得以保存,成為我們了解《授時歷轉神注式》內容體例、追查該書下落的重要文獻,故征引如下,以便分析:

近古歷法,必注人事動作吉兇之說。其式圖太歲、統吉兇之神于帙端,令人知一歲之向背也。又注節氣、日躔及天道所向、天德、月厭、月殺、月德、月合、月空、月之六候、三白圖于逐月之下,又令人知一月之向背也。又注干支于十日下,注五行納音于干支下,注月建十二于納音下,注二十八宿于月建下。合是數者,通取轉神之名,以為吉兇之由。轉神者,言其神隨時輪轉而無定位也,曰是日遇某神作某事吉,作某事兇。又注天恩、天赦、母倉、天德、嫁娶、修宅等一切吉兇、宜忌、雜法于其下。事之洪纖,一舉足,一動手,皆知所以擇地、擇時而行之也。然經涉世代,不免有去取失當之弊,有司狃于習常,無所改正,亦已久矣!

圣上以聰明神算統一六合,萬機之暇,因知《大明歷》之度有積久之差,乃更立太史院,命道德藝明之臣,創置表儀,測驗推步,迎天道,揆日景,察往知來,研精極微,新其歷而敕賜名曰“授時”。其以鳥、火、虛、昴為日中、宵中、日永、日短之驗,以正四時之遺制,蓋不敢失于古。

然歷注之義,謂吉兇應于人,皆由所動年月日方之善惡,不無乖于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理。雖然,至教所寓,無往不存。原夫歷注之初,亦所以教天下之敬慎也。天下之事,敬慎則致成而吉,否則致敗而兇。歷注之義微矣哉!特患夫用知者知其流而不能推其源也。誠能推其源,其于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理,渾然為一體矣!復何乖之有!

今依舊式,為之損益立辭,太重者輕之,闕脫者補之,衍余者損之,位置失當者移之,事涉鄙俚者刪之。既成,定為《轉神》一卷、《上中下注式》一十二卷。上以備御用,中以備青宮之用,下以授庶官及億兆之民也。嗚呼!自古圣人之受天命,其于天之所以仁萬物者,無不致其極也!《授時歷》存近古轉神之注于日下,使人趨吉而遠兇,亦所以資圣主仁億兆之大端與?([7],2024冊,10b-12頁)

楊序依次介紹了近古(宋金)具注歷歷式(2)嚴敦杰對此有詳細釋義[8]。、元世祖創制《授時歷》的始末、歷注之義與《授時歷轉神注式》的編纂體例。其中提到,書成,“定為《轉神》一卷、《上中下注式》一十二卷”,指的是該書由《轉神》、《上中下注式》兩部分組成,《轉神》僅1卷,《上中下注式》則有12卷之多。又,至元二十三年二月癸亥,“太史院上《授時歷經》、《歷議》”[9]。根據楊桓留下的《進〈授時歷經〉、〈歷議〉表》,此次進呈書目還包括“《轉神注式》一十三卷”(3)楊桓《進〈授時歷經〉、〈歷議〉表》云:“所有《授時歷經》三卷、《立成》二卷、《轉神注式》一十三卷、《歷議》三卷,已繕寫成二十一冊,隨表上進?!?[7],2019冊,4b頁) 陳美東認為,“楊桓所說的卷數,實際上是指冊數而言,即以一冊為一卷,而齊履謙所說的卷數(按,指齊氏《行狀》提到的“《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才應是各著述真實分卷的卷數”。[1] 此說不確。目前沒有任何文獻資料載有《授時歷經》等書的冊數情況,不能因為各書卷數之和恰為21,便將楊桓所說的卷數等同于冊數。如需將《授時歷經》、《立成》、《轉神注式》、《歷議》4書繕寫成21冊,各書的冊數可以有多種組合,因此不能輕易否定楊桓的記載。通過下文對《大統萬年歷》全本的介紹,推測《授時歷轉神注式》很可能為5冊,并非13冊;《轉神選擇》與《上中下三歷注式》合一才是初成本的狀態。,卷數與《〈授時歷轉神注式〉序》所載相同,則序、表可能是同時寫成的。由此也可以斷定,13卷本既是進呈本,也是該書的初成本。

