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對口支援研究科學圖譜分析
——以1980—2020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為例

2024-01-30 08:51廖之秀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援疆對口民族

廖之秀 黃 銳 馬 亮

(①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81;②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

對口支援政策于1979年全國邊防工作會議中首次正式提出,在過去40年中,在民族地區發展、災后重建、三峽移民工程中,包括在對口援疆和對口援藏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對口支援再次發揮突出和關鍵的作用。事實證明,對口支援機制在重大任務面前是行得通且有實效的,充分發揮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中國特色治理理念的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之一。

對口支援(即結對支援)是區域、行業乃至部門間開展跨邊界合作與交流的有效形式,一般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宏觀政策,由相對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需要地區)支援人、財、物,形成結對支援關系。隨著實踐的推進,學界在對口支援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第一篇對口研究的文章發表于1980年,在過去40年中,學者們從不同維度對我國對口支援政策進行探析,在不同時期都有重要成果出現。雖然對口支援的研究很多,但對研究進行整體性和科學性回顧的并不多,主要是從單一角度對對口支援的專項研究進行歸納與總結[1-5],在方法上大多采用人工查閱、整理歸納的方式,缺少采用定量方法的整體性、全面性文獻綜述?;诖?,本文運用Citespace計量軟件和Excel對文獻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并對對口支援進行整體性研究分析。本文使用CNKI數據庫搜索發現,第一篇對口支援文章為1980年白鑫鳴的《全國一些省市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因此,本文的目標文獻定為1980年—2020年核心期刊與CSSCI期刊文章,利用內容分析法和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綜合分析,并從整體上總結對口支援研究情況,以期為促進對口支援研究的長足發展及為決策者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運用多元、分時、動態的可視化技術將大量文獻數據轉化為科學知識圖譜,能揭示研究的基礎知識、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6-7]本文應用Citespace 軟件統計相關文獻數據信息,結合Microsoft Excel軟件對篩選后文獻的發表時間、期刊種類進行定量分析。

(二)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選取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利用CNKI的高級檢索功能,檢索條件設為:主題=對口支援,期刊來源為“核心期刊”和“CSSCI”,共檢索到694條結果,最早一篇來自1992年(篩選時間:2020年3月)??紤]到北大核心期刊目錄始于1992年,CSSCI始于1998年,對口支援原則首次被確定于1979年,可能會出現文獻遺漏。為此,本文做了補充檢索,檢索條件為1980年—1991年對口支援主題的全部期刊,共檢索到95條結果,以1992年北大核心期刊目錄和1998年CSSCI期刊目錄為標準篩選后,共有文獻74篇。依此,得到1980年—2020年的高質量文獻768篇,根據題目和摘要,剔除與主題不相關和作者不明的文章112篇。經篩選,確定最終分析文獻656篇。

二、研究的基本情況

(一)年度分布

從年度分布來看(見圖1),對口支援的研究呈現波浪式上升的特點,在過去40年中,一共出現過3次熱潮。第一次熱潮是以1984年為峰值的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研究,在峰值過后,這一研究點一直持續到現在。第二次熱潮是以1997年為峰值的三峽庫區移民對口支援研究,這一研究持續一段之后就幾乎沒有了,對口支援的研究回到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研究上,但主題已由原來的經濟對口支援變成了對口援藏、教育對口支援等其他主題。第三次熱潮是以2011年為峰值的地震災后重建對口支援研究,這一研究主題在持續一段時間后也熱度大大減退,對口援疆、對口扶貧等針對民族地區(西部地區)對口支援研究主題又成為研究中的主體,同時也包含了轉移支付、醫療對口支援等研究,研究的內容大大增加。

圖1 對口支援研究文獻數量的年代分布統計

在過去40年中,對口支援的研究從1980年最開始的2篇變成了2019年的30篇,年度發文的最低值為1篇,最高值為56篇??傮w而言,發文數量在增長,研究內容也已大大豐富。