不過,郭守敬歿后,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所記《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的基本情況已有不同:“《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7],2030冊,9b頁),不僅將《授時歷轉神注式》一分為二,卷數也多出了1卷。齊履謙與郭守敬共事多年,行狀之撰寫又得郭氏后人提供材料,因此,“《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應該是符合實情的。也就是說,到郭守敬去世時,已經出現《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歷注式》分開單行的情況。至于《轉神選擇》卷數之不同,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在進呈御覽之后,郭守敬對《轉神選擇》進行了增補,使得該部分內容由1卷增加為2卷;二是《轉神選擇》原本不分卷,1卷、2卷之別只是楊桓與齊履謙對該部分卷數的判斷不同。相比較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詳見下文)。齊履謙對該書卷數及分合情況的記載影響極大,因為明初王袆等人即在行狀基礎上寫成《元史·郭守敬傳》,后人更是沿用此說,以至明以后的文獻都將此書著錄為《轉神選擇》2卷、《上中下三歷注式》12卷。

檢尋目錄文獻可以發現,此書在明代已極為罕見,僅宮廷藏書目《文淵閣書目》收錄“《轉神選擇》一部一冊,闕”[10],且不見《上中下三歷注式》。自此以后,無論公私目錄,都找不到《轉神選擇》或《授時歷轉神注式》的蹤影,故學界一度以為其書已不存于世。

不為國內學者注意的是,此書似乎早已傳入朝鮮。在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藏書中可以找到與《轉神選擇》書名相近的《轉神法式》1部(館藏號為奎中1988)。根據《奎章閣圖書中國本綜合目錄》[11]及奎章閣網站提供的書影,可知此本為朝鮮光海君時期(1608—1623)木活字刻本,1冊(55葉),不分卷。卷首有“《大統歷轉神法式》序”1篇,正文首題“轉神法式”,全書篇目依次是“選擇例”、“內事選擇”、“外事選擇”、“冠婚選擇”、“行幸選擇”、“工力選擇”、“選擇用事類”、“大統鋪注活法”、“歲轉諸神立成”、“月轉吉神”、“月轉兇神”、“九良星”、“年九良殺方”、“穿井方”、“安廁方”、“安碓磨方”、“造屋間數”、“開灶門方”、“上下兀日打上官赴任”。半葉10行,行19字,小注雙行,四周雙邊,雙花魚尾,版心鐫有“轉神法式”。筆者發現,此書書前所附“《大統歷轉神法式》序”,其實是楊桓的《〈授時歷轉神注式〉序》。由此推測,《轉神法式》應該就是《轉神選擇》。此書曾經明人竄改,但改動并不徹底,如序中“授時歷”并未全部改作“大統歷”或“大統授時歷”,仍有1處作“授時”;又如“選擇用事類”下出現了3個金元時代的年號紀年:“自皇統甲子(1144)為上元,泰和四年甲子(1204)為中元,又次至元元年甲子(1264)為下元。上中下周而復始”[12],而沒有補入明代的年號時間??傊?《轉神法式》的存世,表明郭守敬《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并沒有完全散佚。

不僅如此,筆者還發現今存明抄本《大統萬年歷》是明人改寫《授時歷轉神注式》而成的,保存了后者的大貌。下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統萬年歷》的基本情況,再從各部分的內容、體例入手,分析它與《授時歷轉神注式》之間存在的關聯。

奧爾夫的聲勢教學法是一種比較靈活不拘束的教學方法,現在已逐漸應用于幼兒的日常教學中,不僅對幼兒早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老師的音樂素養,提高了幼兒的音樂體驗。聲勢教學法對幼兒來說比較簡單易懂,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律動、聲勢以及音樂游戲等使音樂更加容易理解。聲勢教學可以幫助幼兒增強對音樂的理解,也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創造性,使音樂具有真正的音樂性。

2 《授時歷轉神注式》改抄本的下落

圖1 《大統萬年歷》卷1正月戊戌、己亥日

清初藏書家錢曾《也是園藏書目》載:“《大統萬年歷》十二卷?!盵13]除此之外,很少再見他書著錄《大統萬年歷》,可見此書流傳不廣。此書今存明抄本2部,分別藏于清華大學圖書館(下文簡稱“清圖”)與山東省圖書館(下文簡稱“魯圖”),皆不署作者。其中清圖藏本為殘本,4冊,12卷,以12月分卷,每月1卷。每月下先列該月大小、月建、長星短星、四絕往亡、節氣時刻、晝夜長短等,后依六十甲子的順序詳列甲子日至癸亥日的干支、納音、月建、寶義制專伐、吉神、兇神、用事宜與不宜(見圖1,姑且稱月表部分為“六十甲子吉兇表”)。全書末尾附崇禎十七年(1644)李奎撰寫的跋文,詳述他于吳門得書的經過(4)跋文云:“家慈年逾八旬,猝染頭痛目眩之癥。延醫診治,服藥無驗。絕粒數日,沉重危急。予旦夕不寧,甚為憂慮,焚香禱祈上蒼。是夜,家母夢兆,見天竺觀音大士,指示用薄荷多多滿擦頭面。未嘗服藥,口嘔黃水半碗,翌日漸愈。予持齋三月,遂往武林了愿。因闖匪阻路,繞途而行,道徑吳門坊間閱書。見一寒士攜一冊殘破《大統萬年歷》至坊間求售,價計千金。坊主只允二金,寒士不諾。予顧寒士之朽窘,睹書本之古舊,遂贈四金購來。因程期至亟,未審寒士姓氏。攜回家中,殘碎補就,珍而藏之。崇禎甲申季春李奎題于云龍別墅?!?。魯圖藏本為全本,5冊,亦著錄為12卷。首冊不分卷,書前有《〈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后為“選擇例”、“內事選擇”、“外事選擇”、“冠婚選擇”、“行幸選擇”、“工力選擇”、“選擇用事類”、“歲轉諸神立成”、“月轉吉神立成”、“月外雜用吉日”、“月轉兇神立成”、“月轉雜忌兇日”、“陰陽不將”、“不將立成”、“得辛日”、“龍治水日”、“五姓修宅年月宜忌立成”、“年黑方所在及所起立成”、“大統歷鋪注活法”、“上兀下兀日”諸篇。后4冊始分卷,與清圖藏本內容相同,也是正月至十二月月建、節氣諸項與六十甲子吉兇表。

最先引起筆者注意的是,魯圖藏《大統萬年歷》書前所附序文竟然也是楊桓所撰《〈授時歷轉神注式〉序》。雖然《大統萬年歷》的抄寫者將序名改作《〈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又將楊桓的“桓”字剜去了,但比勘正文后發現,二者僅有12處文字不同,依次為:

(1)首段“天德、月厭、月殺、月德、月合、月空”,《〈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天德、月德、月厭、月殺、月合、月空”,順序不同。按,“天德、月厭、月殺、月德、月合、月空”指的是“近古”具注歷每月下標注的月神。檢傳世本《大宋寶祐四年丙辰歲會天萬年具注歷》,除正月、二月、三月、四月有殘泐外,月下標注的月神順序皆為“天德、月厭、月殺、月德、月合、月空”,故應從《〈授時歷轉神注式〉序》。

(2)首段“又注干支于十日下”,《〈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無“十”字。按,“十”字疑為衍文,可從《〈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