(二)期刊分布

就該主題刊登了超過8篇文章的期刊共有14個(如圖2),其中《中國民族》收錄文獻最多,達43篇,《經濟工作通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前線》《人民論壇》等在28年間就該主題收錄的文獻數量也位居前列。從期刊的學科分布(圖3)來看,主要集中于教育(23.24%)、區域經濟(17.66%)、公共管理(16.6%)、民族(9.03%)、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6.77%)等領域。

圖2 對口支援研究刊載文獻8篇以上的期刊分布(1980年—2020年)

圖3 對口支援研究學科類型分布

(三)高影響力作者群體分析

1.主要研究機構分析

一個機構的發文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在某領域研究的活躍程度。[8]根據計量文獻統計,當前對口支援研究主要聚集在高等院校的研究團隊。如圖4,四川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清華大學位列前三,來自四川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的發文量分別為19篇和18篇,可見四川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在對口支援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

圖4 對口支援研究發文量前20的研究機構

2.研究作者合作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

為了了解在對口支援高質量研究領域產出最多、影響最大的學者,一般采用普萊斯定律估算出核心作者。普萊斯定律表示為:

其中,M為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Nmax為最高產作者的發文量。本文的文獻樣本中,來自四川大學(云南大學)的楊明洪作者發文最多,為13篇,即Nmax=13,根據公式M=2.118,即發文量為3篇及以上的作者則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表1列出了發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需要說明的是,借助CNKI的作者識別,本文對來自該領域研究機構不同的同名作者進行了區分。由表1可以看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發文量累計占比為10.97%,說明尚未形成核心研究學者群體,并且除楊明洪外,核心作者的發文量差距不大,研究分布較廣。

表1 核心作者統計

(2)作者合作分析

在運用Citespace得到的科學知識圖譜中,節點有52個,連線為44條,密度為0.0332,表明共有52位學者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發表了2篇及以上關于對口支援主題的文章,作者間的聯系較為松散,不夠緊密,抱團研究不明顯。如圖5所示,比較突出的是來自首都醫科大學的潘岳松、王娜等,與其他單位的學者有緊密的合作。四川大學的楊明洪在該領域表現活躍,并且與張營為、劉建霞等學者有協同研究。

圖5 對口支援文獻作者合作網絡

三、對口支援研究科學圖譜分析

(一)對口支援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高度精練了文章的內容,通過分析關鍵詞可以獲知某領域的研究熱點。[9]在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6)中,對口支援研究網絡分散度高、研究分支多,關鍵詞間的關聯度不強。

圖6 對口支援論文關鍵詞共現圖譜(1980年—2020年)

表2 對口支援研究的關鍵詞詞頻及中心性統計表

關鍵詞地位重要性可以通過詞頻反映,關鍵詞在文獻中出現的頻次越多,其研究熱度越高。[10]節點的中心性值反映了每兩個關鍵詞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心值代表節點在網絡中的中介能力,關鍵詞的中介中心度越強,說明其連接的關鍵詞越多,控制的關鍵詞之間的信息流越多。[11]由關鍵詞詞頻及中心性統計表(表2)可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作為研究主題,對信息起著統領性、中介性地位的關鍵詞,如“對口支援”“西部地區”。該類關鍵詞包含的研究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其詞頻和中心性高,反映其既作為研究重點又能引發其他關鍵詞。二是以地區和項目作為研究對象,例如“西藏”“新疆”“民族地區”“災區”“三峽庫區”,這些關鍵詞代表的是對口支援專項服務的地區或項目,對信息的流轉有一定的中介作用,雖然效果不明顯,但可以看出有關研究熱度高且集中。三是以“經濟技術協作”“權利主體”“橫向轉移支付”等代表了對口支援其他研究方向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心性不強,但與核心關鍵詞共現的頻率高,推動了研究的不斷向前發展。