(3)首段“嫁娶、修宅”前《〈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多“勘婚”二字。按,元人傅若金曾經目《至元十四年丁丑歲大明具注歷》,此歷依照金代大明具注歷寫成,有“八卦勘婚”(5)傅若金《書鄧敬淵所藏大明歷后》載:“右鄧君敬淵所藏《至元十四年丁丑歲大明具注歷》一本。蓋國朝混一天下,始頒正朔之制也。其十二月下所注,與今授時歷小異而加詳焉。有長星、短星、往亡,公、辟、侯、大夫、卿六十四卦,七十二候。自金正隆戊寅(1158)迄大元至元丁丑(1277)百二十年歲屬,而建國革命之始,改元置閏之次,粲然具見。若八門占雷、五鼓卜盜、十干推病、八卦勘婚,凡以使民勤事力業、趨吉避兇者,亦莫不備至?!盵14],可知金歷舊式有此項,可參。

(4)第2段“新其歷而敕賜名曰‘授時’”,“授時”前《〈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多“大統”二字。

(5)第3段“皆有所動”,“有”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由”。

(6)第3段“原夫歷注之初”,“初”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法”。

(7)第3段“其于作善降祥”,“作”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降”。按,此處用典出自《尚書·伊訓》,又上文出現了“作善降祥”,故應從前者作“作”。

(8)第4段“今依舊式”,“依”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為”。按,“依”字義長,可從。

(9)第4段“衍余者損之”,《〈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脫“衍”字,并留空一格。

(10)第4段“自古圣人之受天命”,“受”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授”。按,“受”字義長,可從。

(11)第4段“《授時歷》存近古轉神之注于日下”,“《授時歷》”前《〈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多“大統”二字。按,此處改動同(4)。

(12)第4段“圣主仁億兆之大端”,“仁”字《〈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作“人”,當為音訛,作“仁”字是。

因二序內容高度重合,后出的《〈大統萬年歷轉神式〉序》很明顯抄襲了《〈授時歷轉神注式〉序》。抄襲者在刪改序名、抹去作序者姓名的同時,又在“授時(歷)”前加入“大統”二字,意圖將作序時間推遲到明代。這就不得不令人懷疑《大統萬年歷》的來歷了。

筆者進一步比對《轉神法式》與魯圖藏《大統萬年歷》,發現《大統萬年歷》首冊大部分篇目及內容與《轉神法式》相同。也就是說,《大統萬年歷》首冊“選擇例”諸篇,對應的是《轉神選擇》。據此可以回答上文有關《轉神選擇》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卷數差異問題——魯圖藏《大統萬年歷》首冊不分卷,郭守敬纂定之《轉神選擇》很可能也不分卷,才會出現1卷、2卷的不同記載。

除了序文、首冊內容雷同外,《大統萬年歷》后4冊與《上中下三歷注式》也極為相似。首先,《大統萬年歷》后4冊12卷,以12月分卷,《上中下三歷注式》亦為12卷,兩者卷數相同。其次,《〈授時歷轉神注式〉序》提到,“近古歷法”于日下注干支、五行納音、月建、二十八宿、神煞、吉兇事宜,《授時歷轉神注式》是在“舊式”基礎上損益而成的,很可能保留了日下所注的事項。而《大統萬年歷》正月至十二月六十甲子吉兇表日下所注,大致與“近古歷法”相同。若考慮到《授時歷轉神注式》對“舊式”有所損益,二者重合的部分可能更多。最后,楊桓還說,《上中下注式》“上以備御用,中以備青宮之用,下以授庶官及億兆之民”,是指宜用事項分御用、青宮(皇太子)之用、庶民之用3種。而《大統萬年歷》宜用事項下亦劃分3欄(見圖1朱筆“宜”下3欄),與上、中、下注式之意相合??梢?無論是卷數,還是內容體例,《大統萬年歷》后4冊與《上中下三歷注式》都有相當多的共同點。

綜上,《授時歷轉神注式》各部分都可以在《大統萬年歷》中找到對應且相似之處,可以肯定,《大統萬年歷》是明人改抄《授時歷轉神注式》而成的。雖然對原書做了竄改,但《大統萬年歷》保留了《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故可以將清圖藏《大統萬年歷》看作12卷本《上中下三歷注式》,魯圖藏《大統萬年歷》則可以看作是全本的《授時歷轉神注式》。

明人對此書的竄改,與一般認為“明人刻書改換名目”[15]的惡習性質有所不同,即并非出于商業利益的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古代歷書的頒行,帶有帝王敬授民時的意義,因而在改朝換代、天命轉移后,新朝往往需要改用新歷,也不便繼續使用前代注歷書。但實際情況是,新王朝建立后,仍然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沿用前代注歷書以編注歷書。筆者推測,《授時歷轉神注式》應該是明初之人竄改的。竄改者改換了原書書名,抹去作者與作序者姓名,又在“授時(歷)”前加入“大統”二字,都是為了配合受命改歷的需要。這與明代頒行《大統歷》,實則沿用《授時歷》的做法同出一轍。

3 《授時歷轉神注式》的性質探討

李迪曾說:“郭守敬上進的《轉神注式》是總的內容,是《授時歷》的組成部分,必須每年根據太歲所在編寫當年的,加到《授時歷》歷書中。人們通過歷書(通稱‘皇歷’)可了解當年的吉兇情況,來指導自己的行事不犯忌?!?[6],91頁) 即認為《授時歷轉神注式》是加注授時具注歷吉兇內容的。陳美東也認為:“《轉神選擇》二卷和《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是關于各種神祇隨時輪轉同吉兇關系的論述,以及關于注明歷日吉兇宜忌的歷注內容與格式的著作?!?[1],280頁)他明確指出《轉神選擇》和《上中下三歷注式》的主要內容:前者論述“各種神祇隨時輪轉同吉兇關系”,后者“注明歷日吉兇宜忌的歷注內容與格式”。這種用于注寫具注歷吉兇歷注的書,我們稱之為注歷書?!妒跁r歷轉神注式》是由太史令郭守敬撰定的,應當稱為官修注歷書。

那么,作為官修注歷書,《授時歷轉神注式》是否應用于元代的具注歷呢?上文已經考證出《大統萬年歷》是改抄《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而來的,取《大統萬年歷》與出土元代具注歷進行比較,即通過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互證的方法,可以對此問題加以驗證。

在此之前,需要對《授時歷轉神注式》的注歷規則作一簡單介紹。如楊桓對“轉神”之解釋,“轉神者,言其神隨時輪轉而無定位也,曰是日遇某神作某事吉,作某事兇”,每日的吉兇宜忌皆因轉神而定。又因為轉神大多依六十甲子的順序輪轉,故“上中下三歷注式”每月的紀日干支都依六十甲子的順序排滿60日,而非29或30日。由此可知,《授時歷轉神注式》的注歷規則與日干支有關,是依照某月某日干支注寫的。例如至元二十四年(1287)正月乙丑朔下的吉兇歷注,即依《授時歷轉神注式》正月乙丑部分填寫。在具體的注歷過程中,又分上歷、中歷、下歷填寫宜用事項。例如注寫民歷的宜用事項,只取《授時歷轉神注式》宜用事項下第3欄。

根據張培瑜、何啟龍、何偉鳳等學者對出土元代具注歷日的整理和研究[16-19],目前所見出土的元代歷日殘片有11件保存有日下注,不乏全無時間信息以及僅有數字的殘片,只有至正十七年(1357)丁酉歲授時歷殘片(編號為M1.1291[F13: W87])保存最為完整。該殘片存正月二十三日戊戌到三十日乙巳的8行文字,依據上文介紹的《授時歷轉神注式》注歷規則,可以取《大統萬年歷》正月戊戌到乙巳日與之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正月戊戌至乙巳歷注比較