(二)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的聚類分析

經過自動聚類后得到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7),關鍵詞被分為7類:#0災后重建、#1橫向經濟聯合、#2精準扶貧、#3對口援疆、#4三峽庫區移民、#5湖北省、#6民族地區,編號的大小體現了研究的集中程度,越小則表示研究越集中,可見災后對口援建研究最集中。

圖7 對口支援關鍵詞聚類圖譜

表3 關鍵詞共現網絡7個聚類

通過表3可以看出,“對口援疆”和“民族地區”都是針對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進行的,查閱文獻之后發現與“湖北省”相關的文獻也主要是圍繞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典型案例“616”工程進行的專門研究。因此,這三類研究可以歸攏為一大類研究,即“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研究?!皺M向經濟聯合”是以對口支援手段為視角所做的研究,“精準扶貧”“災后重建”“三峽庫區移民”是服務于國家某一重大戰略的專門對口支援研究。后四類研究中,“橫向經濟聯合”“精準扶貧”聚類中很多研究也和民族地區聯系緊密。

四、對口支援研究熱點與趨勢

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研究的持續性,從圖8可見,6個聚類的持續時間不同,“對口援疆”“民族地區”“湖北省”三類研究合攏后的“民族地區對口支援”是一直在持續討論的話題,為持續性熱點?!皺M向經濟聯合”也是一個長期受關注的點,但發文數量要少很多,熱度相對較低。

圖8 對口支援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

“精準扶貧”“災后重建”“三峽庫區移民”則為階段性熱點研究?!盀暮笾亟ā钡挠嘘P研究在2008年—2013年受到持續關注,“三峽庫區移民”有關研究集中在1984年—2006年,“精準扶貧”則是近年的一個熱點話題。

(一)持續性熱點研究

1.民族地區援建研究

對口支援政策就是基于民族地區的發展提出來的,此后,民族地區對口支援就一直在進行中,民族地區援建的研究也貫穿了整個對口支援研究過程。

早期的研究主要簡單描述民族地區援建的相關問題,從整體分析民族地區的物質條件、經濟條件以及強調激發民族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劉純明和孫安娜都認為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藏資源,有必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強調發展民族地區經濟[12-13]。巴蜀從人才援建角度提出幫助培養少數民族人才、挖掘本地區的經濟優勢的支援方案。[14]李世義認為維持省區之間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關系的重要原因是支援工作政治義務和經濟效益的互補。[15]

隨著援疆、援藏工作的陸續開展,援疆、援藏研究成為了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研究的主體。在對口援藏的研究方面,靳薇總結了干部援藏的成就與局限,認為中央政府和各省市應著力幫助西藏發展人力資本。[16]楊明洪認為央企在援藏體系中扮演了“政府”和“企業”的雙重角色,具有獨特的支援優勢和理念。[17]在教育援藏方面,徐姍姍指出“組團式”援藏具有布局宏觀、機制長效、精準扶智、訂單援教、科學用人、輻射時效等政策亮點。[18]黃維忠從歷史回顧角度梳理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教育援藏政策的發展歷程。[19]總的來看,對口援藏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有:“跨越式發展”“組團式”“西藏工作座談會”“地區經濟”“西藏和平解放”“邊疆民族地區”“干部工作”“教育援藏”等。

在對口援疆方面,鑒于對口援疆方案被認為是地域最廣、資金投入最大、援建領域最全的一次對口支援,其研究也得到了廣泛重視。[20]馬戎指出解決當地有關就業的一系列問題是當前援疆中首要考慮的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21]程廣斌認為在改進民生援疆的同時要結合新疆實際發展產業援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5]40梁勇提出構建可持續性“造血型”高校的對口支援新模式,實施院系對口支援,實現學科援疆重心下移。[22]晁勤等人指出要重視對口支援教師隊伍建設。[23]郭金忠[24]、肖春梅[25]、梁敏[26]從實證角度分析了援疆效果??偟膩砜?,對口援疆研究主題主要包含“對口援疆”“新一輪”“新疆發展”“人才培養”“西部高?!薄翱缭绞桨l展”“區域發展”“府際關系”等關鍵詞。民族地區教育對口支援的研究也有很多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對口支援政策的調查分析和實證研究,涉及政策成效、問題、實踐模式、創新訴求、機制改進等方面。[27-29]

2.橫向經濟對口支援

經濟話題為第一篇對口支援刊文(1980年)的主題,一般稱為橫向經濟對口支援,此后便貫穿在過去40年的研究中。該主題包含“經濟協作”“經濟聯合”“區域協調發展”“轉移支付”“橫向轉移支付”等關鍵詞。開始階段,研究偏向于“橫向經濟聯合”,近年則側重于“橫向轉移支付”。

(1)“橫向經濟聯合”

這一研究主題主要圍繞對口支援和經濟協作來進行。由于這方面研究屬于對口支援開始階段的研究,所以很多文章都花了較大篇幅來說明對口支援的意義。夏廣鳴認為對口支援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夠促進民族關系的良好發展,能夠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現代化進程。[30]覃乃昌認為對口支援應更多地考慮經濟因素,考慮支援方和受援方在經濟上的互惠互利,這樣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31]還有王輝、張鑫等學者專門進行了對口支援橫向經濟協作實踐方面的研究。[32-33]

(2)“橫向轉移支付”

近年來,許多財政學和法學的研究者持有對口支援是一種橫向轉移支付的觀點。叢樹海從財政學角度分析認為,雖然沒有規范化、公式化、法治化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但對口支援承擔了橫向轉移支付這一歷史重任。[34]徐陽光認為對口支援本質上有橫向轉移支付雛形,但在內容上超出了財政轉移支付的范疇。[35]熊文釗、田艷和楊曉萌分別基于對口援疆、生態補償角度論證對口支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橫向轉移支付形式。[36-37]在具體政策建議方面,谷成、蔣守建認為,應建立有效的監督考評機制,完善激勵機制,提高發達地區轉移支付的積極性,加快推進轉移支付立法。[38]石紹斌從制度化建設、法治化建設、提高對口支援透明度、加強對口支援的績效管理四個方面給出了建議。[39]

(二)階段性熱點研究

突現詞是指特定時間內出現頻次較高的詞語,通過分析突現關鍵詞可了解某一領域的研究前沿。在Citespace中導入用于分析的656條數據,將突現詞的最小持續時間單位設置為0.8年,共得到18個突現關鍵詞。依據突現詞(見圖9)的突現時間和持續時間跨度,可以得出,1982年—1997年,對口支援經常與經濟技術協作結合起來研究,主要話題有民族地區經濟、區域經濟、橫向經濟聯合等。1997年開始,三峽庫區移民援建成為研究重點,這一階段的研究持續時間較長。1992年全國人大通過《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國務院隨后號召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隨著對口支援的實踐推進,研究也逐漸展開。從關鍵詞聚類的時間線圖來看,此類的研究最早出現在1996年,逐漸升溫后隨著三峽工程結束后降溫。2008年—2016年,該階段研究領域比較多元且具體,比較突出的是災后重建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災后對口援建問題成為熱點;在2013年之后,關于災后對口支援相關研究數量也有所回落。在相關研究中,災后援建的管理模式、運作機理和現實路徑論證得比較充分。研究者普遍認為災后對口支援援建的監管體系和對口支援績效的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2018年之后,該領域的研究出現了“精準扶貧”“組團式援藏”“職業教育”等關鍵詞,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走向。

圖9 對口支援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1.從研究的進程來看,對口支援研究經歷了三個大的峰值,論文數量呈現波浪式增長的特點。在過去40年中,發文數量總體有較大增長,研究內容也大大豐富。從高影響力作者群體分布來看,在1980年—2020年間,對口支援高質量研究領域尚未形成緊密的學術團隊,缺乏研究的領軍人物。