續表1

《大統萬年歷》日下標注的寶義制專伐、吉神兇神,皆不見于授時歷殘片(6)這一點與明清歷書同,而不同于宋代具注歷。。授時歷殘片中二十八宿注日與紀日有關,不便在《大統萬年歷》中標出,日入時刻、晝夜長短則另見于《大統萬年歷》每月月首。除以上5項外,其他文字均可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大統萬年歷》正月戊戌到乙巳日的干支、納音、建除與授時歷殘片完全相同。但《大統萬年歷》畢竟是遭明人刪改過的本子,兩者的宜忌用事部分出現了一些不同。如癸卯日,除文字順序略有不同外,《大統萬年歷》“上官”,授時歷作“上官赴任”;《大統萬年歷》“療病”,授時歷作“求醫療病”;《大統萬年歷》“動土啟攢”,授時歷作“破土啟攢”;《大統萬年歷》“修造動土”后標注了吉時,授時歷無;授時歷“解除”,《大統萬年歷》無。何啟龍曾在比較元代授時歷殘頁與明代大統歷、《大明會典》所載歷注吉兇用事名目后指出,“元代的農業吉兇事項繼承了宋代,有3項:移接花木、栽種、種蒔;明代合為栽種。宋元的立契、立券,明代合并為‘立券’。宋元的收斂貨財,在明代并入‘納財’。有些術語在明代更被取消,如:解安宅舍、修舍、泥飾舍宇、筑陂塘、筑堤防。甚至,元代歷書同一個項目都有2種寫法:求醫療病、治病,明代只稱為‘療病’?!鞔蠼y歷某些吉兇事項,如安床、裁衣、移徙、嫁娶、出口等,還會用小字注適合時辰。但是,元代蒙、漢授時歷殘頁皆未見注時辰”。[18]恰好可以解釋戊戌、庚子、癸卯、乙巳日《大統萬年歷》與授時歷宜忌事項之不同。另外,《大統萬年歷》甲辰日“宜會親友”,與授時歷完全不同。但明代注歷書《大統歷注》正月甲辰日亦作“宜會親友”[22],可知甲辰日之不同亦可能為明人刪改的結果。

通過《大統萬年歷》與授時歷殘片的比較可以看出,明人對《上中下三歷注式》的竄改也不在少數。盡管如此,日下注相同的部分仍占多數,可以證明《授時歷轉神注式》確實應用于當時的具注歷?!妒跁r歷轉神注式》官修注歷書的性質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4 結 語

本文主要梳理了郭守敬《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的流傳、存世及其性質用途等問題?!妒跁r歷轉神注式》在元代已經析分為《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歷注式》二種。今存世的《轉神法式》是《轉神選擇》的朝鮮刻本,有改動的痕跡,明抄本《大統萬年歷》則是經明人竄改過的《授時歷轉神注式》。比較遺憾的是,由于《授時歷轉神注式》原本失傳,《轉神法式》、《大統萬年歷》的改動情況我們已經無法確切知曉。但《轉神法式》、《大統萬年歷》都來源于《授時歷轉神注式》,其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基本保存了《授時歷轉神注式》的面貌,仍然是今人了解郭守敬《授時歷轉神注式》一書的重要參考資料。

致 謝清華大學圖書館楊伶媛女史、山東省圖書館胡培培博士為筆者查閱文獻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謹致謝忱!

猜你喜歡
吉兇郭守敬法式
日常之美
《周易》八卦及其爻辭吉兇指數
突破20000000!郭守敬望遠鏡帶來好消息
《周易》吉兇哲學發微
學究天人的大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創新思想的當代借鑒
黑水城出土星命書《百六吉兇歌》殘葉考
黑水城出土星命書《百六吉兇歌》殘葉考
法式高腰傘裙,“遮肉與優雅”兩得
法式新格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