2.從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研究主題多元化,政策導向性明顯。二是民族地區研究貫穿始終。三是經濟話題也是對口支援的另一重要主線。早期對口支援工作與經濟協作工作在政策上是被共同提及的,隨著對口支援的發展,學者們另一討論熱點演變成將對口支援納入財政體制的框架下來認識。四是研究視角多元化,學者的研究視角已由經濟學轉向民族學、教育學、公共管理學等領域。五是對口支援主題的研究范圍得到極大擴展。在以西部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為持續研究對象的同時,也在災區對口支援、重大項目對口支援等領域不斷擴張。對口支援、醫療對口支援的研究也在由對西部民族地區的支援研究擴展成面向全國不同落后地區支援的研究。

3.從研究熱點來看,表現為持續性研究熱點和階段性研究熱點并存。支援民族地區是對口支援的初衷和一以貫之的原則;重大工程援建、重大自然災害支援、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支援屬于臨時性的應急舉措,相關研究具有階段性,項目結束或完成時研究熱度將會有所下降。

4.從研究的演進方向上看,近些年“法治化”“培養模式”“自我發展能力”“職業教育”等關鍵詞頻現,表現了幾點研究趨勢。一是立法的研究呼聲較高。主要是在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的立法上受到學者的積極討論。二是重新關注受援地的自我發展能力。

此外,對口支援研究仍需直面以下挑戰并展開突破。一是對口支援研究廣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且尚未形成核心的研究群體,相關問題還未達成普遍共識,目前還處于多元化、分散化的起步階段。二是對口支援近40年來相關研究數量眾多,研究主題與不同學科不斷有交叉,但關于政策方面的建議具有公式性,相似度很高,建設性的建議不足。三是關于個案的調查研究淺嘗輒止,且報道性居多,實際研究缺乏。

(二)研究展望

過去40年中,對口支援的研究不斷推進,與實際密切結合,對我國的均衡發展和災區重建進行了智力支持。面向未來,對口支援研究還需要不斷突破。

關于對口支援領域,可以從以下方面進一步研究。

第一,更多進行系統性研究,探討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F有研究更多關注的是某一領域的對口支援,且多為就事論事,未從整個對口支援體系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未來需要從長效機制角度進行系統性研究,從對口支援對象的選擇到對口支援的評價。

第二,從以項目為視角的研究轉向以管理職能為視角的研究,其中,人力資本(人才)和財政職能角度的研究會成為熱點和重點。以往研究大多都是針對某一類地區或項目的對口支援進行研究,未來的研究應更多從管理職能的視角進行。以對口支援中的人才支援研究將會比較有價值,具體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內容。一是過去40年中對口人才支援的總體情況,包括數量、類別、來源地和支援地等。二是對口人才支援對當地的帶動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人力資本效益。三是對支援人才本身的影響,包括能力、經驗、晉升等方面的影響。同時,從財政方面進行的研究也會增多,比如財政支援的數量與類型的研究。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和規范的質性研究會大量增加。以往研究大多為描述性的理論研究,或簡單的案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不規范。隨著更多學者對定量研究的重視和數據獲取更為便利,未來定量方法的使用會持續增長。同時,規范的質性研究的數量也會大幅增長,QCA、扎根理論都會被更多使用,以期得到更有價值的結論。

第四,結合國家和社會的實踐需要,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鄉村振興相關聯的對口支援研究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熱點。目前的災害對口支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災后重建”領域,視野相對較窄。隨著新冠肺炎的全球大爆發,未來的研究將不會僅僅停留在重建上,將會同時關注災害爆發中的對口支援。未來的研究可結合“救災”對口支援和醫院對口支援兩個來進行,并且在人財物的對口支援中更加關注人才的支援。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我國的一個重要戰略,探討對口支援與鄉村振興的互嵌也會非常有價值。隨著2020年全面脫貧時代的到來,未來的研究,將會更多從對口支援如何幫助鄉村振興來進行,探討如何實現兩者的互嵌,充分發揮對口支援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援疆對口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選用對口藥劑 適期防治病蟲
對口幫扶這一年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從對口幫扶到合作共建
援疆動態
援疆動態
對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